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與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有何異同

2021-03-22 04:03:06 字數 5464 閱讀 4054

1樓:仍然空空如也

教育思想:朱熹在總結前人教育經驗和自己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基於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徵的初步認識,把一個人的教育分成「小學」和「大學」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的階段,並提出了兩者不同的教育任務、內容和方法。

朱熹認為8~15歲為小學教育階段,其任務是培養「聖賢坯璞」。鑑於小學兒童「智識未開」,思維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學教育的內容是「學其事」,主張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具體行事,懂得基本的倫理道德規範,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學習初步的文化知識技能。

2樓:drar_迪麗熱巴

朱熹在總結前人教育經驗和自己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基於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徵的初步認識,把一個人的教育分成「小學」和「大學」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的階段,並提出了兩者不同的教育任務、內容和方法。

朱熹認為8~15歲為小學教育階段,其任務是培養「聖賢坯璞」。鑑於小學兒童「智識未開」,思維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學教育的內容是「學其事」,主張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具體行事,懂得基本的倫理道德規範,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學習初步的文化知識技能。

朱熹文學成就:代表作有《菩薩蠻》(一)、《水調歌頭》(一)、《南鄉子》《憶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薩蠻》(一)最有特色,該詞運用迴文,每兩句互為顛倒,八句共四對,十分自然和諧,毫不牽強,而且頗有意境,構思之精巧極矣,足見晦庵對語言的駕馭能力。

除詞外,還善作詩,《春日》和《觀書有感》是他最膾炙人口的詩作。朱熹是劉子翬學生,他父親朱鬆文才也很好。也許由於父、師的影響,他在道學中對文學的評價是比較公正的,也寫出過一些富於生活氣息的好詩。

3樓:冰夏

朱熹朱熹的教育思想是:

1、教育的主要作用是「改變人的氣質」。

他從「理」一元論的客觀唯心主義思想出發來解釋人性論,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義、禮、智」等道德規範。他強調「為學乃變化氣質耳。」只有通過教育來澄濁為清,去不善而從善,才能變「氣質之性」為「天地之性」。

2、教育的目的是「明人倫」。

朱熹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明天理,滅人慾」。朱熹針對當時學校教育忽視倫理道德教育,誘使學生「懷利去義」,爭名逐利的現實,以及為了改變「風俗日敝,人材日衰」的狀況,重新申述和強調「明人倫」的思想。

3、教育的任務是小學 「教之以事」, 「大學是窮之其理」。

朱熹主張以小學而言,主要是「教之以事」,如「禮樂射御書數,及孝弟忠信之事」。至於發掘和**事物之理,則是大學教育之任務。故若小學能受到很好的教育,「便自養得他心不知不覺自好了,到得漸長更歷,通達事物將無所不能」。

4、朱熹主張將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

朱熹十分重視道德教育,主張將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他說:德行對人有重大意義,不僅可以修身,而且還可以推而廣之去治人、治國。

如果缺乏德行而單純追求知識,人就會迷失方向,而找不到歸宿。

5、教育必須從兒童抓起。

朱熹認為,小學教育是基礎,是「培根」的工作,故從小向兒童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尤其重要。兒童必須學習和掌握的「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畏隆師之道」。他指出,這些倫理道德皆蘊藏於儒家經典之中。

擴充套件資料

朱熹(1130.9.15—1200.

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註》《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註》,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4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朱熹在總結前人教育經驗和自己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基於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徵的初步認識,把一個人的教育分成「小學」和「大學」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的階段,並提出了兩者不同的教育任務、內容和方法。

朱熹認為8~15歲為小學教育階段,其任務是培養「聖賢坯璞」。鑑於小學兒童「智識未開」,思維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學教育的內容是「學其事」,主張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具體行事,懂得基本的倫理道德規範,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學習初步的文化知識技能。

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強調先入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動,能激發興趣;以《須知》、《學規》的形式培養兒童道德行為習慣。

朱熹認為15歲以後大學教育,其任務是在「坯璞」的基礎上再「加光飾」,把他們培養成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朱熹認為,與重在「教事」的小學教育不同,大學教育內容的重點是「教理」,即重在**「事物之所以然」。

5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朱熹的教育思想:一是論述「小學」和「大學」教育,二是關於「朱子讀書法」。

朱熹在總結前人教育經驗和自己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基於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徵的初步認識,把一個人的教育分成「小學」和「大學」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的階段,並提出了兩者不同的教育任務、內容和方法。

朱熹認為8~15歲為小學教育階段,其任務是培養「聖賢坯璞」。鑑於小學兒童「智識未開」,思維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學教育的內容是「學其事」,主張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具體行事,懂得基本的倫理道德規範,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學習初步的文化知識技能。

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強調先入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動,能激發興趣;以《須知》、《學規》的形式培養兒童道德行為習慣。朱熹認為15歲以後大學教育,其任務是在「坯璞」的基礎上再「加光飾」,把他們培養成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

朱熹認為,與重在「教事」的小學教育不同,大學教育內容的重點是「教理」,即重在**「事物之所以然」。對於大學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視自學,二是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之間的相互交流。朱熹關於小學和大學教育的見解,為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鮮的內容。

擴充套件資料

朱熹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熱心於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地授徒講學,無論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實踐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朱熹在世之時,曾經整頓了一些縣學、州學,又親手創辦了同安縣學、武夷精含、考亭書院,重建了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並且還親自制定了學規,編撰了「小學」和「大學」的教材。為封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知識分子,其中包括不少著名的學者,形成了自己的學派。

朱熹的代表作有《菩薩蠻》(一)、《水調歌頭》(一)、《南鄉子》《憶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薩蠻》(一)最有特色,該詞運用迴文,每兩句互為顛倒,八句共四對,十分自然和諧,毫不牽強,而且頗有意境,構思之精巧極矣,足見晦庵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其詞結有《晦庵詞》。

6樓:林老肥兒

教育思想:朱熹教學思想是十分豐富的,己接觸到了教學過程中教學原則的一些基本問題,學習的自動性、學與思、學與習、學與行、教與學、博與約等等;也涉及到教學的目的性、積極性、良好開端性、鞏固性、量力性、實踐性、廣博性、專精性等等。

擴充套件資料

朱熹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熱心於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地授徒講學,無論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實踐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朱熹在世之時,曾經整頓了一些縣學、州學,又親手創辦了同安縣學、武夷精含、考亭書院,重建了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並且還親自制定了學規,編撰了「小學」和「大學」的教材。為封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知識分子,其中包括不少著名的學者,形成了自己的學派。

朱熹的《北辰辨》是專門討論天球北極星座的**;在《堯典》注中,朱熹討論了當時天文學的歲差、置閏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討論了早期的渾天說、渾天儀的結構,並詳細記錄了當時的渾天儀結構。

除此之外,朱熹對地質學化石、否認神創論、宇宙起源、地心說、大地自轉、日食與月食、潮汐、雪花六角晶體形狀、雨虹等的形成、地理對氣候的影響、生物與人類起源、中醫診脈、農業生產結構、農作物佈局及具體的生產技術等問題都有見解闡述。

朱熹與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有何異同

7樓:匿名使用者

朱熹與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異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朱熹的教育思想

:(他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

朱熹:南宋時期著名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曾師從北宋理學家程頤、程顥的再傳**羅從彥。朱熹天資聰穎,自幼接受儒學教育與理學啟蒙,奠定了學術和思想基礎。朱熹一生熱衷於教育事業他的理學思想直接繼承了二程(特別是程頤)的學術思想。

他是客觀唯心主義者。

(一)「理」與「氣」

a、「理」:即規律,精神。

b、「氣」:即物質,是構成萬事萬物的材料,理是不能脫離氣而存在的。

c、從根本上說,「理」是第一性的;「氣」是第二性的。「理」是純美的,所以說他是唯心主義。

朱熹認為萬物的最初本源首先是理(道德、真理、道理、規律),道德規範是在人類社會之前就已經出現了。理是生存萬物的依據,也是一個生存的法則。

(二)「性即理」

朱熹認為,理表現在人身上稱為性,性與理是一個東西,即「性即理」。可見他是以性為善的。他認為「一理」就是「萬理」。

(三)「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

「天地之性」是純善的。「氣質之性」是有善有惡的,惡的表現都是氣的關係。他認為生物的本性上來講,它是純善的。理論上說人性應該是純善的,但是具體的有肉之軀的人是有善有惡的。

(四)「存天理,去人慾」

「存天理,去人慾」即「變化氣質」之情。他強調「先天性」,「必要性」,他認為要想超過禽獸必須進行道德教育,強調道德教育的自律。目前,道德教育只是宣傳,他認變道德教育應先是他律,然後再是自律。

(五)「讀書窮理」

「讀書窮理」即只重視知,不重視行。

朱熹認為讀儒家經書,不必聯絡實際,不必聯絡思想,學習具體任務,通過自我反思就行了。他認為小學學事主要是:灑掃(勞動),應對進退之節。大學窮理。

二、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他是主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

王守仁:明代中期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一位理學家,其理學思想繼承了南宋理學家陸九淵的「心學」主張,並加以發展,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說,這種學說也成為他的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他是主觀唯心主義者。

王守仁認為知理存在於人的心中,朱熹則認為存在於萬物之中。他認為「格物窮理」――即通過事物的研究來弄清理,他認為,天下本無物可格,一切的知和理均在心中,他繼承發展了陸九淵的思想,被稱為「陸王學」。

(一)「心即理」

他認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權威,理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他並不認為萬事之中存在理,他認為「心外無事,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義,心外無善」。王守仁不談性,只談理;不像朱熹談理與性。

(二)「致良知」

王守仁認為良知是一直存在的,只不過像上了一層灰塵。致良知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三)「知行合一」的思想

他認為知的過程就是行的過程,知行不能脫節,知行是一個過程,他認為行的開始就是知。這與朱熹是恰恰相反的。

(四)他提出的道德修養方法

王守仁強調頓悟,他做的是減法,良知本來就存在。(1、內省:淡化了讀書的作用,產生了消極的影響,造成了理論上的空疏。

2、事上磨練。即在行動中學習。他認為一切學習都是在行動中進行的。)

如何理解朱熹格物窮理的思想朱熹的格物窮理的格是什麼意思?

物格才能窮理,中外古今一也。不能格物則不能盡窮其理。如張衡,不格身邊眼前之物究天地陰陽之至道,何以能窮其理而成渾天儀 地動儀之天工。如牛頓,不格蘋果墜落之物,何以能窮其理而得萬有引力之定理。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人有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

朱熹與李贄對儒家思想的觀點有何不同

李贄以孔孟傳統儒學的 異端 而自居,對封建的男尊女卑 假道學 社會腐敗 汙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張 革故鼎新 反對思想禁錮.主張個性解放,思想自由,提倡人類平等,反對封建禮教,反對理學空談,提倡功利主義,提出了 至道無為 至治無聲 至教無言 的政治理想.朱熹提出了 遏人慾而存天理 的主張.朱熹承認人們...

朱熹用來形容寫作與生活關係的詩句

1 觀書有感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什麼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2 觀書有感二首 其二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