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冬至,在廣州又叫過冬、冬節、小年,從年紀大的老人嘴裡,也許還聽說過冬至也叫大冬、亞歲、肥冬、喜冬、履長節、長至、短至。
舊時,廣州人過冬至,有自己的一套。敬神明、拜祖先、飼耗、食湯圓、做臘味糯公尺飯、劏雞殺鴨燉八珍。冬至所食湯圓要是鹹的,叫「鹹湯圓」,以沙葛、豬肉、蝦公尺做餡,配雞湯,味道「冇得彈」。
在鄉下,還要給耕牛吃一頓糯公尺糕,以及公尺汁、酒糟、蘿蔔、菜水等,以感謝耕牛一年的辛勞與貢獻。
廣州人開化,也傳統,言語到習俗,古風尚存。在冬至,人們為何粘糯公尺丸喂老鼠(飼耗)呢?相傳,最遲孝初的谷種,是老鼠從很遠很遠的地方送來的,因此,人們約定每年鐮禾時,要留下一些稻穀給老鼠食。
但在神話中,耗是虛耗。古籍記載的虛耗,是惡鬼。其「所至之處,令人損失財物,庫藏空竭」。
所以,隨著鍾馗的故事在唐代傳播,民間就有了驅除虛耗的照虛耗(用燈照)、打耗(擊鼓嚇)、飼耗(給食物)的習俗。
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是廣州人自細聽到大的諺語。冬至似乎比春節還重要,陣仗比春節還要大。現在廣州人過冬至,許多家庭還做湯圓、劏雞殺鴨,家人圍坐,吃頓豐盛大餐;也有許多廣州人選擇在酒樓過節,舉家團聚,讓大大小小的酒樓家家「墟撼」。
只不過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了,「飼耗」也極為少見。
廣州也有許多與冬至有關的民諺,「冬節夜最長,難得到天光」;「冬至蘿蔔夏梁旦態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冬在頭,賣被去買牛,冬在尾,賣牛去買被」……
確實,廣州的橡源冬至,沒有冰雪,但廣州人對過冬的熱忱,你卻無法置疑。
2樓:匿名使用者
一、祭祖。很多南方地區都有在冬至時節祭祖的習慣,甚至一些地區在祭祖的時候還要同時祭祀天地,祭祖及祭祀天地的貢品也是多種多樣,除了傳統的三牲以外,還有三茶五酒等等。
二、加菜。廣東地方的人們有在冬至這一天吃肉的習慣,稱為加菜,主要有燒臘姜飯等。
三、吃湯圓。
我國臺灣人民在冬至這扮敬一天祭祀完祖先之後,有全家人坐在一起搓湯圓清蠢、吃湯圓的習慣,所以這天湯圓也叫冬節圓。
四、吃年糕。
杭州地區的冬至有吃年糕的習慣,寓意年年長高,以圖吉利。
五、釀酒。客家人在冬至這天有釀酒的習慣,因為他們認為這天水味最答缺陪醇,最適合釀酒。
冬至兼具人文和自然兩大意義,它不僅是乙個重要的時節,同時也寄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嚮往。
你知道哪些風俗習慣呢,你知道哪些風俗習慣呢
冬至大過年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 餃子 湯圓 赤豆粥 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 冬至亞歲宴 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 獻冬至盤 供冬至團 餛飩拜冬等。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漢族...
朝鮮的禮儀,文化,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朝鮮人在公共場合非常注重禮儀。與外人相見行鞠躬禮,並且同時問候對方 您好!在行禮時,通常不準頭戴帽子,手提物品。在一般情況下,主人要先向客人施禮,晚輩 下屬要先向長輩 上級施禮。對方也必須鞠躬還禮。朝鮮人有著尊老 敬老的良好傳統。在朝鮮民間,晚輩在拜見長輩時,有時要行跪拜禮。在日常交往中,朝鮮人習慣...
漢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漢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 原指天河 宇宙銀河,詩經 雲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 華夏 或 諸夏 無論是在政治 軍事 哲學 文學 史學 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漢族自古對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