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的習俗,彝族人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2021-03-04 00:26:42 字數 6460 閱讀 1558

1樓:

1、婚俗

彝族婚姻的特點是同族內婚、家支外婚、等級內婚、姑舅表優先婚和姨表禁婚。新中國成立後,同族內婚和等級內婚的限制已被打破,彝族青年男女以感情為基礎自由戀愛,但結婚必須得到父母同意,出現了跨族別婚、跨等級婚、跨國界婚。

2、節慶

清晨,同姓家族聚於長者家祭祀祖宗,晚上共同在平坦的地方燃起篝火歡歌歡舞。把炒過的枯松木香面撒在火把上,發出爆鳴聲並散發清香味,以「滅災驅鬼」。除夕晚上要「吃黑飯」,初一至初三不做農活,春節期間,青年喜歡進行丟包、打陀螺、盪鞦韆、打磨擔秋等娛樂活動。

3、喪葬

大部分地區彝族實行土葬,涼山彝族實行火葬,葬後,就地挖土、石蓋嚴,或將骨灰裝入袋,用馬馱藏於巖穴。

4、建築

彝族村寨多為彝族聚居的大村寨。解放前,房屋多為土木結構的茅草房或閃片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逐步建起有樓有廈的土木結構的瓦房,有部分建了磚木結構的瓦房。

5、服飾

男子頭纏青布包頭,內襯白衣,外套青色對襟領褂,下著寬腰大褲腳褲。

中青年婦女皆穿深藍色土布包頭,上衣為藍色短面襟,背襟比面襟長,圓領上鑲有五種顏色的條形花紋,手袖有三色花紋的鑲邊。

青年婦女青布包頭配有頭箍,佩帶有眾多銀泡的銀製項鍊,上衣為各色姊妹裝,圓領上鑲不同顏色的花邊,系圍腰並鑲藍色花紋。

6、禮儀

彝族是一個文武並重,講究文明禮貌的民族。還依據父家譜蝶或母系譜蝶的長晚來定,不許喊錯。坐排位要以輩數大小排列,長輩在場時發言不準搶先。

彝族有「客人長主三百歲」之俗話,凡有客人來,必須讓位於最上方,至少也要煙茶相待。

民間素有「打羊」、「打牛」迎賓待客之習。酒是敬客的見面禮,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後再製作各種菜餚。待客的飯菜以豬膘肥厚大為體面,

吃飯時,主婦要時時關注客人碗裡的飯,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隨時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誠。吃飯時,長輩坐上方,下輩依次圍坐在兩旁和下方,併為長輩添飯、夾菜、泡湯。

擴充套件資料

彝族把過年稱為「庫史」,「庫」是年或歲之意;「史」即是「新」;「庫史」就是過新年。每當深山初雪,秋山紅葉,太陽迴歸時,谷黃米熟,莊稼收進糧倉,便到了彝族過年的時候。「庫史」是彝族民間傳統節日中最受重視的一個節日。

在祖靈下面鋪松針,松樹青幽幽,象徵永遠常青,寒冬臘月裡大雪壓青松,青松照樣青;青松堅忍不拔,象徵子孫個個勇敢堅強。青松表粗皮厚,樹心裡有芳香的松脂,象徵著人要象青松樣要有善良心。

2樓:匿名使用者

"爬花房"--彝族男女的婚戀:"爬花房"是楚據彝族特有的風俗。姑娘年滿16歲,父母就為她另蓋一間小草樓,讓其單獨在其中過夜,而年滿20歲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愛姑娘的草樓談情說愛。

他們在一起吹響蔑,對調子,互訴愛戀之情。即使同時有幾對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並無拘束。一旦愛情成熟,男女雙方只要徵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結婚,雙方父母一般不會干涉兒女們的選擇。

雲南小涼山彝族的婚禮相當別緻。結婚時,男方要備馬,攜帶酒、布、肉、養面等禮物去迎新娘。女方村裡的姑娘,可使出渾身本事向迎親的客人潑水,捉住拼命戲樂。

送親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門前,要到太陽落山方可進門。進門前,由一人託著裝有羊肉、養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頭上繞一圈,以示婚後生活富裕。然後,新娘由表兄弟背進屋去。

"跳菜"--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著上菜。它是雲南無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間一種獨特的上菜形式和宴賓時的最高禮儀,是舞蹈、**與雜技完美結合的歷史悠久的傳統飲食文化。

宴賓時,通常用方桌沿兩則一溜擺開,賓客圍坐三方,中間留出一條"跳菜"通道。三聲大鑼 拉開"跳菜"序幕:大鑼、蘆笙、三絃、悶笛、樹葉等民樂齊奏;在姑娘小夥"嗚哇哩--噻噻"的吆喝聲中,只見頂著托盤的彝家男子雙手拱揖,腳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另一個人頭頂和雙臂各撐一菜盤(共24碗)緊隨其後入場。

他們合著古樸純厚的民樂協奏曲,臉上作著滑稽州怪相,跳著歪來複去而又輕鬆、優美、流暢、連貫的舞步,一前一後登場。兩位手舞毛巾的搭檔,則怪態百出,形如彩蝶戲花般忽前、忽後、忽左、忽右地為其保駕護航。

一對託菜手要上菜四桌,搭檔把32碗菜擺成回宮八卦陣,每碗菜都像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規矩逐一落桌,絲毫不亂。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婦女地位較低。遺產由諸子平分,絕業一般歸近親所有。

彝族歷史上盛行父子連名,此俗在涼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繼續到建國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較高的聘金,交錯從表婚比較流行,夫死實行轉房。建國前雲南部分彝族地區還保持著公房制度,涼山彝族保持著嚴格的等級內婚。

歷史上彝族多實行火葬,建國前,涼山及雲南沿金沙江一帶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區自明、清以來逐漸改為上葬。

服飾:彝族服飾種類繁多,色彩紛呈,是彝族傳統文化和審美意識的具體體現。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彝族人民,創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飾習俗,在彝族物質民俗構成中佔有重要地位。

根據彝族服飾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現,可將彝族服飾劃分為涼山、烏蒙山、紅河、滇東南、滇西、楚雄六種型別,各種型別又可分為若干式樣。這裡介紹其中幾種。 (1)涼山型 主要流行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鄰各縣,以及雲南省金沙江流域。

由於大小涼山天塹壑障的隔絕所造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環境以及特定歷史階段上的社會形態一一奴隸制,其服飾古樸、獨特,較完整地保持了傳統服飾的文化特徵。 涼山男女上衣均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爾瓦,披氈,裹綁腿,套氈襪。

男子髮式為傳統的「天菩薩」,即蓄一綹長髮椎髻於頭頂頭,大多頭上盤纏黑色或深藍色長巾,且常裹成一尖錐狀,斜插額前,稱為「英雄結」,左耳戴蜜臘珠、銀耳圈等飾物。下著長褲,並因語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褲腳之分,佩飾最富特色即為「圖塔」,是斜挎於身上的佩帶,用細牛筋編織成帶,帶面鑲以白色硨磲片。婦女著裙,戴頭帕,生育後戴帽或纏帕。

雙耳佩銀、珊瑚、玉、貝等耳飾,重頸部修飾,戴銀領牌。下著百褶長裙,成年裙分為三節,上節為裙腰,中節成筒狀,下節多皺褶。多在腰際佩掛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飾各種紋樣,下端綴以五色飄帶,用於盛物。

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針筒以及裝飾過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其衣飾的傳統衣料以自織自染的毛麻織品為主,喜用黑、紅、黃等色,其工藝可用挑、繡、鑲、滾等多種技法,火鐮、羊角、蕨芨草等圖案是其傳統紋樣,下分依諾、聖乍、所底三個樣式。 (2)烏蒙山型 本型服飾過去多以毛,麻織品為主,現多用布料,色尚黑,多為青、藍色。

其基本款式為大襟右衽長衫、長誨。女服盤肩,領口、襟邊、裙沿有花飾。又可分為威寧式和盤龍式。

(3)紅河型 本型**各地基本一致,多為立領對襟短衣、寬襠褲;**則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長衫,也有長衣和短裝,大多衣外套坎肩, 普通著長褲,系圍裙。頭飾琳琅滿目,尤喜以銀泡或絨線作裝飾。可分為元陽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4)滇東南型 本型服飾流行於滇東南彝區及廣西那坡等地。**以右襟、對襟上衣及長褲為主要款式,個別地區著裙;**上為對襟,外套坎肩,下穿寬襠褲。廣西那坡、雲南麻栗坡部分彝族還保留著貫斗方袍的古老款式,這款服裝僅在節日或舉行儀式時婦女穿用。

本型衣裝多以白、藍、黑為底色,多飾動植物花紋和幾何圖案。工藝有刺繡、鑲補、蠟染等多種技法。分路南、彌勒、文西三式。

總體而言,彝族服飾具有以下4個特點:(1)反映了黑之尊、黃之美的審美觀;(2)反映了彝族「顧頭」的生活習慣和榮譽意識;(3)男子服飾多體現其英勇善戰的氣概;(4)服飾圖案紋樣體現了彝族對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3樓:匿名使用者

據50年代社會調查顯示:當時彝族是等級制很嚴格的奴隸社會,而且大量奴隸掠自鄰近的其他民族,彝族的「不與外族通婚」實際上指的僅是上層的黑彝。 隨著社會的進步,當今中國大部分民族已沒有通婚限制只有個別具有民族信仰的民族需要得到族內德高之人認定通婚的另一方信仰(皈依)其本民族信仰的情況下可以通婚。

4樓:有點意思si兒

1、待客習俗

民間素有「打羊」、「打牛」迎賓待客之習。凡有客至,必殺先待客,並根據來客的身份、親疏程度分別以牛、羊、豬、雞等相待。在殺牲之前,要把活牲牽到客前,請客人過目後宰殺,以表示對客人的敬重。

酒是敬客的見面禮,在涼山只要客人進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後再製作各種菜餚。待客的飯菜以豬膘肥厚大為體面,吃飯中間,主婦要時時關注客人碗裡的飯,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隨時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誠。吃飯時,長輩坐上方,下輩依次圍坐在兩旁和下方,併為長輩添飯、挾菜、泡湯。

2、烤茶相親習俗

烤茶是我國高山峽谷地區少數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由於氣候寒冷乾燥,缺少蔬菜,故常以喝濃郁熱茶的方法來補充營養素的不足,所謂「每日必飲三次茶」。烤茶種類多樣,鹹甜苦辣,人生百味,既是艱苦勞作的能量之源,也是節慶待客的靈性之物。

據說在當地,若學不到一手烤茶技術,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老丈人會認為你沒本事,而不願將姑娘嫁給你,因此,當地小夥十五六歲就要學烤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烤茶絕招。

3、婚俗

男女青年訂婚之後,便要進行婚宴的準備。婚宴多用豬、雞肉,一般不用羊肉(喪事則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夥伴聚餐痛飲之習;滇西的彝族,凡娶親嫁女,都要在庭院或壩子,用樹枝搭棚,供客人飲酒、吸菸、吃飯、閒坐,民間把這種用枝搭的臨時棚子稱「青棚」。

彝族的婚戀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舉行過「換裙禮」的少女,方可在「玩場」中與心上人結交戀愛,以及媒人說親和吃酒定親、讓新娘捱餓、親朋通宵哭嫁、向迎親者潑水、搶背新娘、洞房博鬥等傳統婚俗。

彝族人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5樓:匿名使用者

彝族的風俗習慣彝族先民為了生存、發展的需要,很早就產生了分支。史籍載,幾千前的篤慕之後就有了武、乍、糯、恆、布、慕的六祖分支。這六祖(支)分向雲南、四川、貴州各地遷徙,經長期歷史發展、繁衍至今。

彝族支系很多,現依自稱而分的較大支系如阿細、撒尼、阿哲、羅婺、土蘇、諾蘇等等。涼山彝族社會中又存在著一種獨特的社會結構--家支。家支是以父系血緣為紐帶的人們聯合體,在長期歷史發展中,涼山彝族社會從未形成過較穩定的統一的政權組織,家支這個人們聯合體就組成了彝族社會的基本社會組織,並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地方性政權組織的作用。

總體上,家支分黑彝家支和白彝家支。解放前,家支與奴隸社會的等級制度相應,黑彝家支佔統治地位,白彝家支分屬於黑彝家支。黑彝家支互不統屬,一個黑彝家支就是一個地方小王國。

白彝家支除具有依附和從屬黑彝的一面外,還具有在一定條件下保護自身利益的作用,最低等級瓦甲和呷西沒有自己的家支(有極少數瓦甲有家支)。家支在彝族社會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彝族道:"猴子*樹林,彝人*家支。

""少不得羊子,缺不得糧食,離不得家支。"每個家支都有數目不等的頭人,彝語稱為"德古"、"蘇易"。這些頭人不是來自選舉和任命,也不世襲,而是由於他們"能言善辯"嫻於習慣法,在日常生活中善於權衡各階級和家支力量,有排解糾紛的經驗,辦事相對公道而為社會和家支公眾認可者。

當然,如辦事、排解糾紛出現"偏袒不公",則會失去其頭人地位。

解放後,彝族地區奴隸制及其等級制度被徹底廢除。作為原統治集團的黑彝及其家支的政治經濟地位被摧毀,廣大白彝、"瓦甲"、"呷西"得到解放,翻身作了主人,白彝家支不再依附和從屬黑彝家支。雖然解放後有了人民**,但家支的意識及其作用尚未完全消失,仍在社會的各個方面起著作用。

彝族有父子連名的習慣,每個家支都有世代相傳的父子連名譜。

彝族婚姻形態以一夫一妻制佔統治地位。聚居的大小涼山地區,實行家支外婚、等級內婚、買賣婚姻、父母包辦婚姻嚴重存在,並一直保留著姑舅表優先婚、姨表不婚、以及搶婚、不落夫家等婚俗。結婚無一定年齡限制,盛行早婚。

彝族有本民族的傳統節日,而與漢族等民族雜居的地區,因長期受漢族等民族的影響,漢族等民族的節日,也為彝族人民所歡度。

"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多在夏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有關這個古老節日的**,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傳說,其中較普遍的一種傳說是:古時天上有個大力士斯熱阿比,他聽說人間有個大力士阿提拉八,就到人間與阿提拉八比賽摔跤。

結果斯熱阿比輸了,回奏天神後,天神惱羞成怒,派遣害蟲到人間糟踏莊稼,阿提拉八在六月二十四日這一天,號召人們燃起松枝火把驅蟲,結果驅走了害蟲,戰勝了天神。為了紀念戰勝天神,從此每年到這一天都要舉火把歡慶。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跳舞唱歌、賽馬、摔跤。

夜晚,手持火把,轉繞住宅和田間,然後相聚一地燒起篝火,翩翩起舞。

"彝族年"(貴州、滇東北某些彝族地區稱為"冬月年",大小涼山稱為"十月年"),也是彝族一個重大的傳統民族節日。很早以前彝族歷一年為十個月,區此彝族傳統過年日期與漢族不一樣,後因受漢族影響,大部分彝族使用陰曆(夏曆)計年月,每年夏曆正月過春節,而在川、滇、大小涼山及貴州、滇東北的一些彝族聚居區還一直保留著自己的傳統年節。

此外,還有一些節日如雲南大理地區彝族的"拜本主會",路南,彌勒的"密枝節"及其他地區的"楊梅節"、"跳歌節"、"豐收節"、"湯牛節"等。

歷史上彝族人死後主要行火葬,但至解放前,除川、滇大小涼山地區尚保留著火葬外,其他彝族地區,因受漢族和其他民族影響,自明、清以來也逐漸實行棺木土葬。

川、滇大小涼山彝族老人死後,停屍屋內木板上,頭朝裡,腳朝外,家人穿黑白、藍色送終服,並派人四處向親友報喪。停戶數日,請"畢摩"念《指路經》(也有譯為《開路經》、《引路經》),選吉日架柴火化,火化地點一般多在村寨附近的山頭或森林裡。每個家支都有一個或幾個相對固定的火葬場。

焚屍時將屍體連同停屍木架,一起置於鬆柴之上,下面點火,以一次燒成灰燼為吉祥,如中途熄滅或架柴為不祥。火化後,有的直接將骨灰加土掩埋,有的將骨灰盛於瓦罐或白布袋,藏於人跡罕見的洞穴裡。喪家要打牛羊豬等祭獻死者,招待客人。

同時至親好友都要攜帶牛、羊、豬等前來祭獻。喪家以多打牲畜為榮,富有者打牛多達幾十頭。

涼山彝族人的牛頭代表什麼,瓦族人牛頭代表什麼

應該是樸素的動物崇拜,把牛作為一種圖騰。如果是在室內雕刻有牛頭,那麼可能是一種對富足生活的嚮往,和對祖先的崇拜。瓦族人牛頭代表什麼?彝族標誌牛頭代表什麼 彝族有虎圖騰崇拜。彝族是我國具有悠久古老文化的偉大民族之一,彝族有虎圖騰崇拜的遺蹟。虎是彝族的原生圖騰,隨著原始氏族人口分支繁衍而產生許多衍生圖騰...

彝族人不能跟漢族結婚嗎,彝族(黑彝)男子不能和漢族女子結婚嗎?

漢族這邊沒問題,誰都可以結。但是彝族有兩種,一種白彝,一種黑彝,是彝族的階層劃分,主要是血緣劃分的,黑彝是貴族階層,嚴禁異族通婚,和白彝通婚也不行。白彝是普通百姓,宗規限制不嚴。現在比以前開放了,遷移城市中的黑彝已經的宗規意識弱化了,漸漸開始通婚。但是在彝族山寨裡的宗規還是有一定限制的。我們黑彝現在...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的什麼的象徵,火把節是彝族人民什麼象徵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徵。彝族的圖騰崇拜是火,象徵似火一般的熱情和生生不息,彝族舉行火把節是圖騰崇拜的一種儀式。火把節由來傳說不一。一說天神與地神鬥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一說出自 南詔野史 及師範 滇系 這兩書載 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併吞另五詔,將會五詔首領集會於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