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歡李煜翻譯相見歡李煜翻譯成白話文

2021-03-08 11:48:19 字數 5566 閱讀 2848

1樓:匿名使用者

相 見 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②。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③。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是南唐最末一個皇帝,史稱李後主。975年,南唐被北宋滅亡,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違命侯」,過著「北中日夕,只以淚水洗面」的日月。一個掌握生殺予奪之權的一國之主,忽而變為任人宰割的階下之囚,景況一落千丈,他的悲痛愁恨乃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

他領受了人生的悲哀,又直率、真切地把自己的悲哀傾瀉在詞中,這使他的詞「深衷淺貌,短語長情」,無論就思想內容或藝術技巧來看,都大大超越了前人,達到了小令的最高境界。

[註釋]

①相見歡:詞牌名。又名《烏夜啼》

②深院鎖清秋:深院被清涼的秋色所籠罩。「鎖」字暗含著主人公在囚禁生活中的感受,孤獨而又淒涼。

③別是一般滋味:有的版本寫作「別是一番滋味」。另有一種滋味。

[譯文]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離別之苦。那悠悠愁思(絲)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講析]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

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造詣的還是結句: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 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參考資料

2樓:廖俊睿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離別之苦。那悠悠愁思(絲)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3樓:立鶴尾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1]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2]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3]

【註釋】:

[1]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2]離愁:指去國之愁。

[3]別是一般:亦做「別是一番」,另有一種之意。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

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相見歡 李煜 翻譯成白話文

4樓:匿名使用者

相見歡(李煜詞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①梧桐深院鎖清秋②。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③滋味在心頭。

詞語註釋

①寂寞:指長著梧桐的深院孤寂清冷。

②鎖清秋:被一片清秋氣氛所籠罩。鎖:鎖住、籠罩。

③別是一番:另有一種。

作品譯文

默默無言,獨自一人登上西樓,一彎新月如鉤。梧桐凋零,深深的庭院籠罩在秋夜之中,愁悽而寂靜。

剪也剪不斷的思緒,愈理愈亂的心情,這是離別故國的愁緒,真是另有一種難言的痛楚縈繞在心裡頭。

5樓:小米

[譯文]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離別之苦。那悠悠愁思(絲)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李煜《相見歡》 翻譯。

6樓:小白家裡小白

釋義: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原詞:《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一般 一作:一番)

註釋:(1)、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清秋,一作深秋。

(2)、剪,一作翦。

(3)、離愁:指去國之愁。

(4)、別是一般:另有一種意味。別是,一作別有。

創作背景:

975年(開寶八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李煜在忍屈負辱地過起了囚徒生活。

李煜的詞以被俘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後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鬱哀婉,感人至深。《相見歡》便是後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7樓:儒雅的小心心呀

原文:相見歡

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1,註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李煜此詞即有將此調名標為《烏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③離愁:指去國之愁。

④別是一般:另有一種。

2,譯文: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離別之苦。那悠悠愁思(絲)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3,作者介紹:

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國主,世稱李後主。他登位之時,宋已代周建國,南唐形勢風雨飄搖。他在對宋委曲求全中過了十幾年苟安生活。

南唐為宋滅之後,他被俘到汴京,過了約兩年囚徒生活,終為太宗賜鴆毒殺。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無能,文藝上卻頗有成就,能書善畫,妙解音律,尤工於詞。他的創作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前期不修政事,縱情於吟詠宴遊,笙歌燕舞,為了使宮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態竟至於讓宮女束腳,戕害中國女子裹腳陋習便起於其人。他這一時期的詞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宮廷生活,這些詞是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實則為南朝宮體和花間詞風的承續。

後期則為入宋之後,此時,他逐漸從醉生夢死中清醒過來,對屈辱的拘囚生活極為憤懣感傷,他的詞開始轉向抒奏亡國之音,傾瀉其「日夕以眼淚洗面」的深哀巨慟,他的詞有了打動人心的恆久的藝術力量。可以說,亡國使他丟掉了皇帝的寶座,卻使他在詞的創作上獲取了巨大的成就,誠如清代大學者王國維所說的那樣: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這便是對他文學地位的中肯評價。

4,賞析: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

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相見歡這首詩的中心思想,《相見歡》李煜的詩,其中詩意 中心思想 以及作者簡介?

表達了作者感傷離別的心情 相見歡 李煜的詩,其中詩意 中心思想 以及作者簡介?我來答 檢視全部4個回答 推薦於 2018 04 14 唐 李煜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

李煜《虞美人》《相見歡》賞析,李煜的虞美人的賞析

虞美人藝術特色 1 在強烈的對比中,表現物是人非的感慨 在這首詞中,詞人採用隔句相承的手法,反覆對比宇宙之永恆不變與人生的短暫無常,富有哲理意味。例如,春花秋月 的無休無盡與人世間 往事 的短暫無常相比,雕欄玉砌應猶在 與 朱顏改 兩相對比。如此迴環反覆,一唱三嘆,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曲...

李煜的《相見歡》的全篇內容和作詩背景是什麼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題 相見歡 內容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譯文 奼紫嫣紅的花兒轉眼就要凋謝,春光未免太匆匆,無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