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相見歡》賞析,李煜的虞美人的賞析

2021-06-18 07:14:29 字數 4822 閱讀 1409

1樓:沈小爽

虞美人藝術特色

1、在強烈的對比中,表現物是人非的感慨

在這首詞中,詞人採用隔句相承的手法,反覆對比宇宙之永恆不變與人生的短暫無常,富有哲理意味。例如,“春花秋月”的無休無盡與人世間“往事”的短暫無常相比,“雕欄玉砌應猶在”與“朱顏改”兩相對比。如此迴環反覆,一唱三嘆,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曲折傳出。

2、感情真摯,結構精巧

這首詞是詞人經過精心結構的,通篇一筆呵成,波濤起伏,又圍繞一箇中心“愁”,組合成協調諧和的藝術整體。同時,這首詞充滿了悲恨激越的感**彩,其感情之深厚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膽敢抒發亡國之恨,實是史所罕見的。

這種真摯的感情,正是這首詞打動人的關鍵所在。

相見歡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

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 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2樓:歲晚荒寒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有人說,在我國歷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個皇帝人們也許不會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後人留下一些遺憾。此話看來,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詞作遠過於他在位期間的作為,尤其是亡國以後的詞作相當沉痛、深切和悽惻動人,如果撇開思想內容,僅就藝術技巧來說,大部分詞作已經達到了詞的最高境界,特別是小令。

這首《相見歡》又名《烏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寫離愁的力作。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無言獨上西樓”看似平淡,意蘊卻極為豐富。

“無言”並非真的無言,從一個“獨”字便可看出,是無人共言。登“西樓”,詞人可以東望故國。僅六字,一下子簡練的勾勒出主人公的悽惋、悲苦的神態。

接著“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月光籠罩下的梧桐突出環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極準確,極通俗,真可謂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寫了四項內容,即人物、地點、時間、季節,雖然只是疏筆勾勒,但卻是一副非常美麗的圖畫,而且背景極為廣闊,讀之使人如身臨其境,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言:“一切景語皆情語。

” 下片具體寫離愁,是詞的旨意所在,也是這首詞寫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像波濤洶湧,把全篇推向高潮。離愁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思想情緒,它能感覺到,但卻看不見,摸不著,要對它本身作具體描寫,確實非常困難。

然而,在這首詞中,詞人通過比喻使之變得具體可感,而且表達得如此貼切、自然,以至成為千古名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又用了一個比喻,寫離愁的另外一個境界,即人對它的具體感受。這種感受是不可名狀的,不知是什麼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類滋味來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種具體東西的滋味來比擬,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只能稱之為“別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軒詞所謂“欲說還休”,可見詞人體驗之深,愁情之苦。

《虞美人》廣為流傳。全詞區區三十六個字,同一首七絕差不多,但在這簡短的篇幅中,詞人卻把離愁的愁人、纏人寫得無比深刻,淒涼、寂寞、孤獨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讀者為之淚下: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李煜最後的一首感懷故國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詰問的口吻,悲憤的情懷,激宕的格調,放筆悲號,寫盡亡國君主的哀愁。上闋曲調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經歷過大災難,煉就大手筆,才能究詰人生,寫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詞作,大有負荷全人類之悲哀的氣概。下闋則用了曲筆,“朱顏改”暗描江山易色,“改”字點出全詞題旨:

是悲恨的根源。最後,詞人把難以說明的去國之思、失國之悲、亡國之恨全部納入一個“愁”字中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真乃千古絕唱。王國維說:“尼采謂一切文學餘愛以血書者。

後主之詞,真可謂以血書者也 。 ”

宋黃升《花菴詞選》稱:“此詞最悽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是也。

李煜的虞美人的賞析

3樓:味鄉居

《虞美人》是五代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全詞語言明淨凝練、優美清新,通過悽楚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的藝術結構,使作者亡國的哀怨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4樓:life無明小魚

賞析:這首“滿紙血淚”的《虞美人》,詞劈頭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就是絕望情緒的吶喊。“春花”和“秋月”原本是自然界非常美好、賞心悅目的景色,對於正常人來說,豔麗的春花和高潔的秋月,是一定能給人帶來愉悅情緒的美景。

更何況,李煜本人就是一個文藝氣質十足的詞人,在亡國之前,他還是江南之主,無論是物質條件,還是精神條件,都足夠讓他從容享受年復一年春花秋月的美好,並且他的這種物質享受還能通過他天才般的藝術修養,轉化成最動人的文字。

擴充套件資料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創作背景

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於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是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

三年後,即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

5樓:森海和你

賞析:這首詞刻畫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春花秋月”這些最容易勾起人們美好聯想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

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語語嗚咽,令人不堪卒讀。春花浪漫,秋月高潔,本令人人欣喜,但對階下之囚來說,卻已了無意趣了。

"何時了"三字雖問得離奇,實含兩層意蘊:往昔歲月是何時了卻的?劫後之殘生又將何時了卻呢?這表明了他對生命的決絕心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

原文: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創作背景: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於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是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

三年後,即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

6樓:徐臨祥

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什麼時候結束的,以前的事情還記得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註釋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了:了結,完結。

砌:臺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應猶:一作“依然”。

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7樓:匿名使用者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作為南唐後主名為君主,其實只是南方江浙財閥士紳的傀儡,而且是個外來的傀儡,

江浙士紳財閥門閥用歌舞美女籠絡皇權,而皇權其實只是個空殼,江南門閥根本無心北向,

兩院經濟,寺院經濟和妓院經濟虛浮繁榮,從“春花秋月何時了?”

可以看出對兩院經濟的反感和無奈,

相見歡這首詩的中心思想,《相見歡》李煜的詩,其中詩意 中心思想 以及作者簡介?

表達了作者感傷離別的心情 相見歡 李煜的詩,其中詩意 中心思想 以及作者簡介?我來答 檢視全部4個回答 推薦於 2018 04 14 唐 李煜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

李煜的《相見歡》的全篇內容和作詩背景是什麼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題 相見歡 內容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譯文 奼紫嫣紅的花兒轉眼就要凋謝,春光未免太匆匆,無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風...

幫我仿寫李煜的虞美人3我馬上要交作業了

1 概述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此詞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詞語言明淨 凝練 優美 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 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