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學上幼兒的數學特點是什麼?

2025-07-24 06:40:19 字數 3472 閱讀 7030

1樓:那片歲月

主要是皮亞傑提出的認知結構觀有說到 比如前運算階段3到6歲幼兒不能掌握守恆概念 如同樣量的水 從一高杯子倒入一矮杯子 幼兒會覺得高杯子的水多 該認知階段的幼兒以具體動作思維為主 比如理解數量概念 需要用手指比劃來算 6歲是轉折期 從前運算階段轉向具體運算階段 6到12歲 在具體運算階段開始掌握數量概念 獲得守恆觀念。

心理學上簡述幼兒數學的特點是什麼?

2樓:小鈴鐺

幼兒教育心理學 1、自由性 2、趣味性 3、虛構性 4、社會性 5、實踐性。

幼兒教育心理學是在幼兒教育學和幼兒心理學基礎上形成的一門學科。它主要研究幼兒學習的規律與特徵以及教師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幼兒學習與身心的健康發展。

幼兒心理學是研究幼兒歲入學前兒童)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 幼兒心理學和嬰兒心理學、學齡兒童心理學、少年心理學、老年心理學等都是發展心理學的分支學科,和幼兒衛生保育教程、幼兒教育學、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等教育理論課都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

閱讀《幼兒教育心理學》時,人類已經邁入了21世紀。這是乙個變幻莫測的世紀,這是乙個催人奮進的時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更替日新月異。

希望、困惑、機遇、挑戰,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在每乙個社會成員的生活之中。抓住機遇,尋求發展,迎接挑戰,適應變化的制勝法寶就是學習——依靠自己學習、終生學習。

學前兒童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有哪些 兒童的數學學習過程

3樓:江蘇知嘛

根據中國教育部頒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前教育要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

因此,幼兒園的數學學習也一樣,在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的同時,要最大限度地支援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因此,幼兒園多是將數學知識融入到遊戲中,或者將數學活動設計成遊戲,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孩子也能輕鬆愉快地學習數學了。

這樣的數學活動旨在幫助孩子發現客觀事物的特徵和本質及其內在規律,培養孩子主動思考探索,發掘孩子數學潛能,為未來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4樓:淵源

學前兒童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

學前兒童的數學學習對動作的依賴性很強,年齡越小,依賴性越強,如計數活動、數的組成、加減法、分類、排序、測量等,學前兒童都是通過進行實物操作活動來感知與理解的。學前兒童需要對操作材料進行擺弄、觀察、比較,獲得直接的感性經驗。如判斷乙個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教師為學前兒童提供相應數量的玩具,讓學前兒童兩兩找朋友,如果每個物體都能找到朋友,就說明是雙數,如果最後剩乙個物體沒有朋友,那麼就是單數,反覆操作和總結後,學前兒童就可以知道1,3,5,7,9,是單數,2,4,6,8,10是雙數。

可見,學前兒童能夠做到初步認識單雙數,為以後理解能夠被2整除的數就是雙數,不能被2整除的數就是單數,從而真正理解單雙數的含義做準備。

兒童的數學學習過程:

表象是由直接感知到抽象思維的中間環節。表象是指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在頭腦中留下的印象,數學表象具有思維性、概括性、創造性和運動性等特徵,它高於具體水平,又低於抽象水平,不能像抽象概念那樣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是兒童對客觀世界的直接感知過渡到抽象思維的一箇中間環節,表象的作用在於促使感性經驗內化為抽象的數學概念。為幫助學前兒童在頭腦中建立正確豐富的表象,必須根據學前兒童的認知規律,為學前兒童創設適宜的實物數學情境,通過模型、**、操作等途徑,學前兒童多角度、多感官、多形式地進行感知,獲得感性經驗,豐富表象的積累。

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的過程中,首先要藉助於實物、**等直觀材料,讓學前兒童實現具體水平上的加減運算,然後藉助於無直觀材料伴隨的口述應用題喚起學前兒童頭腦中的表象,發展學前兒童表象水平上的加減運算能力,從而為學前兒童加減運算能力發展到抽象水平的加減做好必要的準備。最後,在具體經驗和表象建立的基礎上形成抽象的數學概念。

學前班兒童的心理特點是什麼?

5樓:網友

因為和老師的接觸不長,所以從心裡對老師有一種懼怕心理,從而影響到學習和生活。但如果老師和他們走得太近的話學生感覺這個老師沒有威嚴,很容易登鼻子上臉。

所以你要找乙個老師配合,你們兩乙個唱白臉,乙個唱黑臉(你最好唱白臉)配合一下教學才是上策。

6樓:土撥鼠曄

你要找乙個老師配合,你們兩乙個唱白臉,乙個唱黑臉(你最和老師的接觸不長,所以從心裡對老師有一種懼怕心理,從而影響到學習和生活好唱白臉)配合一下教學才是上策。

7樓:網友

沒啥心裡特點。該咋地咋地。真的。我以孩子的角度。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所以,只要有以身作則,就沒有問題。不能讓孩子覺得你沒信用就好。我從小就這麼看大人的。

幼兒心理學追蹤觀察法的特點是什麼?

8樓:逼逼自己

(一)自然觀察法具有目的性 與日常觀察只是簡單反射式的感覺不同,自然觀察法是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與研究。它要求達到:①詳細描述所觀察的現象;②確定某個現象得以發展的條件;③科學地分析和說明現象及其發展的條件之間的因果聯絡和關係等。

為此,在觀察之前,應根據科研任務,制定好計劃,包括確定觀察物件、觀察條件、觀察範圍和觀察方法,以保證觀察有目的地進行。

二)自然觀察法具有選擇性 科學的觀察並不是無選擇地將所有現象和事實盡收眼底,而是從大量客觀事實中,選擇觀察的典型物件,選擇典型條件、時間、地點,獲得典型事物的現象和過程。但是必須保證都是在自然狀態下的現象和事物。

三)自然觀察法具有研究性 就是運用各種手段紀錄觀察到的事物和現象並儲存下來,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提出觀察的結論與報告。

簡答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9樓:超級単子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方法。

10樓:b權世界志愛龍

學前兒童數學其實主要是鍛鍊孩子的思維模式和邏輯模式!

1:實際操作法。

老師或者家長可以為幼兒提供材料,環境以及用到的教具來讓兒童自己去實踐遊戲,從中可以讓兒童自己獲得數學思維模式和邏輯!比如比較好的遊戲玩法就是七巧板,大家都知道七巧板是由七個不同的板組成,但是它卻可以用7個不同形狀的板拼出來1600多種不同的圖案!這個遊戲可以讓兒童提公升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維邏輯~可以讓兒童用七巧板去拼出不同的圖案!

2:討論互動。

家長或者老師可以引導的讓兒童去對乙個東西或者事物去感興趣的討論!比如可以拿出來乙個拼出來的簡易幾何積木去讓兒童玩耍,在中途可以提問兒童這個積木是由幾塊組成的?兒童在玩的過程中已經對積木產生了興趣,這時候提出這樣的問題,他們會更加有興趣去思考,在探索結果的過程中,家長或者老師可以引導性的去和孩子討論這個幾何積木是怎麼拼接起來的,用了多少塊積木!

怎麼可以三下把這個圓形蛋糕切成8塊剛好分給8位小朋友呢?在這過程中,8位小朋友們紛紛開始了討論,有的甚至自己拿筆去畫,有的相互討論!8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答案,最終老師公佈正確答案的時候有三名小朋友都回答正確了!

這就是討論互動法!

其實方法有很多種,看家長和老師怎麼去找到適合自己孩子學習的方式和方法了!

幼兒心理學 問題 注意與幼兒的活動和發展有什麼關係?求真確答案

幼兒注意 發展的主要特徵 注意可以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兩種基本形式。其主要區別在於是否有目的和是否需要克服困難。幼兒注意發展的特徵是無意注意佔優勢地位,有意注意逐漸發展。無意注意就是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幼兒的無意注意佔優勢 3歲前兒童的注意基本上屬於無意注意。幼兒的注意主要還...

幼兒心理學引起幼兒無意注意的條件有哪些

1 刺激比較強烈,對比鮮明,新異和變化多動的事物。幼兒的注意是以無意注意為主的,那些新穎多變 活動,刺激強烈的因素又是引起幼兒無意注意的誘因。2 與幼兒興趣 需要和生活經驗有關係的事物。幼兒興趣 需要和生活經驗的豐富,使得幼兒對更多的事物產生無意注意。只要幼兒感興趣和愛好的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兒的無意注...

心理學什莫叫做移情啊,心理學上的移情是什麼?

不是吧是你不敢正視自己 或是想逃避 心理醫生可能還是懂一些 移情指本應是對他人 通常是父母,但也可以是兄弟姐妹 配偶等 的情感和態度轉移到了分析家身上。有正向和負向之分。正向就是案主對心理諮詢師產生好感或依賴感。負向就是厭惡感。如果諮詢師與移情者一同陷入情感的漩渦,這樣諮詢者關係就會產生質變,這是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