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卡卡
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和洛陽為東起點(一說以洛陽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要簡短
2樓:網友
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第一次把中國中原地區經過新疆的路上通道翻譯成s l l r a d。絲綢之路由些得名。
3樓:youth小杰
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西元前114年至西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但為何在河西走廊上沒有「絲門」而有「玉門」?早在文獻記述絲綢之路之前2000年,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線路已經開通,但它不是為出口絲綢,而是為進口和田玉[8]。「絲綢之路」名稱是德國學者的「發明」。
19世紀末,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一書中,把「從西元前114年至西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其後,德國歷史學家郝爾曼在20世紀初出版的《中國與敘利亞之間的古代絲綢之路》一書中,根據新發現的文物考古資料,進一步把絲綢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亞細亞,確定了絲綢之路的基本內涵,即它是中國古代經過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交往的通道。
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
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數千年來,遊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學術考察者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
4樓:網友
絲綢之路國際bai旅遊節。
絲綢之路國du際旅遊zhi節通過各種主題及節會dao43項主要活動內專容進屬一步樹立了「精品絲路,絢麗省會」的整體旅遊形象,提公升了各省旅遊在國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拉動旅遊經濟增長的作用。
中文名 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
特點 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
性質 古代路上商業**路線。
日子 每年的8月。
5樓:網友
西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著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帶,中亞一帶則被控制在手,稱為陳陳潔詩候府的鐵木帝國手中鐵木爾一生征戰建立了一箇中國北部邊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國家,北至俄羅斯南部的大帝國鐵木爾王朝。
6樓:廾匸
「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貫亞洲的交通道路。因大量中國絲和絲織品經此路西運,故稱「絲綢之路」
7樓:網友
我不知道就怪。
了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河灣,亞歐的**商場,德國學家,地理資料是貝多芬啊。
8樓:網友
歷史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古羅馬的凱撒大帝去劇場看戲,他身上那件絢麗奪目的長袍使所有的的眾目瞪口大大家目不轉睛的盯著皇帝的心裝讚不絕口,連看戲都沒有心思了,一打聽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長袍使用中國思製作成的,從那以後,華麗的中國絲綢在歐洲各國出了名,用四中國絲綢製作的衣服成了最時髦,最講究的服裝,華麗的絲綢被譽為最珍貴的意料,甚至和**等價,人們把中國叫做賽里斯就是絲綢之國的意思。
9樓:卜野大帥哥
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西元前202年—西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名稱的由來 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時張騫和東漢時班超出使西域開闢的以洛陽為起點。往西一直延伸到羅馬。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的貨物中中國的絲綢最具代表性「絲綢之路」因此得名。
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張騫投筆從戎的班超西天取經的玄奘他們的一些故事都與這條路有關。 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後中國和中亞及歐洲的商業往來迅速增加。
通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製品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因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國稱中國人為賽里斯人。所謂「賽里斯」即「絲綢」之意。19世紀末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將張騫開闢行走的這條東西大道譽為「絲綢之路」。
歷史意義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
10樓:網友
絲綢之路在必經之路安息國王的必經之路,你們知道嗎?bb們。
11樓:彌漫℃‰語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交通線,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將這條路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絲綢之路一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國》,有時也簡稱為絲路。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張騫兩次通西域,開闢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併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
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絡在一起。
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南韓、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12樓:櫻花下_雪
和他說同時開通後瑟吉歐i和他說。
13樓:網友
發乙份頭髮好好的過才。
14樓:網友
誰知道?這個怎麼收藏。
15樓:網友
西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西元前126年方歸,西元前119年,漢武帝再派張騫西去聯絡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同時分派副使赴大宛,和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各國。
16樓:網友
絲調之路很長,從中國到羅馬。
17樓:網友
入入庫瞭解下情況啊。。。
18樓:博爾特
絲綢之路,人們通常所指的絲綢之路是穿越中亞、翻過帕公尺爾高原、抵達西亞的線路。若再往北走,則是北路,往南走是南海路。西元前139年,張騫首次從長安出使西域,到達樓蘭、龜茲、于闐等地,其副手更遠至安息國,身毒國等。
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國聯絡東西方的「國道」,也是整個古代中外經濟及文化交流的國際通道。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專案。
中文名:絲綢之路。
起點:中國東南沿海。
終點:歐洲。
絲綢之路的資料簡介
19樓:匿名使用者
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貫亞歐的通道。它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的長安,往西一直到羅馬。在交易的過程中,我國的絲綢最有代表性,「絲綢之路」因此得名。
20樓:網友
絲綢之路,亦稱絲路。是指西漢(202—138)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路上通。
21樓:匿名使用者
絲綢之路是世界五千年的文章之一。
絲綢二之路的簡短資料
22樓:涼雲茶煙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線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通道,形成於於西元前2世紀與西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
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于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公尺爾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安息到達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後,即被廣泛接受。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而成功申遺的專案。
什麼是絲綢之路簡短一些
23樓:井桂華
是指東起西安,西到西歐的主要進行絲綢**的通道,興起於唐代。
有關絲綢之路的詩詞,有關絲綢之路的詩詞歌賦
七絕 重走絲綢復之路 壯志制西行追古蹤,孤煙大漠夕陽中。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七律 慢步絲綢路 小雨泥淋釉傘輕,天宮著意雨霏晴。尋遺塞外昭君怨,頓起凝愁憫淚傾。但使邊關磐若石,絲綢古道漾簫笙。如今落雁塵埃遠,不盡天山萬古情。七絕 絲綢之路 荒灘大漠鬼難行,鵬鳥欲飛終未能。但見巨龍呼嘯過,絲...
絲綢之路的詩詞,有關絲綢之路的詩詞歌賦
1 涼州詞二首 唐代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譯文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突...
有關絲綢之路的詩詞歌賦有關絲綢之路的詩詞歌賦
1 涼州詞 其二 唐代 王翰 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釋義 已是暮春時節,要在故鄉,此時一定是萬紫千紅的盛花期已過 枝繁葉茂 果實初長之時,而鳥兒也一定築起香巢,爭相覓食育雛了吧。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風凜冽 塵沙滿天,冷酷嚴寒。戰士們在夜裡聽著淒涼的胡笳曲 折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