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學生走出抑鬱的泥潭?

2025-06-09 02:26:04 字數 3967 閱讀 2221

1樓:yanjunmao高中生陪伴者

告訴學生:我非常理解你現在的狀態和壓力。畢竟達到現在這個狀態並非一朝一夕,所以我們要想解決也要慢慢來。

雖然我不是心理學專家,但是我自信自己是乙個很好的傾聽者和陪伴者。如果你的苦惱不想對父母說,也不想對親朋好友訴說,那就和我說吧。但是在你傾訴的同時,我希望你做以下幾件事情。

首先每天虛備告找個時間到戶外去,哪怕是晚上也可以。隨便找一棵樹或者安靜的地方,深呼吸,把眼睛閉上感受風。最初你可能並沒有什麼感覺,但是漸漸地你就會放鬆下來。

你一直緊繃的神經可能逐漸會得到舒緩。如果你真的覺得管用,那就每天固定的時間下樓到戶外去走一走。用不了多長時間你就會發現越來越願意走在陽光下了。

第二件事兒就是每天在睡覺之前。想象你自己是躺在一片沙灘上,聽到海浪的聲音也感滾散受到海風,甚至遠處還有海鷗在爭搶食物的鳴叫。你所躺的這片沙灘非常柔軟,這些沙子包裹著你,讓你覺得很安全很舒適。

記住這種美好的感覺,哪怕只有幾秒鐘。這是大自然對你的恩賜,也是世界對你的關懷。其實你並不孤獨。

而且你會感受到所有的困難都在慢慢消減改善。

還有一件事可能更適合你,那就是大聲喊出來。無論是在你自己的房間還是在郊外。你不用顧忌別人的眼光,你就把自己心底的煩悶用最大的聲音釋放出來。

近兩年每個週末我都去爬山。幾乎每次爬山都能碰到乙個大聲唱歌的人。其實他五音不全,幾乎可以說是噪音,但是他的嗓門非常洪亮,所有的人都能聽得見。

這個人成了乙個最特殊的存在。人們只要一聽到他的聲音,就知道那個黝黑麵龐的乾瘦小夥子又來了。我想這對於想宣洩情緒的人來說不失為乙個好方法,就是大聲的喊出來唱出來。

我給你的最後一點建議就是找點其他事情做。你如果討厭學習看見課本都要吐,那也沒關係,做點你喜歡的事情,無論是手工,彈琴或者是找我這樣的陪伴者聊聊天。我期待你的情緒能好轉,希望能夠幫助你。

2樓:網友

其實,我也常聽到一些家長有類似的看法,但青少年抑鬱症絕不是「作」出來的,抑鬱也絕不是說明這些孩子是脆弱的「玻璃心」,它是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想法、感覺和行為,更有甚者會有傾向,所以家長務必重視!

一些家長和老師們這樣的看法,從某些層拿洞蠢面看也是可顫逗以理解的。

我們父母那一代,成長在兄弟姐妹眾多且物質匱乏的年代,那個時候只要吃飽穿暖便是幸福。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消陪,父母那一代只要基本的生存需求(即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了便感到心滿意足。

但如今我們國家的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和諧安定,我們的學生早已實現了基本生存需求的滿足,他們吃穿不愁,繼而開始尋求更高層次的滿足,即情感需求(即情感的滿足與被尊重的需求)。

而現實是,物質需求的父母在撫養情感需求的孩子,這就出現了下面我們通常情況下家長的困惑。

這個孩子在物質上從來沒有缺乏過,吃好的穿好的,他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我辛苦工作不就是為了能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嗎,他怎麼還會抑鬱呢?

現在的孩子太嬌氣了,我們那會兒哪有這些問題啊,吃飽穿暖就開心了。」

所以我們的家長首先需要更新自己的認識,調整自己的認知:我們這個時代的孩子,有吃有喝早已不是他們主要的滿足源,他們需要的是情感上的理解、認可、關心和愛護。

對於抑鬱狀態下的孩子,家長更需要付出耐心的陪伴,此時切記不要指責孩子,或是用一種難以理解的輕蔑態度給孩子扣上「矯情」、「玻璃心」的帽子。

重度抑鬱的學生,應該怎麼進行引導教育呢?

3樓:小阿星

應該多和孩子溝通,同時也應該積極的引導孩子瞭解孩子,應該有乙個良好的氛圍,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要進行心理疏導。

4樓:巨蟹阿斯頓

應該因材施教,要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幫助他們,不要把他們當成是有病的人,這樣就能引導教育了。

5樓:劉心安兒

一定要耐心地疏導孩子的情緒,積極地看待孩子,平時應該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加有樂趣,不要讓孩子太壓抑,要鼓勵孩子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交流。

6樓:張佳倩啊

建議一定要放平心態,我覺得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我們沒有必要過於的看重,我覺得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什麼比我們的生命更重要。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一定要引導孩子走出這樣的困境。

7樓:善良的123剛剛

對於重度抑鬱的學生,一般的開導已經不起作用了。應該帶他出去散散心,可以去大草原,開拓心靜。

如何走出抑鬱的泥潭?

8樓:深圳大黃蜂說教育

走出抑鬱的泥潭需要我們採取全面、科學、適當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幫助走出抑鬱的方法:

1. 尋求專業幫助:抑鬱症狀嚴重時,需要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和諮詢,以便針對自身情況提供專業的**和輔導方案,包括藥物**和心理**等。

2. 建立良好的生活、工作和交友環境: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等方面的良好狀態,對於我們恢復精神健康和滾和走出抑鬱狀態至關重要。此外,合適的交友圈子也有助於我們緩解情緒和獲取支援。

3. 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如讀書、**、繪畫、詩歌創作等,可以讓我們的情緒得以釋放和愉悅,從而走出抑鬱的泥潭。

4. 保持適度的運動:適度運動可以促進自身的身心健康,釋放身體的壓力和疲勞,使心境得以放鬆和恢復。

5. 分享感受:關注自己的情緒、尋找適合的大御物件進行傾訴,有助於我們釋放壓抑情緒,獲取支援和啟示。

總滾棚巖之,走出抑鬱狀態需要我們採取一定的措施,以便減少可能導致壓力和疲勞的負面因素,在日常生活中選擇積極、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關注心理健康問題,積極尋找支援和幫助,並將目光放在生活的積極面,如此才能走出抑鬱的泥潭。

如何走出抑鬱症的泥潭?

9樓:浮名驛路

抑鬱症可能是一種由各種因素引起的疾病,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如果你覺得自己可能患有抑鬱症,你應該儘早尋求專業的醫生或心理醫師的幫助。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於緩解抑鬱症症狀的建議:

2.每天鍛鍊身體。鍛鍊身體可以緩解壓力並增加身體免疫力。出門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或上健身房都是好的選擇。

6.尋求心理健康專業醫生或心理醫師的幫助。如果你認為自己患有抑鬱症,尋求醫療幫助是非常重要的。醫生可以根據你的狀態為你制定適當的**方案。

走出抑鬱的泥潭的介紹

10樓:玉壺

《走出抑鬱的泥潭:抑鬱症的**、自救及社會支援》一書從自身感受的角度出發,面對憂鬱和困惑,提醒大家怎樣去想和如何去做,是抑鬱症患者的一本心理**叢書。本書不是告誡患者應該這樣而不應該那樣,而是從自身的角度提醒大家,我是怎樣想和如何去做的。

怎樣幫助青少年走出抑鬱情緒的泥潭呢

11樓:匿名使用者

學霸媽媽擅自換掉孩子的抗抑鬱藥是不對的,青少年抑鬱也是真實發生的,有的孩子越大越不愛學習,甚至出現厭學抑鬱情緒,父母應該積極的給予調整:

第一點、多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援,當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可能對於學習有很大的牴觸或者滲頃已經出現學習方面的挫折,這個時候不能懲罰和否定孩子,應該對孩子的行為多一些包容,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傾訴自己內心負面的情緒,孩子才能夠獲得安全感、支援感。

第二點、應該讓孩子勞逸結合,比如將孩子的學習任務分解為比較容易的小任務,督促孩子每天完成適當的任務,讓孩子積累成功的經驗,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獲得自信,從而愛上學習。

第三點、對於嚴重厭學的孩子,也可以帶他們尋求心理幫助,找到孩子厭學的原因,多一些支援、鼓勵和包容,讓孩子與心理諮詢師建立良好的關係,將自己內心的世界傾訴給心理師聽,才能夠一起解決厭學的問題。給孩子適當的放鬆,不能夠讓孩子學習任務過於沉重,從而總是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而是要讓孩子學會勞逸結合。尤其是學習比較累的時候,帶孩子出去玩一玩,陪伴孩子,和朋友聊天,或者帶孩子看看電影,聽聽**,讓孩子能有非常好的休息。

第碼喊禪四點,可遲塵以多和孩子溝通和交流,找到孩子厭學的主要原因,積極去解決,比如有的孩子因為學習的目標設定的過於高,有可能會出現過於困難,尤其是很難完成這些學習目標。也有些人是因為同學關係不好引起的厭學情緒,這些原因都應該積極的去解決。

如何引導抑鬱症的人走出抑鬱症狀?

引導抑鬱症的人走出抑鬱症狀是乙個細緻而複雜的過程,以下是一些方法可能有助於他們的恢復 提供支援和理解 對抑鬱症患者表達理解和關心,建立信任和支援的關係。傾聽他們的感受,避免評判或貶低他們的情緒,給予情感上的支援和鼓勵。鼓勵尋求專業幫助 強烈鼓勵抑鬱症患者尋求專業的醫療和心理 專業的 師可以提供個性化...

如何正確引導抑鬱症的學生,學生抑鬱如何開導

側面觀察,當我們發現班上有這樣的學生的時候,我們不要急於去了解,而是要側面去了解學生的一些生活情況,如家庭背景之類的,和同學合群關係怎麼樣。問卷的形式去了解學生的想法,作為老師可以通過給全部同學發一張問卷調查,而不是單獨的給予抑鬱症的學生去問卷,以全部的名義問卷,會激起學生的興趣,融入氛圍中,答案更...

如何引導孩子走出壓抑的心情呢?

孩子的情緒每天都是多變的,一會兒笑一會兒,哭的一會兒又可能會出現生氣的乙個狀況了呢,但是對於他們情緒來的快悄旅讓,其實走的也是快樂的,所有的壞情緒,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尋找乙個正確的發洩途徑的,以免孩子也會養成一些不良習慣的發生呢。對於孩子長大以後也是有乙個很不利的影響了呢,小心小孩子可能都會出現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