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補償款怎麼發放,土地徵地補償款怎麼發放

2025-05-14 22:50:45 字數 3680 閱讀 4665

1樓:法師兄法律諮詢

徵地補償費中的土地補償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保管。經村民會議同意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有條件將土地補償費用於發展生產,解決農民生活出路的,可以統一安排使用;被徵收的土地屬於農民承包經營的土地或者自留地,經村民會議2/3以上的成員或者2/3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可以調整其他土地的給被徵地農巨集哪民,但質量和數量不相當的,可以給予被徵地合理補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未能調整其他土地給農民,且又團手未解決農民生活出路的,應將不低於80%的土地補償費一次性支付給被徵地農民用塌絕嫌於發展生產、自謀生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依照前款規定取得的土地補償費應當設立專戶管理,用於發展生產和被徵地農民的生活補助。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收到土地補償費後,應當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17條的規定召開村民會議,在所有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內部平均分配此款。如不分配給村民,則侵犯了村民的合法權益,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員,可單獨或共同起訴集體經濟組織或村委會,要求支付相應份額。

2樓:xu大地裝修

可以通過用地單位,財政,發放,可以直接打到一本通,信用卡,…

3樓:彭逸豪

法律分析:土地補償費通常先發放至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然後再由村委會向下分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毀公升徵收範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範圍內公告至少三纖橡老十日,聽取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

多數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如褲徵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並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並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徵收土地時如實說明。

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方可申請徵收土地。

4樓:康哥說法律

農村土地脊鍵徵收啟動到發放補償款的全流程: 徵地 告知書、徵地公告、補償登記擬 徵地補償 安置方案、補償安置方案、聽證、審批通過補償安置方案、支付補償款。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 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收到土地補償費後,應當按櫻遲巧照《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第17條的規定召開村民會議,在所有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內部平均分配此款。如不分配給村民,則侵犯了村民的合法權益,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員,可單獨或共同起訴集體經濟組織或村委會,要求支付相應份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六條。

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徵收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

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

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市、縣和鄉鎮人民**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土地徵地補償款怎麼發放?

5樓:周業懇

土地徵地補償款的發放是發放給村集體組織,然後由組織內部再行進行乙個具體的方案討論,一般情況下都是開乙個會議,然後在會議當中發放,具體的補償款項可以分月發放,也可以一次性的將所有的款項都發放完畢。為了保護被徵地村民的利益,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佈區片綜合地價確定。

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係、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佈一次。」第四十九條規定:「被徵地的農村集蔽轎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徵收土地的補償費用的收支情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佈,接受監督。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也明確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由此可見,依據我國土地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土地被徵用時應當進行徵地補償,屬於村民個人的補償應當分配至個人所有。本案中,鄉**和村委會應將徵收土地的補償費用的收支情況向村民公佈,並及時將相應的徵地補償款分配給被徵地的村民。

一、農村宅基地拆遷的補償標準是什麼。

農村宅基地拆遷的補償標準,應當以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的標準為準。對於補償的專案,則是有同意規定的,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第三款規定,徵收農雀此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佈區片綜合地價確定。

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係、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頃並迅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佈一次。

徵地補償款怎麼發放的

6樓:劉偉長

徵地補償發放方式是直接發給被徵地農民和農民集體。

一、領取徵地補償款需磨舉姿要哪些手續。

土地是農民使用的,直接發放給農民。土地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發放給集體經濟組織。安置補助費,是國家徵收集體土地後,安置被徵收單位由於徵地造成的多餘勞動力的補助費用。

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二、徵地補償款的提留比例是多少。

徵地補償款的提留比例法律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在徵地補償款的分配過程中,集體經濟組織可以按照一定比例予以提留,但是這個比例不應當是由村委會單方決定,而是必須經過村民會議討論決定。

土地補償費的分配,按照土地補償費主要用於被徵地農戶的原則,土地補償費應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合理分配。具體分配辦法由省級人民**制定。土地被全部徵收,土地補償費應全部用於被徵地農民生產生活安置。

三、行政徵地補償有哪些條件。

徵地補償的標準:1、瞎絕各項徵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準、金額由市、縣**依法批准的徵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2、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準)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答肆準。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徵收農民土地,應有合法專案,按照法定程式,給予被徵收人合理補償,先補償,再徵收,任何違反以上基本原則的徵收行為都屬於違法徵收。被徵收人可以拒絕簽訂徵地補償安置協議,以申請資訊公開,提起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等方式爭取自己的合法權利。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七條召開村民會議,在所有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內部平均分配此款。如不分配給村民,則侵犯了村民的合法權益,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員,可單獨或共同起訴集體經濟組織或村委會,要求支付相應份額。

土地補償款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土地補償款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嗎

婚姻關係續存期間,土地補償款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婚姻法 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工資 獎金 生產 經營的收益 智慧財產權的收益 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案情 村民劉先生...

關於土地補償的相關問題,土地補償標準 法律知識

土地補償 法律分析 關於土地補償費法律有相應規定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徵收範圍 土地現狀 徵收目的 補償標準 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 鎮 和村 村民小組範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 村民...

關於徵地補償款分配問題,關於徵地補償款分配問題!

這涉及到村 民資格的認定問題。你老 婆參加了新農合,也有選民資格,但這也許並不能確定她就版有村民權資格。村民資格的認定屬於村民自治的範疇,應當由村民 代表 會議決定,所以建議你多找些村民徵求意見。至於程式問題,應該是先向村委會申請,如果村委會拒不組織村民 代表 會議討論,則應當請求鄉鎮 處理。你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