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難和王安石的關係是什麼?

2025-05-13 00:40:47 字數 2071 閱讀 1672

1樓:情感小侯老師

從客觀上講靖康者氏之難和王安石有一定的關係,但他並不是主要責任人,因為王安石的政治理念是好的,餘嫌頃而靖康之難的原因豎陸是北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結果。

2樓:一山一水一相逢

因他而起,因為王安石對國家提出社會主義的變法,讓很多人反對,最後導致靖康之難。

王安石與「靖康之恥」有什麼關係?

3樓:低調額低調額

王安石變法失敗所促成的黨爭引發了靖康之恥加速了北宋亡國,南宋以後人們對靖康之難進行了深刻的總結,並且基本認定其禍首就是——王安石。

靖康之難的原因既不是什麼「文弱」,也不是什麼「守內虛外」,而是滅遼這個近乎弱智的決策。世界上有弱智存在很正常,但是弱智們掌握朝政就很可怕了,宋徽宗、蔡京、童貫、王黼這些人為何能夠身居高位並且沆瀣一氣,破壞宋帝國長久以來穩定的決策機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都有乙個共同的身份:

新黨。雖然最後的新黨不再像王安石那樣不理智的強推新法,但他們的政治風氣卻已經形成。眾所周知,權力的制約和內部平衡是乙個權力主體生存的保障。

按照宋朝的權力制約設計,皇帝、臺諫、文官形成三足鼎立的制約態勢,相當穩固。但是新黨人士為了自身利益,無原則的和皇帝合作,壓倒了反對勢力,形成了制約很小的權力陣營。這種風氣在曾布、呂惠卿身上已有體現,在蔡京、童貫身上更是發揮到了極致。

4樓:網友

王安石是仁宗,神宗時期人,靖康之恥是西元1127年北宋滅亡。沒有關係。

為什麼說靖康之恥的罪魁禍首是王安石

5樓:上官憬泓

誰說的,王安石主導的變法觸動了當時的達官貴族最根本利益所以才失敗的,但是他的變法在當今詩人看來還是挺好的,如果成功了至少中國古代的時候就不止進步一百年。

王安石被稱為靖康之恥的罪魁禍首,那宋徽宗呢?

6樓:遊戲宅星宇

王安石雖然才華過人但改革過於激進,留下很多爛攤子,宋徽宗呢好大喜功,容易受奸人挑唆。所以算是「靖康之恥」的直接責任人。

7樓:蘇嘉愛娛樂

宋徽宗在靖康之恥這件事上有其實也承擔有一部分的責任,畢竟宋徽宗作為當時的皇帝,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居然被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來避險,這種沒有擔當的人自然要承受後果。

8樓:荒王爺

宋徽宗是直接責任人,但是王安石不是(罪魁禍首,因為王安石兵法並沒改變北宋重文抑武,戰力難強的根本局面。

9樓:理花生

按歷史看王安石沒有問題至於宋徽宗受王安石的薰陶書法是比王安石的瘦筋體更精站,靖康恥是宋欽宗太過於懦弱導致軍事指揮出問題了和王安石沒有關係。

靖康之變和王安石變法有關係嗎?

10樓:培培美好心願

沒有任何關係,北宋滅亡是積弊的歷史問題,和王安石的變法沒有任何關係。

11樓:無伴懶看花

靖康之變,是北宋末期,欽徽二帝被金人俘虜,和宋神宗時的王安石變法沒有關係。

王安石是宋神宗的丞相,為什麼要給靖康之恥背鍋?

12樓:社會在我心中

靖康之難和王安石變法有著一定的聯絡,不過他一定不是靖康之難的直接責任人,讓他獨自承擔整個責任屬實有點太過於偏見,可以說王安石的變法是造成靖康之難的直接原因,但絕不是根本原因。

13樓:東辰嬌嬌

因為王安石當宰相時主持了一系列的變法,這些變法政策不僅沒能增強北宋的國力,反而在內部引起了激烈的政治鬥爭,內耗的加劇削弱了北宋的整體實力,為後來的靖康之恥埋下了伏筆。

14樓:開心收藏開心生活

一、在王安石變法中,最後都已頑固派的獲勝而告終,當國家出事的時候,肯定將這個鍋甩給王安石;二、在古代封建時代,誰都不敢質疑皇帝的政策。

15樓:網友

因為當時王安石釋出了一項政策,而正是這項政策最終拖垮了整個宋朝,最終使得靖康之恥的發生。

王安石變法中的均輸法是什麼含義王安石變法中的均輸法是什麼意思?均輸法是宋代王安石的新法之一,是調節物資供需關係平抑物價以

一 含義 均輸法 是宋神宗時王安石所行新法。其法針對汴京物資需要和東南6路 嚴重脫節,富商乘機牟利,農民困於租稅的情況,規定擴大運使職權,使其總握東南9路 江南東西 淮南 兩浙 荊湖南北 福建 廣南 財賦,並主管茶 鹽 酒 礬稅收和坑治 市舶之入。又自內藏庫中撥出500萬貫錢和300萬石米,作為發運...

王安石的《梅花》這首詩的詩意是什麼

王安石的 梅花 此詩前兩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 後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氣譙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 主張正義的人。這首詠梅詩吟詠的是早春之梅。全詩雖僅4句20字,卻較為形象地刻畫了早春梅花...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創作背景是什麼

泊船瓜洲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作者年過半載的時候,那時作者對政治早已心恢意懶,已經歷了兩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罷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為相,他曾兩次辭官而未獲準,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強的 違心的。就在他上任後,又多次請求解除宰相職務,並終於在復出後的第二年,終於如願以償地再度罷相。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