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案 2

2025-04-27 12:25:01 字數 1664 閱讀 7695

大道之行也主旨歸納

1樓:李冰峰喜愛旅遊

大道之行也。

在闡明「大同」社會基本特徵的基礎上,指出了「大同」社會的美好前景。體現了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迫切希望有乙個太平盛世的出現。這裡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愛,安居樂業,且各盡所能,這裡寄託著儒家。

崇高的社會理想。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茄滲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埋褲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道之行也》分段段意。

第一層:「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

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這一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第三層:「是故謀閉而顫液脊不興……是謂大同」這一層是全文的總結語。

《大道之行也》公開課教案設計

2樓:瀕危物種

大道之行也》公開課教案設計。

大道之行也》, 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其人認為在大道施行的時候,一定能形成乙個「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儘管在當時的戰亂時期下那個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但那是儒家學者在亂世中乙個美好願景。

1. 掌握相關文言詞頃衡語,翻譯並背誦課文。

2. 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脈絡,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3. 瞭解古代先賢聖哲關於人類社會的偉大理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1. 理解全文大意,積累詞語。

2. 領會文章的內涵。

(一)匯入新課

1.學生齊背《桃花源記》……文中的桃花生活是歷代文人夢寐以求的美好生活,但早在千多年前,我國就有了關於人類美好生活的構想,我們的先哲們把這種社會命名為——大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種社會是怎樣的。

2.作品與背景簡介。

3.出示學習目標。

(二)新課學習

1.檢查預習情況(重點字詞的注音與解釋)

2.聽錄音,注意難讀字。

3.指導朗讀(個別讀、齊讀)

4.圍繞以下問題小聲讀課文:什麼是「大道」?什麼是「大同」?什麼是「大道之行也」?

5.自讀課文,對課文的字詞句進行解釋。

6.學生翻譯全文。

7.齊讀課文,思考:(1)「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徵是什麼?(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的?(3)大同社會的美好前景怎樣?

8.分析文章的結構。

9.學生齊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拓展練習

1、發揮你的想像,把大同社會的場景進行形象的描繪。

2、「大同 」社會與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碰乎旅3、你如何看待我們**今天提倡的和諧社會和這個大同社會的關係?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學習瞭解了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儘管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實現,但它卻成為笑凳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乙份寶貴的財富……

(五)課堂練習(字詞句釋為主,具體內容略)

《大道之行也》的重點字音,《大道之行也》的重點字音

古今異詞復 男有分,女制有歸 歸 古 女子出嫁 今 返回,回到本處 矜 寡 孤 獨 廢疾者皆有所養 獨 古 老而無子的人 今 單一,只有一個 盜竊亂賊而不作 賊 古 害人 今 小偷,竊賊 作 古 發生 今 作為 大道之行也 大道 古 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 今 寬闊的路 通假字 選賢與 j 能 把品德高...

關於《大道之行也》的問題!高分求答案

1 中心是天下為公 文中 大道 就是指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2 三個方面 a 人人都能受到社會的關愛 b 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c 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3.謀 盜竊亂賊 外戶而不閉 4.大同就是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人人平等,但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實.我們可以向大同社會這個目標進步.大道之...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意思

禮記 禮運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