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個佛教果位的問題,佛教的果位是怎麼認定的

2022-05-21 13:21:41 字數 5986 閱讀 4825

1樓:帥帥的良

世尊他來人間叫示現成佛,所以他是示現從一個平凡的王子到成佛

根據《佛本行集經》及《法華經》《悲華經》我們可以知道,釋迦世尊累劫勤苦的修行,用了三大阿僧祗劫才圓滿了十波羅密的修行

世尊在因地修行非常用功努力,而我們今天看到佛來人間成佛這已經是釋迦世尊的果地覺了。

因此,你如果以為世尊只是此世才覺悟成佛,那就大錯特錯了!

《梵網經》及《華嚴經》都說到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已經往返娑婆世界成佛8000次了!不斷的在示現度眾生

你可以看看《佛本生故事》瞭解一下佛陀在因地時的修行。

另外,《金剛經》雲: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

換言之,你如果以外表來認識佛,那麼確實從古到今沒有一個人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具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但是真正佛,不清淨自性,是佛性不是外表

佛在《金剛經》裡特別說明了這一點,因此佛在此經中說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裡的如來,就是指佛性,以著相的方式,以音聲的方式都沒辦法見到真正的如來(清淨自性)

所以,佛並不是外表,古來祖師大德中,頓悟成佛者所在多有!

比如,六祖慧能大師,就是中國的佛啊!

另外很重要的!!!!!

根據經典記載,只要是有佛來示現了,那麼在這位佛所教化的時間內,就不可能再有另外一位佛來示現成佛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學校只能有一個校長,今天校長已經來了,那麼縱然和校長境界一樣也只能示現為祖師大德,不能示現成佛.為什麼?

因為如果也示現成佛就會混亂!眾生就搞不清楚東西南北,那麼魔子魔孫就有可乘之機,他們就可以慌稱自己也是佛了,因此釋迦牟尼佛後是彌勒下生人間,那是要56億年後的事了,這其中不會再有人來示現成佛,但是古來祖師大德乃古佛再來甚至成就果位的不在少數!

如前面講到的六祖,已經道一禪師,懷讓大師,行思大師,永嘉玄覺大師,大珠慧海禪師,南泉禪師…………如近代之印光大師,太虛大師,弘一大師,圓瑛大師都是了不起的祖師大德,他們都是有證量的祖師

2樓:密語界

我覺得吧,就是頓悟,比如,我們會用很多時間,去思考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其實是很小的,但是就為了這件事情,我們思來考去的用了很多時間,世尊的頓悟,用了六年的時間,其間不太吃東西,且不走來走去亂想,只是一門心思,一門深入的思考,這一思就不得了了,六年的時間,加上多生多世修行的善果,一股腦的爆發了,得道成佛。當然其間也蒙燃燈古佛的接引,得佛加持

我覺得世人也有很多有修行有成就的,凡夫不開天目,自然不能得知,有佛出世,唯佛知聞。

比如虛竹大師的家境很好的,但是他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只吃樹葉等,徒步行腳。終有成就,咱們誰能行這菩薩道。誰就能當世有成就。

個人意見,僅做參考。

佛教的果位是怎麼認定的

佛教果位是什麼意思

3樓:未成年

果位就是指修佛時能夠達到的境界。在小乘佛教中總共有四個果位,它們是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和須陀洹;在大乘佛教中共有三個果位,即佛、菩薩和阿羅漢。

小乘佛教認為,在現世之中只有一個佛,這個佛就是釋迦牟尼佛;而大乘佛教卻認為眾生都有佛性,每個人都可以成佛,而個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佛。

小乘佛教中的最高果位是阿羅漢,小乘佛教中的聖者不求成佛,只求能夠進入涅槃的境界,然後在涅槃中安住,不再去度化眾生,所以不能夠稱為菩薩,也不能夠成佛。而大乘菩薩道雖然入涅槃卻不住於涅槃之中,雖然能夠解脫生死但是仍然離不開生死,是為了能夠方便度化有緣眾生,所以稱為菩薩道。

菩薩果位總共分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等五十二個階位。十地之前的四十個階位是凡夫;初地以上的十二個階位是聖人。

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

一個凡人若證到初地菩薩的果位,一切就發生了質變,他能在一剎那頃產生一百個化身(意生身),去一百個淨土面見百佛尊;一剎那頃獲得百佛加持亦能明清了知;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時,則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壽命,使之住壽歷經百劫……

菩薩,是梵文的音譯(簡譯),全譯是「菩提薩垛」。它的意思,「菩提」是覺,「薩垛」是有情,菩薩,便是覺有情。有情是指有情愛與情性的生命。

信佛學佛之後發願自度度人乃至捨己救人的人都可以稱為菩薩。亦即,從最初的發心發願,直到成佛為止,都可稱為菩薩,所以有凡夫菩薩與賢聖菩薩的不同。

按華嚴之說,菩薩共分五十二個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其中十信位是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是賢位菩薩,只有後十二個階位是聖人,也就是從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覺、妙覺。等覺菩薩是即將成佛的大菩薩,妙覺菩薩就是佛。

或者說,地前者稱菩薩,地上者則稱大菩薩,七地以上即稱菩薩摩訶薩。通常在佛經中所說的菩薩,都是指聖位菩薩,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薩。我們最熟悉的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便是等覺位的大菩薩

4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就是你這人的(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門功課。學到什麼地步了。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5樓:戶主

就是供果盤的位置,

佛教講因果,我問個佛教因果問題,關於佛教的因果報應問題

因果是客觀存在的,不是誰規定的.你問的是特定的行為,當然有一定的果報.而且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就算個一個善或惡的念頭,自然都會是一個業力種子,只是不知何時成熟罷了.所以說假使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不能容受.一名學生,在學校總被人欺負,這大概是一種業報,如果他能坦然承受,忍辱化解,他所種的忍辱因,自會得福...

我問個問題請佛教的朋友們進來

如果你想把妞忘了,就聽聽佛法 如果想把妞勾到手,另有教程。親,你這個問題用不著佛學來解決,其實你已經總結了你的劣勢,那麼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改變的劣勢為優勢,我想唯一的途徑就是 多給自己一點信心與勇氣,多朝這方面去發展努力,相信你會成功的!另外 用禪釋來解釋也能通的,那就是眾生平等,也就是說大家都其實...

關於佛教與佛學的問題 謝謝,關於佛教的問題

佛教是宗教信仰的一個教派,佛學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神,不是一個概念的東西,非要分的話,我個人覺得還是佛學更大一些 佛教 概念大 比如,禪宗裡面講的 拈花微笑 它深刻的內涵與證悟是屬於佛教的,但不屬於佛學的範疇。佛學 屬於知識 學術層面,而 佛教 的概念遠不只是這個範圍。佛學 還是在語言文字能表達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