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三大戰役簡介,關於三國演義中最經典的三大戰役的概述

2022-01-07 11:24:01 字數 5437 閱讀 2510

1樓:名字太難起了

《三國演義》三大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下面是這三大戰役的詳細介紹:

1、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2、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

3、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章武元年七月,劉備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一面向曹魏稱臣,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應戰。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於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

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2樓:陽光穿過樹葉間

1、官渡之戰,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2、赤壁之戰,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

3、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官渡之戰戰爭結果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3樓:匿名使用者

這三次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這三戰相同的地方在於:一,三戰都使用了火攻這一戰術,並且都是最終由火攻戰結束戰爭;二、一般認為,這三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當然,夷陵之戰是否以少勝多是有爭議的,例如《資治通鑑》就認為它是以多勝少。

不過,這三戰的確打得相當精彩,卻是不爭的事實;三、三戰在進行過程中都使用了「相持」這一戰術,戰爭拖延的時間都比較長。尤其夷陵之戰,戰爭的雙方在山川綜谷間相持了一年之久,可謂曠日持久。四、這三戰都是三國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之戰,因而其戰略意義非常重大。

官渡之戰使曹操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使他一躍成為全國實力最強的軍閥。赤壁之戰確立天下三分的歷史格局,使三國的走向日趨明朗。夷陵之戰則最終確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國成為事實。

這三戰的不同之處在於:一,三戰爆發的時間不同。官渡之戰爆發於建安五年(200),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208),而夷陵之戰則遲至黃初三年(222)。

二、三戰爆發的政治背景不同。官渡之戰是在軍閥割據狀態下爆發的,赤壁之戰是在曹操顯現統一趨勢的情況下爆發的,而夷陵之戰又是在三國鼎立已經大致形成的情況下爆發的。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

相似處:都是以弱對強、都用了火功、結局都是弱者勝。

不同的特點:鬥爭雙方的特點不同、面臨的情況不同等,使之寫來絕不雷同。

學習內容

一、講史文學之源流

宋代說話技藝十分發達。說話的演出地點不限於勾欄瓦肆,一般村野寺廟也有演出。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首都汴京著名藝人霍四究以「說三分」著名,說三分即講三國故事,而尹常賣以說五代史見稱,二人都是講史好手。

說話人無論是否高手,都需要講稿。當時有專門編寫講稿的「書會」。書會中人既要編寫故事,就不能不具備較為深厚的文藝修養和廣博的歷史知識。

說話人的稿本經過不斷潤色增刪,就有可能演變成為篇幅越來越長的**。

宋代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錄說話四家:

說話有四家:一者**,謂之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說公案,皆是撲刀杆棒,及發跡變泰之事。

說鐵騎兒,謂士馬金鼓之事。說經,謂演說佛書。說參請,謂賓主參禪悟道等事。

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之事。最畏**人,蓋**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頃刻間提破。

其中第四家為「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戰爭之事。」說三國故事應屬於這一類。

5樓:匿名使用者

這三次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這三戰相同的地方在於:一,三戰都使用了火攻這一戰術,並且都是最終由火攻戰結束戰爭;二、一般認為,這三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當然,夷陵之戰是否以少勝多是有爭議的,例如《資治通鑑》就認為它是以多勝少。

不過,這三戰的確打得相當精彩,卻是不爭的事實;三、三戰在進行過程中都使用了「相持」這一戰術,戰爭拖延的時間都比較長。尤其夷陵之戰,戰爭的雙方在山川綜谷間相持了一年之久,可謂曠日持久。四、這三戰都是三國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之戰,因而其戰略意義非常重大。

官渡之戰使曹操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使他一躍成為全國實力最強的軍閥。赤壁之戰確立天下三分的歷史格局,使三國的走向日趨明朗。夷陵之戰則最終確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國成為事實。

這三戰的不同之處在於:一,三戰爆發的時間不同。官渡之戰爆發於建安五年(200),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208),而夷陵之戰則遲至黃初三年(222)。

二、三戰爆發的政治背景不同。官渡之戰是在軍閥割據狀態下爆發的,赤壁之戰是在曹操顯現統一趨勢的情況下爆發的,而夷陵之戰又是在三國鼎立已經大致形成的情況下爆發的。

6樓: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7樓:逯秀榮鐵嫣

三國著名戰役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赤壁之戰,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打敗蜀漢軍。

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關於三國演義中最經典的三大戰役的概述

8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期間:官渡,赤壁,彝陵並稱三大戰役。這三場戰役對三國局勢的影響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官渡之戰,曹操vs袁紹,這一戰曹操以少勝多,不但擊敗了袁紹,而且一鼓作氣徹底消滅了這個對自己北方統治構成最大威脅的鄰居。此戰下來,曹操得到了黃河以北的大片土地,自己的兵力也從抵抗袁紹的十幾萬,迅速擴充到百萬之眾。使曹操成為北方不敗的霸主。

而且此戰之後,曹操收袁紹文臣武將幾十員,如名將張郃,高覽,文臣辛毗,陳琳等人。曹操得到北方穩固的根基全賴此戰。從此曹操可以稱得上是發展最好的時期。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vs曹操,正值巔峰時期的曹操想一股作氣取得江東,滅掉劉備以及孫權。卻受到孫劉聯軍的頑強抵抗,並招致史無前例的慘敗。縱觀此戰,周瑜水兵5萬,劉備得江夏之兵兩萬。

外加孫權接應的幾萬兵馬加起來不過十幾萬,大敗了曹操的83萬大軍實在是空前的勝利。這場戰爭之所以著名還有一個決定性的原因,就是它確立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剛剛滅掉袁紹的曹操正值巔峰時期,實力已經遠遠超過其他諸侯,如果他能妥善利用手中的優勢,取得天下真的不難了。

但是驕兵必敗在其身上應驗。狠狠地扼制了他發展的勢頭,使其從急速發展減慢到穩步發展。雖然此場戰役曹操損失慘重,但是並未傷及元氣。

北方大片的土地尚存。也讓他能安下心來治理國家。對於孫權來說,不但守住了自己的土地,而且增強了自己的軍事實力。

赤壁一戰,孫權不可能不是出傾國之兵。但這傾國之兵才只有十幾萬。而之後取荊州,假途滅虢動輒就幾十萬兵馬。

不能不說孫權在這場戰役中受益匪淺。但是此仗的最大收益者還是一直飄泊全國的劉備,這場戰役之後,劉備不單兵力有了明顯變化,之後取了荊襄,進而取得了整個荊州為家,為之後打益州奠定了根基。劉備在新野的時候兵馬能有1萬就不錯了。

就算逃到了江夏也只有2萬兵馬。赤壁之戰之後他成了當之無愧的暴發戶。才有與孫權抗衡的實力。

彝陵之戰,(從走麥城算起)這場戰役對贏得了漢中勝利發展勢頭正盛的劉備來說無疑是傷筋動骨的打擊。剛剛建立的蜀國,剛剛有幾十萬兵,一場火萬事皆空。損失將領幾十員,其中包括五虎將中的三位。

劉備自己也在這場戰役之後命損白帝城。但是東吳雖然贏得了這場仗但是也並沒好到哪兒去。損失也是相當的慘重,畢竟彝陵一戰之前一場沒贏過,折兵幾萬,損失了甘寧,潘漳,馬忠,朱然等十幾員武將!

但是比劉備強的是,東吳取得了荊州全境。但是從實力上比劉備強了些。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場戰役註定了兩家數十年之後被吞沒的命運。

縱觀三場戰役,第一場曹操100%獲益,第二場曹操損失100%,孫權獲利30%,劉備獲利70%。而第三場劉備損失100%,孫權損失10%,曹丕獲利50%(漁翁之利)

《三國演義》中最主要的三大戰役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這三次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這三戰相同的地方在於:一,三戰都使用了火攻這一戰術,並且都是最終由火攻戰結束戰爭;

二、一般認為,這三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當然,夷陵之戰是否以少勝多是有爭議的,例如《資治通鑑》就認為它是以多勝少。不過,這三戰的確打得相當精彩,卻是不爭的事實;

三、三戰在進行過程中都使用了「相持」這一戰術,戰爭拖延的時間都比較長。尤其夷陵之戰,戰爭的雙方在山川綜谷間相持了一年之久,可謂曠日持久。

四、這三戰都是三國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之戰,因而其戰略意義非常重大。官渡之戰使曹操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使他一躍成為全國實力最強的軍閥。赤壁之戰確立天下三分的歷史格局,使三國的走向日趨明朗。

夷陵之戰則最終確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國成為事實。

這三戰的不同之處在於:一,三戰爆發的時間不同。官渡之戰爆發於建安五年(200),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208),而夷陵之戰則遲至黃初三年(222)。

二、三戰爆發的政治背景不同。官渡之戰是在軍閥割據狀態下爆發的,赤壁之戰是在曹操顯現統一趨勢的情況下爆發的,而夷陵之戰又是在三國鼎立已經大致形成的情況下爆發的。

三國演義三大戰役,三國演義的三大戰役 要故事情節

這三次戰役是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這三戰相同的地方在於 一,三戰都使用了火攻這一戰術,並且都是最終由火攻戰結束戰爭 二 一般認為,這三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當然,夷陵之戰是否以少勝多是有爭議的,例如 資治通鑑 就認為它是以多勝少。不過,這三戰的確打得相當精彩,卻是不爭的事實 三 三戰在進行過...

《三國演義》簡介,三國演義內容簡介(詳細)

三國演義 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

三國演義簡介()急,三國演義簡介(二十字)急!

笨蛋這你們都不知道?三國演義講述了三個國家打仗 布吉島!之前天好的中一個月多少錢 三國演義簡介 三國演義簡介20字 三國演義1 20回簡介每回20字 50字 噢利給 古古怪怪古古怪怪 國演義第22回,主要內容 距hk不好消化也非常近好女孩v家聚聚會 你猜一下,我也不知道 第十回 李傕 郭汜掌握大權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