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最後著名的三大戰役是哪它們有哪些共同點

2021-03-03 21:51:47 字數 5630 閱讀 2772

1樓:鈄蕾柴俊暉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共同點:都是以少勝多,發動戰爭的一方都是失敗者

《三國演義》中,最後著名的三大戰役是哪三個?它們有哪些共同點?

2樓:匿名使用者

最後bai指的什麼時候 三大戰役du的話zhi 我倒知道

官渡之戰、dao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專

這三戰相同屬的地方在於:一,三戰都使用了火攻這一戰術,並且都是最終由火攻戰結束戰爭;

二、一般認為,這三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當然,夷陵之戰是否以少勝多是有爭議的,例如《資治通鑑》就認為它是以多勝少。不過,這三戰的確打得相當精彩,卻是不爭的事實;

三、三戰在進行過程中都使用了「相持」這一戰術,戰爭拖延的時間都比較長。尤其夷陵之戰,戰爭的雙方在山川綜谷間相持了一年之久,可謂曠日持久。

四、這三戰都是三國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之戰,因而其戰略意義非常重大。官渡之戰使曹操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使他一躍成為全國實力最強的軍閥。赤壁之戰確立天下三分的歷史格局,使三國的走向日趨明朗。

夷陵之戰則最終確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國成為事實。

這三戰的不同之處在於:一,三戰爆發的時間不同。官渡之戰爆發於建安五年(200),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208),而夷陵之戰則遲至黃初三年(222)。

二、三戰爆發的政治背景不同。官渡之戰是在軍閥割據狀態下爆發的,赤壁之戰是在曹操顯現統一趨勢的情況下爆發的,而夷陵之戰又是在三國鼎立已經大致形成的情況下爆發的。

3樓:誠心求教謝謝你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共同點是以少勝多。

《三國演義》中,最後著名的三大戰役是哪三個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大戰役,即,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兩個都發生在三國,都是以少勝多。

最後在三國發生的是赤壁之戰

5樓:濯心厲語夢

好吧,幫幫你吧!

1.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是

1官渡之戰2赤壁之戰3彝陵之戰

2.第一大戰役的簡略內容:袁紹vs曹操,以曹操獲勝告終,曹操統一了北方。

第二大戰役的簡略內容:孫劉聯盟vs曹操,以曹操大敗告終,揭開了三國鼎立的序幕。

第三大戰役的簡略內容:劉備vs孫權,以劉備失敗告終,劉備病死白帝城,三足鼎立局面確定。

3.這些戰役中人物的特點,性格:

袁紹:憂尤寡斷,志大才疏

曹操:治世之賢臣,亂世之奸臣

劉備:宅心仁厚,但感情用事

6樓:大結局的

三大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第一個發生的是官渡之戰。第二個發生的是赤壁之戰。

第三個發生的夷陵之戰。共同特點是都採用了火攻,還有以少勝多。其中夷陵之戰是蜀國走向衰亡的一戰。

7樓:匿名使用者

官渡之戰,夷陵之戰,赤壁之戰

《三國演義》中,最後著名的三大戰役是哪

8樓:夕陽戰刀

官渡之戰抄、赤壁之戰和bai夷陵之戰。

這三戰相同的地方在於:一,

du三戰都使用了火zhi攻這一戰術,並且都是最終

dao由火攻戰結束戰爭;

二、一般認為,這三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當然,夷陵之戰是否以少勝多是有爭議的,例如《資治通鑑》就認為它是以多勝少。不過,這三戰的確打得相當精彩,卻是不爭的事實;

三、三戰在進行過程中都使用了「相持」這一戰術,戰爭拖延的時間都比較長。尤其夷陵之戰,戰爭的雙方在山川綜谷間相持了一年之久,可謂曠日持久。

四、這三戰都是三國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之戰,因而其戰略意義非常重大。官渡之戰使曹操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使他一躍成為全國實力最強的軍閥。赤壁之戰確立天下三分的歷史格局,使三國的走向日趨明朗。

夷陵之戰則最終確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國成為事實。

這三戰的不同之處在於:一,三戰爆發的時間不同。官渡之戰爆發於建安五年(200),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208),而夷陵之戰則遲至黃初三年(222)。

二、三戰爆發的政治背景不同。官渡之戰是在軍閥割據狀態下爆發的,赤壁之戰是在曹操顯現統一趨勢的情況下爆發的,而夷陵之戰又是在三國鼎立已經大致形成的情況下爆發的。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9樓:匿名使用者

官渡之bai戰、赤壁之戰du和夷陵之戰。

這三戰相zhi同的地方在於:

一,三dao戰都使回用了火攻這一戰術,並且答都是最終由火攻戰結束戰爭;

二、一般認為,這三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當然,夷陵之戰是否以少勝多是有爭議的,例如《資治通鑑》就認為它是以多勝少。不過,這三戰的確打得相當精彩,卻是不爭的事實;

三、三戰在進行過程中都使用了「相持」這一戰術,戰爭拖延的時間都比較長。尤其夷陵之戰,戰爭的雙方在山川綜谷間相持了一年之久,可謂曠日持久。

四、這三戰都是三國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之戰,因而其戰略意義非常重大。官渡之戰使曹操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使他一躍成為全國實力最強的軍閥。赤壁之戰確立天下三分的歷史格局,使三國的走向日趨明朗。

夷陵之戰則最終確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國成為事實。

這三戰的不同之處在於:一,三戰爆發的時間不同。官渡之戰爆發於建安五年(200),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208),而夷陵之戰則遲至黃初三年(222)。

二、三戰爆發的政治背景不同。官渡之戰是在軍閥割據狀態下爆發的,赤壁之戰是在曹操顯現統一趨勢的情況下爆發的,而夷陵之戰又是在三國鼎立已經大致形成的情況下爆發的。

三國演義中著名的三大戰役是哪三大戰役

10樓:丘雲嵐徐卓

好吧,幫幫你吧來!

1.三國源時期的三大戰役是

1官渡之戰2赤壁之戰3彝陵之戰

2.第一大戰役的簡略內容:袁紹vs曹操,以曹操獲勝告終,曹操統一了北方。

第二大戰役的簡略內容:孫劉聯盟vs曹操,以曹操大敗告終,揭開了三國鼎立的序幕。

第三大戰役的簡略內容:劉備vs孫權,以劉備失敗告終,劉備病死白帝城,三足鼎立局面確定。

3.這些戰役中人物的特點,性格:

袁紹:憂尤寡斷,志大才疏

曹操:治世之賢臣,亂世之奸臣

劉備:宅心仁厚,但感情用事

《三國演義》中最主要的三大戰役是什麼?

11樓:舊城南憶往

三大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

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為了給關羽報仇,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稱臣,避免兩線作戰,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應戰。

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於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背景:

官渡之戰

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它卻沉重地打擊了漢朝地主階級的統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部曲」(私人武裝),佔據地盤,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

轉入爭權奪利、互相兼併的長期戰爭,造成中原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悽慘景象。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繡等。

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壯大起來。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幷州,盡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爭天下。這樣,華北最重要的兩個政治軍事集團,決戰勢所難免。起初形勢袁強曹弱。

袁紹已無後顧之憂,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

赤壁之戰

曹操從江陵出發,將要順長江東下。諸葛亮對劉備說:「形勢危急,我請求奉命去向孫將軍求救。

」於是他就和魯肅一起去見孫權。諸葛亮在柴桑見到孫權,對孫權說:「天下大亂,將軍在長江以東起兵,劉備在漢水以南召集部眾,與曹操共同爭奪天下。

現在,曹操基本已經消滅北方的主要強敵,接著南下攻破荊州,威震四海。在曹操大軍面前,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劉備逃到這裡,希望將軍量力來加以安排。如果將軍能以江東的人馬,與佔據中原的曹操相抗衡,不如及早與操斷絕關係;如果不能,為什麼不早點解除武裝,向他稱臣?

現在,將軍表面上服從朝廷,而心中猶豫不決,事情已到危急關頭而不果斷處理,大禍馬上就要臨頭了。」孫權說:「假如像你說的那樣,劉備為什麼不服從曹操?

」諸葛亮說:「田橫,不過是齊國的壯士,還堅守節義,不肯屈辱投降;何況劉備是皇室後裔,英雄才略,舉世無雙,士大夫們對他的仰慕,如同流水歸向大海。於是孫劉聯盟抗曹於赤壁。

夷陵之戰

公元219年,孫權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吳、蜀兩國結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公元221年,劉備於益州稱帝,年號為章武。

同年,劉備為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聞劉備將來伐,遣使求和,備不許。

吳南郡太守諸葛瑾給備來箋[jiān]說:「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熟與海內?

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來自吳人的議論,只能引起劉備的更大反感,而不會有何效果 。

蜀漢猛將張飛率兵萬人,從閬中至於江州,與劉備會師,但在出發前,被部下張達、範強所殺 。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三次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這三戰相同的地方在於:一,三戰都使用了火攻這一戰術,並且都是最終由火攻戰結束戰爭;

二、一般認為,這三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當然,夷陵之戰是否以少勝多是有爭議的,例如《資治通鑑》就認為它是以多勝少。不過,這三戰的確打得相當精彩,卻是不爭的事實;

三、三戰在進行過程中都使用了「相持」這一戰術,戰爭拖延的時間都比較長。尤其夷陵之戰,戰爭的雙方在山川綜谷間相持了一年之久,可謂曠日持久。

四、這三戰都是三國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之戰,因而其戰略意義非常重大。官渡之戰使曹操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使他一躍成為全國實力最強的軍閥。赤壁之戰確立天下三分的歷史格局,使三國的走向日趨明朗。

夷陵之戰則最終確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國成為事實。

這三戰的不同之處在於:一,三戰爆發的時間不同。官渡之戰爆發於建安五年(200),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208),而夷陵之戰則遲至黃初三年(222)。

二、三戰爆發的政治背景不同。官渡之戰是在軍閥割據狀態下爆發的,赤壁之戰是在曹操顯現統一趨勢的情況下爆發的,而夷陵之戰又是在三國鼎立已經大致形成的情況下爆發的。

三國演義三大戰役,三國演義的三大戰役 要故事情節

這三次戰役是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這三戰相同的地方在於 一,三戰都使用了火攻這一戰術,並且都是最終由火攻戰結束戰爭 二 一般認為,這三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當然,夷陵之戰是否以少勝多是有爭議的,例如 資治通鑑 就認為它是以多勝少。不過,這三戰的確打得相當精彩,卻是不爭的事實 三 三戰在進行過...

《三國演義》三大戰役簡介,關於三國演義中最經典的三大戰役的概述

三國演義 三大戰役是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下面是這三大戰役的詳細介紹 1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 三大戰役 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2 ...

三國演義中哪些戰役是以少勝多的三國演義裡,還有哪個戰役是以少勝多?

三國演義 中以下戰役是以少勝多的 兗州之戰發生在東漢獻帝初平三年 192年 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東郡太守曹操在壽張 今山東東平西南 地區擊敗黃巾軍的作戰。此戰,曹操以少勝多,不僅取得了兗州根據地,而且收編精兵數萬,成為曹操的基幹部隊,為曹操爾後的發展奠定基礎。青州黃巾軍進入兗州境內東平 任城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