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哪些戰役是以少勝多的三國演義裡,還有哪個戰役是以少勝多?

2021-03-07 09:16:03 字數 6061 閱讀 3620

1樓:冬裡紅塵莫土

《三國演義》中以下戰役是以少勝多的:

兗州之戰發生在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東郡太守曹操在壽張(今山東東平西南)地區擊敗黃巾軍的作戰。此戰,曹操以少勝多,不僅取得了兗州根據地,而且收編精兵數萬,成為曹操的基幹部隊,為曹操爾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青州黃巾軍進入兗州境內東平、任城一帶,聲勢浩大,銳不可當。兗州刺史劉岱輕敵,不聽濟北相鮑信勸阻,貿然出戰,被黃巾軍所殺。曹操部將陳宮建議,劉岱被殺,兗州無主,可據為霸業之基,以爭天下,並自薦前去說服劉岱部眾,邀請曹操主持州政。

鮑信原與曹操友善,其濟北相之職即為操所表薦,遂到東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迎接曹操為兗州(治昌邑,今山東鉅野東南)刺史。曹操即向壽張黃巾軍進攻,失利。於是,曹操明令嘗罰,激勵將士,針對黃巾軍無後勤輜重,唯賴抄掠**的弱點,採用奇襲戰術,晝夜襲擊,使其無所抄掠,終於反敗為勝,每戰必獲。

黃巾軍被迫北撤,曹操跟蹤追擊,在濟北(治盧縣,今山東長清南)又敗之,黃巾軍勢窮願降。當年冬,曹操受降卒30餘萬,家屬數十萬人,遂將其健壯精銳者編組為軍,號為青州兵,將老弱婦孺安置屯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合肥之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軍與曹軍以合肥為目標的爭奪戰。合肥是曹操命劉馥建設的一座東南方重要、繁榮的城市(後再增築,命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敵人的寨壘,所以守備能力對曹軍極為重要;而東吳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個障礙點及補給點,所以雙方於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發過五次較大型的衝突,不過數次也未有勝負。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

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2樓:秦朝丨武將

曹袁官渡之戰

孫曹赤壁之戰

孫曹合肥之戰

孫劉夷陵之戰

官渡之戰:漢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在此長達一年的戰略決戰。最終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當時袁紹的參戰兵力大約是:11萬,而曹操的參戰兵力大約是:兩萬人。

赤壁之戰:漢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孫、劉聯軍大破曹操大軍,是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當時曹操的參戰兵力大約是:20萬(號80萬),孫、劉聯軍參戰兵力大約是:5萬

合肥之戰:孫曹在合肥發生多次戰役,以少勝多的戰役只說逍遙津之戰。曹魏名將張遼以八百步卒逆襲孫權,繼而打破孫權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於逍遙津,從而化解了合肥之圍的以少勝多著名戰役,稱為逍遙津之戰,是合肥之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戰直接擊潰了孫權親自斷後的後軍,差一點生擒孫權。

夷陵之戰:夷陵之戰,又稱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為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

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八月在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3樓:匿名使用者

比較經典大型的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夷陵之戰 比較小型 如諸葛亮指揮的 火燒博望坡 張遼 合肥之戰 七千大敗吳軍十萬

但是演義畢竟是演義不是歷史 三分真七分假

4樓:zip改變

印象比較深的有: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三國演義裡,還有哪個戰役是以少勝多?

5樓:牙買加飛鹿

袞州之戰,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東郡太守曹操在壽張地區擊敗黃巾軍的作戰。此戰,曹操以少勝多,不僅取得了兗州根據地,而且收編精兵數萬,成為曹操的基幹部隊,為曹操的發展奠定基礎。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赤壁之戰,是指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八十萬曹軍並由此奠定三國三足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合肥之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軍與曹軍以合肥為目標的爭奪戰。合肥是曹操命劉馥建設的一座東南方重要、繁榮的城市,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敵人的寨壘,所以守備能力對曹軍極為重要。其中之一就是張遼、李典帶領著7000人部隊衝散了孫權的10萬軍隊。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

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

6樓:匿名使用者

官渡之戰 曹操 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

赤壁之戰 周瑜 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淝水之戰 謝玄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三國演義》中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有:(至少4個);

7樓:森海和你

1.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2.夷陵之戰——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

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3.兗州之戰——兗州之戰是曹操對黃巾軍的戰役,是曹操以數萬兵力迫降黃巾軍30萬大軍,這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兗州之戰發生在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東郡太守曹操在壽張(今山東東平西南)地區擊敗黃巾軍的作戰。

此戰,曹操以少勝多,不僅取得了兗州根據地,而且收編精兵數萬,成為曹操的基幹部隊,為曹操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4.官渡之戰——中國東漢建安五年(200),曹操統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東漢末年,豪強擁兵割據,逐鹿中原。

時袁紹擁有冀、青、幽、並四州,自恃兵多糧足,圖謀相機消滅僅據兗、豫二州的曹操。

建安五年一月,袁紹率精兵10萬南下。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與袁紹聯合的劉備,並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聲東擊西之計,於白馬(今河南滑縣境)擊斬袁將顏良,敗袁軍。

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改分兵進擊為結營緊逼。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昌(今河南許昌東)。

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袁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曹操納其言,派兵襲燒袁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今河南境)糧屯,全殲袁軍,燒燬全部囤糧。訊息傳來,袁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

曹操乘機全線出擊,殲敵7萬餘,袁紹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袁紹則從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有名戰例。

5.合肥之戰——公元215年8月,孫權乘曹操用兵西北,率軍10餘萬人進攻合肥。曹將張遼率部7000餘人駐屯合肥(今安徽合肥北)御守。

張遼不畏強敵,待敵雲集合肥時,不消極防禦,率精兵800人主動出擊,挫敗吳軍銳氣,然後回城固守。吳軍圍攻10餘日,始終無法攻下合肥城,遂引兵撤退。張遼乘機追擊,大敗吳軍於逍遙津(今安微合肥東)。

擴充套件資料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曹操的失誤:

(1)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關西軍一直是曹操的威脅。

(2)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曹操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荊州水軍對抗吳軍,可惜他錯了,赤壁之戰前那場接觸戰證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會索戰船,只不過正是因為這樣才被敵人火攻。說到底還是水軍不濟造成的。

張遼在庾信的《哀江南賦》中提到:「張遼臨於赤壁,王濬下於巴丘」。 曹操的主力部隊悉數開赴赤壁了。

他希望以荊州水軍為主力,進而利用絕對的兵力優勢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荊州水軍,低估了吳軍和長江。

(3)又今盛寒,馬無藁草;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可見戰馬沒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飢餓與瘟疫是困擾曹軍的兩大難題。

這樣的部隊即使數量多也很難取勝。

(4)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三國志·曹操傳》: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赤壁之戰是***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列舉的中國歷史上「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的著名戰例之一。戰爭的勝負取決於雙方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的條件,但首當其衝的是雙方軍事實力的較量。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實力明顯不如人力物力上都佔有絕對優勢的袁紹,但他卻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並最終大獲全勝,其取勝之道是值得後人很好地深思的。

對於此戰,歷代名臣、學者也給予各種評價:

曹操評價赤壁之戰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諸葛瑾、步騭認為赤壁之戰:「揚國威德,華夏是震。「

韋昭曾作《伐烏林》,言魏武既破荊州,順流東下,欲來爭鋒。孫權命將周瑜逆擊之於烏林而破走也。曰:

「曹操北伐,拔柳城。乘勝席捲,遂南征。劉氏不睦,八郡震驚。

眾既降,操屠荊。舟車十萬,揚風聲。議者狐疑,慮無成。

賴我大皇,發聖明。虎臣雄烈,周與程。破操烏林,顯章功名。

陸機《辨亡論》:魏氏嘗藉戰勝之威,率百萬之師,浮鄧塞之舟,下漢陰之眾,羽楫萬計,龍躍順流,銳騎千旅,虎步原隰,謀臣盈室,武將連衡,喟然有吞江滸之志,一宇宙之氣。而周瑜驅我偏師,黜之赤壁,喪旗亂轍,僅而獲免,收夡遠遁。

裴松之評價說:「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然則魏武之東下,非失算也。」

三國演義裡,還有哪個戰役是以少勝多

袞州之戰,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東郡太守曹操在壽張地區擊敗黃巾軍的作戰。此戰,曹操以少勝多,不僅取得了兗州根據地,而且收編精兵數萬,成為曹操的基幹部隊,為曹操的發展奠定基礎。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 三大戰役 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 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在...

三國演義三大戰役,三國演義的三大戰役 要故事情節

這三次戰役是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這三戰相同的地方在於 一,三戰都使用了火攻這一戰術,並且都是最終由火攻戰結束戰爭 二 一般認為,這三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當然,夷陵之戰是否以少勝多是有爭議的,例如 資治通鑑 就認為它是以多勝少。不過,這三戰的確打得相當精彩,卻是不爭的事實 三 三戰在進行過...

《三國演義》三大戰役簡介,關於三國演義中最經典的三大戰役的概述

三國演義 三大戰役是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下面是這三大戰役的詳細介紹 1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 三大戰役 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