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有姓名還有個字,字是單純的名字嗎?何必呢

2021-03-20 10:28:44 字數 4816 閱讀 5157

1樓:紫雨鍾秀

姓氏、姓名、名字

嚴格講是姓、名、氏、字四部分組成,比如嬴政,嬴姓,趙氏,名政,不過他沒有字。

姓:表明家族的字

名:人的稱謂

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為自己取一個稱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也就是說,姓是一個家族的所有後代的共同稱號,而氏則是從姓中衍生出來的分支。

字:古代男子**,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因稱字為表字。

在古代,由於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情況下,提到對方或別人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平輩之間,相互稱字,則認為是有禮貌的表現。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可以稱字,但絕對不能稱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長輩的名,更是連提都不能提,否則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產生了我國特有的「避諱」制度。

明白?這是禮法,是文明的一種體現。

2樓:三峽以西最窮

先說字,傳統取字是古代中國社會禮儀的一種。要從姓名說起,古代,長輩對晚輩可以直接叫對方名字,平輩這樣做就視為不敬了, 自己稱呼就視為謙虛。那平輩間怎麼叫?就叫字咯以示尊敬

《禮記》記載男子20而冠取字,就是說20歲,加冠禮時家長會請很多人來參加,一般會請賓客中的大賢給兒子取字。就是要有文化人來做這事。古人對這講究,冠禮就是告訴你成年了做事要了注意操行了,也告訴大家這傢伙不是小孩了。

字就於是有了這些寄託。取字是要具備條件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人的姓名和現代一樣,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用來代表個人的符號。我們現在稱某人的名字是什麼與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

古人一誕生就起名,**後則有字,號;死後有諡號。《禮記.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符號。自稱用名,稱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相表裡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關係有意義相同的,如:東漢創制地動儀的張衡字平子、「擊鼓罵曹」的文學家禰衡字正平,他們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詩人秦觀字少遊、陸游字務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遊」也是同義。

「名」和「字」有意義相輔的,如:東漢「舉案齊眉」的文學家梁鴻字伯鸞,「鴻」、「鸞」都是為人稱道的兩種飛禽;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補之字無咎(「咎」是過錯),因能「補」過才能「無咎」。

「名」和「字」有意義相反的,如:宋**學家朱熹字元晦、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字子昂他們「名」、「字」中的「熹」與「晦」、「頫(俯)」與「昂」都是反義。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書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謂德操」句。唐代文學家陸羽(著有《茶經》,後世尊為「茶神」)字鴻漸,是取自《周易》「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古人的「名」、「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先秦時,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長幼,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漢代以後逐漸在「名」或「字」中用同樣的字或偏旁表同輩關係,如宋代文學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還有號。「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封建社會的中上層人物(特別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為自己取號(包括齋名、室名等)。

如唐代李白的青蓮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蘇軾的東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鄭燮的板橋等,都是後人熟知的;有些別號的使用率甚至超過本名(如蘇東坡、鄭板橋等)。別號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輩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發或標榜使用者的某種情操。別號中常見的「居士」、「山人」之類就是為了表示使用者鄙視利祿的志趣。

有以號明志的,如宋周敦頤稱濂川先生,明歸有光稱震川先生,王夫之稱船山先生等。還有在死後由門人、後人上的尊號(「私溢」),如晉代陶潛的靖節等。諡號,即死後由皇帝頒賜的榮稱。

如宋包拯稱包孝肅、岳飛稱**穆、清紀昀稱紀文達等。另外還有「綽號」,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認的別號,是對人的刻畫和形容。如《水滸》裡梁山上一百○八人個個都有綽號,大都準確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長或生理特點,這些綽號作為姓名的代稱,更是人們所熟知的。

除了上述的字、號之外,歷史上常常用來代替個人姓名的還有:

⒈地名(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職所在地等)。如東漢孔融稱為孔北海、唐代韓愈稱為韓昌黎、柳宗元稱為柳河東或柳柳州、宋代蘇轍稱為蘇欒城等。以地名稱人在封建時代是表尊敬,叫做稱「地望」。

⒉官爵名(包括職銜、封號等)。如東漢發出「窮當益堅、老當益壯」豪言的馬援稱馬伏波(曾任伏波將軍),投筆從戎的班超稱班定遠(曾封定遠侯),三國嵇康稱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稱杜工部、杜拾遺(曾任工部員外郎、左拾遺)等。

⒊以室名、齋名、軒名、堂名為號的。如王夫之號姜齋取自他的室名;辛棄疾的號稼軒也是取自室名;北宋詩人蘇舜欽,流寓蘇州,築滄浪亭,自號滄浪翁。

⒋在姓氏前加形容詞指稱特定的同姓者。南朝謝靈運和堂弟謝惠連都是詩人,被稱為大、小謝。唐代詩人中老杜(亦作大杜)專指杜甫,小杜專指杜牧。

老蘇、大蘇、小蘇則指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父子。

⒌以幾個姓並稱特定的幾個人。如 「馬班」(或「班馬」)指司馬遷(《史記》作者)、班固(《漢書》作者);唐詩人中「李杜」是李白、杜甫,「元白」是元稹、白居易;「韓柳」是韓愈、柳宗元。還有前面提到的大謝小謝合稱「二謝」,加上南朝另一詩人謝眺又合稱「三謝」;「二程」專指宋代學者程顥、程頤兄弟;蘇洵、蘇軾、蘇轍又合稱「三蘇」。

⒍在唐代還常以行第連同姓名官職等稱人。王維有詩題《送元二使西安》(「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其中的名句)、唐詩中屢見《答王十二》、《問劉十九》、之類的題目,都是以行第稱人的。如李白是李十

二、韓愈是韓十

八、柳宗元是柳

八、元稹是元九等。宋代也還有此風習,如秦觀稱秦

七、歐陽修稱歐

九、黃庭堅稱黃九等。

以上所說的封建社會文人的姓名字號之類,都是封建宗法制度和倫理道德等觀念形態的組成部分。由於它們在歷史上長期存在並被廣泛使用過,又是我們不能完全迴避得了的。如《正氣歌》的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祥、善、瑞三字同義),歷代還常稱他「文文山」(自號)、「文丞相」(官職)、「文信國」(封號)等。

如果我們對古人姓名字號的知識毫無所知,根本無從識別。所以,為了閱讀古籍以及研究古人思想、風格,還是需要我們對它有所瞭解的。

4樓:狼之鑰

是,為了體現當時的人智慧高。區分親近人和不親近人的

5樓:林林g三樨齋

古代和現代不一樣的,古人名不是隨便叫的,平輩之間只能叫 對方的字

關於教育不能死板的800字作文

6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中國的教育,一直是被世界上其他國家所詬病的,我本人也希望祖國能夠人才輩出,但是按照現在這個教育情況,基本是在大量的埋沒人才,而很難出大量的高階人才。

為什麼說我們的教育很難產生大量的人才呢,首先,學生們初中上高中,高中上大學的目的都是很不正確的,很多人上高中時的目的是這個學校升學率高,將來能考上個好大學,而不去管上這所高中是否能真正開發出一個人的潛力,從高中上大學時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將來能上個好大學,有份好工作,能夠賺很多錢,過上更舒服的生活,我想這是中國教育很失敗的一點,和國外的教育注重培養個人興趣的出發點相比,我們的教育就顯得可笑了,當一個人在他走入社會時還沒有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那不論這個人貧窮還是富有,下半輩子基本都是為了工作賺錢活著,而不知道工作如果和他的樂趣是一個事情,那他的一生是快樂的做他喜歡做的事,而不是在工作。

我們再具體說興趣,這個興趣要是真的到高中以後再培養已經很晚了,要從小學和初中教育就開始了,孩子真正喜歡什麼,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去鼎力支援,不要總去說數學外語必須得學好,不能偏科等等,只要孩子喜歡化學,他感到化學是如此神奇,他已經深深的喜歡上化學時,那麼當他需要使用數學來處理化學問題時,他自己就會去學習數學了,但是我們的教育在小學和初中從來就沒有將個人興趣作為一件事情來看待,甚至孩子喜歡時家長還去扼殺之,最終將一個小孩的興趣徹底抹殺,等到了高中,孩子長大了,懂些事了,這時他就開始迷茫,是學文科好呢,還是理科好呢,大多是憑著自己成績好的就選哪個學了算了,他學的是理科,但實際上他擅長的可能是文科,他學的是文科,實際上可能他擅長的是理科,就這樣,等到了報考大學的時間,這時,這些同學又開始迷茫了,是報考哪個專業好呢,自己的興趣就沒培養出來,報什麼專業都無所謂,最終選擇了個畢業後好找工作的專業,這就註定他的一生沒有機會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了。

再說說我們大學,中國的大學是不能夠輕易轉專業的,這樣就基本沒有機會讓你選擇做喜歡做的事情了。許多大學生畢業時並不喜歡他學的專業,也不知道將來自己該去做什麼,這直接導致工作不理想,競爭壓力又大,自己會越來越迷茫,越來越痛苦,這都不能怪學生,完全是中國的教育失敗。另外中國的大學足額的擴招,只考慮專業的生源多不多,不考慮這個專業將來的就業率,這是學校的不負責任,也是國家的領導無方,總體的佈局都不去統計把握。

從上面的各方面綜合來看就是:中國很多學生小學不知道為什麼要學數學語文,初中只為了能考個好高中,不去了解物理化學的內涵,到了高中目的就明顯了,就為了能上個好大學,家長才不去管你到底喜歡什麼呢,上了大學,專業學起來並不喜歡,可已經晚了,換不了了,就這樣對付畢了業。這樣的大學生有什麼競爭力呢,怎麼能夠成為人才呢。

總體而言,要改善中國的教育,從小學初中時就應該全力去培養學生的個人興趣,從高中時,應該更深入去學習自己的愛好專業,並且在高考之前有大學的人來引導說哪個專業是具體學習的哪方面知識,將來畢業時要做什麼,學習這個專業需要注意些什麼等等,當真正上了大學,接觸到真正深入的專業課程,這時學生才能夠專心自願的去學習這個專業,但如果學生們這時發現這個專業並不是自己追求的,那這時就應該給予轉專業的機會,但是,轉專業是有條件的,你既然喜歡這個專業,那一定要通過這個專業的一些初級考試,而且,大學應該根據就業率嚴格控制專業人數,這個轉的考試內容也應該根據人數的控制加深難度。當這樣畢業的大學生很大程度上專業的知識是很好的,將來競爭力不但強,也樂於從事這項事業。

在古代,人們是如何刷牙的,古代人怎麼刷牙

秦漢時期 關於口腔 牙齒之清潔 健美 疾病 保健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例如 詩經 衛風 碩人 中形容美女牙齒 齒如瓠犀 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病之為齪,排列不正者稱為齜,不平整者為齲,均視之為病態。為了保持口腔衛生和預防牙齒疾病,除強調飯後漱口...

蛇在古代叫什麼,古代人對蛇的叫法有那些

古代人對蛇的叫bai法有那些虺du 螣 蚺 蜧 zhi蜦 長dao蟲。虺是古代漢族內傳說中龍的一種,容以爬蟲類的蛇作模特兒想象出來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出自南朝時期著作 述異記 螣蛇又稱騰蛇,漢族民間傳說中的一種能飛的蛇,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許多這方面...

宇宙在古代有其他什麼叫法嗎,古代人說的宇宙是什麼意思

九天,星空,天外,太虛。宇宙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宇宙是物質世界,不依賴於人的意志而客觀存在,並處於不斷運動和發展中,在時間上沒有開始沒有結束,在空間上沒有邊界沒有盡頭。宇宙是多樣又統一的 多樣在物質表現狀態的多樣性 統一在於其物質性。宇宙是由空間 時間 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