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齒輪齒厚減薄量,在實際加工中是如何實現的

2021-03-08 17:16:55 字數 861 閱讀 9828

1樓:援手

齒輪引數是通

過無隙齧合計算出來的;是通過齒厚減薄得到齒側齧合間隙的;是齒輪刀具徑向進刀實現齒厚減薄的,相當於對齒輪進行微小的負變位;齒輪加工時「附加的微小負變位」不會像負變位齒輪那樣齒頂圓、齒根圓變小的;齒輪刀具不會專門加大、減薄刀具齒厚的,除非是訂製的齒輪刀具;齒輪變位係數是齒輪無隙傳動設計時的引數,齒輪圖紙給出的公法線長度或跨棒距,就是控制實際齒厚的引數、是使實際齒厚減薄的控制數值;可以通過計算關係發現,「實際變位係數」肯定小於圖紙給出的變位係數。

歡迎追問。

2樓:along菲子

按照描述,可以這樣理內外齒輪的配合類似於軸和孔的配合,內外齒輪導向滑動配合,可以認為內齒圈的公法線長度就是標準齒輪理**法線長度231.2,只要確定一個合適的精度等級即可。既然是標準直齒輪,弦齒厚查手冊即可得到,也根據需要確定一個合適的精度等級即可。

3樓:匿名使用者

那麼在實際加工中是如何實現齒厚減薄的?(是不是通過滾刀沿被切齒輪的切向方向進刀)---是徑向方向進刀,

齒輪滾刀分很多種

(增大滾刀齒厚,其他引數不變,有沒有這麼幹的)-----沒有這麼幹的我是專業做齒輪的

齒輪副間隙怎麼確定

4樓:援手

齒輪副側隙的大小,主要與載荷大小、工作溫度變化大小、齒輪模數等有關,一般是「靠經驗」確定的。應該問下你的同行有經驗的技術人員。

5樓:知道請回答來吧

齒輪副的間隙是靠控制中心距極限偏差和齒厚偏差來保證,即在固定中心距極限偏差的情況下,由兩齒輪的齒厚減薄量(公法線平均長度極限偏差和雙齧中心距極限偏差來控制)來獲得不同的側隙。

1測量齒輪齒厚偏差的目的是什麼?2齒厚極限偏差和公法線平均長度極限偏差有何關係?3齒厚的測量精度與哪

1.為了抄保證齒輪齧合時的齒側間隙襲的。bai2.齒厚上下偏du差與zhi 公法線上下偏差有對應關係 公 dao法線平均長度及偏差,就是控制齒厚的。當然,跨棒距m值也有相同作用。3.齒厚的測量方法有很多,在第2中,是常用的 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精度較高。固定弦齒厚也是測量 控制齒厚的,需要藉助齒頂圓...

關於齒輪齒條的齧合角的問題,加工標準齒輪及變位齒輪時,齧合線的位置及齧合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為什麼

齒輪與齒條來齧合時,齒輪做正自 變位,齒條不變。這時候兩者的齧合角是多少啊?20 齧合線永遠與齒條齒廓垂直,齧合角永遠等於齒條齒形角 齒輪壓力角,20 從公式來說,inv a 2 x1 x2 z1 z2 tana inva 齒條z2 無窮大 則,2 x1 x2 z1 z2 tana 0 inv a ...

前齒輪齒數是26後齒輪齒數是16車輪直徑66m小明家距

直徑應該是 du66cm 周長為3.14 0.66 2.0724米車輪要轉 336.765 2.0724 162.5圈zhi前齒輪齒dao 數是26 後齒輪齒數是16 即小內明蹬 容一圈 車輪轉26 16圈 所以小明要蹬162.5 16 26 100圈 小明家的一輛自行車前齒輪齒數是26,後齒輪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