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天支地幹紀年法的方法是怎樣的

2021-03-08 09:35:00 字數 3498 閱讀 8457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現在用的紀年方法,是公元紀年。這是現在世界上通行的紀年方法,它是以耶穌誕生這一年起算的。在我國古代,卻另有兩種記年方法。

一種是以封建皇朝的年份來紀年。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叫貞觀,他在公元627年做皇帝,這一年叫貞觀元年。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思宗(朱由儉)登基時年號為崇禎,思宗(即崇禎皇帝)自縊死亡的一年,是崇禎十六年。

這種紀年法,若不熟悉各個朝代和年號,計算起就很麻煩。三國時,魏、蜀、吳三國各有各的紀年方法,紀年造成混亂、不統一。因此,我國古代另有一種比較科學的紀年法:

干支紀年。 你一定很熟悉「甲午風雲」、「辛亥革命」,這裡的「甲午」、「辛亥」都是年份的名稱,是由干支紀年法而來的。 「干支」是天干與地支的合稱。

甲、乙、丙、丁、戌、己、庚、辛、壬、癸叫天干(又稱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地支(即十二地支)。天干地支依次搭配,正好60為一週,這就是人們平時說的六十甲子。古人用這種方法紀年、紀月、紀日、紀時。

干支紀時,是將一晝夜十二等分,分別用子、醜、寅……等十二地支來命名,一個符號代表一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兩個小時。時間的具體劃分是:白天根據日影來推斷時間,可用日暑測定,也可憑經驗目測。

以太陽為標準,太陽當空正午叫午時,此為一日之中心,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2點。午時以後,再依次計算:14點為未時,16點為申時,18點為酉時。

酉時後,太陽已沒,古代普通百姓家沒有滴漏等計時器,就用燃香的方法來計時,或聽打更報時。人們將一個晚上分為五個更次:從20點的戌時起更,稱為一更天;22點的亥時叫做二更天;零點是半夜,為子時;俗稱:

「半夜三更」;2點稱丑時,為四更天;黎明前4點稱寅時,為五更天。五更過後,金雞報曉,天漸亮。上午6點稱卯時;8點稱辰時;10點稱巳時。

干支紀日,相傳已很古了,距今已有2000多年。每天都有一個日序,含天干一個字,地支一個字,如甲子為第一日,第二日即為乙丑,第三日為丙寅……60日為一週,一週完畢再由甲子日起。 干支紀月,以十二地支命名,冬至所在月為子月,下一月為丑月,等等。

但干支紀月現在已不用了。 干支紀年,天干地支依序搭配,甲子為第一年,乙丑第二年……六十年為一週,再迴圈往復。比如2023年是甲子年,60年後的2023年又是甲子年。

龍頭節時真有「龍抬頭」嗎? 「二月二,龍抬頭」,指的就是龍頭節,**龍節。這個節日早在秦漢以前就有了。

每逢龍頭節,人們都要吃龍鬚麵和龍鱗餅。婦女們停止做針線活,以免傷龍目。民間還流傳一種「引龍回」的活動;在龍頭節這天清晨點上燈籠,把草灰或穀糠從河邊或井邊直撒到屋內的水缸旁。

這雖是一種迷信,但卻反映出人們對龍的崇拜,具有祈求龍神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意思。在中國的古代神話傳說中,龍是威力無比的神異動物,它執掌著農業的豐欠和水旱災害。據傳說,龍是冬天要蟄伏的動物,在驚蟄這天甦醒過來。

醒來後,就要抬頭,於是驚雷滾滾,春雨綿綿,萬物也隨之甦醒了。 實際上,龍是不存在的。古人設立這個節日不是出自迷信,而是有一定根據的。

龍頭節中的龍不是指神話中的龍,而是蒼龍星座。 上古時,人們曾經專門以蒼龍星座的方位作為定季節的標準。東方蒼龍星座包括角、元、氏、房、心、尾、箕七宿,角就是龍角。

所謂龍抬頭就是指角宿初昏時從東方地平線上慢慢升起。在中國古代天文學的28宿(也稱「28舍」或「28星」)中,東方的角宿正好與西方的奎宿相對。每當初昏,奎宿隨太陽西落時,角宿便東昇了。

這就是古人為什麼把2月2日叫龍抬頭的道理。因為這時正是春播的關鍵時刻,所以古人把它定為節日,以便不誤農時

2樓:渡人渡己渡長生

「干支」是天干與地支的合稱。甲、乙、丙、丁、戌、己、庚、辛、壬、癸叫天干(又稱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地支(即十二地支)。干支紀年,天干地支依序搭配,甲子為第一年,乙丑第二年……六十年為一週,再迴圈往復。

我們現在用的紀年方法,是公元紀年。這是現在世界上通行的紀年方法,它是以耶穌誕生這一年起算的。在我國古代,卻另有兩種記年方法。

一種是以封建皇朝的年份來紀年。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叫貞觀,他在公元627年做皇帝,這一年叫貞觀元年。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思宗(朱由儉)登基時年號為崇禎,思宗(即崇禎皇帝)自縊死亡的一年,是崇禎十六年。

這種紀年法,若不熟悉各個朝代和年號,計算起就很麻煩。三國時,魏、蜀、吳三國各有各的紀年方法,紀年造成混亂、不統一。因此,我國古代另有一種比較科學的紀年法:

干支紀年。 你一定很熟悉「甲午風雲」、「辛亥革命」,這裡的「甲午」、「辛亥」都是年份的名稱,是由干支紀年法而來的。 「干支」是天干與地支的合稱。

甲、乙、丙、丁、戌、己、庚、辛、壬、癸叫天干(又稱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地支(即十二地支)。天干地支依次搭配,正好60為一週,這就是人們平時說的六十甲子。古人用這種方法紀年、紀月、紀日、紀時。

干支紀時,是將一晝夜十二等分,分別用子、醜、寅……等十二地支來命名,一個符號代表一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兩個小時。時間的具體劃分是:白天根據日影來推斷時間,可用日暑測定,也可憑經驗目測。

以太陽為標準,太陽當空正午叫午時,此為一日之中心,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2點。午時以後,再依次計算:14點為未時,16點為申時,18點為酉時。

酉時後,太陽已沒,古代普通百姓家沒有滴漏等計時器,就用燃香的方法來計時,或聽打更報時。人們將一個晚上分為五個更次:從20點的戌時起更,稱為一更天;22點的亥時叫做二更天;零點是半夜,為子時;俗稱:

「半夜三更」;2點稱丑時,為四更天;黎明前4點稱寅時,為五更天。五更過後,金雞報曉,天漸亮。上午6點稱卯時;8點稱辰時;10點稱巳時。

干支紀日,相傳已很古了,距今已有2000多年。每天都有一個日序,含天干一個字,地支一個字,如甲子為第一日,第二日即為乙丑,第三日為丙寅……60日為一週,一週完畢再由甲子日起。 干支紀月,以十二地支命名,冬至所在月為子月,下一月為丑月,等等。

但干支紀月現在已不用了。 干支紀年,天干地支依序搭配,甲子為第一年,乙丑第二年……六十年為一週,再迴圈往復。比如2023年是甲子年,60年後的2023年又是甲子年。

龍頭節時真有「龍抬頭」嗎? 「二月二,龍抬頭」,指的就是龍頭節,**龍節。這個節日早在秦漢以前就有了。

每逢龍頭節,人們都要吃龍鬚麵和龍鱗餅。婦女們停止做針線活,以免傷龍目。民間還流傳一種「引龍回」的活動;在龍頭節這天清晨點上燈籠,把草灰或穀糠從河邊或井邊直撒到屋內的水缸旁。

這雖是一種迷信,但卻反映出人們對龍的崇拜,具有祈求龍神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意思。在中國的古代神話傳說中,龍是威力無比的神異動物,它執掌著農業的豐欠和水旱災害。據傳說,龍是冬天要蟄伏的動物,在驚蟄這天甦醒過來。

醒來後,就要抬頭,於是驚雷滾滾,春雨綿綿,萬物也隨之甦醒了。 實際上,龍是不存在的。古人設立這個節日不是出自迷信,而是有一定根據的。

龍頭節中的龍不是指神話中的龍,而是蒼龍星座。 上古時,人們曾經專門以蒼龍星座的方位作為定季節的標準。東方蒼龍星座包括角、元、氏、房、心、尾、箕七宿,角就是龍角。

所謂龍抬頭就是指角宿初昏時從東方地平線上慢慢升起。在中國古代天文學的28宿(也稱「28舍」或「28星」)中,東方的角宿正好與西方的奎宿相對。每當初昏,奎宿隨太陽西落時,角宿便東昇了。

這就是古人為什麼把2月2日叫龍抬頭的道理。因為這時正是春播的關鍵時刻,所以古人把它定為節日,以便不誤農時

中國古代曆法如何紀年,中國古代曆法的演變過程

干支法和帝王年號。前者用於長期歷史記載,後者是日常使用的。不難理解,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後者比前者使用更廣泛,因此也更重要。用帝王年號或者干支法 中國古代曆法的演變過程 中國古代曆法演變大致又可以分為五個時期,一.古歷時期 漢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所採用的歷法 二.中法時期 從漢太初元年以後,到清代初期改歷...

中國古代法律和羅馬法的歷史價值,中國古代法律和羅馬法產生背景不同和共同價值

1 法律性質不同,中國古代法律包括奴隸制及封建制兩種性質,古羅馬法律只有奴隸制的性質。2 法律結構不同。中國古代法律民刑不分以刑為主,而古羅馬法律則私法發達公法不發達。3 法律內容不同。古羅馬法律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權制度,中國則沒有。4 法學家的地位。古羅馬法學家地位高,部分法學家其法律學說有官...

中國古代是怎樣計時的,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是什麼?

古人計時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日晷 漏刻 更夫打更,還有更高階的水運儀象臺。最早由日晷計時,銅壺滴漏計時。古時計時工具有兩種,一是 日晷 二是 漏 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於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不用說了,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裡和觀象臺上見過。詩詞中所常用的漏壺,即刻漏制記時法,最早出現於西漢,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