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西方飲食文化》這門課程有什麼感想或心得,以上

2021-03-07 22:02:51 字數 4889 閱讀 5984

1樓:baby速度

在這一學年,我學習了跨文化交流,雖然之前瞭解一些中西方的差異,但是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我才知道這其中的知識、內涵竟如此的博大精深,這使我為曾經認為自己略知一二的心態感到慚愧,更加確定了中西方的差異不僅僅是一種表面的現象,更是值得人們深入研究的文化。 王老師通過七大方面為我們詮釋了文化差異的根源於發展,這是我不僅僅瞭解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現象,更加學習並清楚的明白了這些文化的起源。這七大方面是:

文化的概念、宗教文化、建築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禮儀文化、民俗文化。當然這幾大方面並不能概括所有的文化差異,但是它卻系統的歸納了差異的方向和含義。這樣我非常佩服王老師再寫出這本書的同時,對中西文化的瞭解是這樣的深入和嚴謹。

首先,在文化的概念這一章裡我們系統的學習了什麼是文化、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文化的特徵、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還有現如今的我們該如何審視中西方文化差異。在眾多的對文化的定義中,我認為人類學之父英國人類學家e.b泰勒的定義更能讓我對文化一詞又深入的瞭解,它的定義是:

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複合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文化並不是某一個層面或某一個方面的知識,而是多個方面多個層面的綜合,我們既不能片面的概括文化的內涵,也不能籠統的總結文化的概念。自人類產生文化就隨即產生,隨著人類的各種各樣的發展以及人類與人類之間的交流,文化不再是單方面的適應一個種群,而是更多的適應了全世界人類發展的需要。

文化具有七大特徵:創造性、習得性、多層次性、規範性、變遷性、民族性、區域性。這幾大特徵很有特色的概括了人們心目中文化的特點,在我看來,文化的特徵還不止這些,還有更多的含義等待我們**與學習。

既然文化具有區域性,那麼中國和西方也就自然擁有各自不同的文化,這也就是差異。由於中西方的發展不同、理論不同、思想不同,所以在文化方面便表現出了很大的差異。

2樓:金色的

西方飲食文化這邊跟我們中國的飲食王文化有區。

談談你學習西方文化概論的收穫和體會?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學期我學習了這門選修課,感覺還不錯,高中學習歷史的時候接觸了西方的古老文化,特別是中世紀時期的文藝復興運動,倡導了人性的解放和人們對自由民主的渴望,對日後西方文化尤其是制度方面的變革起了一定的思想啟蒙作用。

4樓:圖林

能比較系統的瞭解西方的文化和歷史,對現在西方文化,思想,生活習慣等能有一定的認識,很值得學習

急需一篇關於中西方飲食文化差距的研究性學習感想 20

5樓:有些失意

餐飲產品由於地域特徵、氣侯環境、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會出現在原料、口味、烹調方法、飲食習慣上的不同程度的差異。正是因為這些差異,餐飲產品具有了強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來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世哲學。

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為本」。

這裡簡要從下面三個方面談談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一、兩種不同的飲食觀念

對比注重「味」的中國飲食,西方是一種理性飲食觀念。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營養一定要得到保證,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為有營養。

這一飲食觀念同西方整個哲學體系是相適應的。形而上學是西方哲學的主要特點。西方哲學所研究的物件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為形上學理,形上學理互相連貫,便結成形上哲學。

這一哲學給西方文化帶來生機,使之在自然科學上、心理學上、方**上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在另一些方面,這種哲學主張大大地起了阻礙作用,如飲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講究餐具,講究用料,講究服務,講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麼豪華高檔,從洛杉磯到紐約,牛排都只有一種味道,無藝術可言。

作為菜餚,雞就是雞,牛排就是牛排,縱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盤中進行的,一盤「法式羊排」,一邊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邊配煮青豆,加幾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對比鮮明,但在滋味上各種原料互不相干、調和,各是各的味,簡單明瞭。

中國人是很重視「吃」的,「民以食為天」這句諺語就說明我們把吃看得與天一樣重要。由於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來都處於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人們總是吃不飽,所以才會有一種獨特的把吃看得重於一切的飲食文化,我想,這大概是出於一種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種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麼就會出現兩種現象:

一方面會把這種吃的功能發揮到極致,不僅維持生存,也利用它維持健康,這也就是」藥補不如食補」的文化基礎;另一方面,對吃的過份重視,會使人推崇對美味的追求。

在中國的烹調術中,對美味追求幾乎達到極致,以至中國人到海外謀生,都以開餐館為業,成了我們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遺憾的是,當我們把追求美味作為第一要求時,我們卻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營養價值,我們的很多傳統食品都要經過熱油炸和長時間的文火飩煮,使菜餚的營養成分受到破壞,許多營養成分都損失在加工過程中了。因而一說到營養問題,實際上就觸及到了中國飲食文化的最大弱點。

民間有句俗話:「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就是這種對美味的追求,倒使我們忽略了吃飯的真正意義。

中國人在品嚐菜餚時,往往會說這盤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進一步問一下什麼叫「好吃」,為什麼「好吃」,「好吃」在**,恐怕就不容易說清楚了。這說明,中國人對飲食追求的是一種難以言傳的「意境」,即使用人們通常所說的「色、香、味、形、器」來把這種「境界」具體化,恐怕仍然是很難涵蓋得了的。

中國飲食之所以有其獨特的魅力,關鍵就在於它的味。而美味的產生,在於調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熱以後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輔料的味以及調料的調和之味,交織融合協調在一起,使之互相補充,互助滲透,水**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烹飪講究的調和之美,是中國烹飪藝術的精要之處。

菜點的形和色是外在的東西,而味卻是內在的東西,重內在而不刻意修飾外表,重菜餚的味而不過分展露菜餚的形和色,這正是中國美性飲食觀的最重要的表現。

在中國,飲食的美性追求顯然壓倒了理性,這種飲食觀與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也是吻合的。作為東方哲學代表的中國哲學,其顯著特點是巨集觀、直觀、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國菜的製作方法是調和鼎鼐,最終是要調和出一種美好的滋味。

這一講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體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國哲學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諧調為度,度以內的千變萬化就決定了中國菜的豐富和富於變化,決定了中國菜菜系的特點乃至每位廚師的特點。

二、中西飲食物件的差異

西方人認為菜餚是充飢的,所以專吃大塊肉、整塊雞等「硬菜」。而中國的菜餚是「吃味」的,所以中國烹調在用料上也顯出極大的隨意性:許多西方人視為棄物的東西,在中國都是極好的原料,外國廚師無法處理的東西,一到中國廚師手裡,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足見中國飲食在用料方面的隨意性之廣博。

據西方的植物學者的調查,中國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種,比西方多六倍。實際上,在中國人的菜餚裡,素菜是平常食品,葷菜只有在節假日或生活水平較高時,才進入平常的飲食結構,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說,菜食在平常的飲食結構中占主導地位。中國人的以植物為主菜,與佛教徒的鼓吹有著千縷萬絲的聯絡。

他們視動物為「生靈」,而植物則「無靈」,所以,主張素食主義。

西方人在介紹自己國家的飲食特點時,覺得比中國更重視營養的合理搭配,有較為發達的食品工業,如罐頭、快餐等,雖口味千篇一律,但節省時間,且營養良好,故他們國家的人身體普遍比中國人健壯:高個、長腿、寬大的肩、發達的肌肉;而中國人則顯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黃質弱。有人根據中西方飲食物件的明顯差異這一特點,把中國人稱為植物性格,西方人稱為動物性格。

三、飲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飲食方式有很大不同,這種差異對民族性格也有影響。在中國,任何一個宴席,不管是什麼目的,都只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

美味佳餚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嚐的物件,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們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體現了人們之間相互尊重、禮讓的美德。雖然從衛生的角度看,這種飲食方式有明顯的不足之處,但它符合我們民族「大團圓」的普遍心態,反映了中國古典哲學中「和」這個範疇對後代思想的影響,便於集體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難以改革。

西式飲宴上,食品和酒儘管非常重要,但實際上那是作為陪襯。宴會的核心在於交誼,通過與鄰座客人之間的交談,達到交誼的目的。如果將宴會的交誼性與舞蹈相類比,那麼可以說,中式宴席好比是集體舞,而西式宴會好比是男女的交誼舞。

由此可見,中式宴會和西式宴會交誼的目的都很明顯,只不過中式宴會更多地體現在全席的交誼,而西式宴會多體現於相鄰賓客之間的交誼。與中國飲食方式的差異更為明顯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

將所有食物一一陳列出來,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動自由,這種方式便於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必將所有的話擺在桌面上,也表現了西方人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擾,缺少了一些中國人聊歡共樂的情調。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感性與理性之間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似乎在隨著科學的發展而變的模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衛生與營養了。

尤其是在經歷了非典以後。還有,人們因為越來越繁忙的工作,覺得中餐做起來太麻煩,不如來個漢堡方便等。這樣一來在飲食上差異也就不太分明瞭。

要一份對中國飲食文化的感想,約300字

6樓:匿名使用者

- -前中的吧 唉 我也在趕

7樓:匿名使用者

無語啊 我也是前中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我也前中的 我也在趕

9樓:尛攋瀦呵

我也是前中的,初一的,找不到啊

10樓:6號戀人

無語啊 我也是前中的,我也在趕這篇文章啊~~

11樓:匿名使用者

哈哈 我也是前中的 找不到啊

12樓:我的暑假我安排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咱前中的真可憐。

13樓:夢軒

汗!!!!怎麼都上網找????誒咱們都是可憐人哪!!!!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概括左右,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概括100字左右。

一 兩種不同的飲食觀念 餐飲產品由於地域特徵 氣侯環境 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會出現在原料 口味 烹調方法 飲食習慣上的不同程度的差異。正是因為這些差異,餐飲產品具有了強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來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世哲學。中國人注重 天人合一 西方人...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總結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有哪些

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來自中西方 不同的思維方式。1.飲食觀念不同,比如西方人側重營養,中國人注重美味。2.飲食方式不同,比如西方人側重交誼,中國人注重氣氛和愉悅。3.飲食習慣不同,比如西方人習慣用刀叉,中國人習慣用筷子。4.飲食環境不同,比如西方人注重精緻,中國人注...

韓國的飲食文化韓國的飲食文化特點有哪些?

韓國飲食的主要特點 高蛋白 多蔬菜 喜清淡 忌油膩,味覺以涼辣為主。韓國人自古以來把米飯當做主食。韓式餐的口味特點是鮮 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烤肉 冷麵 伴飯及參雞湯 牛肉湯等。韓國有句俗話說,泡菜是半個糧食 不管多麼奢華的宴會飲食,餐桌上也少不了泡菜。韓國人無論貧富貴賤,都以米飯為主食,一日三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