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他提出什麼學說其主張是什麼

2025-07-28 04:21:48 字數 4110 閱讀 6503

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創立儒家學派,他提出以「仁」為核心的學說,主張以仁愛之心處理人際關係。

2樓:勝寒dragon的知識小鋪

「仁」的學說;

主張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提出仁的學說主張什麼反對苛政和晴晴沙

3樓:曦月

孔子創立儒家學派,他提出以「仁」為核心的學說,主張以仁愛之心處理人際關係。孔子主張任何人都應該有一種為「仁」的願望,應該誠心誠意去求「仁」,就會得到「仁」。達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於自己如何去做,只有主體自己的主動追求,才有可能達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認為「為仁」是某種自覺的內在情感行為,任何人是無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態度端正,就可以實現「仁」的要求,孔子對「仁」的思想的重視,表明「仁」的思想和學說是孔子整個思想體系的價值核心。

在政治上把「德」「禮」作為首要的統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刑殺;主張「克己復禮」,維護周禮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4樓:稱中江

馬詩唐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孔子的思想提出什麼的學說主張愛人政治上提倡

5樓:網友

「仁」的學說,孔子核心思想主張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孔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6樓:網友

孔子的思想、主張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

1.思想家:孔子開創了儒家思想體系,主張「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仁道精神),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2.教育家:主張「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主張「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主張「舉一反三」的教育方式。

7樓:網友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禮」的主張是「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要求。

8樓:昌瓊董惜寒

儒家思想簡介。

孔子是儒學的鼻祖,生活於春秋末期。他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對仁有許多解釋,如「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

孟子是戰國儒學的代表,被尊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孟子主張性本善,即人的善良是與生俱來的。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反對苛政,反對殘暴的階級統治,他還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保障農民的利益。

荀子是與孟子同時代的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他認為自然有自己的規律,主張「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變化的規律而利用它,造福人類,具有唯物主義思想。荀子還提出「學不可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等主張。

西漢董仲舒對儒學加以改造,使之處於統治地位。他認為「天人感應」「君權神受」。自此,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9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在制度和社會框架中,個人和各個階級安心與自己所處的位子,按照已經存在的遊戲規則進行公升降和生存。這就是「禮。

孔子提出了什麼治國思想?他的,思想核心是什麼?

10樓:時無間

孔子在治國的方略上主張「為政以德」,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

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

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為政以德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它代表了孔子的為政的思想,強調道德對政治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原則。這是孔子學說中較有價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國的基本原則是德治,而非嚴刑峻法。

11樓:金湖三河兄弟

孔子的治國名言。

一。以正治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二。 以教興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三。以公興國以同興國:天下為公。

世界大同。孔子的思想精髓是公和同,孔子的公是天下人的公,孔子的同是世界上所有人的同,公可利益眾生,同可消除戰亂,多公可興一地一國,多同可安一地一國。

12樓:網友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13樓:網友

以德治國。

核心思想是仁,而禮治是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提出的。

14樓:提分一百

你們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嗎。

孔子提出了什麼主張?怎麼理解

15樓:侯大語文

孔子主要提出了「仁」的主張。

孔子仁學思想的特點:1、基本性質和內容:克己。

復禮,約束自己的行為使其符合禮的規範。

2、乙個特點:求仁完全是自覺的,是由自己決定。

的,並不依靠他人。具有仁的德性的行為是自覺的,主動的。把禮的外在約制,通過仁的德性修養,變成內在的道德規範。

3、另一特點:求仁具體條目,在視聽言動各方面。

全面地符合禮。仁是全面的道德行為。是生活的。

最高準則。4、突出強調從政治的角度理解仁,只有恢復禮制、鞏固禮所指定的政治秩序的行為才能叫做仁。

5、實現仁的簡易方法:積極方面忠,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達而達人;消極方面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的教育主張

16樓:網友

第一:人生要不斷的進行學習,完善自我。

2、有教無類。就是進行教育的普及。

3、因材施教。要針對每個人的不同,進行方式方法不同的教育方式。

4、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的進行復習。

5、學習過程中不要不懂裝懂。

6、要虛心學習,向不同的人學習,才能使自己博學多才、

17樓:霜朔賴海融

思想主張是仁和。

禮。還有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教育成就是:第。

一、首創私學,實行「有教無類」的教育方針,擴大教育物件的範圍,促進文化學術的下移;

第。二、他提出教育在社會發展和個體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強調要重視教育;

第。三、他提倡「學而優則仕」,為封建官僚的政治體制準備了條件;

第。四、他重視古代文化的繼承和整理,進行了教材建設,奠定了後世儒家經典教育體系的基礎;

第。五、他總結了教育實踐經驗,提出了許多教育教學原則方法,揭示了許多教育教學規律。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產生了重要的歷史影響,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教育遺產。

18樓:手機使用者

反映出孔子是個好學的人,以後我要向他學習。

19樓:鱉不是烏龜

主張「有教無類」;

主張「因材施教」。

誠學 博學。

啟發:學也是學問。

20樓:樾ㄗ百喥阡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要懂得學習,補課「死學」

學而時習之 不亦悅乎 :要以學習為一種樂趣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要誠實,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要善於求教。

21樓:聽雨軒

主張「有教無類」;

主張「因材施教」。

實學勤學。誠學 博學。

啟發:學也是學問。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要懂得學習,補課「死學」

學而時習之 不亦悅乎 :要以學習為一種樂趣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要誠實,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要善於求教。

22樓:豬肉炒粉

主張「有教無類」;

主張「因材施教」。

23樓:三十六

實學勤學。

誠學博學。啟發:學也是學問。

24樓:網友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孔子主張什麼孔子有哪些主張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對仁有許多解釋,如 仁者,愛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他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仁 禮 仁 的主張是 仁者愛人 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孔子認為,要實現 愛人 還要遵循 忠恕 之道,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的...

孔子教育主張的含義是什麼。他如何踐行這一主張的?

因材施教,實行天才教育。目的在於發現 上智 選拔精英,培養精英。讓那些具有聰明之姿,睿哲之質的精英們統一治理國家,使百姓庶民富福,使國家強大。這一教育原則是孔子發明的,經南。宋朱熹的弘揚,己經成為歷代教育工作的神聖原則。孔子在 論語 中按人的智商高低把人分成上中下三等。天生聰明的叫做 上等人 天生愚...

董仲舒對待孔子學說 儒學 的態度是什麼

西漢大儒董仲舒的學說中,不僅接受和發揚了荀子關於禮法並重 刑德兼用的理論,而且還大量吸收了墨家 兼愛 尚同 的理論,乃至墨家學說中某些帶有宗教色彩的思想。而更為突出的是,在他專攻的春秋公羊學中,充滿了陰陽家的陰陽五行學說,並使陰陽五行思想成為漢以後儒家學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班固在 漢書 五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