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對待孔子學說 儒學 的態度是什麼

2021-03-14 09:10:17 字數 2706 閱讀 4853

1樓:海棠盈香

西漢大儒董仲舒的學說中,不僅接受和發揚了荀子關於禮法並重、刑德兼用的理論,而且還大量吸收了墨家"兼愛"、"尚同"的理論,乃至墨家學說中某些帶有宗教色彩的思想。而更為突出的是,在他專攻的春秋公羊學中,充滿了陰陽家的陰陽五行學說,並使陰陽五行思想成為漢以後儒家學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班固在《漢書.五行志》中說:

"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陰陽,為儒者宗",就清楚地指出了這一事實。董仲舒曾向漢武帝建議:"諸不在六藝(六經)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漢書.董仲舒傳》)這是以後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方針的重要根據。 但必須指出的是,董仲舒這裡所說的"孔子之術",顯然已經不是原來的孔子學說,也不是原始儒家學說,而是經過他和漢初其他儒家學者發展了的,吸收了墨、道、名、法、陰陽等各家學說之長的,董仲舒心目中的"孔子之術"。

董仲舒對於儒學的發展不僅在於學理方面,而更在於他把儒學推向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方向。董仲舒研究的春秋公羊學,是一種密切聯絡社會現實的學說。公羊學認為,《春秋》經所載對於各類社會事件的判斷和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都具有某種法典的意義,可以作為當今社會(漢王朝)判斷各類事件和評價人物的依據和範例。

這也就是當時社會上相當流行的所謂"春秋斷獄"說。由此,他們進一步又認為,《春秋》經中所說的"三統"、"三正"、"三世"等理論,都是為漢王朝的建立作論證的;而《春秋》經中所提到的各種禮義法度也都可以為漢王朝所效法。於是,董仲舒作《春秋繁露》,藉以揭示孔子作《春秋》之巨集旨及其包含之微言大義。

他認為,"《春秋》修本末之義,達變故之應,通生死之志,遂人道之極者也"。(《玉杯》)"《春秋》記天下之得失,而見所以然之故,甚幽而明,無傳而著,不可不察也。"(《竹林》)所以,他引述子夏的話說:

"有國家者不可不學《春秋》。不學《春秋》則無以見前後旁側之危,則不知國之大柄、君之重任也。"(《俞序》)董仲舒的這些觀點在當時是很有影響的,如司馬遷在談到《春秋》時就明確表示說:

"餘聞董生曰。"同時,他也竭力強調說:"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為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陷篡弒之誅、死罪之名。"(《史記》"太史公自序")無怪乎當時就流傳著所謂孔子作《春秋》"為漢帝制法"的說法。

[3]《春秋》被認為是孔子所作,而孔子所作的《春秋》又居然是為漢王朝制訂禮義法度,那麼孔子應當放在什麼地位上呢?董仲舒與漢儒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稱號:"素王"[4],即一位沒有實際王位的王。

這樣,儒學就開始與當時實際的社會政治制度聯絡了起來。不過,這在董仲舒時代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直至東漢章帝時,由皇帝親自主持召集大儒們舉行了一次"白虎觀"會議,會後由著名學者班固整理纂集,公佈了一個官方檔案:《白虎通德論》,這才真正完成了把儒家一部分主要學說轉變為實際的社會政治制度的律條,以及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必須遵循的道德規範。

從此以後,儒學已不再是單純的倫理道德修養和政治理想的學說了,而是同時具有了一種社會制度方面的律條的作用。

與儒學政治制度化發展過程的同時,兩漢時期也出現了一股把儒學宗教化的傾向。在董仲舒和當時流傳的緯書中,不斷地把"天"描繪成儒學中至高無上的神。如董仲舒說:

"天者,百神之大君也。"(《春秋繁露.郊祭》),並且竭力宣揚天是有意志的,能與人相感應的,而王者是"承天意以從事"的等等一整套宗教神學理論。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自然也就成了教王。

為了神化教主,在當時流傳的大量緯書中,不僅把孔子說成是神的兒子,而且把他的相貌也描繪成與一般凡人極不相同的怪模樣[5]。同樣,為儒家所推崇的歷代聖人,如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等,在緯書中也統統被裝扮成了與眾不同的神。又,這些緯書都是以神話和神祕化了的陰陽五行說來附會地闡釋"六經"以及《論語》、《孝經》、"河圖"、"洛書"等,這些也可以視作是配合當時儒學宗教化所需要的儒教經典。

再有,由秦漢以來逐步完備起來的儒家禮儀制度(可參看《禮記》中的"冠義"、"婚義"、"鄉飲酒義"、"聘義"、"祭義"等篇的內容),也為儒學的宗教化準備了儀式上的條件。從兩漢儒學發展的歷史看,儒學的宗教化是與儒學的政治制度化密切相關的,是同步進行的,前者是為使後者得以成立和鞏固服務的。

儒學社會政治層面功能的形成和加強,同時也就減弱了儒學作為一般倫理道德修養和政治理想層面的作用。在原始儒學那裡,它是通過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去啟發出人們遵守道德規範、追求理想社會的自覺。所以,儒學對於士大夫們的修身養性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可是,當儒學的一些主要內容被政治制度化以後,它就成了不管你自覺與否,自願與否,都必須遵守的外在規範,因而它的修養意義和作用就大大地被減弱了。這樣,儒學制度化方面的成功,卻成了它在道德修養功能方面走向衰危的契機。

到了漢末,政治制度化了的儒學禮教(名教),一方面成為束縛和壓制人的自然感情的東西,一方面又成了那些偽君子沽名釣譽的工具,因而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玄學乘此流弊而起,調和名教與自然(性情)的矛盾,而其中又都強調以"自然"為本。並且在理論學說上,玄學也明確地提出了"道明其本,儒言其用"(《後漢紀》卷十二"袁巨集曰")。

所以,自從玄學誕生以後,儒學儘管在政治制度層面仍然保持著它的統治地位,而在思想修養層面的功能,卻已為玄學或道家(以及道教)所取代。東晉南北朝以後,以至於隋唐時期,佛教思想的影響又超過了玄學,在士大夫的思想修養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從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末的約七百年間,儒學只有那些體現為政治制度化方面的東西,在統治階層的維護下繼續起著作用。

2樓:蘇尹何

為適應漢中時期統治者的需要,董仲舒首倡儒學,而且把孔子的學說宗教化,把封建**制度的理論系統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

3樓:孤雲浩

一言以蔽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用解釋那麼多!

關於孔子的一些問題孔子的思想學說核心是仁,談談仁和

孔子的思想bai與方法有du不少都是辯證的思zhi 想,有不少都是 靈活 dao的回話,不回 是對每個人都是這樣做的或答者教的,因材施教嘛,而他的不少思想也是他本人的一家之言,一些為人處世哲學觀念,又加上那時的時代觀,所以有些思想史適合現代,也有些不適合用了,所以要根據現在的綜合情況來繼往孔子思想,...

孔子拜師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孔子拜師講了什麼內容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孔子拜師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 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 愛護晚輩的品行 課文在敘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時,線索非常清楚...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請寫出其學說的核心思想,並表述他在政治方面的其他主

1,以 仁 為核心的 哲學思想 2,以 德 為核心的 政治思想 3,以 仁 得 觀點貫徹始終的 倫理思想 4,以 有教無類 為核心的 教育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看姜鵬如何解釋的,聽完長見識了!儒家思想 核心是仁義禮智聖德性論 五行 思想。就社會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愛 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