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和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對比

2025-07-08 08:15:12 字數 3568 閱讀 6371

1樓:武冰業雁菡

聲聲慢》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在表達感情、意象選取和基調上有顯著不同。

1. 表達感情:《聲聲慢》表達了作者自己歷盡滄桑、備嘗憂患的無限哀愁,以及流露出的對國家、民族和自身的深深憂慮。

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則表達了一種非常高昂的豪情,體現了一種懷才不遇的悲憤,同時也流露出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許。

2. 意象選取:《聲聲慢》選取了自身經歷和周圍環境作為詩歌的意象,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等,表現得非常具體和細膩。

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則以歷史穗辯遺蹟和歷史晌族鋒人物作為詩歌的意象,如「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烽火揚州路」等,意象更為巨集大,具有歷史的縱深感。

3. 基調:《聲聲慢》的基調是哀愁和淒涼,表現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對未來的憂慮。

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基調則是豪放和悲壯,既有對過去的懷念,也有對未來的期許,具有一種慷慨激昂的情感。

兩首詞雖然都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優秀作品,但它們在情感表達、意象選擇宴晌和基調處理上都有顯著的區別,反映了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境界。

2樓:青島英茂匯

表達感情不同。

聲聲慢抒寫了作者自己歷盡滄桑、飽經優患的無限哀愁猜含。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了作者有一種非常高昂的感情以及懷才不遇的悲憤。

從永遇樂·京口北大兆哪固亭懷古全詞基調來滾碼看雖然比較豪放,但卻流淌著一股濃郁的悲涼、惆悵之情。

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有何現實意義?

3樓:網友

借古諷今,表達了對時局深深的憂慮和滿腔悲憤之情。辛棄疾這首詞最後用廉頗事作結,是作者到老而愛國之心不衰的明證。廉頗雖老,還想為趙王所用。

他在趙王使者面前一頓飯就吃了一斗公尺作的飯、十斤肉、又披甲上馬,表示自己尚有餘勇。辛棄疾在這詞末了以廉頗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還希望能為國效力的耿耿忠心。

對比揚州慢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異同

4樓:卜時芳賴嬋

揚州慢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兩首不同的詞作,它們在抒情意境、主題和表現手法等方面存在一些異同。

相同之處在於,這兩首詞都涉及歷史和現實的主題。揚州慢注重表現詞人對古代的懷念梁族和感慨,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則更側重於反映作者對現代的憂慮和思考。

不同之處有以下幾點:

1. 抒情意境:揚州慢抒情意境濃郁,歌頌古人的智慧清清和慷慨,採用多變的押韻和押調,以古代為主要表現形式。

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則抒情意境較淺,更注重於詞人的個人情感表達,充盈著男子漢慷慨激昂的英雄氣概。

2. 主題:揚州慢主要表達詞人的愛國之情和對恢復大業的深謀遠慮,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答渣前古則更強調詞人力挽狂瀾、匡扶國難的英雄之歌。

3. 表現手法:揚州慢採用即事寫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抒發了詞人的內心鬱憤。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則更注重於用典和比喻,以增強詞作的文學性和藝術感染力。

綜上所述,揚州慢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在抒情意境、主題和表現手法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但都表達了詞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5樓:末幾膩

內容:《永遇樂》抒寫了作者抗敵救國的巨集圖陪配巖大志,表達出作者對賣數恢復大業的深謀遠慮和為國效忠之心;《揚州慢》描繪昔日的繁華揚州由於受到金人的踐踏而呈現的慘狀,揭露金人的殘暴。情感:

永遇樂》表達作者堅決抗金和投身戰鬥的堅強意志和忠不為用、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揚州慢》體現出作者國亡土喪的黍離之悲和淒涼悲愴的心情。蘆御風格:《永遇樂》蒼涼中透露悲壯、豪邁;《揚州慢》則幽寂悲涼、婉約。

藝術手法:《永遇樂》主要是用典;《揚州慢》則主要是化用和反襯。

關於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文學短評

6樓:崔綺琴

1.賞析作品的主題思想及其表現。這類題目主要是評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分析作品運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現手法(如想像、聯想、象徵、渲染、烘托、對比、先抑後揚、託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表現乙個怎樣的主題思想,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指出作品有何積極意義或侷限性。

賞析主題常用的術語有:中心突出、主題深刻、言近旨遠、言簡意豐、意在言外、含蓄蘊藉、深化主題等。 2.

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學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學作品中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能激發人們感情的生活圖案,通常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應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義,二是簡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徵。 3.賞析作品的藝術手法。

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表達方式,如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2)表現手法,如想像、聯想、象徵、渲染、烘托、對比、以小見大、先抑後揚、託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等;(3)敘述方式,如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4)描寫方式,如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環境描寫等;(5)描寫技法,如以動襯靜、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等;(7)意境的創設、修辭的運用等。賞析作品的藝術手法,主要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評價。

4.談談作品的構思技巧。作品的構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寫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乙個方面到幾個方面等;(2)文章線索,如以某個中心事件為線索,以人物、感情、時間、空間為線索等;(3)層次結構,如總—分—總、總—分、分—總、分—分。

關於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文學短評

7樓:

作為一位極富遠見卓識的軍事家辛棄疾,在二十三歲舉旗抗金立得赫赫戰功之後,恪盡職守的同時時刻準備為朝廷北伐獻計獻策,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裡他輾轉了很多地方都擔任地方官始終與朝廷討伐大計沾不上邊。他的文韜武略只能被用來平定內亂,在內心深處的焦灼歲月當中英雄漸老。可是皇天不負苦心人,經歷了四十餘年苦苦等待後六十五歲的辛棄疾終於迎來了一展雄才,在能實現恢復中原理想和報負的機會終於可以施展了,他上任後立刻下令沿邊地區招募丁壯,製造戰袍萬件,準備親自訓練乙隻軍紀嚴明英勇善戰的勁旅,再派人深入金國境內詳細瞭解敵方虛實以便已知彼此利於不敗之地,這年秋天他登上鎮江城北的北固山,放眼古今,豪情萬丈,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此詞開篇氣勢如虹上片追懷兩位與鎮江有關的歷史英雄三國時稱雄江東,北拒曹操的吳國國主孫權以及一度率兵北伐收復中原大片國土,終於代晉而立成就一代霸業的南朝宋武帝劉裕,在歲月風雨的侵蝕下,這些英雄人物雖然早已邈不可尋但他們那種敢於奮起抵抗外辱擔負國家興亡的英雄氣概卻仍能給人以極大的鼓舞,詞人通過緬懷往古抒發自己追步先賢的雄偉壯志,慷慨豪邁之氣溢於言表然而作為一位極富遠見卓識的軍事家辛棄疾深知恢復中原的大業,不可能一蹴而就,他清醒的認識到當時南宋尚未具備對精兵擁有決勝的條件,需要周密的部署積極的準備才有可能克敵制勝,因此詞的下片借古諷今,換頭三句以難宋朝文帝劉義隆元嘉年間冒險貪功慘敗而歸的前車之鑑,對已露急躁冒進式的南宋朝廷提出忠告接著撫今追昔四十年前驚人攻破揚州,殺傷掠奪,烽火遍野年後的今天。人們歌舞昇平,居安太平,似乎早已忘記了當年的傷痛,四十年前詞人正當年少俊發,胸懷恢復中原的大志,四十三年來,卻在朝野上下因循苟且的氣氛中白白消磨了大好年華,如今英雄雖老,壯心不已身在前線仍不免憂讒畏譏他渴望得到朝廷善始善終的真正重用。

高二語文《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中運用了哪些典故?本詞中共用了五個典故,分別如下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孫權 孫權擊敗曹操,建太平偉業 寄奴曾住 劉裕 劉裕北伐收中原,氣勢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劉義隆 劉義隆北伐,因草率而敗北 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拓拔燾 拓拔燾擊敗宋文帝 廉頗老矣,尚能飯...

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除了名字還有哪些詞表達作者對孫權的贊

生子當如孫仲謀。原文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追憶英雄孫權 辛棄疾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讀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

辛棄疾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佛狸的讀音是b l 聲母是b和l,韻母都是i,意思為借指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者。一 原文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二 譯文 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中原仍然記得,當年揚州路上,到處是金兵南侵的戰火烽煙。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