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中作者
1樓:
周邦彥的詞以富豔精工著稱,但這首《蘇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清新自然,是清真詞中少數的例外。此詞作於神宗元豐六年(1083)至哲宗元佑元年(1086)之間,當時周邦彥久客京師,從入都到為太學生到任太學正,處於人生上公升階段。詞以寫雨後風荷為中心,引入故鄉歸夢,表達思鄉之情,意思比較單純。
上片先寫室內燎香消暑,繼寫屋簷鳥雀呼晴,再寫室外風荷搖擺,詞境活潑清新,結構意脈連貫自然,視點變換極具層次。詞中對荷花的傳神描寫被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為寫荷之絕唱。
下片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園,風荷凌舉的景象聯想到相似的故鄉吳門的五月的風物,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盡致。
2樓:江蘇強盾
蘇幕遮,詞牌名,原是唐玄宗時教坊曲名,來自西域。幕,一作「莫」或「摩」.代表作有:范仲淹的《蘇幕遮》、周邦彥的《蘇幕遮·海天一色》
《蘇幕遮》原文註釋及簡析
3樓:剛陽文化
蘇幕遮
宋】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註釋:
此調原為西域傳入唐教坊曲。「蘇幕遮」是當時高昌國語之音譯。宋代詞家 用此調是另度新曲。又名《雲霧斂》、《鬢雲松令》。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黯:形陸芹容心情憂鬱。黯鄉魂: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語。
追:追隨,可引申為糾纏。旅思:羈旅之思。
簡析:
此詞抒寫鄉思旅愁,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尤見深摯。
碧雲天,黃葉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為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所本。
秋色連波」二句,落筆於高天厚地之間的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秋波:秋色與秋波相連於天邊,而依偎著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這裡,碧雲,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
山映斜陽」句復將青山攝入畫面,並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同時,「斜陽」又點出所狀者乃是早頃畢薄幕時分的秋景。
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則隱寓其中。埋怨「芳草」無情,正見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鄉魂」二句乎租,徑直托出作者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說只有在美好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愁。「除非」說明舍此別無可能。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了。
明月樓高」句順承上文: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團,反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於是發出「休獨倚」之嘆。
歇拍二句,寫作者試圖借飲酒來消釋胸中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於失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是真情流溢、大筆振迅之作。
周邦彥《蘇幕遮》,周邦彥《蘇幕遮》全文
蘇幕遮宋.周邦彥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幹宿雨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周邦彥 蘇幕遮 全文 蘇幕遮 燎沉香 宋代 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
蘇幕遮范仲淹意思,蘇幕遮是什麼意思
范仲淹,字希文,江蘇吳縣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及第。宋仁宗時期,曾任參知政事。為人正直不阿。他提出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的主張,已成為國人自勵的名言。他存留的詞不多,卻能以邊塞風光入詞,抒發愛國情懷。對詞的發展有一定影響。黯鄉魂 思念家鄉,心情頹喪。黯 形容心情的憂鬱。追旅思 往...
改寫蘇幕遮范仲淹
天空那樣高抄遠和澄澈,寶襲石一樣的 藍色,曾引起我兒時無盡的遐想和夢幻,可今天卻只能招惹出無盡的哀愁。幾朵白雲在空中悠悠飄蕩,那種舒展和快樂,讓我想到童年時媽媽溫暖的懷抱。瑟瑟秋風吹過,樹葉搖搖擺擺,幾多不捨和眷戀之後,黯然飄落,渲染出遍地金黃。這是樹葉離開母親後的綿綿傷痛嗎?這是它們不甘心浪跡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