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吸收哪裡的文化促進了自己的發展

2025-07-04 15:20:08 字數 1790 閱讀 9040

1樓:網友

中國吸收了以下文化來友燃促進自己的發展:

1、印度文化,從東漢時殲告仔期,佛教文化。

傳入中國開始,促進了對語言、思想、衣食住行的發展;

2、波斯文化,主要是絲綢之路。

的**帶來了伊斯蘭文化,主要表現在唐朝的服飾文化、生活文化、在宗教信仰方面:伊斯蘭信仰傳播;

3、西方文化,主要表現在近代,讓近代中國開始開眼看世界。對待自然科學的態度,近代以前中國只關注政治文化,自然科學作為政治文化附庸,地位低下,而近代後,隨著西學東漸,自然科學知識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政治文化,近代氏汪中國一直尋求富強之路,西方的三權分立。

君主立憲等政體模式也給中國很多借鑑,當然影響最大就是馬克思主義。

生活模式:對男女平等的追求,使得女性逐漸從家庭生活中獨立出來,成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2樓:暢季暴天

中國文化,中國的文化。中國文化,是華夏文明為基礎,充分整合全國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螞含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不同於中華文化的國際屬性,可以稱之為「中國的文化」(中華滑埋人民共和國的文化)。

受中華文明影響較深的東方文明體系被稱為「漢文化圈」,特指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政治、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反映。從舊石器時代的發明創造,到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變法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一不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中國文化,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相傳經歷了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時代,《先秦史》載:

吾國開化之跡,可徵者始於巢、燧、羲、農。」;到中國第乙個國家夏朝建立。發展以來,乙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悶讓笑屹立在世界東方。

中國文化不但對日本、朝鮮半島產生過重要影響,還對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南亞國家乃至美洲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化對於乙個國家的發展起到什麼作用。

3樓:網友

文化對乙個國家發展有以下3點作用:

1.文化具有的認知、教化、溝通、凝聚、傳承、娛樂等方面功能,決定了它在推動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中的重大戰略意義;

2.文化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體現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3.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與文化功能發揮具有正相關的關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建設和實踐創新的綱領性訴求,先進文化建設涉及各個方面,而它直接連線著兩個明確的指向:一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二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

從文化因素考慮,哪些文化促進中國發展?哪些文化阻礙中國發展?

4樓:褒放斂名

華夏文明核心,是獨尊中庸天道的多神文明。

評判飢槐如華夏文化中"精華或糟粕"的唯一標準是中庸天道:

順中庸天道的文化,屬"精華",需要不斷傳承並發展。如:易經、中醫、儒教。

失中庸、逆中庸"的文化,屬"糟粕",需改良甚至淘汰。如:楊爛啟墨邪說、佛教、道家、明做法家。

我們要吸收的傳統文化有

5樓:山鬼貍憂—墨染

私以為,人浮於世,自然是循孔孟之道(但是儒家裡面也是有糟粕的)如果超然物外的當然他依託的本來就是老莊之學。而人定勝天的樂觀精神在面對諸如512之類的天災對鼓舞人心樂觀向上很重要。獨立自主是必須的但是人這個字從來就是談碰兩筆寫成的而且這兩筆是相互扶持相互依託的,獨善其身如孟子說的那般,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採開來便是斷章取義了。

d,我覺得已經不可取了,悶頭讀書的跟不上世事變換,讀萬卷書還需行萬里路啊~

ps:鉛侍猛這些都可以算是槐橋傳統文化的精髓,只有重男輕女,階級觀念等等才是糟粕需要摒棄、

什麼技術促進了文化產業產品的營銷

在文化產業發展上,應利用 文化 的優勢分發掘文化潛力。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物質文化 制度文化 科技文化 精神文化 軍事文化自成體系又獨具特色 不同民族 不同地域的文化豐富多彩 競相綻放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我們對文化資源的利用尚存不足。各地 各領域 各行業浩如煙海的產品中,還有諸多城市沒有文化標識 大量...

造紙術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改為反問句

造紙術難道沒有極大的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嗎?不是造紙術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嗎?難到不是造紙術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文化發展?難道趙支書沒有出去人類社會的進步嗎?然後造紙術沒有促進人類的發展。難道造紙術沒有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嗎?我國的造紙術極大的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改為反問...

與其他國家進行良好的文化交流促進了我國文化的發展

不選第四個吧,中華文明本來就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10分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經過幾十年發展和探索,中國形成了不同於西方 1 1有利於彰顯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增強我國的文化競爭力和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家地位。2分 2有利於加強中外文化交流,增進相互瞭解,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