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開創了「說理詩派」的詩風,提出了「以文為詩」的觀點。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與韓愈一 起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在反對驕文、提倡古文方 面傾注了大量心血。他較為重視作家的道德修 養,指出:
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凡此種 種,構成古文運動理論的精華。
柳宗元(西元773一819年),字子厚,唐代文 學家、哲學家,河東(令山西永濟)人,故又稱柳 河東。他幼承母訓,少年為文即有「奇名」;21 歲中進土,後又登博學鴻詞科。在朝為官時他參 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積極從事朝政革 新,卻受到貴族大官僚和宦官的反對。
革新短期 內即告失敗,柳宗元也被長期貶謫。他先被貶為 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10年後又調任柳州(今廣 西)刺史,46歲時病歿。
柳宗元是晚唐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以政 治家的遠見,闡發了中國傳統思想的很多重大問 題,對中國思想的傳承作了巨大貢獻,對當時的 社會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柳宗元認為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實質都是自然 物質——「元氣」。在原始的渾飩狀態中,惟有 「元氣」在自然運動發展,由此派生出了陰陽二 氣和天,陰、陽、天三者的結合點,是受「元氣」所支配的觀點隱肆。「元氣」緩慢地吹閉攜檔動,形成炎熱及寒冷的天氣,冷熱交錯起到促進萬物生長、變化和發展的作用。
同時,轎亂柳宗元認為,國家起源於社會鬥爭。他論證了郡縣制代替分封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否定了關於君主根據天意創立分封制的說法,動搖了分封制的理論基礎。
他堅持認為州縣制度決不能被廢除,因為正是這一制度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柳宗元以後不再有人懷疑郡縣制的優越性,這便是柳宗元《封建論》的重要作用。
柳宗元在散文方面成就很高,在詩歌上也卓然自成一家。他的詩大多是貶官永州、柳州時所作。他的詩歌和散文反映了社會生活多方面的內容。
柳宗元詩歌中,山水詩的成就最高,後人把他與陶淵明相提並論,主要是以他的山水詩為參照。如《秋曉行南谷經荒村》,表現出超越宦海浮沉、仕途得失的豁達自適;《漁翁》一詩表現了漁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江雪》一詩描寫寒江獨釣的超然,曲折地反映了作者超脫的人格風貌。這些山水詩情致委婉深沉,流露出被貶漂泊的憂憤,同時顯示出詩人清逸高潔的性格。
2樓:網友
所謂「古文」,是對駢文而言的,先秦和漢朝的散文,特點是質樸自由,以散行單句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於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古文理論體系還包括:1.
主張「養氣」,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養,強調「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韓愈《答李翊書》),作者的道德修養決定文章的表現形式,所以「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韓愈《答李翊書》)。2.關於學習標準,主張「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韓則耐愈《答李翊書》),不僅重視經史,也重視屈原、司馬相如、揚雄等人的藝術成就,吸取他們的精華,豐富自己的寫作(韓愈《進學解》、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3.自創新意新詞,不避「怪怪奇奇」(韓愈《送窮文》),反對模仿因襲,要求「惟陳言之務去」(韓愈《答李翊書》),認為「唯碼盯枯古於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所以對古聖賢人的著作,要「師其意,不師其辭」(韓愈《答劉正夫書》)。
4.在重視藝術形式的同時,特別反對有文采而內容荒謬的作品,認為「是猶用文錦覆陷�也。不明而出之,則顛者眾矣」(柳宗元《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
5.要求寫作必須有認真的態度,不能出現輕心、怠心、昏氣、矜氣。6.
反對盲目地厚古非今,認為「古人亦人耳,夫何遠遲洞哉」(柳宗元《與楊京兆憑書》)。對「榮古虐今者,比肩疊跡」(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的狀況表示憤慨,指出當代好作家不少,「若皆為之不已,則文章之大盛,古未有也」(柳宗元《與楊京兆憑書》)。顯而易見,韓愈、柳宗元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在文學上是利用復古的旗幟從事文學革新,推動文學前進。
3樓:匿名使用者
一,駢文禪弊,古文和古文運動。
鬥爭物件是駢體文,即駢偶化的散文,兩馬相併為駢,兩人相併稱為偶。
特點:1,駢偶四六,兩兩相對,一般為四六句。如《滕王閣序》
2,平仄相對。
3,用典藻飾。
古文--駢文(魏晉南北朝)
古詩--律詩(沈,宋定型)
用漢文字的特點,組成優美的對偶形式,有一定美感價值。豐富和提高我國文學效能和表達技巧,有一定價值,但過分講究聲律,對仗,詞藻,用典,使它與口語大大分離。在為魏晉南北悄茄朝時期是興盟期,是為賀運族官遷貴稅服務的,門閥別度興越而興起的,隨其沒落而沒落。
唐代官方文告基本上用駢文,中唐韓柳與其鬥爭,要求用古文代替駢體文。
古文,是韓愈提出,實為先秦散文,與駢文相對立的一種散文,是不壓韻的散文。
古文運動倡導者主張恢復先秦兩漢時代散文傳統,因此人稱古文運動。
實質:是一次提倡左學,反對佛老,提倡散文,反對駢文,在文體,文風和文學語言方面都進行變革的散文革新運動。
4樓:
提倡「以文為詩」的文風。孝神敏。
韓愈和柳宗元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文起八代之衰"有力地扭轉了當時的文風。所謂「以文為詩」,別開生面,用韻險怪,開創了「說理詩派」的詩風。當然,他的詩也瞎磨存在著過分散文化、議論化的缺點,對後代巧枝有不良影響。
5樓:繽紛7月
唐宋時期的古文運動鬥鎮廳,是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的一次文風、文體、文學語言的革空隱新運動,是在「復古」的口號下,主要對文風、文體和文學語言的一場文學革命,與歐洲的文藝復興相似。 其內容主要是復興儒學旅猛,其形式就是反對駢文,提倡古文。
柳宗元和韓愈一起倡導的古文運動的主張是
6樓:承吉凌
柳宗元和韓愈一起倡導的古文運動的主張是:反對形式僵化、內容空虛的駢體文,主張秦漢時期質樸自由的古文。柳宗元和韓愈一起倡導的古文運動實際上是一場文學改革運動,這場古文運動的先驅有蕭穎士、李華、元結、梁肅、柳冕及等人。
古文運動的背景
古文運動的發起始於安史之亂後,當時唐朝已經由盛轉衰,宦官弄權,韓愈、柳宗元在「復古」的口號下,對文風、文體和文學語言發起了一場文學革命,其與歐洲的文藝復興相似。 古文運動的內容主要是復興儒學,其形式就是反對駢文,提倡古文。
韓愈等人舉起「復古」的旗幟,提倡學古文,習古道,以此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儒家思想。這主張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援和社會上的廣泛反應,逐漸形成了群眾性的鬥爭浪潮,壓倒了駢文,形成一次影響深遠的「運動」。
韓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他們倡導古文是為了推行古道,復興儒學。韓愈說,「學古道而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題歐陽生哀辭後》)。
柳宗元和韓愈一起倡導的古文運動的主張是
7樓:風裡畫沙無畏將來
柳宗元和韓愈作為唐代文壇的兩個傑出人物,他們一起倡導的古文運動在當時有著深遠的影響高弊。該運動的主張是復興古文,並在現有文學形式基礎上進行改革和革新,旨在提高古文的實用性和質量。
運動的主張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反對浮華文風,追求簡潔明瞭的文風;二是主張以古代典籍為範本,借鑑其優秀的文學形式和表達手法,使現代文學得以發揚光大。
由於當時文壇上,文人們過分崇尚華麗的文風,經常流於華而不實,語言顯得繁瑣複雜,難以理解和戚氏族接受。柳宗元和韓愈認為,文化的進步應該是帶來簡易、方便和實用性的提高。因此,他們提倡在寫作中追求簡潔、直白和明瞭的文風。
同時,柳宗元和韓愈也反對那些只注重表面功夫而缺乏思想深度和內在質量的文學作品。他們主張以古典文獻為範本,利用其中核滲的經驗和智慧,在不斷摸索和實踐中打造出更為優秀的文學形式。
總之,柳宗元和韓愈一起倡導的古文運動,旨在以簡潔、通俗、實用的古文為範本,通過改革和革新現有文學形式,提高文學的質量和實用價值。該運動影響深遠,為後世文學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韓愈柳宗元倡導的是什麼運動
8樓:不執念於過往
韓愈和柳宗元是唐代文壇上的兩耐彎位著名文學家,他們倡導的是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是指在唐代中後期崇尚古文,主張以古代的文風、修辭、韻律為範本,反對駢文和典故虛飾。韓愈和柳宗元都是古文運襪宴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們主張仿古文,崇尚簡練明快的文風。他們認為「清風明月不足貴,詠歌罵怨何足論」,強調文學作品應該以真情實感為主,把握事物的本來面貌和本質特徵,寫出古文的本真魅力。
古文運動的興起是由於唐代文壇上的駢文繁瑣、典故過多、文人追求華麗的文風,導致了文學觀念的僵化和文學作品風格的陳舊。韓愈和柳宗元等新崛起的文學家提出了更加自由、靈活和真實的文學表達方式,並以此倡導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不僅影響了唐代文壇,而且影告畝銀響了後世文學的發展。它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運動之一,它所代表的古文風格也一直延續至今。在現代文學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運用了古文的寫作風格,再次體現了古文運動的影響。
總之,韓愈和柳宗元倡導的是古文運動,這是指在唐代中後期崇尚古文,主張以古代的文風、修辭、韻律為範本,反對駢文和典故虛飾的運動。它影響了唐代文壇和後世文學的發展。<>
柳宗元和誰一起倡導古文運動列什麼之首
和韓愈一起倡導古文運動,因此也奠定了二人位列 唐宋八大家 之首的格局 第一個空是 韓愈 第二個空是 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和誰一起倡導的古文運動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柳宗元和其皆為 古文運動 的倡導者,並稱 韓柳 應該是韓愈。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 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涉及文...
為什麼「五四運動」後要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
提倡白話文並不是因為白話文更有文采。事實上文言和白話之爭已經延續了一個世紀,不同的人在爭論中都有自己不同的意見,從樓上幾位的發言也能看出來,在這個問題上,歷來說法不一。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精華,這無須否認。但在文化傳播方面,顯然白話文比文言文更易懂,更有利於文化的普及。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是文言文嗎?未必...
古文中的文巧是什麼意思,古文中「於」是什麼意思
1 華麗奇巧。管子 治國 凡為國之急者 1 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無所遊食。2 斯文靈巧。宋 莊季裕 雞肋編 捲上 荊 揚 多水,其人亦明慧文巧,而患在輕淺。3 文飾巧辯。後漢書 第五倫傳 今承百王之敝,人尚文巧,鹹趨邪路,莫能守正。4 奇技淫巧,指過分奇巧而無益於實用的製品 物件。管子 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