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讀互助團的解散,工學會 工讀互助團理想的破滅

2025-06-08 10:11:31 字數 1278 閱讀 5282

1樓:倒吊狂抽變斑馬

你不用答應他們他們都是壞人。

工學會、工讀互助團理想的破滅

2樓:一秒的心痛

工學會、工讀互助團理想的破滅。

五四運動時期,工讀主義教育思潮盛行。在這種思潮的推動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一部分在校學生和畢業學生於1919年2月成立了「工學會」,他們希望通過工讀建立乙個人人勞動,手腦並用,沒有剝削的平等社會。為了實踐這個思想,工學會的會員們,不僅對清潔衛生及各種應辦能辦的事都自己動手,並且組織了石印組、照相組、打字組等生產的、服務性的勞動,還出版了《工學》月刊宣傳和進一步研究工學主義的理論。

工學會成立的同年,少年中國學會會員王光祈等倡議建立了「工讀互助團」。其目標是幫助青年脫離家庭壓迫,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和互助勞動的習慣,創造讀書的社會,通過工純局讀使社會上人人做工,人人讀書,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以實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 於我何有哉!」的大同生活。

他們規定所有入團青年都要就石印、素菜食堂、洗衣服等近10個工種選定一種,每人每日必須做工4小時,其餘時間入校學習。作為一種公社性質的組織,團員的收入歸團體所有,團員的衣食住等費用由團裡負擔。同時,「團章」「規約」的制定及團幹部的作用,都貫徹民主精神,由團員自己「隨時增改」和做空讓「按月選舉」。

工學會和工讀互助會員成立於北京,後來也影響到天津和上海,這兩個組織活動幾個月後就失敗了。

工學會和工讀互助團嘗試失敗,是因為它們的組織者並沒有認識到當時中國薄弱的經濟基礎,更沒有認識到薄弱虧桐的經濟基礎與共產主義的分配原則的矛盾,以及團員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思想作風與集體主義生活方式的矛盾在民生凋蔽的中國是絕對無法調和的。「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大同社會只是一種「理想」並且必然要破滅。

工讀互助團的失敗原因

3樓:藍瑾璃瑘

1。「工讀互助團」實踐活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在中國社會沒有得到根本的改造之前,點點滴滴的改造是行不通的。

3。意見分歧。

該團規定:第一,團員須每天工作4小時。第二,團員生活必需之衣、食、住,由團體供給;團員所需的教育費、醫藥費、書籍費,由團體供給;惟書籍為團體公用。

第三,工作所得歸團體公有。北京工讀團成立後分為4組。第一組設在北京大學附近;第二組設在北京專門工業學校、法文。

專修館、北京師範學校附近;第三組設在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附近;團員全是婦女,稱「女子工讀互助團」;第四組設在景山東松公府夾道8號。

北京工讀互助團成立後,上海、天津、南京、武昌。

廣州和揚州等地也開始成立各種名稱的工讀互助團。

北約內部一團糟,解散是遲早的事,土耳其法國可能會成為導火索嗎?

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分別以北約和華約形成了兩大陣營,但是隨著蘇聯的解散,華約也就不攻自破了,但是北約卻沒有,北約從成立的那一天開始,就有乙個共同的目標,對付俄羅斯,因此北約還算是穩定的,而且這些年來,這些年來,北約各國跟隨美國在全球也參加了不少戰爭,但是美國也不斷在打壓自己的盟友,對成員國越來越苛...

有關互幫互助的俗語或格言,有關互幫互助的俗語或格言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同心之言,其香如蘭。易 繫辭 多一個鈴鐺多一聲響,多一枝蠟燭多一分光。孤雁難飛,孤掌難鳴。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助人為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請告訴...

關於互幫互助的名言有哪些關於互幫互助的名言

1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2 施比受更有福。3 助人為快樂之本。4 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5 助人是人格昇華的標誌。6 助人要從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為。7 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後己。禮記 訪記 8 輔車相依,脣亡齒寒。左傳 魯僖公五年 9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元 馬致遠 陳情高臥 10 病人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