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唐朝的貞觀之治時候嗎?

2025-06-05 20:15:15 字數 5669 閱讀 8813

1樓:匿名使用者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只不過是個史家對當時政治清明的讚譽而已。

同意樓上。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唐朝是怎麼做到的?

2樓:時尚達人曉玉啊

唐朝的做法是主要舉國上下全都落實這乙個思想,皇帝出臺的相關政策比較有利於這一思想的發展,命令在半夜的時候會有人上街檢視,告誡平民百姓不要出屋。

3樓:30秒不

這和當時的管理有很大的關係,首先就是要富裕,當時老百姓手頭裡都是比較寬裕的,自然而然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再乙個就是對這種行為如果抓了之後會處罰的特別嚴重。

4樓:陽光的

盛唐時期中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百姓生活十分富足,人民安居樂業,沒有小偷。

5樓:網友

這段時期唐朝政治清明、經濟復甦、文化繁榮,再加上大家都剛剛從亂世走過來,遇到這麼一段治世,還有誰願意去瞎搞啊,大部分人還是很聽話,做著自己該做的事,平安幸福地生活著。

唐朝貞觀年間,真的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現象嗎?

6樓:ever一

這當然不可能了,這種現象只存在於烏托邦,柏拉圖理想式幻想國家。

如果出現這兩種現象,那就代表貞觀年間真的民眾富裕成什麼樣?我覺得至少衣食溫飽都不用考慮,再加上老有所養,幼有所依。但是貞觀年間真的沒有做到,據歷史資料記載,貞觀年間的民眾其實還是很貧寒的,只是說社會相對穩定,就連李世民和他的妻子都非常的簡樸,由此可見民眾其實還是非常窮苦的。

可能描寫這段歷史的人為了突出李世民的政治能力,或者是整個朝堂的文官政治能力,所以就用了這兩個現象的詞語。但是如果說現實中真出現,那倒是未必的,因為在貞觀年間經濟發展是一方面,經濟貧窮又是一方面。大戶人家有錢是一方面,民眾沒錢又是一方面。

7樓:體壇大拌菜

這種說法明顯是帶有杜撰的。盜賊永遠存在。別說「貞觀之治」時期,就算是咱們當下,富裕程度不知道比「貞觀之治」時期高多少倍,但有誰敢出去不鎖門呢。

8樓:網友

唐朝貞觀年間政治經濟確實發展的很好,但這兩個現象是存在於各種治國理念中最佳的乙個國家國民社會的狀態,現在都不可能。

9樓:金菠蘿的女朋友

盜賊永遠存在。別說「貞觀之治」時期,就算是咱們當下,富裕程度不知道比「貞觀之治」時期高多少倍,但有誰敢出去不鎖門呢。

10樓:司命南宮伊雪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誇大了,即便有也是少數富裕地區。

11樓:常大大璐

唐朝貞觀年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現象可有一些誇張的說法的,, 在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唐朝確實是乙個非常繁盛的時期。

12樓:斜陽下的寶寶媽

這種現象只是誇大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說在唐朝貞觀年間,沒有了盜賊,百姓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貞觀之風,歌詠至今,盛唐時期真的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嗎?

13樓:歷史中的輪迴

資治通鑑》中,記載了唐太宗「貞觀之治」時期,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現象。這種理想的社會現象,真的出現在了這個時期嗎?我認為,不可能。

其一,貞觀之治的時間太短。任何乙個盛世的出現,都需要長期的準備,絕對不是一代兩代能夠做到的,而「貞觀」經歷了22年。

其二,貞觀的基礎太差。李世民的貞觀之治起步於隋末亂世,由於長期的戰亂,導致國家一窮二白,而「貞觀之治」是在這樣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發展的,並且時間非常短,所以實在不足以形成盛世。

其三,盜賊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是永遠存在的,即使是富裕程度遠超貞觀時期的現代社會,也沒法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有誰敢出去不鎖門呢?再富裕的時代,盜賊也是有的,因為所有的富裕,都是需要付出勞動的,而盜賊可不勞而獲,因此總會有人鋌而走險。

其四,貞觀消耗太大。唐太宗時期還在打仗。比如率跟東突厥的作戰,跟吐谷渾的作戰,還有最後的唐太宗親自征討高句麗,最後糧草沒了才班師回朝,而且這場戰爭前後打了三年時間。

戰爭對生產的消耗是十分大的,不僅需要糧草,還要需要青壯年,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怎會富裕呢?不富裕,怎麼會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呢?

其五,貞觀時期的稅負並不輕。而且史料中也沒有找到像「文景之治」那樣減免稅賦的記錄。所以,貞觀之治時老百姓的負擔並不低。

綜上,在打仗,沒有減免稅收,又有盜賊,經歷的時間又短,盛世顯然是不可能形成的,因此「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現象,顯然不可能出現的。

14樓:簡雯

貞觀之風,歌詠至今,盛唐時期真的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能有些誇張的成分吧。

15樓:虎侃歷史

這種說法也是用來說明,貞觀時期百姓富足,安居樂業的一片太平景象,至於說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那就有些誇大的成分了。

16樓:網友

盛唐時期,長安確實是夜不閉戶,但其他小地方肯定治安沒這麼好,長安再當時是世界上最大都市,也是最繁榮穩定的,基本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17樓:網友

大地方也許能,但小地方應該就不會了,而且人們晚上都關好門戶不出門,也就出現了路不拾遺這樣的現象。

18樓:小月魚剪輯

盜賊永遠存在。別說「貞觀之治」時期,就算是咱們當下,富裕程度不知道比「貞觀之治」時期高多少倍,但有誰敢出去不鎖門呢?不鎖門,你的家很可能就被「抄」了。

盜賊在任何時候都是有的,再富裕的時代,都杜絕不了盜賊的存在。因為所有的富裕,都是需要付出勞動的。而盜賊卻可以不勞而獲,相當輕鬆,所以,總會有人鋌而走險。

19樓:丶扯淡

這是真的,好多世人都有記載,這是那個時期人們素質的乙個體現。

20樓:僕賢

誇大其詞的說法,為了顯示當時對所有人的信任。

21樓:__葑茚丶誋憶

這肯定是乙個誇大的說法的,只是為了表達那時候的開明盛世而已。

唐太宗時為什麼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現象?

22樓:我是胡英俊的老婆

唐太宗時期的確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主要得力於他善於利用各項政策,善於用有才能對國家好的人,並且做事也十分理智。

23樓:超有錢

他任用賢才,虛心納諫,注重國家管理,大興發展科技,開創學校,使得國泰民安就夜不閉戶了。

24樓:職場精英凌兮兮

因為這是從人的思想入手的,他採用了儒道的思想,使得國人從心底裡尊重和奉行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古代對於儒生和修道之人來說做那些惡事是對他們的一種侮辱。

25樓:喇叭魔女

唐太宗治理國家的時候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他說甩來帶走一人一折,他正是明白了這些道理,才有貞觀之治的出現。

26樓:職場達人肥乎乎

因為在唐太宗的治理之下,這些事情都沒有了,人人都安居樂業,肯定不會再有人願意去幹偷雞摸狗的事情。

27樓:網友

唐太宗為治理國家採用了貞觀之治的政策,這個政策是,唐太宗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

28樓:我一點也不想

他吸取了隋朝教訓,重視民眾。任用賢才虛心納諫,大興學校發展科學。因為唐太宗建立了貞觀之治,國富民強政治安穩。

29樓:網友

是因為李太宗善於聽取意見,而且採用功能政策深得民心,做事很有理性,這幾大促進了唐朝的發展。

30樓:陳江峽

唐太宗時期治理國家達到了一定的效果。老百姓的生活逐漸富裕。社會秩序安定,民風也變得淳樸起來。

31樓:淘淘愛文化

貞觀之治不是白來的,唐太宗時期廣納天下有識之士的建議。改善了國家的現狀,當時可謂是井井有條了。

唐朝初期社會治安真的能達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水平嗎?

32樓:職場小雨滴

據史書上記載,在唐朝李世民統治的時候確實出現過這種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情況,其實我個人覺得這種狀態還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民風淳樸,很少有自私自利的人,大家也都不貪圖錢財,待人處事都非常的誠實,也許乙個人要做到這些很難,但是隻要人多了起來,讓大家養成了習慣其實是可以實現的。

人們為什麼可以做到路不拾遺和夜不閉戶,可能有的小夥伴想到了大同社會,可能這樣的情況只能在大同社會的時候才會出現,因為那時的人們不用再擔心物質,所有的物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去領取物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物品不再稀缺,也就沒有人競爭了。

但是其實要做到貞觀之治裡的這種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狀態,除了物質極度豐富,我們還可以靠培養人們的一種崇尚正義,美德,抵制偷竊的這種精神來做到,但是物質方面也不能過於匱乏,李世民就是這樣做的,他知道百姓們偷盜都是被逼無奈,因為朝廷的稅賦真的太重了,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只能選擇這種不道德的方式。

所以在他在任期間,李世民提倡**們應該要從自己做起,要提倡節儉的美德,同時要減輕百姓的賦稅徭役,讓百姓們不用再為溫飽問題而擔憂,正是因為這樣的上行下效的做法,唐朝一度達到了晚上不用關門都不會有盜賊,路上丟的東西,也不會有人據為己有,雖然這個說法可能有一點誇張的成分,但是唐朝的治安應該算是很好了。

33樓:啊洋

雖然說有所誇大,肯定不至於達到這樣的程度,但這也真的能夠反映出唐朝社會治安的不錯。

34樓:三分流氓三分真情

唐初期的社會治安是非常亂的,所以並沒有達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水平。這些都是從野史上傳過來的,並沒有真實依據。

35樓:職場精英凌兮兮

我覺得這只是乙個誇張的手法,為了形容當時的治安好而已,應該沒那麼誇張。

36樓:小美好

唐朝初期應該是做不到的,國家需要完善的方面還有很多,社會治安完善好也不是一時就可以的。

37樓:索索圖老師

我覺得並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因為在古代來說,人民的生活貧困,剛恢復生產,不可能實現的。

38樓:earth魔術

這個現象是真的,因為古書中是有這樣記載的,因為當時在李世民的統治下大家都非常安分!

39樓:小巴兔

我覺得還是不太可能吧,這只是乙個誇張的說法,說明了李世民十分的賢明,國家也繁榮昌盛。

40樓:慪亼丨

這只是對當時李世民政績的誇張說法而已,唐朝初期,百廢待興,既要處理前朝餘孽以及各藩王兵敗後留下的士兵。還要處理趁機搗亂的綠林人士。

41樓:學雪血

第一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善良樸實,第二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為小農經濟社會人們都是各自為陣。

42樓:冬霄戲酒

史家溢美之詞,我覺得當今已經是不得了的盛世了但是也沒達到這個地步,我覺得古人誇大了。

路不拾遺的成語故事

路不拾遺是一個成語,讀音是l b sh y 是指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出自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路不拾遺,漢語成語。拼音 l b sh y 遺 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路不拾遺 l b sh y 釋義 遺 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

在唐代,拾遺和工部是何官職?

相對於部級幹部吧!什麼部的部長吧! 拾遺 唐代諫官名。武則天垂拱元年 置,置左右拾遺分屬門下 中書兩省,職掌與左右補闕相同,同掌供奉諷諫 薦舉人才,位從八品上,稍低於補闕。分左右,左拾遺屬門下省,右拾遺屬中書省。 工部,中國封建時代 官署名,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工部尚書,曾稱冬...

《拾遺記》的行屍走肉是什麼意思,行屍走肉是什麼意思 ?

釋 義 行屍 可以走動的屍體 走肉 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塗過日子的人。編輯本段 出 處 晉 王嘉 拾遺記 後漢 卷六 夫人好學,雖死若存 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編輯本段 示 例 在他們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都只不過是一群徒有虛表的 而已。峻青 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