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因為當時曹丕攻打江薯拿東,而蜀漢和東吳聯盟,首此趙雲攻打長安,聽到訊息的曹丕就急忙撤退,撤退時,突然出現東吳的一直軍隊,截殺曹丕,張遼為了保護曹丕,者手迅腰上中箭,最後死亡。
2樓:走出迷惑
張遼死於小將之手,並不是因為他武力值不行,而是因為他運氣不好。
3樓:網友
在戰場上出現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一些作品中是為了更好的突出戲劇性,所以才會這樣寫。
張遼威震江東,為什麼還當不了都督?
4樓:無能為力大蒜
我覺得是因為他不巴結上面的人 所以上面的人故意壓著他,不讓他公升職的。
5樓:樂清
我覺得是因為他沒有趕上好時候,因為當時正處於戰亂的時刻。
6樓:半隻古風
因為張遼是降將,而且曹操為了掌握大權,基本只會讓曹氏和夏侯氏掌握大權,且張遼的人際關係並不好,曹魏陣營中人才濟濟,他人際坦野關係不好,難以兩扒信羨將之間的關係春拍,難以成為都督。
7樓:圖土兔
曹操為了掌控兵權,一直採取宗室領都督職的政策,只讓曹氏和夏侯氏擔任都督。
逍遙津戰役江東眾多英雄豪傑,為何敵不過乙個張遼?
8樓:刺客說教育
後來在曹魏集團的死守之下,東吳硬是沒有辦法攻下城池,最後無奈孫權只能下令撤軍,但是在撤軍的過程當中,孫權又犯錯了,大部隊都已經來到了逍遙津,但是自己的小鼓部隊卻還在逍遙津北。這個時候張遼又抓住了戰機,率領著部隊追擊孫權,要不是憑藉著淩統死戰,恐怕孫權自己都要死在這場戰役當中了。
9樓:兔牧馬人
逍遙津戰役江東這麼多英雄豪傑,被張遼乙個人帶領著部隊直接給擊敗了,張遼是直接衝擊敵陣獲勝,張遼一戰成名。也是張遼的神勇。
10樓:黃楚熠
曹操的兵雖少約莫7000人,但兵精,都是經歷生死的老兵。東吳的兵雖多,約莫10萬,但不善騎戰,多善於水上作戰。而且東吳的將領多屬於第二代,人才銜接沒跟上。
11樓:雲夢淺藍
因為張遼是曹魏「五子良將」其中之一,李典雖未入選,但也是悍將一名。曹魏兵力約7000人。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特別是張遼手下,最早一批是來自呂布時期的「幷州飛騎」。
12樓:風蓁
江東的眾多英雄豪傑,但是敵不過張遼,是因為他有勇有謀,而且還知道任用有志之人。
13樓:肥樂啊
逍遙津戰役又不是張遼乙個人指揮的,至少他不是第一指揮,鎮守合肥主將是樂進,逍遙津戰役張遼可以算首功,但是功勞不能算他乙個人頭上。
14樓:
大軍團作戰,起主要作用的是統帥和士兵,豪傑基本不起什麼作用。
15樓:帥皖秀
名義上是十萬人,但由於受到空間限制,再加上排程問題,所以真正參與戰鬥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反觀曹魏,八百人都是精挑細選再加以突襲故能一擊成功。所謂八破十,被誇大了,東吳方面並沒有受到多大損失。
16樓:犁昂
別忘了還有李典這位悍將,李典要比甘寧和淩統強萬倍。
17樓:紫暮言
首先,這個命題不對,魏軍逍遙津之役參戰是張遼,李典,樂進共七千餘人,追擊的是脫離大部隊的孫權部萬餘人。而八百奇襲發生在合肥城下,結果是壓制了吳軍氣勢,但八百人先勝後敗,損失慘重。
一開始的突襲打了孫權措手不及,徐盛,宋謙部被擊潰,徐盛還負傷失矛。陳武此時顧不上列陣就去死抗陣亡,他的犧牲延緩了張遼進攻,讓孫權得以逃到土山上自守。此時張遼犯了個錯誤,他要麼搶攻土山斬首,要麼見好就收撤退,但他選擇與孫權對峙。
與此同時潘璋斬了逃兵穩住陣腳,賀齊趕到指揮中軍把張遼圍住。張遼只能撤退,出圍後,陣中仍有幾十人呼救,再入圍救之,可見生還者不足百人。
逍遙津之戰發生在孫權撤軍時,魏七千多追擊,孫權身邊僅呂蒙,甘寧,淩統等萬人左右部隊,三人力戰,魏軍進攻絕對不輕鬆,戰況慘烈,張遼指揮將三人隔開,全力進攻淩統護衛的孫權。孫權侍從谷利用馬鞭抽打孫權坐騎,讓孫權跳河跳生。而淩統拼光護衛,看見孫權與谷利均脫險才的泅渡過河。
此時賀齊部趕到,接應了孫權與其它吳軍,曹軍收軍停止追擊。此役李典,樂進可能都在作戰中負傷,李典英年早逝,樂進退出一線,再無征戰記錄。
張遼在逍遙津之戰因為什麼原因,才能橫掃江東十幾位虎將?
18樓:我們回首那些年
1、張遼手滲態下士兵雖然只有七千人,但都乃魏軍精銳,士兵個個忠誠度高,也悍不畏死,戰鬥力也強,這其中甚至有張遼當年跟隨呂布時的幷州飛騎。
2、吳軍驕橫輕敵。通過仔細觀察,再加上魏吳兵力相差懸殊,因此吳軍非常的驕橫,而張遼就準備利用吳軍亮春的這一輕敵弱點進行攻擊。
3、魏軍是守城一方。張遼有理由相信,只要自己和士兵們不喪失鬥志,那麼最不擠也能支援到援軍的到來。
4、東吳軍隊雖然實行和曹魏一樣的世兵制,同時也實行獨具特色的世襲領叢鍵源兵制。看似強大的東吳人馬,卻沒有一統的號令和指揮。
19樓:買買汪汪
是因為孫權帶領大軍攻打合肥,但是呢,卜兄槐曹魏這邊在合肥的兵力特別少,所以只能齊心塵御協力一起去對抗吳國,最型友終張遼大戰逍遙津打敗了吳國。
20樓:三棵樹
逍遙津之戰,張良賣團率領唯配塵指禪800鐵騎,直接衝進孫權的大本營,造成了很大的混亂,趁亂橫掃江東十幾位虎將,差點抓住孫權。
逍遙津之戰中,張遼為什麼能夠橫掃江東十幾位虎將呢?
21樓:洪荒世界的文人
一、勝利的底氣
二、戰機抓的準
綜上,逍遙津之戰可以說是張遼人生當中的一次輝煌勝利,也是孫權人生當中一次不堪回首的敗績。從此戰,我們也可以看到,要想取得一場戰鬥的勝利,一位冷靜、勇猛、睿智的指揮官的確是非常之重要,而任何時刻,不管佔據多大的優勢,輕敵絕對是要不得的。
22樓:汽車小張家的老大
因為在他當時打鬥的過程當中,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裝備,所以才能贏得很多勝利。
23樓:輕靈觸動
因為東吳輕敵,雙方的兵力差距太大,東吳以為穩操勝券,就小看了張遼的部隊。
24樓:zero天秤
張遼看到東吳士兵並沒有將自己放在眼裡,所以軍隊比較散漫,所以張遼就先堅守不出,防禦了十幾天,並且還出城在東吳軍中殺了乙個來回,挫了東吳的銳氣,再加上東吳軍中爆發了疾疫,所以東吳不得不選擇撤退。
逍遙津之戰中,張遼為何實力爆棚,竟橫掃江東十幾位虎將?
25樓:情感中的小確幸
張遼帶的兵士雖少卻可以以一敵百,特別的驍勇善戰,能力不凡。還有就是吳軍太自以為是,不認為張遼可以戰勝,才會讓
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也是自己實力作死
張遼手下雖然只有七千多的士兵,人數確實很少想要打勝仗也比較難,但是他們都是魏軍中的精銳,每乙個個忠誠度都特別高,也是不怕死不怕犧牲,戰鬥力特別強,裡面還有張遼的舊部幷州飛騎。這就為勝利奠定了基礎。也讓自己的兵士有了奪得勝利的信心。
那個時候吳軍認為張遼就這麼一點人。就是以一當百也不能打的過他們,就有點輕敵了,這可是兵中大忌了,也就註定了他們會敗得很慘,事實也是如此
張遼還是很有腦子的,他知道怎麼做才可以最大程度的等待援軍的到來,畢竟魏吳的實力也是相差很大的,吳軍太輕敵讓張遼抓住了機會,組成了八百人的敢死隊,深入敵後。斬了兩員吳軍大將殺了很多士兵,這更是鼓舞了士氣。讓吳軍也是產生了懼怕的心理。
到了這個時候,勝利已經就在前方,張遼突出了重圍又重新殺了回來,擊碎了吳軍的心理防線,開始害怕了起來,就連孫權都被逼的一直後退。可見張遼不僅會兵法還會揣摩人心。
逍遙津之戰是張遼人生當中的輝煌,他是一位優秀的將領。也善於攻心。實力很強悍。也受到了很大的封賞和榮耀。這是乙個戰將的基本素養。
26樓:網友
因為在逍遙津之戰中,張遼帶的人也沒有多少了,損失特別的嚴重,如果這時候他再不拼命的話,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所以他在實力爆棚了。
27樓:職場摸魚的貓
因為吳軍的兵力很多所以輕敵了,而張遼率領的軍隊知道不盡力殺敵就會死,所以都拼死抗敵,而且當時魏軍是守城的一方。
28樓:網友
雖然張遼手下士兵只有七千人,但這些都是魏軍精銳,士兵個個忠誠度高,也有不怕死的精神,戰鬥力也強,這其中甚至有張遼當年跟隨呂布時的幷州飛騎。所以實力很強。
29樓:肖兔兔的小蘿蔔
因為張遼本來就是很有實力的,而當時可能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才會這麼的厲害吧。
30樓:肖兔兔的大堅果
這是因為這一場戰爭中張遼帶的人還是比較少的,然後損失也比較嚴重。
31樓:櫻未晚
因為在這次戰爭中張遼帶的人也是比較少的,損失也非常的嚴重,如果他不拼命的話後果很嚴重。
32樓:壯壯大哥
難免有人為張遼鳴不平。再加上前段時間遼神黨的大肆宣傳,難免給貼主留下如此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