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這本著作講的是什麼呢?

2025-06-01 02:00:15 字數 1437 閱讀 2296

1樓:熱切又靈敏的君子蘭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戰國末年秦相呂不韋集合眾多門客共同,完成於秦始皇八年(前239年)。該書是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以封建大一統政治需要為宗旨,溶諸子百家之說於一爐的理論鉅著。全書分十二「紀」、八「覽」、六「論」三大部分,共160篇,20餘萬字碧拍。

呂氏春秋》對先秦諸子的思想進空慧旦行了總結性的批判,它寫道:「老聃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關尹貴清,列子貴虛,陳駢貴齊,陽生貴己,孫臏貴勢,王廖貴鬥擾先,兒良貴後。」《呂|氏春秋》並沒有均等地對待各派學說,也沒有簡單地把各家觀點原封不動地糅合在一起,而是賦予所吸收的各家學說以新的內容,以儒家思想為主幹融合各家學說。

它改造和發展了孔夫子開創儒家學派時的儒家思想。如關於儒家維護「君權」的思想,在《呂氏春秋》裡,實質雖然沒有變,但有其獨特的形式,它主張擁立新「天子」,即建立封建集權的國家。對法家、農家、墨家和陰陽家的思想,《呂氏春秋》也是遵循這一原則。

呂氏春秋》中的法家是儒家化了的法家,墨家是兵家化了的墨家,如此等等。《呂氏春秋》依照預定計劃編寫,有明確的目的,有大體上統一的學術見解。全書分紀、覽、論三部分,以紀為主幹。

按其形成而論,十二紀是採用陰陽家的《月令》作為章法,仿照《管子》的《幼官》和《幼官圖》作的,它把一些**分配在春夏秋冬四季之下。

2樓:阿qi棄

在戰國時期,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多達三千人。

與四公子不同的是,呂不韋招攬門客,並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卻十分注重文才。原來,呂不韋有他自己塌告喚的見解。他素來善於謀略,瞧不起那些頭腦簡單的勇夫。

再說秦國猛將如雲,軍力強團凱大,沒有必要再蓄養徵殺之士,還有乙個原因,其時許多善辯之士紛紛著書立友螞說,廣為流傳,不但天下聞名,還可傳之後世,永垂青史,這一點尤其令呂不韋眼熱。呂不韋本是商人出身,沒有條件去著書立說,但他可以藉助這些擅長舞文弄墨的門人,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願望。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

3樓:寶寶97710截馴

呂氏春秋》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卷,爛肢罩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內容駁雜,有儒、道、墨、法、兵、農、縱橫、陰陽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在內容上雖然雜,但在組織上並非沒有系統,編著上並非沒有理論,內容上也並非沒有體系。

正飢鬧如該書《用眾》篇所說:「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呂氏春秋》的編著目的顯然也是為了集各家之精華,成一家之思想,那就是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融合各家學說。

據呂不韋說,此書對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從客觀出發,對各家都抱公正的態度,並一視同仁的。因為「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三飢羨者皆私沒精,則智無由公。

智不公,則福日衰,災日隆。」(呂氏春秋·序意》)

呂氏春秋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呂氏春秋 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呂氏春秋 兩則 一 有過於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 此其父善遊!其父雖善遊,其子豈遽善遊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道理 本領的獲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遺傳。決不能強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二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

呂氏春秋的主題是什麼,呂氏春秋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再介紹下呂不韋

呂氏春秋 是戰國末年 公元前221年前後 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纂的雜家著作,又名 呂覽 在公元前239寫成,當時正是秦國統一六國前夜。此書共分為十二紀 八覽 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書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順應客觀的思想,但捨棄了其中消極的成分。同時,融合儒 墨 法 兵...

呂氏春秋本味這個故事包含了什麼成語

循表夜涉 引嬰投江 刻舟求劍 隨便寫一個 呂氏春秋.本味 這則故事包含了一個什麼成語?他的意思是什麼?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