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 辨心病證候,中醫內科指導 心臟病辨證實則不難

2025-05-31 10:55:23 字數 3786 閱讀 7373

中醫內科指導:心臟病辨證實則不難

1樓:清清清清喵

心臟病和其它疾病一樣畝中,有其發生發展的過程,有其固有的臟腑傳導規律。**,一定要加強辨證,不能見心病則治心,一定要根據六經、氣血、五行辨證規律予以正確辨證。絕不可見病治病!!

見病治病,定要人命」醫者不可不思,不可不誡。然一旦辨證合理,中醫藥是完全可以**此病的。

在辨證的過程中,應從陰陽氣血方面著眼,氣有餘便是火,火旺者陰必虧;氣不足便是寒,寒勝者陽必衰。心臟病不外乎:一種是心氣不足,另一種則為心血不足。

尚有氣血俱傷者。也就是說萬般變化逃不出氣血陰陽。只有認真辨得證存,方能藥到病除,切不可不論陰陽虛實,凡遇心慌心跳背痛,亂用人參、酸棗、遠志、當歸、元肉等血證之品。

治心必求腎,君相二火本同源,細究離坎,自然明瞭。

心之辨證實則不難。

心血不足者:冊讓血不足,氣有餘。其人多煩躁,小便短赤,嗓子幹。肌膚不榮,**幹。精神不衰,更甚者狂妄喜笑。脈必細數或洪大,喜食甘涼食物,尢迅姿山喜冷飲。

心氣不足者:氣不足,血必旺。氣,陽氣也。

其人表現為:神疲,喜臥懶言,小便清長,勞神、勞動,心中潮熱汗自出,重則發嘔。脈必細微或浮空。

喜食辛辣極熱之品,萬喜熱飲。舌苔白膩潤。

此等病,不論病程如何,中醫皆能隨手可解。

心悸的辨證,應首辨的要點是

2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c心悸的辨證首先應辨虛實,虛證者要消源擾辨別臟腑氣、血、陰、陽何者偏虛,實證者須分清痰、飲、瘀拿旦、火裂局何邪為主。

心病常用術語及其證候有哪些?

3樓:漫閱科技

①心陰虛(心血虛):症見面色蒼白無華、健忘少寐、多夢易醒、心悸、舌質淡紅少苔、脈細弱。若陰虛兼內熱時,則表現面色潮紅、五心煩熱、盜汗、舌質光紅、脈細數等。

心陽虛(心氣虛):症見心悸氣短、虛弱乏力、畏寒、自汗、嗜睡但睡而易醒、舌淡白、脈虛細而弱。

心火亢盛(心熱):症見心悸不寐、煩熱、口乾、舌尖糜爛疼痛、小便黃赤、舌紅、脈數。

痰迷心竅:症見暈撲、昏迷不省人事、喉中有痰聲或如醉如痴、哭笑無常、舌苔黃膩、脈滑數。

從中醫辨證的角度看心悸屬於什麼疾病

4樓:詤唁

心悸的發生常與平素體質虛弱、情志所傷、勞倦、汗出受邪等有關。平素體質不強,心氣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憂思過度,勞傷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發為心悸;或腎陰虧虛,水火不濟,虛火妄動,上擾心神而致病;或脾腎陽虛,不能蒸化水液,停聚為飲,上犯於心,心陽被遏,心脈痺阻,而發該病。

西醫認為:心悸是病人自己能感知到心跳的一種心前區不適或心慌的感覺心率加快時感心臟跳動不適,心率緩慢時感搏動有力。

中醫認為:心悸是自覺心跳快而強,並伴有心前區不適感。屬祖國醫學「驚悸」和「怔仲」的範疇。分類及常見疾病: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體可見於以下幾類疾病:

1、心血管疾病常見於各種型別的心臟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壓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見於貧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積液、氣胸、肺部炎症、肺不張、腹水、腸梗阻、腸脹氣等;還可見於應用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氨茶鹼、阿托品等藥物後出現的心悸。

3、神經因素自主神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最為常見,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症、驚恐或過度興奮、劇烈運動後均可出現心悸。

心悸中醫辨證論治。

1、心虛膽怯。

治法 鎮驚定志,養心安神。

方藥安神定志丸加減。

2、心血不足。

治法補血養心,益氣安神。

方藥歸脾湯加減。

3、心陰虧虛。

治法滋陰清火,養心安神。

方藥硃砂安神丸合天王補心丹加減。

4、心陽不振。

治法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方藥 桂枝甘草龍骨甘草牡蠣湯合參附湯加減。

5、心脈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方藥 血府逐瘀湯加減。

6、水飲凌心。

治法 振奮心陽,化氣行水方藥 苓桂術甘湯加減。

5樓:金英傑教育中心

中醫核心考點全攻略05中醫內科學02心繫疾病01心悸02心虛膽怯證、心血不足證。

6樓:中醫養生鄭芝環

大多數的心律失常,以心動悸為主要表現,屬於「心悸」的範疇。心悸跟心臟的氣血陰陽不足有關,屬於虛證,也多跟氣滯、血瘀、痰濁、火熱等相關。

虛證的心悸,多會伴有面色無華、神疲倦怠、頭暈乏力、睡眠不安的現象,多跟素體虧虛,操勞過度,傷及心脾,氣血暗耗有關係,中醫最適合炙甘草湯,有人參、大棗、炙甘草補益心氣,調養中焦健脾胃;生地黃、阿膠、麥冬滋養陰血,充養血脈;桂枝、生薑溫陽通血脈。以上多個藥物共同使用,能夠起到滋補氣血陰陽,最有利於心神。

炙甘草湯不只是用於心悸,而體內陰血陽氣虛損,氣血不足,心脈四肢經絡失養而導致的乏力、面色無華、身體瘦弱、夜臥不安、大便乾結,脈虛弱者,皆可應用此方,能補益陰陽氣血,鼓動血脈充盈。

如唐宗海:「此方為補血之大劑。姜、棗、參、草中焦取汁,桂枝入心化氣,變化而赤;然桂枝性辛烈能傷血,故重使生地、麥冬、芝麻以清潤之,使桂枝雄烈之氣變為柔和,生血而不傷血;又得阿膠潛伏血脈,使輸於血海,下藏於肝。

合觀此方,生血之源,導血之流,真補血 之第一方,未可輕議加減也。」(血證論》)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輔導:心的病機——心病常見症狀

7樓:昝唐

心病臨床常見症狀有:心悸怔忡、心煩、失眠多夢、健忘、喜笑不休、譫語發狂或痴呆,表情淡漠、昏迷、心前區憋悶疼痛、面色爪甲紫暗,或面色蒼白無華、脈細弱無力、或結代、或細數、或散大數疾、或虛大無力、或遲澀等。其發生機理分析如下:

心病臨床。常見症狀。

含義。發生機理。

心悸怔忡。為自覺明顯的心跳及恐慌感。 多因心陰心血虧損,血不養心,心無所主,悸動不安;或因心陽心氣虛損,血液執行無力,勉力搏動;或因痰瘀阻滯心脈,氣血執行不暢,心動失常所致。

心煩。為患者自覺心中煩躁症狀。 多由於心火熾盛,心神被擾;或心陰不足,虛火擾心,以致神志浮動,躁擾不寧所致。

失眠、多夢。

為不能入睡,或入睡後夢幻紛紜症狀。 多由心陽偏亢,陽不入陰,心神不能入舍所致。但有虛實之不同,實則為邪熱、痰火,擾動心神,神不安藏;虛則為心陰心胡衫血虧損,陰不斂陽,血不養心,心神浮越,失於斂藏所致。

健忘。為記憶力衰退。 主要由於心的氣血虛虧,脾氣不足,腎精不充,腦髓虛虧,心神失養,神識衰弱所致。

喜笑不休、譫語、發狂。

此皆由心火亢盛,或痰火上擾,或邪熱內陷心包,神識昏亂或被蒙所致。

昏迷。即侍祥神識不清,不省人事症狀。 主要由於邪盛正衰,陽氣暴脫,心神渙散;或因邪熱入心(逆傳心包),或痰濁矇蔽心包等所致。

氣火上逆,氣機逆亂至極的氣厥,亦可因心神暫時被遏而出現昏迷。

心前區憋悶疼痛。

多由於胸陽不振,或為痰濁、瘀血痺阻,心脈氣血執行不利,甚或痺阻不通所致。此屬中醫學「真心痛」範疇。

面唇爪甲紫暗。

主要由於心陽虛損,或寒滯血脈,血行瘀阻不暢所致。

面色蒼白無華。

主要由於心氣心血不足,不能上榮於面,故面色蒼白而無褲談腔光澤。

脈象細弱無力,或結代,或細數,或散大數疾,或虛大無力,或遲澀。

此均為心主血脈功能失調在脈象形態上的反映。心氣虛衰,推動無力,故脈細弱無力;心氣來去不勻,血脈執行節律失調,故脈見結代;心陰心血虛損,陰不制陽,心陽偏亢,血行加速,故脈見細數;心的陽氣虛損,血行遲緩無力,故脈見遲而無力;若陽氣虛損,浮越於外,則脈見散大數疾;若心血虛虧,脈道充盈不足而空虛,則脈見虛大無力或見芤象;瘀血痺阻,脈道不通,血行滯澀不暢,或心陽虛損,陰寒內聚,寒滯心脈,血行受礙,故脈見澀遲之象。

通過中醫把脈診斷是否懷孕,這其中的原理有什麼?

把脈是中醫裡非常重要的瞭解病人情況的一種方式。在確定女性是否懷孕時中醫們會通過把脈來判斷是否是喜脈。如果是喜脈那就意味著女性懷孕了。這種方式在影視作品中比較常見,而當下人們更加相信西醫,所以通常是去到醫院通過b超或者是驗血檢測來確定是否懷孕。顯然,把脈這種方式要比去醫院輕省很多,那麼如此神奇的 喜脈...

去泰斗中醫院看病,中醫給的診斷結果是腎虛。腎虛不是性功能不行嗎?我沒感覺到有問題啊,是我理解錯了嗎

腎虛有很多種證bai候,並du不是通俗所理解的性zhi功能問題。比如腎dao虛證候有腎陰虛所 專致的腰脊痠痛 下屬 肢無力 耳鳴耳聾 夢遺 尿多 頭暈目眩 失眠健忘等。腎陽虛所致形寒肢冷 尿頻 尿少水腫 慢性腎炎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另外還有腎不納氣 腎氣不固 腎虛水乏 腎精虧虛等等。腎虛指腎ba...

中醫診斷溼氣重,為什麼吃了紅豆薏仁粉祛溼反而便溏

紅豆瀉火 薏米利溼熱之邪,兩藥都偏寒,你素體脾虛,遇寒涼之藥脾更虛,所以腹瀉。溼氣重,這種病是最難 的,最不好治的一種慢性病,紅豆薏米是石榴,他也就是起了個普渡作用,想要去溼,她效果不是特別明顯,想要去世,最好還是去看中醫,讓中醫對症對症下藥,對症 比較好的要快一些,溼氣重是一個頑固性的慢性病,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