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七言律] 步韻紅樓菊花詩十二律。
詩文/梅花島主[望月]
憶菊。滿庭黃甲惹相思,雨過花階意醉時。古壁蛩聲荒野曉,閒亭鶴影玉人知。
籬前明月盈千古,袖底清風守一痴。煮酒桃源金鳥遠,回眸扶菊誤歸期。
訪菊 夢裡心隨大雁遊,密雲千里意難留。紅衣古渡聆柔語,白馬霜楓過野秋。
信步備塵行斜陽痴對望,閒遊芳徑笑相悠。嫣妍冷雨飄零後,沈醉幽香過菊頭。
種菊。霜枝玉蕊伴雲來,邂逅瑤臺詩韻載。清酒三杯無意醉,錦弦半曲有情開。
香風十里望仙閣,明月一輪思子懷。誰見泰山曾作礪,人傳滄海幾揚埃。
對菊。悠然恬淡蕊藏金,墨客文章酌意深。燕語鶯聲渾是笑,猿啼鶴唳總成吟。
翻僚仰對御爐色,上相喜聽宮女音。草號忘憂憑素願,花明含笑惜光陰。
供菊。荒蕪草色不同儔,惟念清香潤韻幽。花萼樓前元亮宅,沉香亭畔仲尼秋。
一樽酒待故人酌,萬卷書容墨客遊。霜塵穢濁皆撣落,比肩供菊篤情留。
詠菊。笑對霜塵葉底侵,情懷依舊送祥音。中秋佳節月前綻,寒食芳辰雨中吟。
目送籬前千里雁,仿譁夢安枕上五更心。凌霜之意梅花解,恆古秋香沁至今。
畫菊。披星黃甲淡疏狂,獨對秋屏不思量。裁韻易吟風雅句,鋪箋難畫菊枝霜。
秋憐潘岳鬢邊雪,寒思謝莊衣上香。陋室丹青描不得,且看排雁向西陽。
問菊。徹野風寒君可知,孤芳瘦影戀霜籬。神情凝重焉何故? 嬌蕊藏羞為愛遲?
對牖不知人在否? 離亭還有客來思?世人皆醉春光美,誰肯憐君孤泣時?
簪菊。凌霜立命不慌忙,偶得丹青繪雅妝。寂寞芳箋千吟醉,相思墨雨一書狂。
擬圖司馬文藏意,還念昭君鬢染霜。簪菊幽情無計得,淺聽歸雁喚雲旁。
菊影。殘黃敗葉意不重,詩韻盈留雅趣中。寂寞佳人情剔透,多情才子醉玲瓏。
瀟瀟冷雨侵香徑,颯颯霜風蕩碧空。月隱微燈相思苦,菊花依次影朦朧。
菊夢。醉意行吟魂魄清,長亭墨雁喚霞明。紅燈踏月詠佳句,白馬揚鬃定誓盟。
三尺龍泉迎雪舞,一樽菊酒聽雞鳴。莫道寒霜襲陌野,黃葉別枝也有情。
殘菊。終將歸去隱行欹,別意悄盈梅綻時。殘菊有魂香不斷,厚霜失韻月無披。
引壺酌酒嘆兄租香逝,揮筆賦詩裁韻遲。淚語燈前情寄遠,明年籬下訴相思。
2樓:匿名使用者
贈別。當年相簡攔逢初秋時 風滿花叢月滿枝 如今蟬鳴成滋味 此身塵土型咐鬧伴行衣。
臥卜罩瞧吾心明月老 夢看君窗曉星稀 人生迢遞皆尋常 隔山隔水也相知。
7言律詩和7言絕句是什麼?
3樓:八卦娛樂分享
七言律詩: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詩歌,簡稱七律,是律詩的一種。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七言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
代表作品有崔顥的《黃鶴樓》、杜甫的《登高》、李商隱的《安定城樓》等。
7言絕句:七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絕,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
詩體起源於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成熟於唐代。
代表作品有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厲聲教的《觀潮有感》等。
7言律詩和7言絕句區別:
1、字數不同。七絕固定為四句28字,七律固定為八句56字。這直接導致了內容容量的不同。
2、表達的靈活性不同。這是顯而易見的,絕句是最精悍的詩歌形式,雖然同為近體,七絕比七律少一半,束縛也大大降低,抒情表達上無疑比七律自由太多,率意而發,更少顧忌,七律卻常常要考慮章法、佈局,僅中間兩聯,已經是帶著鐐銬跳舞。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七言絕句。
百科-七言律詩。
七言律詩多少字12句
4樓:哲哥聊歷史
12句的七言律詩一共有84個字。塌察如。
七言律詩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詩歌沒鏈,簡稱為「七律」,是律詩的一種。律詩屬於近體詩範疇,因其格律嚴密,故名。它起源於南北朝,萌芽於齊梁新體詩,團啟定型於初盛唐之間。
律詩之中,每七個字為一小段,一小段為一句。12句的七言律詩就應該是84個字。
七言律詩多少字12句
5樓:哲哥聊歷史
12句的七言律詩一共有84個字。
七言律詩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詩歌,簡稱為「七律」,是律詩的一種。律詩屬於近體詩範疇,因其格律嚴密,故名。它起源於南北朝,萌芽襪中於齊梁新體詩,定型於初盛唐之間纖好野。
律詩之中,每七個字為一小段毀喊,一小段為一句。12句的七言律詩就應該是84個字。
7言律詩和7言絕句是什麼?
6樓:海龜愛生活
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
絕句一詞出現於南北朝時期乃至更早。絕句的絕,義為斷絕,是相對「聯句」之聯並舉的。那什麼叫聯句呢。
古人雅集喜歡共同作詩,每人一韻或數韻相聯而成一篇,叫做聯句罩談。這是自柏梁以來的傳統。至南北朝,規矩由每人一句一韻或兩句一韻,發展為四句兩韻。
律詩,常見的律詩有了四聯八句,而且中間兩聯要求對仗,光從表面上看,應該比絕句要難一些,絕句再怎麼多變,也不過區區四句,大多數讀到橋鏈第三句感覺也差不多敏悶孫。雖然律詩在量上僅僅是絕句的兩倍,字數上的加倍,絕不僅僅代表藝術上的翻番。
絕句,可以看成是裁剪後的律詩,全詩只有四句。對仗,可以是在前兩句也可以在後兩句。押韻一般只押平聲韻且不能出韻。
比如號稱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這首《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律詩八句四聯,中間兩句要求對仗,一句七字叫七言律詩,一句五字叫五言律詩。絕句一首四句,對仗可前可後,押平聲韻,一句七言的叫七言絕句,一句五言的叫五言絕句。
五言律詩的五律作法,五言律詩大全八句
朝代 唐代 作者bai 王du維 楚塞三湘接,荊zhi門九派通。dao 什麼是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簡稱五律,近體詩的一種,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期沈約等講究聲律 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 宋之問時基本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全詩共八句,每句五個字,有仄起 平起兩種基本形式,...
七言詩與與五言詩區別七言詩和七律詩的區別
四言詩 五言詩和七言詩是中國古代詩歌常見的體裁。其中的 言 指字。比如,從形式上說,四言詩也就是四個字為一句的古詩。四言詩是古代產生最早的一種詩體。詩經 中的 國風 小雅 大雅 等都是以四言詩為基本體裁。在先秦兩漢的其他典籍裡,如 史記 所載 麥秀歌 左傳 所載 宋城子謳 子產誦 等,也都是以四言體...
言詩,絕句和律詩是怎麼分的
一般言體詩沒有平仄,但要講究押韻.七字的為七言,五字的為五言 絕句一般為四句,要平仄押韻,但不要求對丈工整.律詩的要求就比較高,一般情況下為八句,不但要平仄押韻,而且講究對丈工整.七字的為七律,五字的為五律 言詩我不瞭解,絕句是四句話,每句五個字的,是五言絕句 七個自的是七言絕句。絕句要求低,偶句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