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詩與與五言詩區別七言詩和七律詩的區別

2021-03-06 15:20:06 字數 5360 閱讀 8888

1樓:重名的雙魚

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是中國古代詩歌常見的體裁。其中的「言」,指字。比如,從形式上說,四言詩也就是四個字為一句的古詩。

四言詩是古代產生最早的一種詩體。《詩經》中的《國風》、《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詩為基本體裁。在先秦兩漢的其他典籍裡,如《史記》所載《麥秀歌》,《左傳》所載《宋城子謳》、《子產誦》等,也都是以四言體為主。

可見,在西周到春秋時期,無論是社會上層還是下層,是娛樂場合還是祭祀場合,最流行的詩體是四言詩。

春秋時期以後,四言詩逐漸衰落,但仍有不少詩人寫作四言詩。如三國時期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晉的陸機、陸雲,東晉的陶淵明等。同時,也出現過若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人們至今吟誦不絕。

五言詩起源很早,《詩經》裡就有一些五言詩句。但它的正式興起,還是在漢代。漢初的《戚夫人歌》後四句是五言,西漢中後期的樂府民歌,如《漢書·五行志》所載的童謠「邪徑敗良田,讒口亂善人。

桂樹華不實,黃雀巢其顛。昔為人所羨,今為人所憐」,也是一篇完整的五言作品。相對於四言詩,五言詩雖然只是增加了一個字,但它增加的是整整一個節奏,因此,句中的容量就大不少,表現功能也強得多,並且給詩句的變化提供了更多餘地。

在東漢,無論民間歌謠還是文人創作,都有了長足發展。《飲馬長城窟行》、《上山採蘼蕪》、《十五從軍徵》等樂府民歌,都是一些令人注目的作品。班固則是最早從事五言詩寫作的文人,他的《詠史》,五言十六句,顯示了文人學習民間新詩體之初的現象。

後來,又有張衡《同聲歌》、秦嘉《贈婦詩》、酈炎《見志詩》等產生。到漢末,隨著「古詩十九首」的出現,五言詩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從建安時期開始,五言詩壓倒了四言詩,進入了它的全盛時期。

七言詩的起源也很早,在《詩經》中也有一些七言句,如「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等。到戰國晚期,就有以七言為主的勞動歌。荀子的《成相辭》就是採用民歌的體式和腔調。

西漢後期的一些謠諺和樂府歌辭,如「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等,都是以七言為主。東漢的張衡寫過一篇《四愁詩》,是最早的文人七言作品。之後的曹丕寫了《燕歌行》,一般被認為是第一篇成熟的七言詩。

魏晉時期,比起五言詩而言,七言詩不受重視。直到初唐,七言詩才逐漸興盛,產生了許多佳作,如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等。

七言詩字數比五言、四言多,一句可以表達比較複雜、完整的意思,聲調更加舒緩、悠長。唐代以後,五言詩和七言詩成為主要的詩體,四言詩趨於消亡。

2樓:匿名使用者

每句七個字的是七言律詩,簡稱「七律」。第

二、四、

六、八句最後的一個字必須同韻。

五言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全篇由五字句構成。

七言詩和七律詩的區別

3樓:奶思呀呀

1、概念不一樣

七言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

七言律詩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詩歌。

2、形式不一樣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敘事最富有表現力的一種詩歌形式。

七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律,屬於近體詩範疇,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其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

2、起源不同

七言詩,它起源於民謠。先秦時期除《詩經》、《楚辭》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摹仿民間歌謠寫成的以七言為主的雜言體韻文。

七言律詩的興起,晚於五言律詩。它起源於南北朝,萌芽於齊樑新體詩,定型於初盛唐之間。

4樓:匿名使用者

七言詩可以是七言古風

,七言絕句,七言無韻詩和七言律詩。古風就是半自由詩,七言古風,要求的是除了每句七言,押大致韻之外。平仄方面,沒有特殊要求。王力(王了一)把古風歸納為半格律半自由詩。

七言古風,句式勻整,對平仄用韻,沒有要求。七言無韻詩,就是不押韻的七言詩,比較罕見。七言律詩,在七言古風基礎上,更加註重平仄格律,中間兩聯,即頷聯頸聯必須對仗。要求更為嚴格。

七律有四個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兩字是平仄,稱之為平仄腳);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兩字是仄平,稱之為仄平腳);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兩字是仄仄,稱之為仄仄腳);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兩字是平平,稱之為平平腳)。

崔顥的《黃鶴樓》,因為「黃鶴一去不復返」是「平仄仄仄仄仄仄」句式,不符合七律的四個基本句式,也不按135不論,246分明來寫。因為當時律詩尚未成型,屬於律詩雛形時的作品,因此,宋朝的嚴羽把崔顥的《黃鶴樓》歸入律詩,並且說《黃鶴樓》唐人律詩第一。

有些性靈派作家寫律詩,會參考崔顥的《黃鶴樓》來寫,律詩規劃以後,都是按照七律的四個基本句式來寫,也有按135不論,246分明來寫。『「平仄律」講究「一間二對三粘」,因而也叫「間對粘律」。 「間對粘律」只限定偶字位嚴格遵守,也就是人們形象地稱之為「二四六分明」;不要求(或者說「不準」)奇位字也講究平仄排列規律,這就是「一三**論」。

』陸游的《書  憤 》就是按135不論,246分明來寫的。懂平仄就看出其中的規律。『 早歲那知世事艱,(仄仄仄平仄仄平)中原北望氣如山。

(平平仄仄仄平)』第一句中的一三五字是(仄仄仄)「早那世」三字仄聲,第一句中的歲知事(仄平仄)  因為第一句第二個字「歲」是仄聲,所以第一句第四字必須平聲,才符合246分明。第一句第四字是仄聲就失粘了。

又因為,第一句第二個字「歲」是仄聲,所以第二句二個字必須是平聲的「原」,才能相對,如果第二句二個字是仄聲的「土」就失對了。第一句第一和第三字以及第五字沒必要相粘,『第一句』第一和第三字以及第五字跟『第二句』第一和第三字以及第五字不講究平仄相反。(即相對)

句式,平仄律,和對仗是七言律詩的三大要素,也是區分七言律詩和七言古風,七言絕句,七言無韻詩的一個參照。平仄就是平水韻裡的平上去入,古時候平聲作平,上去入叫仄聲。現在陰平陽平叫平,上聲去聲叫仄。

現在因為語言語境發生變化,寫七言律詩也不像以前那樣嚴格了。現在人的詩詞格律是根據古人詩詞,用不完全歸納總結出來的,一首七言律詩,符合律詩的兩個要素就可以了。

附王力先生《詩詞格律》,

塗宗濤《詩詞曲格律綱要》,

啟功的《漢語現象論叢》

5樓:匿名使用者

七律:七言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

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律詩由八句組成,七字句的稱七言律詩。每首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

七絕七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於近體詩範疇,絕句是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還有很少見的六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絕句即是七言絕句。

七絕格律分兩大類,合四種句式:

平起式兩種:1、平起平收,首句押韻,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韻,仄起式兩種:1、仄起平收,首句押韻,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韻。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聲同韻;第三句仄聲不同韻。第二四句倒數第三字通常為仄音;整首詩的意境高,文辭雅,寓意深。

6樓:匿名使用者

最明顯的區別是七言絕句,也就是四句。而七言律詩,一般是八句。

五言律詩和五言絕句的區別?七言呢?

7樓:碧海藍天

有人認為律詩與絕句的不同之處僅僅在於,律詩是八句,絕句是四句.清代有人在解釋絕句時也這樣認為,絕句即截句,是截律詩之半而成. 其實絕句並不是截律詩之半而成,而是有它自身的特點的.

一般說來律詩與絕句的區別有這樣幾點

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七言絕句簡稱七絕.

8樓:匿名使用者

句數不同。絕句是四句,律詩是八句。

9樓:匿名使用者

五言律詩是8句,每句5個字

絕句是4句

七言每句7個字

七言詩與與五言詩的區別是什麼?

10樓:虛念

區別是字數不一樣。

四言詩是古代產生最早的一種詩體。《詩經》中的《國風》、《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詩為基本體裁。

在先秦兩漢的其他典籍裡,如《史記》所載《麥秀歌》,《左傳》所載《宋城子謳》、《子產誦》等,也都是以四言體為主。

可見,在西周到春秋時期,無論是社會上層還是下層,是娛樂場合還是祭祀場合,最流行的詩體是四言詩。

五言詩起源很早,《詩經》裡就有一些五言詩句。但它的正式興起,還是在漢代。漢初的《戚夫人歌》後四句是五言,西漢中後期的樂府民歌,如《漢書·五行志》所載的童謠「邪徑敗良田,讒口亂善人。

桂樹華不實,黃雀巢其顛。昔為人所羨,今為人所憐」,也是一篇完整的五言作品。相對於四言詩,五言詩雖然只是增加了一個字,但它增加的是整整一個節奏,因此,句中的容量就大不少,表現功能也強得多,並且給詩句的變化提供了更多餘地。

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散曲各自的區別

11樓:枯魚

五言古詩它沒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長短,不講平仄,用韻也相當自由,但每句五個字的句式卻是固定不變的。因為它既不同於漢代樂府歌辭,也不同於唐代的近體律詩和絕句,故稱五言古詩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敘事最富有表現力的一種詩歌形式,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簡單地說就是篇幅較長,容量較大,用韻靈活。

五言律詩是中國近體詩(格律詩)中的一種樣式。其格式是全詩共8句,每句5個字,有仄起、平起二格。三四句、五六句均為對仗句。

七言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

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律詩由八句組成,七字句的稱七言律詩。

五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屬於近體詩範疇。有仄起、平起二格。此體源於漢代樂府小詩,深受六朝民歌影響。

到了唐代與近體律詩如孿生姐妹,並蒂雙花,以其嶄新的異彩出現在詩壇上。五言絕句僅二十字,便能展現出一幅幅清新的畫圖,傳達一種種真切的意境。因小見大,以少總多,在短章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是其最大特色。

七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於近體詩範疇。絕句是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還有很少見的六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絕句即是七言絕句。

散曲,是一種同**結合的長短句歌詞。元人稱為「樂府」或「今樂府」。經過長期醞釀,到宋金時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間流行的曲詞,尤其是少數民族的樂曲的侵入並與中原正樂融合,導致傳統的詞和詞曲不能在適應新的**形式,於是逐步形成了一種新的詩歌形式——散曲。

歌頌祖國七言詩,歌頌祖國的七言詩

涼州詞兩首 其一 王之渙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譯文 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賞析 ...

經典冬天下雪的七言絕句詩,冬天雪景的七言詩

寒夜來襲白滿枝 嬌俏玲瓏染紅梅 拂手遙望千里地 又映今朝大豐年望採納 冬天雪景的七言詩 描寫雪的詩句 1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元好問 摸魚兒 雁丘詞 邁陂塘 2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 雪梅 其一 3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範雲 別詩 4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

歌頌祖國的詩歌,歌頌祖國的七言詩

我愛祖國十月的花 我愛祖國十月的花,她無比燦爛輝煌,因為她在我的心中 有56中芬芳 啊,這芬芳在我心中四季難忘,從春天北方的桃花吐豔,到嚴冬海南的稻花飄香,從炎夏荔枝滿樹的福建山村,到秋天葡萄成熟的吐魯番果香 天天有彩花開放,季季有豐收在望,在這些芬芳裡,我看到最絢麗的景象 還有她的雪白和碧綠,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