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計時器叫什麼名字?

2025-04-28 04:30:07 字數 1250 閱讀 8893

1樓:千冥靚傲

我國古代的計時器叫做什麼:

日晷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後來則指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香篆鍾是一種於12世紀中葉在中國流行的古代計時器。

2樓:刺任芹

1、日晷。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標竿或石柱;「圭」是從表的跟腳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條石板。每當太陽轉到正南方向的時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

量出表影的長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節氣的時刻。表影最長的時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時候,夏至來臨了。它是我國創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種天文儀器。

2、刻漏。又稱漏刻、漏壺。漏壺主要有洩水型和受水型兩類。

早期的刻漏多為洩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洩,格叉和關舌又上公升,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

後來創造出受水型,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公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

3、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結冰,故有改用流沙驅動的。《明史·天文志》載明初詹希元創造了「五輪沙漏」。後來周述學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個輪子。

宋濂(1310~1381)著《宋學士文集》記載了沙漏結構,有零件尺寸和減速齒輪各輪齒數,並說第五輪的軸梢沒有齒,而裝有指示時間的測景盤。

4、水運儀象臺。

為北宋元_三年(1088)蘇頌、韓公廉等人所制。他們於紹聖(1094~1097)初年著《新儀象法要》,載有總圖和部件圖多幅。這臺水運儀象臺高三丈五尺餘,寬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狹下廣的木建築。

臺的下層有提水裝置,由人力推動河車,帶動公升水上輪和下輪(筒車),將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

臺中平水壺保持水位恆定,並通過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樞輪(水輪)上的受水壺流洩恆定流量的水,推動樞輪。樞輪通過傳動齒輪帶動晝夜機輪、渾象和渾儀。

5、大明燈漏。

1276年,中國元代的郭守敬製成大明燈漏。它是利用水力驅動,通過齒輪系及相當複雜的凸輪機構,帶動木偶進行「一刻鳴鐘、二刻鼓、三鉦、四鐃」的自動報時。

6、水運渾天儀。

水運渾天儀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運轉,能模仿天體執行的儀器,並可以測定時間。這個渾天儀改進了漢代科學家張衡的設計,注水激輪,令其自轉,晝夜一週,除了表現星宿的運動以外,還能表現日公升月落,當然比張衡的水運渾象儀更加精巧、複雜了。

所以,當水運渾天儀造成之後,置於武成殿前,文武百僚**後,無不為其製作精妙,測定朔望、報告時辰準確而歎服,共稱其妙。

中國古代有天枰嗎?都叫什麼名字,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天帝叫什麼名字?

天平分為古代天bai平和現代du天平,古代的天平是一種衡zhi器,產生較 dao早,到春秋晚期,天版平和砝碼的製造技術權已經相當精密。以竹片做橫樑,絲線為提紐,兩端葛懸一銅盤。後因天平秤重物比較麻煩,改為 銓 稱量小物時才用天平 現代天平一種衡器。由支點 軸 在樑的中心支著天平梁而形成兩個臂每個臂上...

中國古代是怎樣計時的,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是什麼?

古人計時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日晷 漏刻 更夫打更,還有更高階的水運儀象臺。最早由日晷計時,銅壺滴漏計時。古時計時工具有兩種,一是 日晷 二是 漏 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於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不用說了,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裡和觀象臺上見過。詩詞中所常用的漏壺,即刻漏制記時法,最早出現於西漢,將一...

古代元帥的軍營叫什麼名字,中國古代率領全部軍隊的首領叫什麼

據 國語 齊語 記載 齊國管仲改革時規定 齊軍五人為一伍 十伍 50人 為一小戎 四小戎 200人 為一卒 十卒 2000人 為一 旅 五旅 1萬人 為一軍。據 左傳 記載 晉軍有伍 兩 卒 旅 師 軍的建制。楚軍的車兵有 廣 晉軍和鄭軍的車兵有 偏 等不同的編制。那麼,從最小的做起,開始是兵 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