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灶神是什麼,中國古代灶神叫什麼名字?

2021-06-26 20:42:38 字數 4114 閱讀 5064

1樓:匿名使用者

灶神,即東廚司命定福灶君,俗稱灶君、灶王、灶王爺,主管人間的飲食。

中國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 利,婦名搏頰”。

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髮,從灶中出”。灶神初為女神,或稱是老婦,或稱是美女,說法諸多。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

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對老夫婦並坐,或是一男兩女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

2樓:陶瓷耐磨彎頭

灶神又稱灶王爺,灶君,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漢族民間傳說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天彙報,除夕日返回人間。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漢族民間祭祀灶神的歷史十分悠久。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

冀中地區供張奎、高蘭英。祭灶神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傳說舊俗供於灶上的神。傳說灶神於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至除夕上天陳報人家善惡。被尊為“一家之主”。

一家之主灶王爺《莊子·達生》“灶有髻 ” [西晉] 司馬彪注:“灶神,其狀如美女,著赤衣,名髻也。”

[漢]應劭《風俗通·祀典·灶神》:“《周禮》說:‘ 顓頊氏 有子曰黎 ,為祝融,祀以為灶神。’”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皋記上》:“灶神名隗 ,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 ,字子郭 。夫人字卿忌 ……一曰名壤子也。”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亂歲》:“廿五至除夕傳為亂歲日。因灶神已上天,除夕方旋駕,諸凶煞俱不用事,多於此五日內婚嫁,謂之百無禁忌。”

3樓:匿名使用者

灶神即灶王爺,主管人間飲食!

4樓:匿名使用者

天上主管飲食的神仙!你可以拜一拜!

5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你想你以後的生活有很好的伙食那就拜拜灶神吧!

傳說中的灶神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灶神,即東廚司命定福灶君,俗稱灶君、灶王、灶王爺,主管人間的飲食。

中國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 利,婦名搏頰”。

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髮,從灶中出”。灶神初為女神,或稱是老婦,或稱是美女,說法諸多。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

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對老夫婦並坐,或是一男兩女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

中國古代灶神叫什麼名字?

7樓:月似當時

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髮,從灶中出”。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中國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對老夫婦並坐,或是一男兩女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

古時祭灶不分身份的貴賤、高低,上至皇宮、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對灶神都是畢恭畢敬。據有關資料記載:每年臘月二十三,清朝皇帝例行在坤寧宮大祭灶神,同時安設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禮,以迎新年福禧。

祭灶這天,坤寧宮設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燭供品,殿廷中設燎爐、拜褥。像中國民間一樣,在灶君臨**彙報工作前,要用粘糖封住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胡說八道。祭灶時,宮殿監奏請皇帝到坤寧宮佛像、神像、灶君前拈香行禮。

禮畢,宮殿監再奏請皇后依次向灶君等神位行禮。

8樓:匿名使用者

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灶公灶母、東廚司命、灶司爺爺(浙江衢州稱),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晉以後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

崇拜灶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故《禮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中國古代就祭祀灶神。

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冀中地區供張奎、高蘭英。

9樓:匿名使用者

叫蘇吉利把 袁詠儀演的《花木蘭》裡面有

關於民間傳說故事裡的灶王爺50字

10樓:

民間有個小孩長得濃眉大眼,是龍骨龍身,長大了要當皇帝的。小孩的媽媽得知此事,立刻變得飛揚跋扈起來。

灶王爺上天向玉帝告了狀,玉帝大怒,撤消了她兒子的預備皇帝資格,從此,這個女人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灶神又稱灶王爺,灶君,灶君司命。中國民間傳說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天彙報,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間。是神話傳說中等級最低的地仙。 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11樓:碧波冰輪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中原大地有個張生,娶妻郭丁香。郭丁香長得眉清目秀,貌若天仙,性情溫順,吃齋唸佛,樂善好施,人人羨慕張生有個賢惠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深焉。郭丁香不但貌美,而且持家有方。

她種棉,防線,織布;種桑,養蠶,織錦,起五更睡半夜,風裡來,雨裡去,省吃儉用,家業很快興旺起來,成了遠近聞名的富戶。張生家中存糧大囤滿、小囤流,金銀財寶不計其數,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幸福美滿,人人羨慕。

誰知張家富裕後,張生忘本,貪圖享樂,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更喜沾花惹草,喜新厭舊,不久以郭丁香不育為名,娶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媳婦李海棠。李海棠雖說人長得漂亮,可是為人奸詐,好吃懶做,過門不久,妒忌丁香,經常無事生非,鬧得家裡雞犬不寧。後來海棠硬逼著張生把丁香休了。

郭丁香含淚離開張家,來到荒郊野外,她口中唸唸有詞:“我的雞跟我飛,我的狗跟我走。”於是家中雞狗隨之而來。

接著她又念道:“屋裡糧食跟我走,金銀財寶隨我來。”從此郭丁香在這裡安家落戶,不久又重新過上榮華富貴的日子。

自從張生休了郭丁香,他和海棠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整日吃喝玩樂,不到兩年光景,把個萬貫家產全部賣光。張生和海棠走投無路,只得沿街乞討。

在一個風雪交加、北風凜冽的日子,張生行乞來到一家門前,這時他已餓得行走困難,站立不穩。這家丫環紅紅看他實在可憐,就把他扶進廚房,拿來美味佳餚,讓他飽飽地吃了一頓。張生聽丫環不住口地誇獎她家女主人智慧善良,樂善好施,可惜命運不佳,直到現在還是孤苦伶仃一人。

張生十分敬慕這位女主人,真想面謝這位貴夫人。

恰在這時,貴夫人來到院子裡,丫環忙告訴張生說:“你看,我家夫人來了”。張生見了這位貴夫人,頭戴金冠,身穿華麗衣衫,面目和善,忙叩頭施禮,口中一連聲地叫道:

“大娘,大娘,謝謝您的救命之恩!”

貴夫人聽了,怒目喝道:“柳條子穿魚你瞎雙眼,見了賢妻喊大娘!”

這時張生抬頭細看,站在面前的原來是兩年前自己拋棄的妻子郭丁香。他羞愧難言,無地自容無,可是躲又無處躲,藏又無地藏,最後只好鑽進灶膛裡。郭丁香見了,急忙跟了過去,來到灶房,急忙把他拉出來。

可憐張生已活活燒死。善良的丁香看到此情此景,悲憤交加,痛不欲生。她厚葬張生後,抑鬱寡歡,不久也離開了人世。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後,考慮到郭丁香生前為人,封郭丁香為灶婆,又念及張生能知錯認錯,封張生為灶王,專管人間、天上傳遞訊息。

自從張生當了灶王爺,每年除夕來到人間,收集各家的善事惡行,於臘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據此玉皇大帝揚善懲惡,以保天下太平。

百姓得知張生當了灶王,想起他的生前為人,敬畏交加,擔心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撥弄是非,於是在臘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時,一邊磕頭施禮,一邊嘮叨:“灶王爺呀,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並且向他嘴裡塞糖,還在嘴邊摸糖,希望他說話甜甜的,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胡言亂語。

灶王爺深知民間疾苦,狀告三尸神在人間為非作歹,並且告誡各家各戶從臘月二十三日到除夕,打掃庭院,才使三尸神的陰謀沒能得逞。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天上人間諸神中,唯有灶王爺最具人性,體貼民情,因此歷來受到全國百姓的敬仰,每年臘月二十三送灶王,除夕之夜迎灶王,年年如此,樂此不疲。

若能幫上你,請採納

12樓:夏天**

傳說灶王爺姓張,他爹叫張百萬。錢多的很,良田萬頃,金銀滿庫。

張百萬五十多歲才得了這個兒子,非常嬌慣,就請來算卦先生給灶王爺算命。結果一算,是要飯的命。張百萬說:

“我有這麼多家產,他怎麼能要飯呢?要是要飯的命,有個法兒破解破解嗎?”算卦的說:

"有,給你兒子找一個山裡生的姑娘做媳婦!他或許,能不做餓死鬼。”

求中國古代傳說中所有怪獸,求中國古代傳說中所有怪獸 怪鳥資料

夔 出生於東海流波山,其形狀如牛,無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隻腳支撐,也叫獨腳夔.夔是一種惡獸,能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東海流波中有山,入海七千裡。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

中國古代神獸有哪些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有哪些?

又如 蛟虯 蛟與虯。虯 古代傳說中一種有角的小龍。亦泛指水族 蛟螭 蛟龍。螭 傳說為蛟龍之屬的一種動物 蛟兕 蛟龍與兕牛 又有古書說是無角龍 蛟,龍屬。無角曰蛟。韻會 主流看法是無角龍 虯龍 拼音 qi l ng 解釋 1.古代傳說中的有角無須的小龍。屈原 天問 虯龍負熊 宋 瑞應圖 龍馬神馬,河水...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哪些兵器,中國古代神話中,名氣大的神仙用的兵器都是什麼?

中國古代神話名劍 萬仞 龍劍 照膽 金劍 大劍 大梁氏劍。西晉寮有旌陽令許遜者,得道於豫章山,江中有蛟為患,旌陽沒水投劍斬之,後不知所在,項漁人網得一石匣,鳴擊之聲數十里,唐朝道王為洪州否刺史,破之得劍一雙,視其銘,一有許旌陽字,一有萬仞字。拳劍指南 謂 狀極古雅,有剛柔力,能彎曲自如。單雙手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