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精華美文,古文中的精華美文

2022-12-30 01:20:47 字數 4409 閱讀 3592

1樓:愛絡亞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陽欲頹,沉鱗競曜。 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丘遲《與陳伯之書》收到「強將投戈」的奇效,在於不僅曉之以理,而且動之以情。其中最動情的一段為: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

對江南風物寥寥數筆的勾勒,足以撩動對方的鄉土情思。再如吳均《與宋元思書》曰: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唳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以上三篇南朝寫景寄情之文,我最為喜愛,欲罷不能

2樓:喬峰帥

小引現在風行詩詞古文賞析大辭典,有幾位編輯先生已把我發表在報刊上的麼小文字收錄進去,事前沒有通知我,使我沒有改潤的機會,現在我又寫了幾篇賞析文字,是東方、淳于之流的徘諧文章,我們杭州人說,是「玩兒不當正經」。希望天真的編輯先生不要看錯,撿了狗矢去當金條。

悠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的名句。歷代詩人,一致讚賞,連不懂詩的人,也隨聲附和,叫好不絕。

好在什麼地方?大家都說「好在自然」。蘇東坡說:

「因採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晁補之說:「本自採菊,無意望山,適舉首而見之,故悠悠然忘情,趣閒而累遠。

」總之,都是「悠然」二字的妙處。

不過,我倒要研究一下。既然在東籬下采菊,陶公一定是向東站著的。如果偶爾抬起頭來,眺望遠處,也只能見到東山,怎麼會見到南山呢?

面向東的人,要望南山,必然要轉過頭去。轉頭看山,決非自然的無意識行為,因此,也決不是「悠然」的。我以為,陶公此詩,未免有些矯情。

大概陶公雖然站在東籬下采菊,裝出一副閒暇的樣子,其實他心裡常常在惦念南山。你不信嗎?有詩為證:

「種豆南山下」,可知陶公有豆田在南山下。

「南圃無遺秀」,可知陶公的稻田也在南山下。

「昔欲居南村」,可知陶公曾想搬家到南村去,靠近他的田產。

但是,陶公始終搬不成家,可能也像我一樣,領導上不肯給他分配房屋。使他每次到豆田裡去除雜草,總要戴月回家。大概路相當的遠。

身在東籬,心在南山。手裡採菊,眼裡看到的卻是豆苗與稻穀。你說,陶公能「悠然」嗎?

然而,詩畢竟是「悠然見南山」。豈不是故意矯情?

可憐啊,陶淵明!

先憂後樂

范仲淹做了一篇《岳陽樓記》,整整三段寫景,文體實在有些輕浮,難怪尹師魯要譏諷它是「傳奇體」。幸而最後一段寫出了兩個警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才使人把這篇文章刮目相看,列入「觀止」的「古文」。

去年蘇州人紀念范仲淹,在範家祠堂裡上了一塊匾,題四字曰「先憂後樂」。於是這兩個名句又引人紛紛議論了一陣。

我仔細想想,這兩句話也很有些不對勁。天下老百姓還沒有什麼憂慮,可知還在太平天下,你范仲淹卻憂起來了,憂些什麼?惟恐天下不亂,領導天下老百姓跟著你轉樂為憂嗎?

天下老百姓的生活過得很好,大家都很快樂的時候,惟有你范仲淹卻並不快樂,還在憂。憂什麼?杞人憂天嗎?

等到人民快樂過去,天下形勢有些不妙現象,人民開始有些擔憂了,而這時,你范仲淹卻樂起來了。這個時候,還有什麼可樂的呢?除非是幸災樂禍。

兩個名句,一經分析,實在只有一個意義:人民快樂的時候,你憂愁;人民憂愁的時候,你快樂。

不和天下人民同感情,這是愛國主義嗎?

匹夫無責論

顧炎武是一個明朝的亡國遺民。明朝之亡國,沒有人要顧炎武負責。可是他卻心血來潮,說了一句替昏君、暴君脫罪的話: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四百年來,有不少「匹夫」,把這句話奉為座右銘,儼然把「天下興亡」的責任放在自己肩膀上,人人自以為「天下興亡」的負責人。

我,也是一名「匹夫」,卻實在想不通。

看看歷史,天下興,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功勞,也說不上責任。天下亡,是桀紂、陳後、隋煬、宋徽的責任,自負盈虧,都和「匹夫」無關。

匹夫既不能興國,也不會亡國。天下興亡,對匹夫來說,只是換一個奴隸主罷了。

然而竟有許多匹夫,吵吵嚷嚷,要干預天下興亡,自以為天下興亡,少不了他們。結果是天下既不興,也不亡,而匹夫們卻死的死,逃的逃了。因而我曾賦詩一首,曰:

天坍自有長人頂,玉碎寧勞瓦塊傷。

冬去春來成歲序,匹夫何與國興亡?

3樓:闢寅

赤壁賦 蘇軾

阿房宮賦 杜牧

滕王閣序 王勃

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

陳情表 李密

出師表 諸葛亮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桃花源記 陶淵明

4樓:希望城堡

在《名家美文》裡找!

5樓:匿名使用者

滕王閣序

新唐書·王勃傳》中說:「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石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

時人謂勃為腹稿。」王勃才氣從中可見一斑。正因為如此才華,路過洪州,參加滕王閣重陽宴會時,才能頃刻而就,文不加點,寫下在唐代已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

與宋(朱)元思書

吳均(469—520):字叔癢,南朝梁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西北)人。

古文中有關精神的文章

6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奉獻精神的詩句

1.粉身碎骨全不惜 只留清白在人間

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自嘲》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4.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7.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8.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9.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蜂》

10.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揮淚始幹。---李商隱《無題》

什麼代表了中國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學習文言散文的入門讀物

7樓:火炎炎燚

古文觀止

這個網頁的末尾提到了

求很有內涵的古文中的美文,600字以上,加點評150字以上 50

8樓:果果☆雪

霓裳為青春,淡妝做中秋

我說淡妝做中秋,淡情過中秋,情溢中秋,月華瀉地,我寫一文淡淡中秋思,感嘆青春能有幾中秋,感嘆華光能有幾中秋相守一起長望月。

掬一手秋水,安涼如海邊的氣息,等一刻時光,平靜如輕音的旋律,青春能有幾中秋,不如淡妝過中秋,一抹相思濃愁哀怨去無痕。

【霓裳豔麗藏淡妝】

我不知道我為何敲打鍵盤寫下這些文字,也許覺得這麼光鮮奪目的中秋色彩,處處投射著一縷縷相思之苦,也或許是覺得豔麗的霓裳下是淡妝女子落寂的神情。如此相似的情節,於是將霓裳穿青春,將青春嘆中秋,將中秋寄相思,將相思化淡妝。

喜歡這樣,以這種霓裳的面孔在中秋月圓之際帶著如淡妝般得傷感想象著彼岸的情節,想念著遠方的親友。

如此燦爛的夜晚,鍵盤也變得如此的動容,那些熟悉的字眼:淡,思,情,……很多時候說了很多就不想再說了,想了很多也不想再想了,生活就從濃妝豔抹變為身穿霓裳卻面帶淡妝。

我想,很想以平靜的口吻對愛我和我愛的人說中秋快樂。

點評:絢爛的影子也許孤寂的發瘋,豔麗的光線也許惆悵的哽咽,霓裳的背後也許是鮮明對照的淡妝。  舉頭望明月,莫名的情愫告誡我水中之月柔能使人溫暖,天上之月明可招人相思,於是我稚幼的看著倒映下的水中月,低頭思故鄉,自然的神經提醒我越是低垂腦袋眼淚越是止不住,於是倔強的不低頭,不念那些溫暖,不想那些歡聚。

古文中有什麼比較容易激勵人生的文章,要文章不要

中國古代文言文,關於勵志的文章,求全文

精美的文言散文

求古代文言文散文中比較經典名句???

9樓:匿名使用者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明。念天地之悠悠,獨蹌然而涕下。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古文中什麼文章大氣一點

11樓:小費

我認為岳飛的滿江紅夠大氣了吧

希望採納

古文中焉的用法古文中焉的用法焉在古文中都有些什麼用法

代 相當於 之 可譯作 它 他 等。捕蛇者說 以俟夫觀風者得焉。代 表示疑問,相當於 何 可譯作 怎麼 愚公移山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兼詞,相當於 於是 於之 勸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副 多用於反問,相當於 怎麼 論語 十則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助 用...

「順」在古文中的意思,則在古文中的含義

1.趨向同一個copy 方向,與 逆 相對 風 bai。水。du 境。水推zhi舟。風使舵。2.沿,循 dao 城街。理成章。藤摸瓜。3.依次往後 序。次。4.隨,趁便 便。勢。手牽羊。5.整理 理 修 整理修治 6.服從,不違背 從。應。孝 溫 7.適合,不彆扭 適。情。眼。差 ch 通 慎 sh...

之字在古文中的用法,之在古文中的用法

一 之 作代詞用 如下列加點的 之 字 1 執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馬。馬說 2 名之者誰?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記 3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4 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小石潭記 5 撤屏視之,一人 一桌 一椅 一扇 一撫尺而已。6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 分析以上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