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治國,道家治身,佛家治心的出處

2022-09-19 20:07:11 字數 1620 閱讀 5373

1樓:

儒家所謂「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功夫自誠其意,自正其心開始,雖然其治國、平天下的承擔好像其目的是為國君服務,治理國家,但是其實治國也是誠意,平天下也是誠意。孔子說過「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這就不只是治國了,而是為人處世的態度與堅持。所以說儒家治國,未免過於片面。

道家治身也是不全面瞭解道家的學問的說法。道家雖然講求恬靜自然,但是其真正的目的不是延長壽命,或則要求活的健康自然那麼簡單。道家是方外之說,說的是超越了現實世界、甚至文化世界的精神境界。

所以道家真正的精神在於精神的超越,在於對天地自然地契入,又何止是治身這麼簡單?

至於佛家治心倒是可以這樣說的。佛教的學問說到底,就是對治心的學問,所有的鍛鍊都為修心,所有的理論,都為討論心而成就。但是儒家、道家又何嘗不是從人的初心出發。

所以我們其實可以說「中國的學問,就是心的學問」。但這不是唯心論,這切切要搞清楚。

末學合十。

南宋孝宗皇帝說過「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國」一句。

2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要羽化登仙,長生不死,就是修身

佛家講迷時為眾生,覺悟時是佛,要轉煩惱為菩提,就是修心

儒家治國這個是鐵一樣的事實,從孔子開始就是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是南宋孝宗說的。清朝雍正皇帝也是。

4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國著名治國理論書籍《管子》是屬於道家還是儒家的

5樓:

《管子》集管子學派思想,經數百年前後相傳,內容特別豐富。是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哲學的古代經典著作。管書對發展生產、理財經商、養民生息有精闢見解。

《管子》是一部光照千秋的先秦政治經濟學大典,它是永遠把珍貴貨物送給後代的思想之船。

6樓:匿名使用者

管子屬於法家。管子開闢了法家學派,後世的商鞅、韓非都承襲了管子的思想。

然後儒家和法家一直不對眼。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三者有何區別和聯絡(1)

儒家 道家 佛家文化追求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 儒者言性,而佛者見性;儒者勞心,佛者安心;儒者貪著,佛者解脫;儒者有為,佛者無為;儒者分別,佛者平等,儒者治外,佛者治內

8樓:盛曼華鬱嫻

儒家修身:經史子集、古今中外、藝術精通、中庸之道佛家修心:菩薩心腸、慈悲四方、捨身飼虎、甘入地獄法家治人:

商鞅立柱、安時變法、天下同體、法定天下道家治世:陰陽二儀、相生相滅、順應天時、不能有侼『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鞅。』

佛說三世,是指今生,來世,上世。

儒說三世,自己別人的來世,上世看不見,摸不著,無從說起。

道說三世,是指上輩人,自己,下輩人,這的確能看得見,也能印證。

佛家起源:釋迦牟尼.基本思想:戒.定.慧——修成佛。

儒家起源:孔子.基本思想:中庸之道——做人。

道家起源:老子.基本思想:無為、無不為——修成真人

佛家與道家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儒家 道家 佛家 相同點與不同點

儒家講的是中庸之道,三綱五常。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倡導天人合一。以 仁 義 禮 智 信 為基礎的儒家思想重視人的道德修養,講氣節,重道義,關心別人,提倡寬忍平和 豁達樂觀 關注國家 人民的整體利益,講求修齊治平,這對於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保持和諧的社會關係,穩定社會等具有重要的意義。佛教講的是眾...

法家,儒家的治國方法有什麼不同,道家 儒家 法家的思想主張有什麼不同?

儒家與法家的政治思想從其哲學基礎,人性觀念,平等思想,政治統治思想以及民本和戰爭思想等方面均表現出不同點。一 階級立場和哲學基礎 儒家思想代表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沒落的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提出的政治主張是不符合當時的時代潮流的 法家思想代表的是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銳意改革,主張征戰,是符合當時的歷史潮...

道教佛教和儒家的思想各是什麼儒家,道家,佛家的主要思想分別是什麼?

道求自在,佛說因果,儒言仁義.都是一種自然人對自然是的認知.道緣佛性儒心 道教,講個人修行的多。佛家,不光講個人修行,也將幫助其他人修行,和簡單的為人處事。儒家,主要講為人處世的道理。儒家 忠孝仁義 道家 無為而治 佛教 普度眾生 幾字概括吧 道家長生是唯一的追求 還真我 佛家講因果輪迴 儒家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