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分離方法

2022-06-26 11:11:40 字數 5323 閱讀 7664

1樓:塞玉花虢釵

乳糖是還原性糖嗎

還原性糖種類:還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等。

非還原性糖有蔗糖、澱粉、纖維素等,但它們都可以通過水解生成相應的還原性單糖。

還原性糖概念:還原糖是指具有還原性的糖類。在糖類中,分子中含有遊離醛基或酮基的單糖和含有遊離醛基的二糖都具有還原性。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遊離醛基,果糖分子中含有遊離酮基,乳糖和麥芽糖分子中含有遊離的醛基,故它們都是還原糖。

還原性糖鑑定:

鑑定原理: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還原糖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它們的分子內都含有還原性基團(遊離醛基或遊離酮基)。

用斐林試劑、班氏試劑、銀氨溶液等可以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存在與否。

(1)利用斐林試劑:斐林試劑由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

05g/ml的硫酸銅溶液配製而成,二者混合後,立即生成淡藍色的cu(oh)2沉澱。cu(oh)2與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澱,而葡萄糖本身則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應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試劑鑑定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澱)。

(2)利用班氏試劑:班氏試劑由a液(硫酸銅溶液),b液(檸檬酸鈉和碳酸溶液)配製而成。將a溶液傾注人b液中,邊加邊攪,如有沉澱可過濾。

實驗原理與斐林試劑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試劑可長期使用。班氏試劑a液中的硫酸銅溶液與b液中的無水硫酸鈉和檸檬酸鈉相遇,能產生可溶性的又略能離解出cu2+的檸檬酸銅。

(3)利用銀氨溶液:銀氨溶液是在2%的agno3溶液中逐滴滴人2%的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澱恰好溶解為止,這時得到的溶液就是銀氨溶液。銀氨溶液中含有ag(nh3)

20h(氫氧化二氨合銀),這是一種弱氧化劑,能把醛基氧化成羧基,同時ag+被還原成金屬銀。還原生成的銀附著在試管壁上,形成銀鏡。可見,銀鏡反應也可用於鑑定可溶性還原糖。

鑑定的結果是出現銀鏡。

用班氏試劑鑑定可溶性還原糖,比用斐林試劑更簡便

斐林試劑要現配現用,否則實驗難以得到滿意結果,因為此反應利用的是斐林試劑中的cu(oh)

2產物作為弱氧化劑參與與還原糖的反應,而我們知道,cu(oh)

2是一種沉澱物質,放置過久沉澱過多則不利於反應,而班氏試劑是斐林試劑的改良,它利用檸檬酸作為cu2+的絡合劑,使溶液穩定、靈敏度高且可以長期使用,故更簡便。

班氏試劑與斐林試劑比較

首先,兩者的配方不一樣。斐林試劑主要由質量濃度為0.1g•ml-1的naoh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

05g•ml-1的cuso2溶液配製而成。其中0.1gml-1的naoh溶液稱為斐林試劑甲,0.

05g•ml-1的cuso4溶液稱為斐林試劑乙。而班氏試劑的配方為:①400ml水中加85g檸檬酸鈉和50g無水碳酸鈉;②50ml加熱的水中加入8.

5g無水硫酸銅,製成cuso4溶液;③把cuso2溶液倒入檸檬酸鈉?na2co3溶液中,邊加邊攪,如產生沉澱可濾去。

??其次,兩者在反應原理上略有差別。利用斐林試劑鑑定時,斐林試劑甲和斐林試劑乙直接反應產生cu(oh)2,cu(oh)2和可溶性還原糖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澱。

而班氏試劑中cu(oh)2的產生卻是這樣的:檸檬酸鈉和碳酸鈉均為強鹼弱酸鹽,在水中它們均可水解產生oh-,與檸檬酸鈉?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時,cu2+和oh-結合,生成cu(oh)2,cu(oh)2與葡萄糖中的醛基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澱。

2樓:候遠由雁

自己去找

乳糖是還原性糖嗎

還原性糖種類:還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等。

非還原性糖有蔗糖、澱粉、纖維素等,但它們都可以通過水解生成相應的還原性單糖。

還原性糖概念:還原糖是指具有還原性的糖類。在糖類中,分子中含有遊離醛基或酮基的單糖和含有遊離醛基的二糖都具有還原性。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遊離醛基,果糖分子中含有遊離酮基,乳糖和麥芽糖分子中含有遊離的醛基,故它們都是還原糖。

還原性糖鑑定:

鑑定原理: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還原糖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它們的分子內都含有還原性基團(遊離醛基或遊離酮基)。

用斐林試劑、班氏試劑、銀氨溶液等可以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存在與否。

(1)利用斐林試劑:斐林試劑由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

05g/ml的硫酸銅溶液配製而成,二者混合後,立即生成淡藍色的cu(oh)2沉澱。cu(oh)2與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澱,而葡萄糖本身則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應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試劑鑑定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澱)。

(2)利用班氏試劑:班氏試劑由a液(硫酸銅溶液),b液(檸檬酸鈉和碳酸溶液)配製而成。將a溶液傾注人b液中,邊加邊攪,如有沉澱可過濾。

實驗原理與斐林試劑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試劑可長期使用。班氏試劑a液中的硫酸銅溶液與b液中的無水硫酸鈉和檸檬酸鈉相遇,能產生可溶性的又略能離解出cu2+的檸檬酸銅。

(3)利用銀氨溶液:銀氨溶液是在2%的agno3溶液中逐滴滴人2%的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澱恰好溶解為止,這時得到的溶液就是銀氨溶液。銀氨溶液中含有ag(nh3)

20h(氫氧化二氨合銀),這是一種弱氧化劑,能把醛基氧化成羧基,同時ag+被還原成金屬銀。還原生成的銀附著在試管壁上,形成銀鏡。可見,銀鏡反應也可用於鑑定可溶性還原糖。

鑑定的結果是出現銀鏡。

用班氏試劑鑑定可溶性還原糖,比用斐林試劑更簡便

斐林試劑要現配現用,否則實驗難以得到滿意結果,因為此反應利用的是斐林試劑中的cu(oh)

2產物作為弱氧化劑參與與還原糖的反應,而我們知道,cu(oh)

2是一種沉澱物質,放置過久沉澱過多則不利於反應,而班氏試劑是斐林試劑的改良,它利用檸檬酸作為cu2+的絡合劑,使溶液穩定、靈敏度高且可以長期使用,故更簡便。

班氏試劑與斐林試劑比較

首先,兩者的配方不一樣。斐林試劑主要由質量濃度為0.1g•ml-1的naoh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

05g•ml-1的cuso2溶液配製而成。其中0.1gml-1的naoh溶液稱為斐林試劑甲,0.

05g•ml-1的cuso4溶液稱為斐林試劑乙。而班氏試劑的配方為:①400ml水中加85g檸檬酸鈉和50g無水碳酸鈉;②50ml加熱的水中加入8.

5g無水硫酸銅,製成cuso4溶液;③把cuso2溶液倒入檸檬酸鈉?na2co3溶液中,邊加邊攪,如產生沉澱可濾去。

??其次,兩者在反應原理上略有差別。利用斐林試劑鑑定時,斐林試劑甲和斐林試劑乙直接反應產生cu(oh)2,cu(oh)2和可溶性還原糖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澱。

而班氏試劑中cu(oh)2的產生卻是這樣的:檸檬酸鈉和碳酸鈉均為強鹼弱酸鹽,在水中它們均可水解產生oh-,與檸檬酸鈉?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時,cu2+和oh-結合,生成cu(oh)2,cu(oh)2與葡萄糖中的醛基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澱。

高濃度食鹽:可以分離金黃色葡萄球菌

青黴素:殺死細菌,分離出真菌

無氮培養基:分離出圓褐固氮菌

細菌分離培養的基本要領和常用方法有哪些

3樓:王王王小六

一、基本要領

菌種分離主要在培養皿上進行,常用的方法是稀釋法和劃線法。

菌種分離的目的是是微生物的一個個體通過繁殖,在固體培養基上長出肉眼能見的群體,然後根據培養特徵,用接種針調取所需菌種並在顯微鏡下檢查,證明為單一形狀的菌體。

改變培養基條件也有助於菌種分離。沒有一種培養基或一種培養條件能夠滿足一切微生物生長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的培養基都是選擇性的。

如果某種微生物的生長需要是已知的,也可以設計特定環境使之適合這種微生物的生長,因而能夠從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把這種微生物選擇培養出來,儘管在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這種微生物可能只佔少數。

二、方法

1、稀釋倒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懸液作一系列的稀釋(如1:10、1:100、1:

1000、1:10000),然後分別取不同稀釋液少許,與已熔化並冷卻至50℃左右的瓊脂培養基混合,搖勻後,傾入滅過菌的培養皿中,待瓊脂凝固後,製成可能含菌的瓊脂平板,保溫培養一定時間即可出現菌落。

如果稀釋得當,在平板表面或瓊脂培養基中就可出現分散的單個菌落,這個菌落可能就是由一個細菌細胞繁殖形成的。隨後挑取該單個菌落,或重複以上運算元次,便可得到純培養。

2、塗布平板法

因為將微生物懸液先加到較燙的培養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熱敏感菌的死亡,且採用稀釋倒平板法也會使一些嚴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瓊脂中間缺乏氧氣而影響其生長,因此在微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純種分離方法是塗布平板法。

其做法是先將已熔化的培養基倒入無菌平皿,製成無菌平板,冷卻凝固後,將一定量的微生物懸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無菌玻璃塗棒將菌液均勻分散至整個平板表面,經培養後挑取單個菌落。

3、平板劃線法

最簡單的分離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即用接種環以無菌操作沾取少許待分離的材料,在無菌平板表面進行連續劃線,微生物細胞數量將隨著劃線次數的增加而減少,並逐步分散開來,如果劃線適宜的話,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經培養後,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單菌落。

有時這種單菌落並非都由單個細胞繁殖而來的,故必須反覆分離多次才可得到純種。其原理是將微生物樣品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多次作「由點到線」稀釋而達到分離目的的。劃線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比較容易出現單個菌落的劃線方法有斜線法、曲線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4、 稀釋搖管法

用固體培養基分離嚴格厭氧菌有特殊性,如果該微生物暴露於空氣中不立即死亡,可以採用通常的方法制備平板,然後置放在封閉的容器中培養,容器中的氧氣可採用化學、物理或生物的方法清除。

對於那些對氧氣更為敏感的厭氧性微生物,純培養的分離則可採用稀釋搖管培養法進行,它是稀釋倒平板法的一種變通形式。

先將一系列盛無菌瓊脂培養基的試管加熱使瓊脂熔化後冷卻並保持在50℃左右,將待分離的材料用這些試管進行梯度稀釋,試管迅速搖動均勻,冷凝後,在瓊脂柱表面傾倒一層滅菌液體石蠟和固體石蠟的混合物,將培養基和空氣隔開。

培養後,菌落形成在瓊脂柱的中間。進行單菌落的挑取和移植,需先用一隻滅菌針將液體石蠟--石蠟蓋取出,再用一隻毛細管插入瓊脂和管壁之間,吹入無菌無氧氣體,將瓊脂柱吸出,置放在培養皿中,用無菌刀將瓊脂柱切成薄片進行觀察和菌落的移植。

擴充套件資料

在以上介紹的幾種方法中,平板分離法普遍用於實驗室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稀釋法是液體培養基分離純化常用的方法。

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適當改善培養基的條件來培養特點菌種。

如為了得到嗜熱微生物,可在50℃~60℃下進行培養。有時投加相應的抑制劑也能提高菌種分離效果,如在土壤樣品的懸浮液中投加10%的苯酚數滴,可以抑制黴菌和細菌的生長,而有利於放線菌的分離。在培養基中投加一定量的青黴素或鏈黴素能抑制細菌的生長,而有利於黴菌的分離。

什麼叫微生物,什麼叫做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個泛稱的概念,是指用肉眼觀察不到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包括細菌,真菌,原生生物和病毒四大類。個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所包含的類群十分龐雜,在目前已知道的大約10萬種微生物中,既包括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等,又包括原核生物界 真...

依據你的微生物學,微生物生理學以及微生物的分類學知識,以其中任意一種微生物為例,簡述如何從自然環境

微生物 microorgani 包括細菌 病毒 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個體微小,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廣泛涉及健康 醫藥 工農業 環保等諸多領域。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 細菌 病毒 真菌 放線菌 立克次體 支原體 衣原體 螺旋體。呈現菌膜生長的...

什麼是微生物的生長,微生物是什麼

微 是極小的意思。微生物就是小到肉眼看不見,必須藉助於顯微鏡才能看見的生物。在空氣 陸地 河流和海洋裡都有微生物分佈,在人 畜和植物體內也有許多種微生物存在,有些是致病的,對人類有害,但是也有許多微生物對人類有益,如制酒用的酒麴就是用某些微生物做的,整個發酵工業都離不開微生物。存在於土壤中的微生物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