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求解釋

2022-05-12 21:18:03 字數 4908 閱讀 7471

1樓:匿名使用者

6,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繫辭傳》)

相得則吉,不相得則凶的「情」當然是情感之情。韓康伯雲:「近,況比爻也。

《易》之情剛柔相摩,變動相逼者也。近而不相得,必有乖違之患也。或有相違而無患者,得其應也。

相須而偕凶,乖於時也,隨事以考之,義可見矣。」[17] 韓氏的詮釋相當深刻,把陰陽、剛柔、仁義與「時」的摩蕩中,「情」的相違、相須而導致的吉凶悔吝說得很有生活的厚重感。近而不相得,故凶。

為什麼不說「遠而不相得」呢?因為只有「近」,情感才會產生真正感應的作用,喜怒哀樂,才會引起應有的反應。陰與陽、剛與柔,都只有在一個能夠引起彼此排斥或吸引的範圍之內,才會相推、相蕩,這與情感的感應形式是完全一樣的。

將「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之「情」解釋為情感的另一個重要佐證,就是在這個表述的後面,《繫辭傳》緊接著就寫道:「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誣善之人其辭遊,失其守者其辭屈。」金景芳先生針對這幾句話說:「這段話與《周易》沒有絲毫關係。

總的來看,這一章語無倫次,雜亂無章,肯定不是孔子做的。」[18] 金老的這幾句話說得過頭了一點,筆者認為值得商榷。第一,這段文字也見於馬王堆漢墓帛書之《繫辭傳》,說明這幾句話已經由來已久,屬於先秦文字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我們說《易傳》傳承了孔子的思想,但是並不是說就一定是孔子親筆所作,二者的區別是相當大的;孔子的後學良莠不齊是難免的,即便是寫得差一點,難道就不是孔子的後學?尤其是,難道就不是傳承孔子的學問?第三,這幾句話實際上是圍繞著「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而發的,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凶、害、悔、吝」,另一方面也是總結相得與不相得之情有哪一些表現的方式,與「君子進德修業。

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乾·文言》)、「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

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繫辭傳》)的思想理路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說,「辭」是人的性情的直接表現,在它的慚、枝、寡、多、遊、屈的背後,隱藏著各種各樣的情緒與動機,所以,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愛惡相攻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人類為什麼會信仰宗教?為什麼要卜卦去求不可知的一面?為什麼八卦每一卦都談變動?

這都是就人類自身利害與需為有關者而講的,也就是「變動以利言」。而吉凶呢?則是根據人類心理的需為而定。

同是一卦,在你看起來是大吉,在我看起來說不定是大凶;在別人看起來是大凶的,在我用起來說不定卻是大吉的。所以說吉凶是因個人的需要而定,人們對變動的看法是著眼於利害關係的,「吉凶以情遷」,是看個人心理情緒的需要來講的。

《易經》最後還是回到人文文化上來。什麼情況才叫吉與凶呢?「愛惡相攻而吉凶生」。

你不喜歡,給我好了,對你是大凶,因為你不喜歡嘛!你厭惡它,而我喜歡它,我們兩個愛惡相反,愛惡因矛盾而相攻,古凶由愛噁心理而來。孔子研究《易經》到這裡,所得的結論是: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吉凶,沒有絕對的善惡,沒有絕對的是非,也沒有絕對的好壞……一切都是跟著人義文化,跟著人們的需要來的。所以「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肚子餓的時候麵包擺在面前就很喜歡,不餓的時候擺在面前便很討厭;需要的時候,一伸手就拿得到就很高興,需為而得不到會很痛苦,所以「遠近相取而悔吝生」。

其道理就是如此。

「情偽相感而利害生」,「情」就是真實的,「偽」是虛情假意的。一個人不要只聽一句話「我愛你」便高興起來,有時候這句話是真的,有時候是假的。「情偽」互相有感應,其實都不能騙人,也騙不廠人的。

「情偽」互相感應而發生利害關係,這是孔子研究《易經》的最後的報告,非常重為。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我們研究《易經》以後,瞭解了人情世故,《易經》所謂的人生,「近而不相得則凶」。譬如夫婦兩人剛結婚好得不得了,那當然是大吉大利了,最怕是「近而不相得」,那便是凶了。所以我也經常告訴大家,打垮自己的人,不是敵人而是你自己或最親近的人。

如果「近而不相得」,就是說越親近越不能合作,這是最壞的最危險的。因而變成大害,即使不至於大害,但至少也是悔吝,那就很糟糕了。這些都為注意。

2樓:小企鵝殺手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我們研究《易經》以後,瞭解了人情世故,《易經》所謂的人生,「近而不相得則凶」。譬如夫婦兩人剛結婚好得不得了,那當然是大吉大利了,最怕是「近而不相得」,那便是凶了。

所以我也經常告訴大家,打垮自己的人,不是敵人而是你自己或最親近的人。如果「近而不相得」,就是說越親近越不能合作,這是最壞的最危險的。因而變成大害即使不至於大害,但至少也是悔吝,那就很糟糕了。

這些都要注意。

****

吉凶悔吝

語出《易經繫辭上傳》 第二章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悔吝者,憂鬱之象也」。悔,後悔;吝,心上有事放不下,有包袱,進而舉棋不定等等,從而呈現憂虞之象。這些象都可以在六爻的關係中表現出來,得位、居中,就吉;不得位,就可能有憂虞之象;又不得位,又不居中,且其中陰陽組合又有諸多麻煩,那就可能呈凶象。

要視情況而定,不同的情景兩個字的輕重不同,比如求財就是悔輕吝重,求官則相反。

3樓:趙庚白

【原文】凡⑴《易》之⑵情⑶近⑷而⑸不相⑹得⑺則凶,或⑻害⑼之,悔且⑽吝⑾。

【譯文】凡是《易經》記錄的實際情況容易理解卻不能從中察看出能有得意的結果就是不吉利,也許是害怕,懊悔或者感到為難。

註釋:⑴「凡」凡是,表示概括。《周禮·春官序》:「凡內女之有爵者。」

⑵「之」代詞。指代事物。《列子·湯問》:「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

⑶「情」真情,實情。《國語·魯語上》:「餘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

⑷「近」淺近,容易理解,容易明白的,《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⑸「而」表示轉折關係。但,卻,可是,然而。《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⑹「相」察看,仔細看。《論衡·訂鬼》:「伯樂學相馬,顧玩所見,無非馬者。」

⑺「得」得意,滿足。《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⑻「或」或許,也許。表示不肯定。如:你仔細找一找,或能找到。

⑼「害」擔心,害怕。《禮記·哀公問》:「仁義在己,不害不知。」

⑽「且」表示選擇關係,相當於「抑或」、「或者」 。《戰國策·蘇秦謂齊王》:「王以天下為尊秦乎?且尊齊乎?」

⑾「吝」感到為難。如:吝色(為難的神色);吝道(困難之道)。

4樓:匿名使用者

糾正一下原文:「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者,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凡是易經上(當然是卦爻象上)性情相接近,而又不相融洽的,就會有凶害發生,而且會悔恨交加!

求易傳全文解釋

5樓:匿名使用者

太長了,推薦讀南懷瑾先生的《易經雜說》和《易經系傳別講》。

6樓:朱秦文湘

7樓:一好再好

易經的解釋見仁見智,只能作參考!

8樓:匿名使用者

易經的解釋見仁見智,只能作參考,不能照搬。否則就沒有研究的必要了。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是什麼意思?

9樓:憶回首一笑

意思:吉人的言辭很少,浮躁的人講話很多。

出處:出自西周姬昌所做的《周易·繫辭》。

原文節選: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佔事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遊,失其守者其辭屈。

譯文:乾象是天下最剛健的,是由於恆久而平易,所以可以照出天下危險的事情。坤象最為柔順,其表現柔順之處,在於恆久而簡靜,所以可以明察天下阻塞的原因。

易學的道理,能使身心和悅,能專精地研製所有的思慮,能斷定天下吉凶悔吝的事理,能成就天下勤勉不息的事業。

所以無論天地陰陽變化,人類言行舉止,吉利的事情,必有吉祥的徵兆,觀察萬事萬物的現象,就知道各種事類的器宇或材具,尚未顯現的事機,也可以占卜而知吉凶。天地間的事物,都有它自己的法則和位置,聖人仿效之。

演成《易經》,使萬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以成就參贊造化的功能。聖人在做事之前,先謀於賢士,同時又卜筮於鬼神,以謀求吉凶的道理,能如是,雖眾人也必能參與這幽明的能事了。八卦是以爻象告訴於人的,爻辭和彖辭,是陰陽變化的道理,和事物消長的情態而言的。

剛柔兩爻,互相錯雜周流於六位之間,他的時位也因而有當與不當,因此吉凶之徵兆,便可以見到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剛柔兩爻的變動,是為使事物趨於有利的;吉凶的推遷,是隨著情理而定的;處世合情合理,則得吉,反之,違揹人情常理,則陷入凶害。

所以貪愛和憎惡兩種不同的情感,互相交攻,必有得失,於是有吉凶的產生。爻位之間,有遠有近,互相感應,不得其道,而任意遠近相取的話,就會有悔恨困吝的事情,跟著產生了。

事有真假虛偽,若以實情相感應,則利益源源而來,若以虛偽相感應,則禍害應運而生,今以實情和虛偽相感應,格格不入,利害的衝突便產生了。

易理的情況,是使兩相接近事物,能互相交感,以生利,若近而不相交感,不相協調,必有乖違的災害而產生凶險的事情,甚至有自外來的傷害,而蒙受了後悔和困吝。

將要陰謀叛變的人,說話時神色定有慚愧的顏色;心中有疑惑的人,因心神不定,故說話毫無系統,多有分枝不清楚,像樹枝一樣的雜亂;吉人的言辭很少。浮躁的人講話很多。誣陷好人的言辭,浮游不定。

喪失操守的人,是沒有什麼言辭可以辯解的。

你怎樣看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兩個都是強調環境和個人的關係.前一種側重於自身品格和修養的作用,後一種偏向於環境對人的影響,都是對的.人總是會被環境影響,但是當你自身品行高潔性情高尚信念堅定時,周遭的惡劣環境就只是讓你走向更高的磨礪.當你意志不定,則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事在人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

作文有人支援出淤泥而不染,有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荷葉有憎水膜。你有嗎?出淤泥而不染,僅限於荷葉 如果你把它推廣到人類。那您真是白痴至極。有人說出淤泥而不染又有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覺得這兩種方說法矛盾 出淤泥而不染,本是 抄在讚揚荷花的,後來又引伸到了人身上,是指一個人即使所處的環境有多不好,這個人都能不受環境影響,繼續保持自己的初心 近朱者赤近...

因人之力而避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是什麼意思

因 人之力而敝 之 不仁 失其所與 不知 以 亂易 整,不武 出處 左丘明 左傳 僖公三十年 後人加註的題目為 燭之武退秦師 翻譯 依靠人家的力量反過來損害人家,這是 不仁慈 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國,這是 不明智 用戰亂來改變出兵時的整肅,這是 不勇武的 註釋 因 依靠,藉助 弊 損害 之,代詞。這裡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