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

2022-05-08 13:50:12 字數 1670 閱讀 1378

1樓:影子

事出有因,ta會成為現如今這副可恨的模樣,必然是經歷過什麼不好的事情,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沒有誰會無緣無故就變的。說到底,還是環境的造就,ta的選擇,最初也可能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機制,久而久之,沒人指正,然後這種又可以使其免受其害,慢慢的,就成為了所謂的可恨之人啦。

2樓:名

站在人道主義的角度上,其實倆者需要分開處理,我們應當同情的他的可憐之處,懲罰他的可恨之處。例如在高票答案的情境中,違法擺攤者可憐僅僅是因為他除了擺攤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我們應當關心這些被沒收攤位者的後路。與此同時,也要單獨處理他的可恨之處,收取合理金額的處罰金,沒收攤位等等。

但這個例子也說明了刻板印象確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同大部分人所做的一樣,我們可以省去很多對可憐者的同情成本,可以簡化自己的生活。

3樓:三熙

正常說來,這句話沒有合理性。特殊語境下這句話有合理性情況分為兩種:可憐之處是由於可恨之處導致,但這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可憐之處與可恨之處沒有直接聯絡;某些特殊的理論認為諸如人生而有罪孽,輪迴有果報,所以這句話成立。

4樓:暗受

可恨之處,對方給你造成了損失;可憐之人,對方處於困難的處境。你覺得對方可憐,是因為一種物傷其類的感情,覺得自己處於同等境遇也不能比對方表現的更好。可是對於對方給自己造成的實際損失,還是沒那麼容易輕易釋懷。

5樓:文庫管理員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句話可以說是刻板印象的一個典型。顯然,不可能所有的可憐之人都有令人痛恨的地方,這句話顯然是錯誤的。但它的好處在於幫助我們在面對可憐之人時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概念。

當我們陷入對可憐之人的同情和批判的倆難道德困境時,這句話會跳入我們的腦海,告訴我們,面對這樣的人,我們不需要去同情他們,他們的可憐,與他們的可恨緊密聯絡。

6樓:以心

不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而是每個人都有可恨之處,我們對這些可憐人抱著憐憫的態度還是認為他活該的態度取決於我們和他們有沒有交集或利益關係,我們往往對遠方的不幸抱有無限同情和憐憫之心,而身邊的可憐人因為了解所以能夠發現他們身上的可恨之處,更容易把他們的不幸歸因為可恨之處上。

7樓:王倩

學生也一樣,你看看那些一直在抱怨人生不公平這這那那的學生包括應屆畢業招進來的,我們除去加分這一項因為這目前也沒法改,究竟有多少真的是奮鬥了的,又有多少是學一下就覺得自己一定考上清北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又有多少是在轉幾條「人生享受」的微博就覺得也還可以的。那些寫「人生享受」的博主又有多少不是來忽悠人讓人都別奮鬥的。

8樓:汐

我認為 這裡的可憐之人是指犯過大事的人吧,不是說的那種老實本分,真的可憐的人。比如「惡有惡報」當他自己因為自己咎由自取,到後來可憐。當年嘉慶抄和珅的家,如果不看前因,他被別人殺頭抄家了,確實可憐。

但是看了前因,他是因為貪贓枉法,魚肉百姓,才被殺得。這樣看來就不可憐了,就應該被殺頭。你還覺得他可憐嗎!

9樓:曉淡

這句話只適用於特殊條件,很多家境就是貧農的小孩再奮鬥很多也抵不過父母的無知,女孩再有出息家裡的錢只夠一個人讀書的時候基本被犧牲的也是女孩子。這句話適用於大部分,或者說絕大部分都市人市,以及都市學生。如果一個人家境可以從小算是小康沒負債沒病沒災並且到今天40了依舊一事無成一月4k--5k,不要找理由,不是懶到令人髮指基本就是真的蠢。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時」求大蝦講解這句

我認為是對的 可以從社會公平方面來講,一個人保持一種狀態,會損害到其他人進入的 還可以從利益的方面講,對部分人利益促進的,也一般會損害到另外部分人的利益 有即可憐又可恨的人麼?答 有 有不可憐但是可恨的人麼?答 有 有可憐但是不可恨的人麼?答 有 有不可憐又不可恨的人麼?答 有 總結 可憐與可恨無關...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非常正確

所以人要多讀書bai,要不然到處說話du會顯得很愚蠢,zhi這dao句話是魯迅書裡的回,有上下承接的,這答句話在當時的意思是想表達富人對窮人的一種責怪,看不起,因為你窮,你做什麼都是不對的。所以當下一些人拿這句話來一概而論,不分是非,顯得自己的愚昧無知 並不是,非常正確bai?du 你是看 看多了吧...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是至理名言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這句話,揭示的是生活哲學問題和對少部分人的批判。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標準衡量,一個貌似可憐之人現實的不如意,一定是由於之前的過錯或咎由自取造成的,知道自己錯了還屢教不改和咎由自取即是此類人的可恨之處。我認為 這句話稱不上至理名言,但是,有一定的道理。對可憐之人要區別開是 真可憐 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