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隱居的例子,急 古代隱居名人隱居的故事

2022-04-12 12:07:06 字數 1835 閱讀 6362

1樓:匿名使用者

說到隱士不得不說我國的終南山,歷史有名啊,中國歷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過「終南隱士」。相傳西周的開國元勳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終南山的磻溪谷中隱居,他用一個無鉤之釣,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後以八十高齡出山,結束隱逸生涯,輔佐武王伐紂,建功立業,成為一代名相;秦末漢初,有東園公、夏黃公、綺裡季、角里四位先生,年皆八旬有餘,鬚眉全白,時稱「四皓」,先隱居商山,後隱居終南,終成大業;「漢初三傑」的張良功成身退後「辟穀」於終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終;晉時的王嘉、隋唐五代的新羅人金可記、藥王孫思邈、仙家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以及金元時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明清時江本實等都曾隱居終南山。 有一成語叫 終南捷徑,就是講終南山隱士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啊,還有梅妻鶴子那個老頭。

急....古代隱居名人隱居的故事

古代關於文人隱居避世原因的故事

3樓:匿名使用者

訪莊中國文人外表儒風,但內心永遠住著一個莊子。

惠施是戰國時的著名說客,他由魏被驅逐至楚,又輾轉到宋,於人生最失意之時,和莊子遊於濠梁之上。

惠施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回他:「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左腳踩紅塵,右腳卻向空谷,在莊生身上,夢蝶知魚,至人無己。

無功無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訪莊問道,就是叩動隱逸世界的大門。

釀桃宋人劉辰翁辭官回故里,以桃釀酒,有一首《金縷曲》在世間流傳。

詩中雲:「少年未解留人意。恍出山、紅塵吹斷,落花流水。天上玉堂人間改,漫欸乃聲千里。更說似、玄都君子。聞道釀桃堪為酒,待釀桃、千石成千醉。春有盡,甕無底。」

隱者的四季是無限的,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春來釀桃,復歸自然,酒是避世良藥。

澆書古人腹中飽詩書,因此日常食飲也和書千絲萬縷。

東晉名士郝隆,年輕時無書不讀,有博學之名。七夕日,富貴人家紛紛曝晒綾羅綢緞;郝隆則坦胸露腹,仰臥在太陽地兒上。人問其故,答曰:「我晒書。」

蘇東坡甚愛茶酒,茶是午時茶,酒是卯時酒。

這一飲下肚,卻不只是滿足味蕾那麼簡單。

書讀到盡興處,痛飲半壺酒,犒勞犒勞自己,此為「澆書」。這是隱者的浪漫。

醒石黃山虎頭巖,上行二里是鳴弦泉,有一斜立巨石。

據傳李白曾來這裡飲酒聽來,繞石三呼,把剩酒潑向石頭,醉臥其上,眠醒不分。

東晉末期,陶淵明歸園以後,以耕作賞菊賦詩為樂,閒暇之時把酒東籬。

身邊有巨石如砥、縱橫丈餘,相傳他每醉輒坐臥其上,覺此石有醒腦提神之功效,便鄭重其事地名之為「醒石」,因此被奉為賞石祖師。

山石厚重而不遷,不能言語最動人,隱者有石趣。

噴墨東晉志怪**《神仙傳》中,有個叫班孟的女仙。

班孟是道家隱士,她攤開紙張之後,不用揮毫運筆,口中含墨,吞吐之間噴於白宣紙上,即文字滿紙。

宋代吳氏的《林下偶談》有載:王勃要作詩文時,每先磨墨汁數升,將其飲下,然後蓋被而眠,待醒來即揮筆成篇。

文人飲墨,不知是為求那夢中的神來之筆,還是愛墨情深呢?

古代隱居的名人

古代有名人物放棄功名歸隱山林的事例

4樓:樓中玉笛暗飛聲

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辭官去種田了。

嵇康不願為司馬家效勞,隱居打鐵去了。

張翰張季鷹,想遠離西晉朝廷紛爭,以思念家鄉的鱸魚為藉口,辭官回家了。

這幾個基本都是魏晉時期的人物,那個時期隱士和名士是一種潮流,同時朝廷還比較亂,很多人不愛做官。別的時期真不多。

5樓:放牧雲濤

戰國介子推,晉人張翰、陶淵明

古代人隱居的例子?古代隱居的名人

說起中國的隱士,似乎陶淵明當排第一,就像元曲裡說的 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阮瑀就連一向看不起隱士的魯迅先生也說 陶淵明先生是我們中國赫赫有名的大隱 但我卻不以為然。陶翁二十多歲時開始出仕,之後時仕時隱,隱隱仕仕,且做的都是些小官。四十一歲 按當時年齡計算已經算是老年了 時還出任彭澤縣...

古代人尊重他人的例子,尊重別人的名人事例

1 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 禮制 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 道德經 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

古代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古代人如何生活?

是落後艱苦的,衣,粗布做的衣服,不暖和,拉 不得勁,樣式少顏色單一老舊,還掉色,沒有襪子 全部手工縫製。食,粗糧淡菜,沒有現在這麼多品種,勉強吃飽,趕上戰爭還有餓死的。住,木杆子做樑,土匹加泥加草磊成的牆,茅草鋪墊做房蓋,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陽臺都在一個屋裡,行,百姓到哪去都得走著去,毛驢都騎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