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分析說明《伯夷列傳》文章結構的特色及其所達到的效果。請

2022-03-12 11:01:20 字數 2987 閱讀 4449

1樓:老人一天

《伯夷列傳》賞析——思想中不存在王道

我感覺《伯夷列傳》在史記的七十篇列傳當中,算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本文的議論較多,而敘事很少。提問較多,而給出的答案少且不確切。通篇幾乎都採用了例證相結合的寫作方式。

文章一開始司馬遷就說:「孔子序列古之仁聖賢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餘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是啊,為什麼同樣是有德有才的人,有的人就能流芳百世,有的人卻最終默默無聞呢?他們個人的才智相差無幾,德行也幾乎在同一高度,甚至那些在宣告上弱的人在這兩方面更有建樹。為什麼呢?

司馬遷在第二段並沒有接著對此作答,而是又提出了另一個問題。

怎麼樣的人才算賢人?伯夷和叔齊究竟算不算是真正的賢人呢?他們不屑王位的做法,讓後人為之大大稱頌,這也是他們被稱為聖賢而流芳後世的原因。

但我總覺得他們放棄王位的原因並不是不喜歡權利而是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在此,就不做細講了。還有他們既然知道紂王是暴君,為什麼又阻止周王伐紂呢?還說以暴易暴是不仁義的。

怪哉!難道不以暴力去推翻商紂王這種暴君,莫非還要用說教的方式?此方式又不是沒人試過?

試過的人又不是不少?可結果嘞?都是被紂王發明的各種酷刑給折磨死。

有用嗎?沒用。即使,有用,那麼作為謙謙君子的他們為什麼不去給紂王說理去?

自己沒有能力還要去勸阻別人,百姓處於水深火熱當中的情景,他們不是不知道?自己兩袖清風、瀟瀟灑灑、香名美譽地隱退了,從此與世無關,過閒雲野鶴的生活去了。但是,那些飢餓、困窮在生死之間掙扎的農民呢?

他們怎麼辦?他們的家人怎麼辦?對了,不知道伯夷和叔齊在隱退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家室?

如果想過,肯定是會想過的吧!那他們是怎樣想的呢?對世、對國、對家,他們是報以什麼樣的態度呢?

我不知道,也不敢妄自猜測。總之,人生境界不太高的我理解不了他們的仁義之道。

第三段,司馬遷又丟擲了一個問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是不是真理呢?我想也許這只是一種人類自我安慰的措辭而已。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在對人的善念的塑造和維持以及惡念的扼殺和遏制,還有在維護社會和平這一方面,確實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現實生活中,善人受盡苦難而亡於非命的例子,數不勝數;惡人作惡多端,而享盡榮華富貴,私慾得逞並且健康長壽的例子也比比皆是。那麼,這樣看來,這句話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就是一個錯誤的言論了。是不是就不存在什麼所謂的道德真理?

即使存在,那麼它的存在不是不也是一種錯誤呢?

第四、五段的言論呼應了前兩段的論述。賢人在後世之人中的聲名取決於什麼呢?什麼樣的人才算是賢人呢?

作者認為,賢人這個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凡那些道德操守合乎自己的意念和追求時,在這些人眼中他們就被稱之為賢人。一般情況下,這些人佔據所有人的大多數時,此賢人才能被認可,或者他們是被當時在思想上很有影響力的人所推崇。關於他們聲譽是否會在後世傳揚以及影響力度的大小,則首先取決於他們的不害他的行為和一定的學識或地位。

其次,就主要取決於他們被何人認可了,以及那個人的號召力。司馬遷在最後一段的最後一句所發的感概:「可悲啊!

普通人想要磨練自己的品行,立下功名,不依附於德高望重的人,怎麼能把自己的名聲傳播到後世呢?」真實的讓人難受。

孰賢孰德?怎麼做是正人君子的行為?怎麼做才能名垂千古?

什麼錯的、對的、好的、壞的,一切都在自己的心中。只要不傷害到他人的行為,只要自己喜歡就堅持去做,管別人怎麼說,怎麼評價呢?名譽、功名什麼的都是浮雲,開心地做自己才是王道。

有句話說得好「通道篤而自知明也」可不就是這個理嗎?

才疏學淺的我只能用這種「檔次」的語言,來表達我這種「檔次」的想法了。有沒有欣賞的價值,這就不取決於我了。反正我是挺開心地,對於自己用自己的時間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這件事。

(這也是一種現學現用的吶!)

2樓:匿名使用者

《伯夷列傳》是伯夷和叔齊的合傳,冠《史記》列傳之首。在這篇列傳中,作者以「考信於六藝,折衷於孔子」的史料處理原則,於大量論贊之中,夾敘了伯夷、叔齊的簡短事蹟。他們先是拒絕接受王位,讓國出逃;武王伐紂的時候,又以仁義叩馬而諫;等到天下宗周之後,又恥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於是餓死在首陽山上。

作者極力頌揚他們積仁潔行、清風高節的崇高品格,抒發了作者的諸多感慨。

文章藉助夷、齊善行,和所謂暴戾**、橫行天下的盜跖做比照;以操行不軌,違法犯禁的人和審慎小心、有崇高正義感的人做比照,指出惡者安逸享樂,富裕優厚,累世不絕;而善者遭遇的災禍卻不可勝數。從而抒發了天道與人事相違背的現實,有力地抨擊了「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謊言,對天道賞善罰惡的報應論,提出了大膽的懷疑,充分表現了作者無神論的觀點。

但是,商朝末年,紂王的統治已瀕於崩潰,武王伐暴是「順乎天而應乎人」的,是不可逆轉的,而夷、齊的諫阻和恥食周粟是背轉歷史大潮的。所以,***同志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歷史上歌頌這兩個人物,那是頌錯了,他們不值得歌頌。而作者對篤守遺訓、不能變通的行為加以歌頌,無疑是有所偏頗的。

本文寫作獨具特色。縱觀《史記》本紀、世家、列傳之篇末,均有太史公的讚語,唯《伯夷列傳》則無。滿紙贊論、詠歎夾以敘事。

名為傳紀,實則傳論。史家的通例是憑藉翔實的史料說話,而或於敘述之中雜以作者的意見,就算變例了。所以,本文實開史家之先河,亦為本紀、世家、列傳之僅有。

本文雖多贊論,但縱橫捭闔,彼此呼應,迴環跌宕,起伏相間。伯夷、叔齊的事實,只在中間一頓即過,「如長江大河,前後風濤重疊,而中有澄湖數頃,波平若黛,正以相間出奇。」《史記**》第五冊《伯夷列傳》時有鮮明比照,一目豁然;時有含蓄設問,不露鋒芒卻問題尖銳又耐人尋味。

太史公潤筆潑墨之中,可略見其筆力之一斑

史記 《伯夷列傳》知識點歸納、文言整理,急求~~~ 50

諸位:請問該如何搜尋文言文的譯文?本人急需幾篇文章的翻譯。請各位多多幫忙啊!黨錮列傳序,陳涉世家,

語文古詩詞中的意象有哪些

3樓:善良小孩

樓上的回答已經很好了!

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有首裡面個個都是意向

枯藤 老樹 昏鴉......

小橋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風 瘦馬.......

.......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1 結合實際說明「面子消費」的表現和危害?試分析國人「面子消費」的原因是什麼

死要面子活受罪,死撐,我覺得這種問題,回答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歷史一直延續的問題 如何看待中國人的面子文化與面子消費問題?如何看待酒市場中的面子消費 1面子是中國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愛面子是自尊的 表現,愛面子過頭則是虛榮心的表現版。2我們要繼承權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

阿拉伯局勢分析 求解答,阿拉伯局勢分析 求解答

恍惚又89年東歐變色的感覺 求敘利亞局勢分析和各國態度的根本原因 關於中東局勢的問題 額,那些派都是為了一個目標,把美國打出去,但是,你要知道,中東的經濟說白了就是石油。石油一旦有威脅,美國就斷了命根 並且,恐怖組織有點像中國的抗日游擊隊 他們認為中東局勢發展到今天都是美國從中作梗,便以各種理由打擊...

試分析《秋水》(節選)的論證方法

本文的結構特 色bai 本文的結構特色du是逐zhi 層推進的論證方法。本文的論證dao方法版頗具特色。先由河與海比,權從河水 兩岸不辨牛馬,到海水不可為量數。這是由小到大,說明事物的相對性,河伯認識的侷限性。那麼海就是最大的嗎?接下來就論述,儘管海水無比浩瀚,但海也不是絕對的大,海水在天地之間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