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對男子年齡的別稱,中國古代對男子年齡的別稱

2021-05-22 21:12:55 字數 5767 閱讀 8501

1樓:zly千芙

0-1歲:襁褓

襁褓襁指嬰兒的帶子,褓指小兒的被子。後來以此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2-3歲:孩提

泛指2到三歲的小孩

9歲:九齡

九齡九齡,典故名,典出《禮記註疏》卷二十〈文王世子〉。指九十歲,後引申為長壽。

8歲:童齔

童齔「童齜」,一般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成童語出:(1).年齡稍大的兒童。或謂八歲以上,或謂十五歲以上,說法不一。《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

13-15歲:

舞勺之年

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歲期間.根據的記載:勺,一種樂舞,古未成童者習之.

舞勺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禮記.內則》:

"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言十三之時學此舞勺之文舞也。」當時馮自由年十四歲,稱「年逾舞勺」,是舞勺指十三歲矣。

志學:為男子15歲。

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5-20:舞象之年

簡介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

20歲: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歲、加冠、冠年

弱冠、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七尺(1).古代指二十歲。《周禮·地官·鄉大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徵之。

及冠及冠(也稱加冠、弱冠):男子滿二十歲之後,舉行「及冠」之禮,表示已經是成年人了,可以取「字」。

加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

30歲(男):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壯室

50歲: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望

八、杖朝之年

90歲:望

九、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人瑞

2樓:匿名使用者

男子二十歲稱之為弱冠.

三十歲 古代稱之為而立

四十歲 古代稱為不惑.

五十歲為知命 六十歲 古代稱之為花甲 七十歲 古代人稱之為古稀. **十歲古人稱之為「耄耋」(音 冒碟) 一百歲古稱期頤.

3樓:

mingyancheng

lv.20 2018-07-20

男子二十歲稱之為弱冠.

三十歲 古代稱之為而立

四十歲 古代稱為不惑.

五十歲為知命 六十歲 古代稱之為花甲 七十歲 古代人稱之為古稀. **十歲古人稱之為「耄耋」(音 冒碟) 一百歲古稱期頤.

4樓:吾乃上將劉三刀

小時候叫襁褓,十來歲的叫總角,十五左右的叫束髮,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或者花甲或者耆,七十叫古稀或者耋,八十叫耄,一百叫期頤之年。都是男的年齡別稱。

5樓:秋沙雨

15歲束髮 20歲 弱冠 30歲而立(而立之年): 40不惑 50歲知命 60歲耳順、耳順之年 70歲古稀 77歲喜壽 80歲耄耋 88歲米壽 90歲上壽 99歲白壽 100歲期頤 108歲 茶壽:指108歲。

140 歲 雙稀、雙慶

6樓:山民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耋之年

7樓:

不滿週歲——襁褓2~3歲——孩提女孩7歲——髫年男孩8歲——齠年幼年泛稱——總角10歲以下——黃口13~15歲——舞勺之年15~20歲——舞象之年12歲(女)——金釵之年 20歲(男)——弱冠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至出嫁——梅之年至30歲(女)——半老徐娘30歲(男)——而立之年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杖朝之年80~90歲——耄耋之年90歲鮐背之年100歲——期頤

8樓:雨突然發覺

孩提幼兒時期

總角童年時期

弱冠男子20歲

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命50歲

花甲60歲

古稀70歲

喜壽77歲

米壽88歲

白壽99歲

耄耄80-90歲

期頤100歲就是這些

9樓:匿名使用者

貴庚、或者.....

中國古代對男子年齡的別稱是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男子二十歲稱之為弱冠.

三十歲 古代稱之為而立

四十歲 古代稱為不惑.

五十歲為知命 六十歲 古代稱之為花甲 七十歲 古代人稱之為古稀. **十歲古人稱之為「耄耋」(音 冒碟) 一百歲古稱期頤.

古代中國對不同年齡段男人的叫法!

11樓:落雪孤鷹

自古以來,我國對嬰、幼、少、青、壯、中、老各個年齡的稱謂,真可說是名目繁多,雅緻有趣。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20歲(男)——弱冠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年歲的別稱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

束髮: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髮蒼白如艾。《**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花甲:指60歲。

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鹹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迴圈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髮服戎,功成皓首。」

黃髮: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宮》「黃髮臺背」。老人頭髮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髮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拭《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閒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讀者文摘》2023年第一期

湯餅之期:嬰兒出生三朝,稱為「湯餅之期」。

語出劉禹錫《送張盥詩》。

初度:指小兒週歲。

語出清代文學家程允升《幼學故事瓊林》。後來亦泛指生日為「初度」,如六十歲生日稱為「六十初度」。

齠齔:指兒童。

語出《韓詩外傳》卷一:「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齒……」

教數之年:指兒童九歲。

外傅之年:指兒童十歲。

舞勺之年:指兒童十三歲。

以上皆出自《記》。

破瓜之年:指十六歲女子。

這是舊時文人將「瓜」字拆為二八字以紀年。《通俗編/婦女》:「宋謝幼詞:

『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破瓜之年」亦謂六十四歲。《通俗編》又云:「若呂岩贈張泊詩:

『功成當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有室之年,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結婚之年。語出《禮/曲禮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歲。

杖鄉之年:指六十歲。

杖國之年:指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以上稱謂,皆出於《王制》。

下壽:六十歲。

中壽:八十歲。

上壽:一百歲。

以上稱謂,出於《莊子》。

花甲重開:一百二十歲。

古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此外,還有把六十歲以上的人統稱為「耆老」,八十歲以上的人稱為「大耋」。亦有泛稱老人為「龍鍾」、「潦倒之年」的。《廣韻》:

「龍鍾,竹也,老者如竹枝搖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顛倒阻滯,如人之遭際,故云。」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年齡

稱謂知識介紹 自古以來,我國對嬰、幼、少、青、壯、中、專老各個年齡的稱謂,真

屬可說是名目繁多,雅緻有趣。 不滿週歲——襁褓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20歲(男)——弱冠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男子年齡的別稱,中國古代對男子年齡的別稱是什麼?

古代男子年齡的別稱如下 一 赤子 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 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生出來是紅色的,所以叫赤子。二 襁褓 亦作 襁保 強葆 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三 齠齔 兒童換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四 垂髫 指三四歲至 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 垂髫 指童年或兒童。五 幼學 ...

中國古代地方別稱有哪些老師在中國古代有哪些別稱

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別稱也有很多。華夏,中華,九州,海內,瓷國,china。1 赤縣神州 在中國的古書 史記 孟子苟卿列傳 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驗衍的人,他說 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為 赤縣神州 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2 華古代時候這個字的意思和 花 一樣,引...

中國古代最帥的男子是

潘安 潘岳 公元247年 300年 字安仁,俗稱潘安,西晉文學家,祖籍滎陽中牟 今河南中牟縣 潘岳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美男子,潘岳非常複雜,是個矛盾集合體,歷來對他評價有正負兩面。從正面看,他很英俊很有才氣,是西晉頂尖的文學家 政治方面也有一定才能 家庭生活注重倫理道德,孝母有名,對妻子專情,對親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