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中的《項羽傳》,史記 項羽傳的原文及翻譯

2021-05-04 22:35:46 字數 5441 閱讀 2820

1樓:飛·卿

原文: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

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

「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 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

「為之柰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 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

」良曰:「料大王士 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且為之柰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

」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

「秦時 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

」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張良出,要項伯。項伯 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

「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 至,豈敢反乎!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

」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 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 為之柰何?

」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於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

「大王來何操?」曰:「我持 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

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則置 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

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

」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 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

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 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 以賜公。

」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 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乃自刎而死。

翻譯: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他)平常與留候張良要好。

張良這時跟從沛公,項伯於是連夜騎馬到沛公軍營,私下裡會見張良,把項羽攻打劉邦的事全部告訴了張良,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說:「你不要跟他一起送死。」張良說:

「我替韓王送沛公,沛公現在遇到急難,逃走是不守信義的,不能不告訴(他)。」張良於是進去,(把情況)詳細 告沛公。沛公大吃一驚,說:

「對這怎麼辦呢?」張良說:「誰替大王定下這條計策的呢?

」(劉邦)說:「有個淺陋無知的小人勸我說:『守住函谷關口,不讓諸候的軍隊進來,秦國就可以完全統治了。

』所以(我)聽了他的話。」張良說:「估計大王的部隊足以抵擋項王(的部隊)嗎?

」沛公沉默了,既而說:「本來(就)不如(他的)呀。將對此怎麼辦呢?

」張良說:「請讓我前去告訴項伯,說您不敢背叛項王。」沛公說:

「您怎麼和項伯有交情?」張良答道:「秦朝時(他)和我有交往,項伯殺了人,我救活了他;現在有急事,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

」沛公問道:「(他)和您誰小誰大?」張良說:

「(他)比我大。」沛公說:「您替我請他進來,我用對待兄長的禮節侍奉他。

」張良出來,邀請項伯。項伯隨即進來拜見沛公。沛公雙手奉上一杯酒祝他健康,約定結為親家,說:

「我進入關中,一絲一毫的財物也不敢據為己有,造冊登記官吏百姓,封存府庫的財產,以等待項將軍。(我)所以派遣軍隊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變故的發生啊。(我)日夜盼望項羽將軍到來,怎麼能夠反叛(他)呢!

希望您向項王詳細說明我是不敢忘恩負義的。」項伯應允,並對沛公說:「明天不能不早些親自來向項王道歉。

」沛公說:;「好。」 於是項伯又連夜離去,回到軍營中,詳細把沛公的話告知項王,趁機勸告說:

「沛公不先攻入關中,您怎麼敢輕易入關呢?現在人家有了大功勞你卻攻打他,(這是)不符合信義的。不如就此好好對待他。

」項王答應。

沛公已經出來,項王派都尉陳平叫沛公(回來)。沛公說:「現在出來,沒有告辭,對這件事怎麼辦呢?

」樊噲說:「幹大事不必顧及細小(的地方), 行大禮不必講究小的謙讓。現在人家正是宰割者(刀和案板),我們是被宰割者(魚和肉),還告辭什麼呢?

」於是就離去。只讓張良留下辭謝。張良問(劉邦)說:

「大王來時帶了什麼禮物?」(劉邦)說:「我帶了一雙白璧,打算獻給項王,一雙玉斗,打算送給亞父。

正好碰上他們發怒,沒敢獻上。您替我獻給他們吧。」張良說:

「遵命。」在這時候,項王軍隊駐在鴻門,沛公軍隊在駐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就丟下車馬隨從, 脫身獨自騎馬,和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個人拿著寶劍、 盾牌跟著他邊走邊跑,從酈山下,取道芷陽從小路走。

沛公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軍中,不過二十里罷了。估計我到了軍營中,你就進去(辭謝)。

」沛公已經走了。從小路到軍營中。張良進去辭謝,說:

「沛公禁不住酒力,不能告辭。謹讓我張良捧著一雙白璧,拜兩拜獻給大王足下, 一雙玉斗,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說:

「沛公在**?」張良說: 「聽說大王有意責備他,抽身獨自離去,已經回到軍營中了。

」項王接過白璧, 把它放在座位上。亞父接過玉斗,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劍來將它擊碎,說:「唉!

這小子不值得和他一起謀劃!奪取項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即將被他俘虜了!

」沛公回到軍營,立即殺了曹無傷。

於是項王才準備東渡烏江。烏江亭長駕著船等待者,對項王說:「江東雖 小,土地方圓千里,兵眾數十萬人,亦足稱王了。

希望大王趕緊渡江。現在只有我有船,漢軍到了以後,沒有辦法渡了。」項王笑著說:

「上天要亡我,我渡什麼江呢!況且我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進,如今沒有 一人生還,即便江東父老兄弟憐惜我,讓我稱王,我又有什麼面目見他們?就算他們不講,我就不愧對於心了嗎?

」於是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長者。吾騎此馬五年了,所當無敵,曾經一日行千里,不忍心殺了它,把它送給您吧。

」於是命令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迎戰。項羽一人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自身也受傷十餘處。

項羽回頭看見漢軍司馬呂馬童,說道:「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馬童面向項羽,指給王翳看,說道:

「這是 項王。」項王就說:「我聽說漢懸賞我頭千金,城邑萬戶,我成就你的好事。

」就自刎而死。

史記中的項羽傳

2樓:好噶額

應項籍者,下相人也,◇集解地理志臨淮有下相縣。○索隱縣名,屬臨淮。案:

應劭雲「相,水名,出沛國。沛國有相縣,其水下流,又因置縣,故名下相也」。□正義括地誌雲:

「相故城在泗州宿豫縣西北七十里,秦縣。」項,胡講反。籍,秦昔反。

字羽。○索隱按:下序傳籍字子羽也。

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索隱按:崔浩雲「伯、仲、叔、季,兄弟之次,故叔雲叔父,季雲季父」。

樑父即楚將項燕,□正義燕,烏賢反。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集解始皇本紀雲:

「項燕自殺。」○索隱此云為王翦所殺,與楚漢春秋同,而始皇本紀雲項燕自殺。不同者,蓋燕為王翦所圍逼而自殺,故不同耳。

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索隱地理志有項城縣,屬汝南。□正義括地誌雲:「今陳州項城縣城即古項子國。

」故姓項氏。

成,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

「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項梁嘗有櫟陽逮,○索隱按:逮訓及。謂有罪相連及,為櫟陽縣所逮錄也。

故漢每制獄皆有逮捕也。□正義櫟音藥。逮音代。

乃請蘄集解蘇林曰:「蘄音機,縣,屬沛國。」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

◇集解應劭曰:「項梁曾坐事傳系櫟陽獄,從蘄獄掾曹咎取書與司馬欣。抵,歸;已,止也。

」韋昭曰:「抵,至也。謂樑嘗被櫟陽縣逮捕,樑乃請蘄獄掾曹咎書至櫟陽獄掾司馬欣,事故得止息也。

」○索隱按:服虔雲「抵,歸也」。韋昭雲「抵,至也。

」劉伯莊雲「抵,相憑託也」。故應劭雲「項梁曾坐事系櫟陽獄,從蘄獄掾曹咎取書與司馬欣。抵,歸;已,息也」。

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樑下。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索隱韋昭雲:「浙江在今錢塘。」浙音「折獄」之「折」。

晉灼音逝,非也。蓋其流曲折,莊子所謂「淛河」,即其水也。淛折聲相近也。

樑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樑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樑以此奇籍。

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集解韋昭曰:「扛,舉也。」○索隱說文雲:

「橫關對舉也。」韋昭雲:「扛,舉也。

」音江。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盡鶿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索隱徐氏以為在沛郡,即蘄縣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集解徐廣曰:

「爾時未言太守。」□正義守音狩。漢書雲景帝中二年七月,更郡守為太守。

通謂樑曰:◇集解楚漢春秋曰:「會稽假守殷通。

」□正義按:言「假」者,兼攝之也。「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

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索隱按:謂先舉兵能製得人,後則為人所制。

故荀卿子曰「制人之與為人制也,其相去遠矣」。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正義張晏雲:

「項羽殺宋義時,桓楚為羽使懷王。」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樑曰:

「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樑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樑復入,與守坐,曰:

「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

」樑召籍入。須臾,樑眴籍曰:「可行矣!

」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

○索隱此不定數也。自百已下或至八十九十,故云數十百。一府中皆慴伏,○索隱說文雲:

「讋,失氣也。」音之涉反。莫敢起。

樑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樑部署吳中豪傑為校尉、候、司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樑。樑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

」眾乃皆伏。於是樑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集解李奇曰:

「徇,略也。」如淳曰:「徇音『撫徇』之『徇』。

徇其人民。」

司馬遷對項羽的看法,結合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談談你對項羽的評價

看法 司馬遷認為項羽以功自負,強逞個人智慧而不效法古人,想憑著武力征討來統制天下。五年的時間便丟掉了國家政權,又不自我責備。卻說 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的過錯 這難道不荒謬嗎?在 項羽本紀 中,司馬遷表明了對於項羽的看法 太史公說 我從周生那兒聽到過,說是 舜的眼睛有兩個瞳仁 又聽說項羽也是雙瞳仁...

關於司馬遷描寫項羽司馬遷寫劉邦與項羽的故事,以及對他們的評價

在整部 史記 中,研究者發現司馬遷刻畫了大大小小 形形色色各樣不同的悲劇人物一百多個 7 而項羽的悲劇獨特卻是區別於其他人物的,他更多是一個由自身個性等原因一步步走向絕路的悲劇人物。強烈的悲劇特質在於他本不具備超人的領袖氣質和領導才能,卻走上了時代的領軍者之席被賦予了那個時代的追求與號召。朱光潛說 ...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主要內容,司馬遷發憤寫 史記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史記copy 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 bai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du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zhi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dao 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政治 軍事 經濟 文化等 史記 最初沒有書名,或稱 太史公書 太史公傳 也省稱 太史公 史記 本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 由史書的通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