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經和古文經分別是指什麼,什麼是古文經學 什麼是今文經學

2021-05-28 16:39:53 字數 4869 閱讀 8041

1樓:心靈小炎

一、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爭:

今文經學認為六經皆孔子所作,視孔子為託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闡發**的「微言大義」,主張通經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傳》。

古文經學崇奉周公,視孔子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師;偏重訓詁,與現實政治問題聯絡較弱;以劉歆、賈逵等為代表,最重《周禮》。

二、十三經中的古文經:《周禮》、《詩》、《左傳》、《儀禮》。

哀帝時,劉歆請立古文經《毛詩》、《左傳》、《儀禮》於學官。因遭到太常博士群起反對,劉歆離開京都。《周禮》屬古文經,西漢末,王莽欲篡權,提出「王田」的主張,要將土地收歸國有,利用《周禮》關於井田制的說法,以為現論依據。

三、十三經:唐太和年間(827—835)唐文宗命刻「十二經」 這「十二經」是:《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 、《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樑傳》、《論語》、《孝經》、《爾雅》。

到北宋中葉,理學 家又抬高《孟子》的地位,將《孟子》列入 「經」的行列,就有了「十三經」。

什麼是古文經學?什麼是今文經學?

2樓:暮夏淺眠

古文經學,漢代經學一派,與今文經學相對應,認為孔子只是古典文獻的整理儲存者,是一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師;六經是上古文化典章制度與聖君賢相政治格言的記錄;注重對**本義的理解和典章制度的闡明:關注歷史史料學與語言學。

魯恭王壞孔子宅,發現壁中夾層所藏竹簡,《論語》、《書經》、《孝經》等數十篇,因是以古蝌蚪文所寫,乃稱古文經。

今文經學,漢代經學一派,與古文經學相對應,主要特點是加入大量的占卜、陰陽學說,提倡天人感應,以符合當時的需要,被列入學官,成為正統。

而古文經學不斷對其發動挑戰,到漢朝滅亡和南北朝時期玄學興起時期,今文經學逐漸衰落,直到清代,隨著樸學興起和社會改革的需要,今文經學被重新發現,主要代表人有康有為。

3樓:匿名使用者

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是西漢末年形成的經學研究中的兩個派別。所謂「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兩種字型。「今文」指的是漢代通行的隸書,「古文」指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的古文字。

傳授經典的學者,所持底本是用戰國時古字寫的即為「古文家」,用隸書寫的便是「今文家」。

「今文家」和「古文家」的相互對立,是從西漢哀帝時開始的。成帝時,劉欲發現古文《春秋左氏傳》,認為左丘明與孔子好惡相同並親見孔子,故《春秋左氏傳》比以後世口說為據的《公羊》、《穀梁》更為可信,於是引《左傳》解釋《春秋》。哀帝建平元年(前6),劉歆又在今文諸經立於學官並置博士的情況下,作《移讓太常博士書》,爭立古文經傳於學官。

但因為在西漢朝廷中,不僅擔任教職的太常博士都是今文家,就連那些達官顯宦也都是通過學今文經而得官的,因此,劉歆的要求遭到諸儒博士的反對,未能成功。也因為此,才有派別含義的「古文」名稱。而「今文」則是由於古文家獨樹一幟,迫使原有經師結成一派之後,到東漢時才出現的名稱,它是古文經師加給立於學官的經書、經說和經師的。

經今古文學之爭雖始於西漢末年,但其爭鬥的高峰卻在東漢。而在這場鬥爭中,卻是古文經學日益抬頭,在民間流傳甚廣,並逐漸佔據優勢。直至鄭學起,經今古文才。

趨近混於一同。到清末,以皮錫瑞、康有為為代表的今文經學,與以章太炎、劉師培為代表的古文經學,又形成了近代的今古文經學之爭。時起時伏的今文古文經學之爭,影響到了二千年左右的不少學術領域,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在經書的字型、文字、篇章等形式上,在經書中重要的名物、制度、解說等內容上都不相同。今文經學近於哲學,強調「經世致用」;古文經學近於史學,講究考據。在東漢,兩者之間還有有神論與無神論、政治與學術的區別。

但從純學術的觀點來看,今文經說有異說,古文經學中也有異說,誰也不能算解釋五經的權威,更不能說誰得了孔子的真傳。

東漢時期,經今古文學的爭論,其實質問題是誰是經學的正統和如何統一經學的思想。今文經學既已立於學官,士子也依賴學習今文經入仕,朝臣又通過學習今文經而獲位,因此古文經學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可。學術一旦跟政治利益結合起來,學術問題也就成為政治問題了。

正因為此,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爭,由單純的對書籍本身的不同看法,擴大到了學術思想、學派體系、政治觀念和社會地位等諸方面,幾乎貫穿了整個漫長的封建社會,不僅對經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4樓:清茶半盞

經學中研究古文經籍的學術流派。與「今文經學」相對。

古文經指用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的儒家經書。始皇焚書期間,民間儒生將一些古文經書埋藏起來,至漢代前期,相繼發現,如景帝時,河間獻王以重金在民間徵集所得古文經書,以及武帝時魯恭王從孔子故宅壁間所發現的古文經籍。諸王等先後獻給朝廷,藏於祕府。

今文經指漢初由老儒背誦,口耳相傳的**與解釋,由**用當時的隸書(今文)記錄下來的經典。

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的區別

5樓:杰倫式閃耀

今文經指漢初由儒生口傳,並用當時流行的隸書記錄下來的經籍。古文經指漢代前期從民間徵集或孔子故宅壁間所發現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寫成的經籍。

二者區別:

1、對孔子態度

今文經學認為六經皆孔子所作,視孔子為託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闡發**的「微言大義」,主張通經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傳》。

而古文經學崇奉周公,視孔子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師;偏重訓詁,與現實政治問題聯絡較弱;以劉歆、賈逵等為代表,最重《周禮》。

2、經典順序

今古文經學視經典的學習順序的不同,源於兩派對於孔子的定位不同。

今文經學視孔子為教育家、思想家,所以將五經順序定為《詩》、《書》、《禮》、《易》、《春秋》,由淺入深;

古文經學視孔子為史學家,將五經順序定為《易》、《書》、《詩》、《禮》、《春秋》,按時間順序排列。錢穆先生認為今古文經學之爭始於利益之爭,當是定論之言。

3、興盛衰落

漢武帝所立五經博士皆為今文經學,今文經學長期壟斷漢代官學。後今文經學逐漸陷入了僵化和煩瑣,且又與讖緯結合,流於妄誕,西漢後期見衰。同時,古文經學卻不斷髮展壯大,王莽當政時一度得立學官,東漢後期逐成壓倒今文經學之勢。

漢末,古文經學家馬融、鄭玄兼採今、古文之說,今、古文之爭遂息。至清代,今、古文經學之爭再起,古文經學的治學路數為乾嘉學派和章太炎等所發揚,今文經學則為常州學派所復興,並最終成為康有為推動變法維新的理論依據。

6樓:baby詩詩最美

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是西漢末年形成的經學研究中的兩個派別.所謂「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兩種字型.「今文」指的是漢代通行的隸書,「古文」指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的古文字.

傳授經典的學者,所持底本是用戰國時古字寫的即為「古文家」,用隸書寫的便是「今文家」

7樓:少陵五老

兩漢經學有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之分。歷經秦火戰亂,漢初儒家經典大都無先秦舊本。今文經指漢初由儒生口傳,並用當時流行的隸書記錄下來的經籍。

古文經指漢代前期從民間徵集或孔子故宅壁間所發現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寫成的經籍。  今文經學認為六經皆孔子所作,視孔子為託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闡發**的「微言大義」,主張通經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傳》。而古文經學崇奉周公,視孔子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師;偏重訓詁,與現實政治問題聯絡較弱;以劉歆、賈逵等為代表,最重《周禮》。

  漢武帝所立五經博士皆為今文經學,今文經學長期壟斷漢代官學。後今文經學逐漸陷入了僵化和煩瑣,且又與讖緯結合,流於妄誕,西漢後期見衰。同時,古文經學卻不斷髮展壯大,王莽當政時一度得立學官,東漢後期逐成壓倒今文經學之勢。

  迨漢末,古文經學家馬融、鄭玄兼採今、古文之說,今、古文之爭遂息。至清代,今、古文經學之爭再起,古文經學的治學路數為乾嘉學派和章太炎等所發揚,今文經學則為常州學派所復興,並最終成為康有為推動變法維新的理論依據。

8樓:沙粒的翅膀

今文經學逐漸陷入了僵化和煩瑣,且又與讖緯結合,流於妄誕,

古文經與今文經有何區別

9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經是秦始皇焚書以前成書的且沒有被焚燬的儒家經書,今文經是漢代以來,由老儒靠記憶用來教學,並由學生整理成冊的儒家經典

今文經古文經何意?

10樓:匿名使用者

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是西漢末年形成的經學研究中的兩個派別。所謂「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兩種字型。「今文」指的是漢代通行的隸書,「古文」指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的古文字。

傳授經典的學者,所持底本是用戰國時古字寫的即為「古文家」,用隸書寫的便是「今文家」。

「今文家」和「古文家」的相互對立,是從西漢哀帝時開始的。成帝時,劉欲發現古文《春秋左氏傳》,認為左丘明與孔子好惡相同並親見孔子,故《春秋左氏傳》比以後世口說為據的《公羊》、《穀梁》更為可信,於是引《左傳》解釋《春秋》。哀帝建平元年(前6),劉歆又在今文諸經立於學官並置博士的情況下,作《移讓太常博士書》,爭立古文經傳於學官。

但因為在西漢朝廷中,不僅擔任教職的太常博士都是今文家,就連那些達官顯宦也都是通過學今文經而得官的,因此,劉歆的要求遭到諸儒博士的反對,未能成功。也因為此,才有派別含義的「古文」名稱。而「今文」則是由於古文家獨樹一幟,迫使原有經師結成一派之後,到東漢時才出現的名稱,它是古文經師加給立於學官的經書、經說和經師的。

經今古文學之爭雖始於西漢末年,但其爭鬥的高峰卻在東漢。而在這場鬥爭中,卻是古文經學日益抬頭,在民間流傳甚廣,並逐漸佔據優勢。直至鄭學起,經今古文才。

趨近混於一同。到清末,以皮錫瑞、康有為為代表的今文經學,與以章太炎、劉師培為代表的古文經學,又形成了近代的今古文經學之爭。時起時伏的今文古文經學之爭,影響到了二千年左右的不少學術領域,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參考資料

11樓:玄·小五

「今文」就是漢代通行的文字(隸書) , 凡是用漢代隸書抄寫的經書傳本就是今文經;

「古文」就是先秦古文字, 凡是用先秦古籀文抄寫的經書傳本就是古文經。

儒教三經佛教三經道教三經,分別是什麼

回答是正確的,但是不清楚 儒教三經 易經 論經 這其實是 論語 禮經 這其實是 禮記 佛教三經 金剛經 壇經 圓覺經 道教三經 道德經 南華經 文始經 先說明一點,三經的說法本身是有問題的,因為這個教的經典都不止三個,就三經只是說流傳較廣,多數人比較認可以三部代表作.網上流傳的是以中國宗教協會禪文化...

中國古代“四書五經”中的“四書”和“五經”分別指什麼

簡單的說法,四書指的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這四種著作 五經指的是 易 書 詩 禮 春秋 這五部典籍。四書指的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這四種著作 五經指的是 易 書 詩 禮 春秋 這五部典籍。四書五經指的是什麼 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想要讀懂中國的傳統文化必須從這幾本書入門。那 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哪些,四書五經分別是什麼?

四書五經是四書 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的是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五經 指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春秋 五部。禮記 通常包括三禮,即 儀禮 周禮 禮記 春秋 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 春秋 的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大學 中庸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