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中西繪畫的差異從美學角度出發

2021-04-26 05:57:21 字數 5786 閱讀 2594

1樓:u愛浪的浪子

1,線條方面:

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線條大都是畫家用以代表兩物象的境界。例如中國畫中,描一條蛋形線表示人的臉孔,其實人臉孔的周圍並無此線,此線是臉與背景的界線。

2,透視方面:

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 透視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現立體物。西洋畫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講究透視法。

試看西洋畫中的市街、房屋、傢俱、器物等,形體都很正確,競同真物一樣。

3,解剖學方面:

東洋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人物畫很重解剖學。解剖學,就是人體骨骼筋肉的表現形狀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畫,必先研究解剖學。

這解剖學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藝術解剖學。

4,色彩方面:

中國畫敢於突破物象本身的色彩代之以情感中醞釀的色彩,西洋畫注重利用自然光來表現美感。色彩,在傳統繪畫理論中有南齊謝赫《六**》中的「隨類賦彩」一說,它比較尊重物象的固有顏色,但並不是機械的「自然主義」,而是敢於突破物象本身的色彩特點,代之以從情感中醞釀的色彩。

2樓:濃墨淡彩有木有

在表現形式上:中

國繪畫講究「以線造型」,而西方繪畫講究運用光線、色彩來塑造形象在題材上:中國繪畫多為山水,花鳥,肖像的刻畫,而西方繪畫多為聖經故事、女性的**、控訴戰爭和貴族為題材

在畫面上,中國繪畫較為傳統,寫意。而西方繪畫風格眾多,不乏荒誕怪異的在透視上,中國繪畫獨創散點透視,而西方採用成角透視。。

3樓:矢口_道

有個說法

說東方人是線性的唯美思維方式

西方是三維空間的立體思維方式.

我不能說這個說法對還是錯.至少在繪畫張有這個趨勢.

據說,當年郎士寧 給乾隆皇帝畫了一張肖像.乾隆皇帝說,"你畫的很象,但是不美!"後來郎士寧也改革了自己的繪畫方法,把西方的優點融入中國畫的形式裡.這個大家就都知道了.

我覺得乾隆的這一句話就概括出了中西方

美術風格的特點.

這是我的一點見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4樓:樂鉗子

國畫講究 天人合一,詩書畫印自成一體。

西畫講究 英雄主義,精準的透視關係。

5樓:快樂的游魚

中西繪畫區別?我國自古國畫自立,毛筆潑墨寫意,立意強於寫形; 而西方繪畫則以塑形強於立意,注重立體透視關係,簡言之:國畫以意為主,西畫以形為主

6樓:可不一定對

自己看看中西方美術史,豈不知道的更多,告訴你一點,你也不一定理解

7樓:匿名使用者

可從繪畫方面進行舉例比較,有可比性的:作品 藝術家 語言形式 (色彩 結構 空間 光) 題材(人物畫 風景畫 歷史畫 風俗畫 靜物畫等方面)問題補充:從

中西繪畫的差異有哪些

8樓:匿名使用者

在西方的繪畫中,人物佔據了核心的位置。所謂核心位置有著雙重的含義,一方面,是數量的巨大,另一方面,是人物在構圖中所佔據的核心位置。如眾所周知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到現代主義諸大家(如畢加索、梵·高等人)的作品。

這種以人物為核心的傳統,就是西方藝術注重個人主義的人文主義文化傳統的突出表現。而西方繪畫中準確、諧調而科學的比例關係和透視關係,則是實證主義與科學精神的傳統在繪畫上的體現。反觀中國的傳統繪畫,也是恪守著中國的文化傳統。

在這些浩如煙海的畫作中,必須承認人物完全處於從屬的地位。在宋朝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等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在一幅高度在2米左右的山水畫中,若有可憐的人物,幾乎讓人找不到,與《蒙娜·麗莎》的人物佔據了畫面的五分之四,恰好相映成趣。道理說來很簡單:

崇尚自然秩序的道家傳統的確認為人在自然界中就是那麼一點點大,正像蘇軾說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而明清小品畫更是花鳥蟲魚,幾乎沒有人的位置;自然本位主義實在是中國繪畫的一大傳統。

中國繪畫美學不以結構嚴禁的邏輯體系為基礎,不專門研究自然的本質屬性,認為事物可以認識,但並不需要用清楚的概念表示,為了追求永恆與昇華。某種定義是不必要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意足不求顏色似」,畫面上用大面積的空白,大塊的磨塊,多視域的構圖處理,成為東方人理解到有相互相成的藝術創造中的宇宙和諧實體。歐洲人認為世界萬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在於它們各級都具有不容的數量關係。

雕塑繪畫等藝術的美在於數的和諧與比例。一切造型藝術要依靠於對資料關係恰如其分地把握,於是對人體精妙的比例節奏的提煉與表現成了藝術家致力的方向。有異於的「度物象取其真」。

中國是感知的真,西方是自然屬性的真;中國是情感意味中的真,西方是客觀條件的真。西方繪畫美學認為藝術創作必須上升到理智,這樣才能把握事物中的或然與必然規律,並把它表現在一個藝術形象中,使之成為客觀的摹本,儘管中世紀**教把藝術美的本來屬性看作是上帝的光輝。中國繪畫重神似,即把描繪物體當作藝術家本人思維情感的**來看待。

通過藝術語言,藉助藝術手段再造的境界納入到一個藝術的意境範圍。最後結果使表現的物象能充分表述藝術家的主觀意識為目的。所以表現筆墨之中的物體、色彩等關係常常是極大程度地改變了客觀自然,而帶有很多的主觀成分。

由此可見中西在美術方面的差別,然而即使風格迥異,兩者仍然在尋求一種高層次的相互融合,吳冠中先生曾說:「我曾將中、西方傑出的繪畫作品比作啞巴夫妻,雖語言有阻,卻深深相愛。」縱觀歷史, 21世紀以後,東西方文化交流相互影響越來越明顯,而且成為必然。

歐洲油畫在中國紮根成長,東方藝術為西方美術發展提供了條件,互相吸收,互相作用。21世紀新的科技文明的發展,對人類文化與民族傳統,人的生存方式都起著重大的作用。但美術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多元仍然是其基本存在形式,適應身會的不斷創新仍然是其存在規律。

9樓:鞠健柏板叡

中國繪畫注重感覺和神氣

西方繪畫注重寫實

10樓:匿名使用者

國畫寫意

西方繪畫寫形

中西方繪畫差異比較

11樓:魯泰物礦網

中西方繪畫的最大的差異是:東方偏向寫意,西方偏向寫實。

繪畫理念上:西方繪畫注重思維,東方的繪畫更加註重情感。因此,西方繪畫再現性強,形象逼真,具有更高的認識價值;而中國的繪畫表現性強,抒情味濃,更加註重情與理的統一,詩與畫的結合。

繪畫透視上:這是最根本的,中國繪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而西方繪畫著重於焦點透視,比較客觀科學地體現了物體的外觀,真實客觀是其主要特點。

繪畫工具:繪畫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繪畫的差異。毛筆、紙張、繪畫顏料可謂獨樹一幟,更生動地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當然,當時整個西方社會的工藝水平也是很高的。

中西繪畫都反映生活的真實,但方式不完全相同。西方繪畫像戲劇電影一樣,是通過逼真的外在形象來表現生活內在本質的真實;東方繪畫像中國的戲劇一樣,是通過近似的外在形象來表現生活內在本質的真實。

中西方繪畫藝術猶如兩座形貌各異的山峰,雖然同樣具有令人回味無窮的藝術感染力,但卻各成一體。在全球一體化的這一特定歷史時期,中國繪畫藝術與西方繪畫藝術之間的交流也日漸密切。

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中西藝術內在本質的差異。也許正是中西方對待自然態度的不同使中西繪畫放生了如此大的差異。

儘管它們有著很大的不同,但當今社會都是各取所需,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審美觀,有著不同的愛好,因而他們選擇的畫風也不同。

12樓:東崑崙時代

繪畫理念上:西方繪畫注重思維,東方的繪畫更加註重情感。因此,西方繪畫再現性強,形象逼真,具有更高的認識價值,而中國的繪畫表現性強,抒情味濃。

在西方,哲學對藝術的影響極大,科學與繪畫關係密切,哲學的頭腦和科學的素養使得畫家養成以準確的頭腦去觀察自然,以清晰的幾何學、邏輯學的方法去分析自然,再現自然。而中國繪畫更加註重情與理的統一,詩與畫的結合。

繪畫透視上:這是最根本的,中國繪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

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在透視上將焦點(一點)透視與散點(多點)透視結合;而西方繪畫著重於焦點透視,比較客觀科學地體現了物體的外觀,真實客觀是其特點。

繪畫工具:繪畫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繪畫的差異。毛筆,紙張,繪畫顏料可謂獨樹一幟,更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當然整個當時西方社會的工藝水平也是很高的。

西方人文在文藝復興時期,思想波瀾起伏,海納百川形成了眾多的藝術風格,功不在風格多少,而在於這一風氣帶動了人們的思想,不段的創新;

反觀中國古代,由於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思想統治,迫使人們在一定框架中,不對君王,只對青山綠水,千年時間造就了中國畫的輝煌,但也限制了中國繪畫新時代的發展。

當然在明清兩代發展起來的工筆繪畫,在一定意義上也偏重了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工筆建築要稍少一些)。

總的來說,中國繪畫講究的是意境,畫面的構圖可以北地之山,南河之水,成竹在胸,山林水樓,人物花鳥,增減不在話下,而西方繪畫造型嚴謹,焦點透視決定了其在構圖上有所限制,但也更體現了西方繪畫方寸之間的精工細。

13樓:

對於中國古典繪畫與西方傳統繪畫的區別來說,主要表現為下面四個方面:

1. 繪畫工具材料的不同

中國繪畫往往採用中國特製的毛筆、墨或顏料,在宣紙或絹帛上作畫。中國畫運用鉤、勒、點等毛筆的不同技法,是中國畫表現出無窮變化的線條情趣;且以墨代色,使墨色產生豐富而細微的色度變化,也就是「墨分五色」。

歐洲傳統油畫是用油質顏料在布、木板或厚紙板上畫成,其特點是油畫顏色豐富、鮮豔,覆蓋力強,能夠充分表現物體的質感,使繪畫物件顯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2. 造型語言的不同

中國畫以線造型,線條中充滿運動節奏美感。注重墨在空間處理上將不同時間、不同角度觀察物件獲得的形象特點有機結合起來。而歐洲傳統油畫以明暗色彩為造型手段,立體感強、光感強、質感強烈。

油畫客觀性強,觀察細緻表準確,給人以強烈真是感。

西方是定點寫生按焦點透視法描繪所見物象,偏重於對客體的描繪和對本體畫面的構建。其利用色彩的變化,明暗對比,近大遠小的焦點透視,在二維空間產生三維真實的幻象。

3. 審美價值的傾向不同

在審美傾向上,中國古典繪畫則更加重視物象內在精神和作者主觀情感的表現。中國繪畫尚意,中表現、重情感,中國古典繪畫根基於中國民族的基本哲學,即《易經》的宇宙觀。以「天人合一」為其追求的至高境界。

顧愷之「傳神論」的提出使中國畫從一開始就以「神」為中心,而以「形」為表現「神」的一種手段。「以形傳神」成為中國繪畫之要義,千古不易。

在歐洲傳統油畫中更加重視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現。歐洲傳統油畫尚形,歐洲傳統油畫中再現、重理性。歐洲傳統油畫根基於「模仿自然」於「和諧的形式」的藝術觀念,其意境淵源基礎在於古希臘的雕刻與建築。

其宇宙觀點仍是「人與物」、「心於境」的對立相視。 總之,兩種畫是兩種理念的主導。

4.筆情墨趣與光影韻律不同

中國繪畫講究「筆精墨妙」,用筆要求筆力深沉,力透紙背,講究「骨法用筆」;用墨主張以墨為主,以色為輔,講究「墨分五色」。所謂「墨分五色」就是以水調節墨色的濃淡乾溼,焦、濃、重、淡、清的墨色變化十分豐富,雖然不是五彩繽紛,卻極為典雅穩重。

中國畫主張以墨為主,以色為輔,但並非輕視色彩。中國畫古稱「丹青」。尤其唐宋時期的工筆重彩畫,設色濃麗,豔而不俗,體現了極高的色彩技巧。

然而宋元以來,隨著文人畫的興盛,水墨寫意畫漸漸躍居前列,成為主流,文人畫家們崇尚墨分五色,在黑白的氤氳變化中,表達胸中與天地一致的蒼茫之氣。

西方繪畫重視色彩的運用,以光影韻律為其形式美特徵,追求真實感、立體感、節奏感、明暗光影感。光的具體化就是色彩,色彩不僅是最重要的造型手段,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表現手段。西方繪畫色彩豐富,畫面效果強烈、醒目。

西方畫家著重於色彩知識的把握,通過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對比色、鄰近色的處理,以及畫面上色調的深淺變化,表現物象的凹凸效果,增加畫面的體積感、光感和空間感,從而使物象體現出厚重感和質感。

中西方美術的比較中西方繪畫差異比較

由於中西 美術的宇宙觀 世界觀和哲學背景的不同導致了中西美學的差異,使之中西美術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和歲月,也即世界美術中東西方兩大體系,由兩大體系又衍生出不同的美術理論與美術創作,產生出美術視野的多元性,美術創作活動的多元性,中西美術本身的自律性是自在自為的,是在人類藝術地認識世界 審美地體驗世界的無...

從學期兒童基本方法的角度談談遊戲的功能

一 遊戲在體bai育教學中du的重要作用 在體zhi育教學中依dao著書本的知識回點,按部就班的進行答教學,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他們的好動的特點,要想達到好的效果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應穿插一些遊戲的成份,或者貫穿整個課堂的始終,遊戲在幼兒體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 有利於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

中西方價值觀的差異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3 10 就 如bai 經 上 所 記 沒du有 義 人 連 一 個 也zhi 沒 有 3 11 沒 有 明 白dao 的 沒 有 尋 求 神 的 3 12 都 是 偏回 離 正 路 一 同答 變 為 無 用 沒 有 行 善 的 連 一 個 也 沒 有 3 13 他 們 的 喉 嚨 是 敞 開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