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美術的比較中西方繪畫差異比較

2021-03-05 09:21:00 字數 5833 閱讀 1694

1樓:鳳梨尖尖

由於中西

美術的宇宙觀、世界觀和哲學背景的不同導致了中西美學的差異,使之中西美術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和歲月,也即世界美術中東西方兩大體系,由兩大體系又衍生出不同的美術理論與美術創作,產生出美術視野的多元性,美術創作活動的多元性,中西美術本身的自律性是自在自為的,是在人類藝術地認識世界、審美地體驗世界的無限推移中深化著、豐富著、發展著、開拓著的。當代社會正走向「全球化」,我們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能強烈感受得到經濟一體化和全球資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美術的全球化,不是走向美術之「大同」,而是地域文化在包容人類文化互融過程體現出本土文化特色,一部世界美術史就是由不同地域美術為前提的不斷追逐並充分體現人類藝術互融與演進的過程,全球化並沒有也不可能消彌藝術差異和異質,個性與共性互融共存。藝術的地域差異中體現出「共性」,全球化浪潮中藝術往往遭遇本土化過程。

現從以下幾方面來論述中西美術的差異與共性:

一、表現性意象和再現性具象 東方藝術是重表現的;西方藝術是重再現的。然而近世紀東方藝術由古典的、表現的轉向現代的、再現的。西方藝術則由古典的、再現的轉向現代的、表現的。

這種東、西方藝術逆向發展的趨向,匯聚於全球化潮流中,預示著反方向迴歸。認識上隱約出現了藝術的「十字形」交叉線。 如同屬肖像性繪畫作品:

梁楷(南宋)的《潑墨仙人》與17世紀荷蘭通派維米爾的《站在視窗讀信的女人》,前者是通過誇張、變形和狂放的筆意來表現的,後者是通過精確的寫實手法,如達·芬奇所說的「繪畫要象鏡子般映照自然」。自古希臘時期的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畢達哥拉斯等,從那時起,西方美術很長一個時期都力圖運用理性的數學方式實現對事物的模仿。在達·芬奇的《蒙娜麗薩》這幅畫裡,再現性是與審美客體生命本質精微體現相聯絡的東西。

西方美術募仿的視覺可靠性還體現在透視問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作為科學的透視學和解剖學的興起奠定了西方繪畫再現法的基礎,從拉斐爾的《聖母的婚禮》;曼特尼亞的《哀悼**》;維米爾的《讀信的婦女》;席裡柯的《梅杜薩之筏》;列賓的《伏爾加縴夫》等作品中可以明顯地看到透視學在西方繪畫中所具有的舉足輕重的作用。西方繪畫努力從科學天地中尋找如透視學、解剖學、光學、色彩學等學科滲透到繪畫中去。西方繪畫的審美趣味,在於真和美,真指物件的真實、環境的真實。

它講究比例、明暗、透視、解剖等等科學法則。 中國繪畫總體上傾向於表現性,易經(公元前18世紀~7世紀)就以六條基本線的完形和斷裂組成不同的圖象。中國畫的內涵、隱喻、言不盡意、意在言外顯示出中國藝術的重性靈、重「意在象外」,象外意、象外之情把藝術的審美物件由外部世界轉向內部世界,把藝術的傳導力由再現轉向表現。

中國繪畫是尚意,西文繪畫是尚形,中國繪畫重表現,重情感,西文繪畫重再現,重理性。 中國繪畫的中心觀念是「氣韻生動」。「氣」是畫家的內在激情衝動「韻」是「氣」表現在畫面上的某種韻味、情趣。

中國繪畫講傳神,包括物件的內在精神,畫家自己的主觀情思。「傳神說」從人物畫移到了山水花鳥畫,山水花鳥得到了人格化的表現。明朝唐志契說過:

「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指的就是畫家要表現自己的真性情。

二、「天人合一」與「神人合一」 「天啊……」 在中國人在偶然遇到突發事件時,時常有這種感嘆! 「上帝啊……」 西方人在偶然遇到突發事件時,時常有這種感嘆! 不同的慣用詞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傾向,中國美學與西方美學的巨大差異就是「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的差異。

前者由審美走向人際,回到生活,後者由審美走向宗教,皈依上帝。在美術史中,幾乎同一時期的中國西漢霍去病墓雕與古希臘的米洛的阿芙羅蒂特雕像不同的審美取向,在於前者表現的是人生成於自然,迴歸於自然,這一巨型紀念碑式的雕刻,以臥虎、躍馬、石象、怪獸等天然渾成的造型,拓展出廣闊山野、丘陵和無極宇宙。霍去病墓如滄海明珠,孕含於天地精神之間。

在那空闊之野,浸浴著一種恆久的人生感、歷史感和宇宙感。而米洛的阿芙羅蒂特則體現出古希臘神話與人體美的結合。馬克思說:

「希臘神話是古希臘藝術的土壤。」希臘神話啟發我們理解希臘雕刻的藝術美。在希臘神話裡神和人是共存的,「神人同源」、「神人同形同性」,希臘人是以人的面貌來創造神,賦予神的形象以人的體魄和人的思想感情的。

從雕像的整體風格看:美神的橢圓形臉蛋,直鼻樑(俗稱希臘鼻)、平額、端正的弧形眉,扁桃形的眼睛,髮髻刻成有條理的輕波紋樣式,神態自若,不露笑容。她沒有半點嬌豔或羞怯,只有純潔與典雅、莊重嫵媚,體現了高度的古典理想美。

中西美術的差異的「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一個由審美走向人際,一個由審美走向宗教,前者回到生活,後者皈依上帝。一個靈肉兼顧,情、理交融,一個尊崇靈魂,鄙視肉體,一個與自然同在,重視此在,一個向上帝贖罪,企求來世。一箇中庸平衡,一個縱慾禁慾。

無論是東西方人類在生產勞動、文化娛樂活動中都要在人本身之外尋找支援和依賴。就是說,要找到力量和歸宿。這方面東、西方都是一樣,找到了一個權威的東西,就是「合」的過程。

西方找到「神」,中國找到了「天」,於是形成了「神人合一」和「天人合一」這也就是中西美術的差異之一。 中國古代畫家多以儒家的思想來看待繪畫的社會功能,審美方面則以道、釋思想為指導,用道、釋的宇宙觀去領悟自然。中國繪畫的審美心理,要求所描繪的東西直接訴諸人的感官,訴諸人的情感和想象,也即「天人合一」。

2樓:沙幼珊義志

這個問題問的太大,太泛了,我估計都能用一本書來滿足你的提問。

簡單的告訴你:

西方美術以注重實際,光影效果要求嚴格為主,形似神不似創意抽象留出想想空間為輔;

而中國美術以中國畫為代表,注重意境,注重人的情感,神似形不似。以畫家的意志為轉移。

還有呀你自己可以隨便找人物,風景,什麼的題材,各找一幅名畫,自己對比下,就能發現很多不同了

3樓:戢冬易睦發

1.中國畫講究"氣韻生動",西方繪畫主要講究形的要求.

2.作畫方法,中國畫講究"默寫"即獲取素材之後回房作畫,西方講究寫生.

3.觀察方法,中國畫講究在遊玩中無意中獲取素材,而西方講究刻意的取景.

4.構圖,中國畫講究留白,而西方繪畫出現留白則視為畫面不完整.

5.透視,中國畫為散點透視,西方繪畫為焦點透視.

6.詩書畫印的利用,中國畫裡詩書畫印為一體,是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西方繪畫沒有此論.

中西方繪畫差異比較

4樓:魯泰物礦網

中西方繪畫的最大的差異是:東方偏向寫意,西方偏向寫實。

繪畫理念上:西方繪畫注重思維,東方的繪畫更加註重情感。因此,西方繪畫再現性強,形象逼真,具有更高的認識價值;而中國的繪畫表現性強,抒情味濃,更加註重情與理的統一,詩與畫的結合。

繪畫透視上:這是最根本的,中國繪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而西方繪畫著重於焦點透視,比較客觀科學地體現了物體的外觀,真實客觀是其主要特點。

繪畫工具:繪畫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繪畫的差異。毛筆、紙張、繪畫顏料可謂獨樹一幟,更生動地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當然,當時整個西方社會的工藝水平也是很高的。

中西繪畫都反映生活的真實,但方式不完全相同。西方繪畫像戲劇電影一樣,是通過逼真的外在形象來表現生活內在本質的真實;東方繪畫像中國的戲劇一樣,是通過近似的外在形象來表現生活內在本質的真實。

中西方繪畫藝術猶如兩座形貌各異的山峰,雖然同樣具有令人回味無窮的藝術感染力,但卻各成一體。在全球一體化的這一特定歷史時期,中國繪畫藝術與西方繪畫藝術之間的交流也日漸密切。

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中西藝術內在本質的差異。也許正是中西方對待自然態度的不同使中西繪畫放生了如此大的差異。

儘管它們有著很大的不同,但當今社會都是各取所需,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審美觀,有著不同的愛好,因而他們選擇的畫風也不同。

5樓:東崑崙時代

繪畫理念上:西方繪畫注重思維,東方的繪畫更加註重情感。因此,西方繪畫再現性強,形象逼真,具有更高的認識價值,而中國的繪畫表現性強,抒情味濃。

在西方,哲學對藝術的影響極大,科學與繪畫關係密切,哲學的頭腦和科學的素養使得畫家養成以準確的頭腦去觀察自然,以清晰的幾何學、邏輯學的方法去分析自然,再現自然。而中國繪畫更加註重情與理的統一,詩與畫的結合。

繪畫透視上:這是最根本的,中國繪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

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在透視上將焦點(一點)透視與散點(多點)透視結合;而西方繪畫著重於焦點透視,比較客觀科學地體現了物體的外觀,真實客觀是其特點。

繪畫工具:繪畫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繪畫的差異。毛筆,紙張,繪畫顏料可謂獨樹一幟,更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當然整個當時西方社會的工藝水平也是很高的。

西方人文在文藝復興時期,思想波瀾起伏,海納百川形成了眾多的藝術風格,功不在風格多少,而在於這一風氣帶動了人們的思想,不段的創新;

反觀中國古代,由於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思想統治,迫使人們在一定框架中,不對君王,只對青山綠水,千年時間造就了中國畫的輝煌,但也限制了中國繪畫新時代的發展。

當然在明清兩代發展起來的工筆繪畫,在一定意義上也偏重了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工筆建築要稍少一些)。

總的來說,中國繪畫講究的是意境,畫面的構圖可以北地之山,南河之水,成竹在胸,山林水樓,人物花鳥,增減不在話下,而西方繪畫造型嚴謹,焦點透視決定了其在構圖上有所限制,但也更體現了西方繪畫方寸之間的精工細。

6樓:

對於中國古典繪畫與西方傳統繪畫的區別來說,主要表現為下面四個方面:

1. 繪畫工具材料的不同

中國繪畫往往採用中國特製的毛筆、墨或顏料,在宣紙或絹帛上作畫。中國畫運用鉤、勒、點等毛筆的不同技法,是中國畫表現出無窮變化的線條情趣;且以墨代色,使墨色產生豐富而細微的色度變化,也就是「墨分五色」。

歐洲傳統油畫是用油質顏料在布、木板或厚紙板上畫成,其特點是油畫顏色豐富、鮮豔,覆蓋力強,能夠充分表現物體的質感,使繪畫物件顯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2. 造型語言的不同

中國畫以線造型,線條中充滿運動節奏美感。注重墨在空間處理上將不同時間、不同角度觀察物件獲得的形象特點有機結合起來。而歐洲傳統油畫以明暗色彩為造型手段,立體感強、光感強、質感強烈。

油畫客觀性強,觀察細緻表準確,給人以強烈真是感。

西方是定點寫生按焦點透視法描繪所見物象,偏重於對客體的描繪和對本體畫面的構建。其利用色彩的變化,明暗對比,近大遠小的焦點透視,在二維空間產生三維真實的幻象。

3. 審美價值的傾向不同

在審美傾向上,中國古典繪畫則更加重視物象內在精神和作者主觀情感的表現。中國繪畫尚意,中表現、重情感,中國古典繪畫根基於中國民族的基本哲學,即《易經》的宇宙觀。以「天人合一」為其追求的至高境界。

顧愷之「傳神論」的提出使中國畫從一開始就以「神」為中心,而以「形」為表現「神」的一種手段。「以形傳神」成為中國繪畫之要義,千古不易。

在歐洲傳統油畫中更加重視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現。歐洲傳統油畫尚形,歐洲傳統油畫中再現、重理性。歐洲傳統油畫根基於「模仿自然」於「和諧的形式」的藝術觀念,其意境淵源基礎在於古希臘的雕刻與建築。

其宇宙觀點仍是「人與物」、「心於境」的對立相視。 總之,兩種畫是兩種理念的主導。

4.筆情墨趣與光影韻律不同

中國繪畫講究「筆精墨妙」,用筆要求筆力深沉,力透紙背,講究「骨法用筆」;用墨主張以墨為主,以色為輔,講究「墨分五色」。所謂「墨分五色」就是以水調節墨色的濃淡乾溼,焦、濃、重、淡、清的墨色變化十分豐富,雖然不是五彩繽紛,卻極為典雅穩重。

中國畫主張以墨為主,以色為輔,但並非輕視色彩。中國畫古稱「丹青」。尤其唐宋時期的工筆重彩畫,設色濃麗,豔而不俗,體現了極高的色彩技巧。

然而宋元以來,隨著文人畫的興盛,水墨寫意畫漸漸躍居前列,成為主流,文人畫家們崇尚墨分五色,在黑白的氤氳變化中,表達胸中與天地一致的蒼茫之氣。

西方繪畫重視色彩的運用,以光影韻律為其形式美特徵,追求真實感、立體感、節奏感、明暗光影感。光的具體化就是色彩,色彩不僅是最重要的造型手段,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表現手段。西方繪畫色彩豐富,畫面效果強烈、醒目。

西方畫家著重於色彩知識的把握,通過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對比色、鄰近色的處理,以及畫面上色調的深淺變化,表現物象的凹凸效果,增加畫面的體積感、光感和空間感,從而使物象體現出厚重感和質感。

中西繪畫區別,中西方繪畫差異比較

1,線條方面 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線條大都是畫家用以代表兩物象的境界。例如中國畫中,描一條蛋形線表示人的臉孔,其實人臉孔的周圍並無此線,此線是臉與背景的界線。2,透視方面 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透視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現立體物。西洋畫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講究透視法。試...

中西方美術史,中西方美術史的對比?

1 東漢六大畫家 趙歧 劉褒 張衡 蔡魚 劉旦 楊魯具體參見如下 2 中國現代畫家 參見如下 3 勝利女神 擲鐵餅者 拉奧孔 大衛 4 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傑 達 分奇 代表作 巖間聖母 最後的晚餐 蒙娜麗莎 拉斐爾 代表作 西斯廷聖母 雅典學院 米開朗其羅 代表作 創世紀 創造亞當 先知耶利米 喬託 ...

關於中西方戀愛的差異,中西方愛情觀的不同

西方的愛情 特點 奔放 熱情 不顧一切 有時也不過世俗的眼光。優點 很多世人不認同的愛情在那裡可以得到肯定,如果真正相愛了,身份的差距也不是問題。缺點 速食愛情,前後一個月結婚,一個月離婚的超速愛情好像很常見。東方的愛情 特點 如果西方的愛情是火的話,無疑,東方的愛情就是水,需要慢慢的加溫,而東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