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三國中,諸葛亮故意曲解曹操「大喬小喬」的意思,迫使周瑜抗

2021-05-21 12:47:19 字數 5708 閱讀 8095

1樓:匿名使用者

本是「鎮江東,奪二橋」。但諸葛說是「奪二喬」,曲解成曹操想威震江東,把大喬,小喬鎖進銅雀臺。周瑜聞之頓怒(受刺激了,才會上諸葛的當),立刻向孫權諫戰。

2樓:匿名使用者

那幾句是諸葛復亮杜撰的制,《曹植集》中的《銅雀臺賦》並沒有那幾句。

不過按照演義中看,原意應該是指銅雀臺上橫飛的兩座橋(演義中34回提到「更作兩條飛橋,橫空而上」),因為古代橋和喬是一個字。

我翻了翻《三國志》,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而銅雀臺卻建於兩年之後的建安十五年,曹操冤啊。

《銅雀臺賦》實際上是曹植的《登臺賦》,裡面根本沒有「攬二橋於東南兮」的句子,不知是羅貫中杜撰的,還是諸葛亮為此計特別杜撰的!

周瑜竟不察覺諸葛亮增加了句子(也難怪,兩年以後的事他當然不知),苦了曹公,便宜了二喬這兩位正史中都無名字的女子,從此就成了絕色,魏武帝朝思暮想的女子那還了得!於是日本三國無雙的遊戲中更是多了一對手拿扇子的姐妹。^0^

3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高中語文老抄師說曹操的原意

襲是指他要建造一個銅

雀臺,銅雀臺是用來養歌伎,舞伎之類的美女,曹操本來的意思是東吳出了大小喬這樣的美女,肯定是人傑地靈,不乏美人,當他戰勝東吳也要找到像大小喬那麼美麗的女子在銅雀臺供他欣賞。諸葛亮是把曹操的意思故意微小的曲解了一下,這樣兩邊即使和好都不能說他錯,更何況當時的局勢已不可能和好

4樓:匿名使用者

在當時,周抄

瑜雖然決意抗曹,但是bai明面上卻du

表現的很「曖昧」zhi

不清,諸葛亮這種做法dao本意是激周瑜表明自己的真正想法,而且堅定周瑜抗曹決心,而且孫權是很喜歡周瑜的,周瑜一旦堅決抗曹,那麼就能讓孫權堅定立場,一箭雙鵰。

5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自己都說了,就是為了能聯合東吳抗曹嘛,大喬是孫策的老婆,小喬是周瑜的老婆,諸葛亮巧用銅雀臺賦醜話曹操,使周瑜堅定了抗曹的決心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主要事件以及所在章節

6樓:小乾乾

1、三顧茅廬(第37回)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後,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

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遊,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

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於階下,直到亮醒後,方才相見。

2、火燒博望坡(第39回)

諸葛亮被劉備任命成軍師,張飛關羽不願意聽一個毛頭小子的命令,而諸葛亮找劉備要來令符,讓張飛關羽去博望坡埋伏,先放軍過,見火起殺出,又令趙雲去引誘夏侯敦,之後叫劉備繼續引誘。

夏侯敦在李典曹仁戰敗之後,帶李典于禁韓浩發兵十萬攻打新野,路過博望坡後,先被趙雲單挑,趙雲詐敗,退卻,夏侯敦急追,後韓浩讓夏侯敦小心埋伏,而劉備殺出。

夏侯敦笑道這就是埋伏,急於立功,追殺之,隊伍拉了老長老長,只聽一聲炮,慢天大火,前方趙雲劉備殺回,關羽殺出,張飛殺出,10萬大軍毀於一旦。

3、火燒新野(第40回)

諸葛亮在火燒博望坡後得到了關羽張飛的信任,曹操終於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發兵五十萬攻打荊洲,劉琮投降,使曹操兵力狂加至八十萬,許楮的十萬先鋒過了博望坡直撲新野,但劉備已逃走,空城一座,連百姓都沒有,忽忽忽,新野城三面**,只留南門,許楮無奈,逃跑,趙雲張飛劉備三面合圍,關羽放火,十萬大軍又沒。

4、五丈原(第77回)

五丈原位於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高20餘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衝的深溝,形勢險要。

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後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

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並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裡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

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歎道:「天下奇才也。」後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裡修建了寺廟。

7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事件有:劉玄德三顧草廬、定三分隆中決策、荊州城公子三求計、三江口曹操折兵、三江口周瑜縱火、孔明三氣周公瑾、識詐降三擒孟獲、諸葛亮智取三城、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所在章節是: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

諸葛亮遊說東吳聯合抗曹的故事

8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突出了一個義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屯土山關公約三事、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關雲長義釋曹操、關雲長義釋黃漢升、張翼德義釋嚴顏……都突出了一個義字,三國演義也反映了什麼是「智慧」。三國演義中有許多鬥智的故事,最精彩的一段是孫劉聯合抗曹火燒赤壁的歷史。從孫劉聯合抗曹中我們看看諸葛亮勸說的藝術?

曹操在烏巢燒糧破了袁紹後就威逼江南,荊州向曹操投誠,曹操平定江南的敵人只剩劉備和孫權。為此曹操發檄文給東吳:邀請孫權會獵於江夏,共擒劉備,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

孫權當然明白:這是「假道伐虢」之計,先滅劉備再滅東吳?

面對窮追不捨的曹操,劉備唯一擺脫困境的途徑就是聯合東吳抗曹以成鼎足之勢。而當時東吳正徘徊於是戰還是降?正在勢頭上的曹操一方面挾天子而令諸侯,一方面以百萬得勝之軍虎視江南,因此抗曹確有很大的風險:

如果抗曹不成,江東三世基業將付之東流,因此東吳許多謀臣主?ldquo;降者易安,戰者難保?rdquo; 孫權在抗曹的問題上存在兩面性:

既不想受制於曹操又擔心寡不敵眾。因此要實現孫劉聯合的關鍵是要說服孫權抗曹?

要說服孫權可非易事,作為孫權心腹的魯肅,他勸孫權?ldquo;……眾人皆可降曹操,惟將軍不可降曹操,因為別人照樣可以當官,而你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魯肅這一番效忠的勸說著實讓孫權很感動,可是並沒有打消孫權寡不敵眾的疑慮?

當孫權聽說號稱臥龍的諸葛亮已到東吳,就想問計於諸葛亮,但在會見前要諸葛亮先會一會江東的諸謀臣,意思是:一方面讓諸葛亮看看江東也是人才濟濟;另一方面要看看諸葛亮能否說服那些主張投降的人。因而引出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精彩鬥智:

諸葛亮面對東吳謀臣的各種問難都針對不同的人和問題,給予有力的駁斥,或引經據典,或借古喻今,或劉備勝戰曹操的案例,使問難者或啞口、或羞愧不語?

諸葛亮對孫權的說服更是採用先激後勸。孫權越怕曹兵多,孔明越誇張曹操兵多將廣,並勸孫權如打不過曹操趁早俯首稱臣。孫權說?

ldquo;劉備怎麼不降啊?rdquo;,孔明說?ldquo;昔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

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又安能屈處人下乎!

」孫權聽了孔明此言,不覺勃然變色,拂衣而起,退入後堂。眾謀士都笑孔明?ldquo;愚蠢」,他們**知道,孔明是在激孫權的帝王之志,所以當孫權聽魯肅說孔明有破曹良策,才能回嗔作喜復邀孔明求問破曹良策。

權曰:「曹操平生所惡者:呂布、劉表、袁紹、袁術、劉備和我。

今數雄已滅,獨劉備與我尚存。我是決心抗曹,但劉備剛剛被打敗還有能力抗曹嗎?」孔明曰:

「劉備雖新敗,然關雲長猶率精兵萬人;劉琦領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豫州,輕騎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

荊州士民附操者,迫於勢耳,非本心也。今將軍誠能與豫州協力同心,破曹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則荊、吳之勢強,而鼎足之形成矣。

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惟將軍裁之?rdquo;權大悅曰?

ldquo;先生之言,頓開茅塞。吾意已決,更無他疑。即日商議起兵,共滅曹操?

rdquo;,為孫劉聯合打下了初步的基礎?

孔明知道孫權雖然作出決定,但孫劉聯合的基礎尚不穩固,這其中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周瑜。周瑜主張抗曹,他和魯肅相交又最好,可是周瑜在孔明面前偏偏對魯肅說:

「為使江東百姓不遭生靈塗炭作藉口,稱投降是上策?rdquo;周瑜的目的是想讓劉備有求東吳以便要價。面對周、魯二人的爭辯,諸葛亮不但沒有幫助魯肅勸周瑜,反而笑魯肅不識時務。

孔明說?「曹操極善用兵,天下莫敢當。向只有呂布、袁紹、袁術、劉表敢與對敵。

今數人皆被操滅,天下無人矣。獨有劉豫州不識時務,強與爭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將軍決計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貴。

這一笑實際上是是一激:周瑜為苟且偷生不思報國;

孔明更進一步說?ldquo;我有一計:只須遣一介之使,扁舟送大喬、小喬兩人到江上,操一得此兩人,百萬之眾,皆卸甲卷旗而退矣?

rdquo;周瑜迫不及待的問孔明:怎麼回事?於是孔明吟曹操做的《銅雀臺賦》:

…… 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hellip;…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曰:

「老賊欺吾太甚?rdquo; 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單于屢侵疆界,漢天子許以公主和親,今何惜民間二女乎?

rdquo;瑜曰?ldquo;公有所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主婦,小喬乃瑜之妻也?

rdquo;孔明佯作惶恐之狀,曰?ldquo;亮實不知。失口亂言,死罪!

死罪?rdquo;瑜曰?ldquo;吾與老賊誓不兩立?

rdquo;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後悔?rdquo;瑜曰?

ldquo;吾承伯符寄託,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適來所言,故相試耳吾自離鄱陽湖,便有北伐之心,雖刀斧加頭,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賊?

rdquo; 這是孔明二激周瑜的勸說藝術?

周瑜的抗曹之意進一步推動了孫劉的聯合。孫權為表抗曹的決心,拔佩劍砍面前奏案一角曰?ldquo;諸官將有再言降操者,與此案同?

rdquo;言罷,便將此劍賜周瑜,即封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如文武官將有不聽號令者,即以此劍誅之?

孔明心中明白:孫權雖然表了決心,但並不表明完全消除了孫權心中的疑惑;孔明也知道:自己再怎麼勸也是劉備的謀士,同樣的話如果出自孫權的心腹、負責軍旅的周瑜去勸效果就不同。

所以當週瑜升帳回來問孔明破曹良策時,孔明說?ldquo;孫將軍的心尚未穩,擔心曹兵之多,怕寡不敵眾,所以現在還不可以決策,如果將軍能以軍數開解,使其釋疑,然後大事可成?rdquo;

當週瑜復見孫權問?ldquo;明天我要調撥軍馬,主公心有疑否?」果然孫權?

ldquo;但憂曹操兵多,寡不敵眾耳。瑜說:「主公因見操檄文,言水陸大軍百萬,故懷疑懼,其實這是假的,操軍也就是

二、三十萬,而且是久疲之卒,曹操對投降之軍尚心存疑慮,其數雖多,不足畏也。瑜得五萬兵,自足破之。願主公勿以為慮?

rdquo;權撫瑜背曰:「公瑾此言,足釋吾疑。張昭無謀,深失孤望;獨卿及子敬,與孤同心耳?

至此孫劉聯合才算全部完成。從歷史看:孫劉聯合固然有聯合的基礎,也有各自的利益在,但如果沒有孔明的成功遊說,恐怕孫劉聯合難以實現,即使勉強實現了聯合也難成功火燒赤壁,三國鼎立之勢更無從談起。

當然歷史就是那麼安排的,必然有孔明這樣的人物推動此事。但從孔明的遊說中可否對我們有一些啟示呢?表面上看是諸葛亮能說會道,但他決不是坐談立議無人能及,而隨機應變百無一能的人;諸葛亮的遊說中融入了他多少的智慧和對真相、歷史、對交戰各方的態勢、人物、地理的瞭解,更能審時度勢、察顏觀色地嫻熟的運用勸、激、辯、釋,甚至以退為進等多種藝術,使每一次勸說都向成功方向邁出堅實的一步?

三國故事 諸葛亮三氣周瑜,三國故事 諸葛亮三氣周瑜

三國演義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果周瑜奪取南郡失敗,劉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奪取失利受傷,然後有將計就計,打敗了曹兵,但是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南郡等地,既沒有違約,又奪取了地盤。三國演義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 諸葛亮讓劉備安然的回到了荊州,並...

三國中是如何描寫諸葛亮的老婆的,三國演義中為什麼沒有諸葛亮老婆的描寫呢?

襄陽記 黃承彥者,高爽開列,為沔南名士,謂諸葛孔明曰 聞君擇婦 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賠。孔明許,既載送之。時人以為笑樂,鄉里為之諺曰 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諸葛亮的這位妻子姓黃,是黃承彥之女。據 三國志 諸葛亮傳 注引 襄陽記 記載,黃承彥說自己的女兒是 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問題,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是 是經過了藝術加工的,真實請見陳壽 三國志 諸葛亮剛剛出山時並沒有得到重用,在劉備手下當了兩年縣令,後積累功績一點一點爬到劉備手下第一人的。搏望坡和新野就算真的燒了,也和諸葛亮沒一點關係,因為孔明還在荊南當個小官呢。什麼舌戰群儒,草船借箭,諸葛借東風,都是虛構的,周瑜火燒曹操20萬大軍的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