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和擬人的區別,比擬和擬人的區別

2021-03-04 00:26:42 字數 4969 閱讀 8019

1樓:十七日月

擬人 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辭方式

象徵 用具體事物表現某些抽象意義

2樓:匿名使用者

象徵中的象徵體都是具體的,被象徵的本體,即「概念、思想和感情」都是抽象的,比喻中的喻體和本體通常都是具體的

3樓:完美之呻吟

兩者相比較有以下不同

1、象徵一般貫穿於整篇或整段文章之中,擬人侷限於一句或幾句話裡面。

2、象徵一般不直接點出所修飾的物件,要求讀者自己根據所讚頌的景物去感覺和體會內含的意義,兒擬人在句子當中把什麼物寫修飾**的什麼行為或表情非常明顯,一看既知。

3、擬人大部分句子可改寫成:......像人......一樣的類似句式,象徵則不能。

定義:象徵手法

初中語文課本中有這第幾篇文章:陶鑄的《松樹的風格》,茅盾的《白楊禮讚》、袁鷹的《井岡翠竹》、周敦頤的《愛蓮說》。這些文章描寫的物件不同,語言的風格各異,而且有白話,有文言,但卻具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即作者都不是單純地讚美松樹、白楊、翠竹、蓮花,而是借這些物來讚頌某些美德以及具備這些美德的人,或藉以說明某項事理。

這種寫作手法,通常稱為「象徵的手法」。如果再分得細些,還可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稱為「託物言志」、「借物抒情」、「因物說理(或議政)」等。

這種手法,**於《詩經》中的「比」、「興」。《楚辭.橘頌》就是通篇運用比興手法的古代名作。

此後在詩歌、散文中成為常見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來讚頌美好的事物,體現作者對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時也可用來諷刺醜惡的事物,抨擊不合理的現象,它既可以通篇運用,作者並不點明,而由讀者自己去體會象徵的含義,也可以只用於某些章節片段,由作者直接點明象徵的含義。

恰當地運用象徵手法,可以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以把不便於明說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來,賦予文章以深意,從而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餘地。

擬人:把物當人來寫。例如:天上的雲彩在向我們招手。

4樓:寧靜致遠水一方

象徵 藝術創作的基本藝術手法之一。指藉助於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徵,寄寓藝術家某種深邃的思想,或表達某種富有特殊意義的事理的藝術手法。象徵的本體意義和象徵意義之間本沒有必然的聯絡,但通過藝術家對本體事物特徵的突出描繪,會使藝術欣賞者產生由此及彼的聯想,從而領悟到藝術家所要表達的含義。

另外,根據傳統習慣和一定的社會習俗,選擇人民群眾熟知的象徵物作為本體,也可表達一種特定的意蘊。如紅色象徵喜慶、白色象徵哀悼、喜鵲象徵吉祥、烏鴉象徵厄運、鴿子象徵和平,鴛鴦象徵愛情等。運用象徵這種藝術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可使複雜深刻的事理淺顯化、單一化,還可以延伸描寫的內蘊、創造一種藝術意境,以引起人們的聯想,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效果。

象徵可分為隱寓性象徵和暗示性象徵兩種。象徵不同於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內容更為深廣,有的作品的藝術形象,甚至全用象徵手法表現出來。

比擬和擬人的區別

5樓:將小雅

比喻和擬人的區別,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6樓:

兩者區別:擬人是比擬下的一種修辭手法,比擬包含擬人。可以說擬人是比擬的一種表現形式。

考試的時候,當然是要填最準確的答案,問題可以判斷出是擬人,就不能填做比擬。就比如答案是句號,你填了符號。

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把物當作人來寫(即擬人)、把人當作物來寫(即擬物)和把這個事物當作另一事物來寫(即擬物)等幾種形式。

比擬有兩種表達方式:

1、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2、擬物,把人當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叫做擬物。

擴充套件資料

比擬句主要是藉助想象,將本體模擬為人的或物的某種行為、動作或情態,不論是擬人,還是擬物,始終都無擬體。比擬重在"擬",即將甲事物當作乙事物,甲乙兩事物彼此相融,渾然一體."而比擬的本體(被比擬的事物)必須出現,擬體(比擬的事或人物)卻不出現。

比擬只是臨時把擬體的某種品格特徵賦予本體。如:勇敢的海燕。

只出現本體「海燕」,擬體(人)沒出現。比擬把物人格化,將人物寫得栩栩如生,使人親切。常常顯得色彩鮮明,表意豐富的特點。

7樓:月似當時

「比擬」和「擬人」它們不是同一個層次的,而是「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或者說「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兩種形式。

根據感情的需要,故意把物當作人,把人當作物,或把甲物當作乙物,或把抽象概念當作人或物來描繪,這種「人物交融」的修辭方式叫比擬。比擬包括兩種形式。

1. 擬人 把人以外的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人的動作或思想感情,這就叫擬人。 如「波浪一邊歌唱,一邊衝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連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

2. 擬物 把人當作物或把甲物當作乙物、把抽象概念當作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叫做擬物。如:

「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還有一問,是『公理』,幾塊錢一斤?」「有時起了狂風,把他打得出不來氣。」

比擬就是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說明。 比擬的辭格是將人比作物、將物比做人,或將甲物化為乙物。運用這種辭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辭效果:

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寫得神形畢現,栩栩如生,抒發愛憎分明的感情。詩歌、**、散文、寓言、童話等經常使用比擬的辭格。

擬人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8樓:飛仙化羽

修辭吧回答

比擬是一個修辭格,其中分為兩種修辭手法,

1是擬人,2是擬物.

擬人是指將人的習性特點行為動作擬用在物體上.

擬物是指人仿擬物的習性特點行為動作,或彼物擬用此物的習性特點行為動作.

擬人例句:除了向日葵,所有的花兒都低下頭,不敢直面酷日.

擬物例句:為了學生,你一點點耗盡了燈油,熄滅了你的燈.

對於 擬人和擬物兩種表現手法,都可以說成比擬.

即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擬人和擬物屬於比擬.

不過一般語文老師不像研究修辭的人,可能會在手法名目上做無所謂的較真,像唯修辭論者一般非要把各種修辭分得清清楚楚,反而忽略了各種修辭手法之間微妙而獨特的聯絡,因此上學時可以暫時按照老師的要求做,但真正做研究時則沒必要如此"斤斤計較",束縛思想.

9樓:碧萱淺淺

比擬就是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說明。 比擬的辭格是將人比作物、將物比做人,或將甲物化為乙物。運用這種辭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辭效果:

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寫得神形畢現,栩栩如生,抒發愛憎分明的感情。詩歌、**、散文、寓言、童話等經常使用比擬的辭格。

擬人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就像童話裡的動物、植物能說話,能大笑)。

10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和比擬,都是加強語言形象性的修辭手段,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方式。初中教材中說:「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兩物有主有從;比擬重在"擬",即將甲事物當作乙事物,甲乙兩事物彼此相融,渾然一體.

"這僅是一種概括性的區別原則,如果教師照本宣科,不僅初中學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學生也怕難於接受.我以為必須作進—步的全體闡釋。

(一)比喻與比擬的性質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與本體事物有相似點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點,通過相似點使本體同喻體聯絡起來,喚起人們的聯想,使人更具體地惑知事物。比擬即模擬,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稱渭、動作、行為等)寫甲事物,或者說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強加於甲事物。

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動,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體實在,於是本來較抽象、不太實在的事物變得具體實在了,當然就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由此可見,比喻強調的是甲乙兩物的相似性,而比擬卻是利用它們之間的不同特性,使兩體融為一體,這是區別比喻和比擬最重要的標誌。請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經成為甕中之鱉,不好玫暫且圍著算了。(徐海東《奠基禮》)

(2)他確乎有點像一橡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 (老舍《駱駝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滿天的星星驚散了。(楊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卻不會彎腰。(臧克家《勝利的狂飈》)

例(1)取甕中之鱉待擒這一點說明敵人當時的處境,二者有相似點, 能給人具體形象的感受,這是比喻。例(2)從樹的外形特點聯想到樣子的外貌、氣質特徵,兩者有相似點,也屬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無生物,並無「露面」、「驚散」這樣的特徵,現以生物的特徵描寫它們.只是為了讓其情態逼真,躍然紙上,這是比擬。

例(4)將無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屬比擬。

(二)比喻與比擬的句式結構不同。比喻句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組成。借喻雖然不出現喻詞和本體,但可以變換為有喻詞和本體的明喻、暗喻。

不管是哪一種比喻,始終都有喻體;比擬句主要是藉助想象,將本體模擬為人的或物的某種行為、動作或情態,不論是擬人,還是擬物,始終都無擬體。例如「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誨」(袁鷹《十月長安街》)。這是暗喻、由本體(長安街)、喻體(大海)、喻詞(成)構成,又如「我們之聞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故鄉))。

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與閏土之間形成的隔閡。它把本體和喻詞都隱去了,只用喻體代替本體。另如「波浪一邊歌唱一邊衝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高爾基《海燕》)。

這卻是擬人句,將「波浪」當作人描寫,賦予它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

11樓:上視

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可能你做的題要你分細一點,一般我們說比擬時一般是擬物。你填比擬的話老師就理解為擬物了·二者很容易區分,擬物就是把人當作事物來寫比如說動物,植物什麼的。

簡單的理解擬人和擬物就是恰好相反

比喻 、類比 、擬人 、象徵有什麼區別啊?

12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一種修辭方

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類似特點的事物

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

類比根據兩種事物在某些特徵上的相似,推論出它們在其他特徵上也有可能相似。用這種推理方法推出的結論是或然性的,是否正確還有待實踐證明

擬人 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辭方式

象徵 用具體事物表現某些抽象意義

比擬和比喻有什麼區別比擬,擬人,比喻有什麼區別於聯絡?舉例說明

比喻和比擬,都是加強語言形象性的修辭手段,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方式。初中教材中說 比喻重在 喻 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兩物有主有從 比擬重在 擬 即將甲事物當作乙事物,甲乙兩事物彼此相融,渾然一體.這僅是一種概括性的區別原則,如果教師照本宣科,不僅初中學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學生也怕難於接受.我以...

小學比喻和擬人的區別,擬人與比喻的區別

比喻 也就是打比方,用某一事物或情節來比另一事物或情境。擬人從意義上看比喻重在喻,比擬重在擬,比擬乾脆把甲事物當作乙事物來寫,對於事物的相似點已不著重突出 從形式上看,比喻的喻體多是名詞性詞語,比擬中的比擬成分多是動詞性詞語。擬人句就是把某件東西比喻成有人的動作,而不是像童話形式。所寫事物必須具有人...

什麼是比擬與比喻擬人有何區別和聯絡最好舉例說明

比喻和比擬,都是加強語言形象性的修辭手段,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方式。初中教材中說 比喻重在 喻 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兩物有主有從 比擬重在 擬 即將甲事物當作乙事物,甲乙兩事物彼此相融,渾然一體.這僅是一種概括性的區別原則,如果教師照本宣科,不僅初中學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學生也怕難於接受.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