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服補子的意義,明清時期官服中補子的意義

2021-03-04 00:23:36 字數 5265 閱讀 7698

1樓:詠微

清代**的補子大體分為文、武兩種。

文官為: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鸕鶿,七品鴻漱,八品鵪鶉,

九品練雀。

武官為: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馬。

另外,御史與諫官均為獬豸。

清代**頂戴分為朝冠與吉服冠兩種。朝冠的定製是:親王以下至一品官,其冠頂均用紅寶石,只是用所飾的珍珠(東珠)的數目來加區別。

親王冠頂裝飾有10顆東珠,親王的世子冠頂裝飾有9顆東珠,郡王的冠頂裝飾有8顆東珠,貝勒冠頂裝飾有7顆東珠,貝子的冠頂裝飾有6顆東珠,鎮國公冠頂裝飾有5顆東珠,輔國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頂均裝飾有4顆東珠。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3顆,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2顆,一品官冠頂裝飾有東珠1顆。以上**的頂戴上均銜紅寶石。

二品官冠頂飾有小寶石1顆,上銜鏤花珊瑚(鎮國將軍和子爵同武一品官,輔國將軍和男爵同武二品官)。三品官頂戴上飾小紅寶石,上銜藍寶石。四品官頂戴上飾小藍寶石,上銜青金石。

五品官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水晶。六品官頂戴上飾小藍寶石,上銜硨磲。七品官冠頂上飾小水晶,上銜素金。

八品官為陰文鏤花金頂,沒有裝飾。九品官頂戴為陽文鏤花金頂(指未入流的文九品)。會試中試貢士冠頂銜金三枝九葉。

舉人、貢生、監生冠頂為鏤花銀座,上銜金雀。生員冠頂為鏤花銀座,上銜銀雀。

吉服冠的定製是:親王至貝子均用紅寶石頂,一品官用珊瑚頂,二品官用鏤花珊瑚頂,三品官用藍寶石頂,四品官用青金石頂,五品官用水晶頂,六品官用硨磲頂,七品官用素金頂,八品、九品均用鏤花素金頂。貢士用素金頂,舉人冠頂為銀座,上銜素金頂。

貢生用鏤花金頂,監生、生員均用素銀頂。

按:清初確定百官朝冠制度,

一、二、三品官都用起花金頂,上銜紅寶石,四品官朝冠上銜藍寶石,

五、六品官朝冠上銜水晶,七品官朝冠為起花金頂,中嵌小藍寶石,八品官朝冠用起花金頂,九品官用起花銀頂。雍正五年,開始議定了冬夏所戴的涼帽、暖帽,其制式依照朝冠頂戴:一品官用珊瑚頂,二品、三品官用起花珊瑚頂,四品官用青金石頂,五品、六品用水晶頂,七品以下及進士、舉人、貢生均用金頂,監生用銀頂。

雍正六年改七品官用鏤花水晶頂。雍正八年,改三品官用藍寶石或藍色明玻璃頂,六品官用硨磲或白色涅玻璃頂,七品官仍用金頂。從此以後,朝冠的形制及飾物遂成為定製

2樓:一個廚師

相傳補子起源於武則

天時代(武則天的官吏制度)。一天武則天上朝時賜給**們繡了花的官袍。因為十分好看,又是御賜之物,所以其他**紛紛效仿。補子就從這裡而來。

補子的源頭可以上溯至蒙元時代。內蒙古正藍旗羊群廟出土的元代石雕上就有花卉紋的補子,同時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確實發現了不少具有方補形式的元代織物。但這些服飾沒有作為補服出現,且這些方補多作花卉狀,它們在當時並沒有作為官階的標誌。

真正代表官位的補服定型於明代。據《明史·輿服志》記載,洪武二十四年(2023年)規定,官吏所著常服為盤領大袍,胸前、背後各綴一塊方形補子,文官繡禽,以示文明,武官繡獸,以示威武。一至九品所用禽獸尊卑不一,藉以辨別官品。

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雜職:

練鵲;風憲官:獬豸。除此之外,還有皇帝作為賜服專門賜給特定人物的賜補,有鬥牛和飛魚兩種。

從明代出土及傳世的官補來看,其製作方法有織錦、刺繡和緙絲三種。早期的官補較大,製作精良,文官補子均用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則用單獸,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補子卻只用單隻立禽,各品級略有區別,通常是:

一品鶴,二品、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而武官還是用單獸,通常為: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明清**所用補子都是以方補的形式出現的,與明補相比,清代的補子小而簡單,前後成對,但前片一般是對開的,後片則整片織在一起,主要是為了便於穿著。前片官補正好位於清代官服的前胸,為便於解系鈕釦,只能將前片對半分開。

在明清兩代,受過誥封的命婦(一般為官吏的母親及妻子)也備有補服,通常穿著於慶典朝會上。她們所用的補子紋樣以其丈夫或兒子的官品為準。女補的尺寸比男補要小。

凡武職**的妻、母,則不用獸紋補,也和文官家屬一樣,用禽紋補,意思是女子以閒雅為美,不必尚武。

明清時期官服中補子的意義 10

3樓:淚

補子的意義是飾以禽獸紋樣來區分**等級的方法最早源於唐武則天時期。

簡介:補子又稱胸背,簡稱補, 指中國明朝及清朝、朝鮮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國**服裝上,位於胸前和背後的方形裝飾。不同等級的**補子的圖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將的補子又不同。

文官的補子的圖案用飛禽,武將的的補子用猛獸,成語「衣冠禽獸」即**於此。繡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等級的一種標識。補子隨官職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

因此有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種珍貴的文物藏品。

分類:據《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四年(2023年)規定,補子圖案:公、侯、駙馬、伯:

麒麟、白澤;文官繡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繡獸,以示威猛: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羆,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雜職:

練鵲;風憲官:獬豸。除此之外,還有補子圖案為蟒、鬥牛等題材的,應歸屬於明代的「賜服」類。

一些舞、樂、工、吏雜職人員也可用雜禽、雜花補子,如正月十五的"燈景"補子,五月的"五毒艾虎"補子等。明代逢上元燈節,內臣宮眷皆須穿戴燈景補子蟒衣,以應節令。劉若愚《明宮史》稱:

「十五日曰「上元」,亦曰「元霄」,內臣內眷,皆穿燈景補子蟒衣。」

4樓:匿名使用者

文官:文官一至九品的圖案依次為: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xian2),六品鷺鷥(lu4 si1),七品(xi1 chi4),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文官的補子圖案均為飛禽。

武官武官一至六品的圖案依次為: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武官

七、八品的圖案為:犀牛。武官九品的圖案為:海馬(樣子和馬一樣,但站在海上)

武官的補子圖案均為走獸。

其他法官的補子圖案為:獬豸(xie4 zhi4)

5樓:三隻腳的大烏鴉

區別品級大小和工作部門的,另外還有美觀的作用。

清朝的官服,有9品,前面的圖案都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文官為: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鸕鶿,七品鴻漱,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武官為: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馬。

另外,御史與諫官均為獬豸。

7樓:匿名使用者

一 品180兩 紅寶石帽頂

繡仙鶴從一品正俸81兩

加支524兩

紅寶石頂

繡麒麟如:將軍

提督二品 155兩 珊瑚頂

繡錦雞正2品67兩

加支444兩

從2品53兩

加支324兩

珊瑚頂繡獅子

如:副將

三品 130兩 藍寶石頂

繡孔雀39兩加支204兩 藍寶石頂

繡豹 如:

參將(正)

遊擊(從)

四品 105兩 青金石頂

繡雲雁27兩加支114兩 青金石頂

繡虎如:

都司 五品 80兩 水晶頂

繡白鷳18兩加支72兩 水晶頂

繡熊如:

守備 六品 60兩 硨磲頂

繡鴛鴦14兩加支35兩 硨磲頂

繡彪 如:

千總七品 45兩 素金頂

繡鸂鶒12兩 素金頂

繡犀牛如:把總

八品 40兩 陰紋鏤花金頂

繡鵪鶉23兩 陰紋鏤花金頂

繡犀牛如:外委千總

正九品 35兩 陰紋鏤花金頂

繡練雀陰紋鏤花金頂

繡海馬如:外委把總

從九品及未入流 31兩 陽紋鏤花金頂

繡練雀注:1、以上均為正俸,京官例支雙俸。又每正俸一兩兼支米一斛。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俸米再加倍支給。

2、王公百官補服均為石青色,朝服、蟒袍為石青色或藍色。

3、風憲官(御史)補服繡獬豸。

4、武官又有養廉銀,如提督880兩,下至把總100兩。

5、清代官服制度: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補服、蟒袍等。品秩差別主要看冠服頂子、蟒袍以及補服的紋飾。

朝冠頂珠見上表;吉服冠與朝冠大體相同,冠後插有翎枝,其制六品以下用藍翎,五品以上用花翎;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繡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繡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繡四爪五蟒;補服,自親王以下皆有補服,其色石青,前字尾有補子,文禽武獸。貝子以上王親用圓形補子,其餘用方補;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衛等職,均需懸掛朝珠,朝珠共108顆,旁附小珠三串(一邊一串,一邊二串),名位「記念」。戴法男女有別,兩串在左為男,兩串在右為女。

另有一串垂於背,名「背雲」。

6、清代**戴的官帽又稱大帽,共有兩種:一為冬季所戴,稱「暖帽」;一位夏季所戴,名「涼帽」。根據規定,每年三月開始戴涼帽,八月換戴暖帽(北洋艦隊則較為特殊,一年四季均為暖帽)。

暖帽多為圓形,周圍有一道簷邊,材料多為皮質,也有緞質、呢質、布質,視氣候而變,暖帽中間裝飾有用紅色絲絛編成的帽緯,俗稱「紅纓」。帽緯之上裝有頂珠,按品級而異,無品則無頂。涼帽為圓錐形,用藤、竹、篾席、麥秸等編成,外裹綾羅,顏色多為白色,也有湖色及黃色。

涼帽頂上也裝有紅纓、頂珠,制同暖帽。另,凡戴官帽,都需在頂珠之下,裝一支兩寸長的翎管,用來安插翎枝。花翎用孔雀翎毛做成,俗稱孔雀翎,藍翎則用鶡羽製作。

8樓:匿名使用者

文官綴繡的補子圖案分別為:一品為仙鶴,二品為錦雞,三品為孔雀,四品為雲雁,五品為白鷳,六口若懸河為鷺鷥,七品為(氵+雞)(氵+束+鳥),八品為鵪鶉,九品為練雀。

武官綴繡的補子圖案分別為:一品為麒麟,二品為繡獅,三品繡豹,四品繡虎,五品繡熊,六品繡彪,七品繡犀牛,八品與七品相同也是繡犀牛,九品繡海馬。

綴繡在清代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等級的一種標識。它只不過是繡工的複雜程度和顏色的差別。補子隨著官職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

因此有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種珍貴的文物藏品。 **所綴繡的補子圖案各有不同,主要以文官採用飛禽飾樣,武官採用走獸圖案,用以顯示出武官的威武氣勢。

而**的元配夫人為朝廷命婦,亦可隨夫婿官階,可在正式的霞帔胸、背部分綴有補子。

補子分圓補和方補兩種。圓補用於貝子以上皇親者,上為五爪金龍紋,分別飾於左右肩上及前胸和後背。方補均用於文官和武將等**。

請教清朝旗人等級的問題,關於清朝的官服與等級問題

漢軍旗人地位是最低的,也不如滿蒙旗人受重視和信任,歷史上歷次被削減,最後人數還不如滿洲旗人多,好像還曾有漢軍旗人造反,地位遠不如曹雪芹家族那樣的內三旗的滿洲奴才。滿清也挺有意思,既把他們看做旗人又牢牢的貼上 漢人 的標籤,俗稱 兩邊跨 並沒有大量抬入滿洲八旗,不過這些清朝 漢人旗人 現在的後人都入了...

清朝官服圖案是什麼?代表的等級是什麼

朝服 清代 的著裝 皇帝 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 吉服 常服 行服等種類。皇帝的龍袍以明黃 金黃或杏黃等亮黃色為主 色,上繡九條龍,但以實物來看前後只有八條,實際上被繡在衣襟裡面,一般不易看到。這樣一來,每件龍袍實際即為九龍,而從正面或背面單獨看時,所看見的都 是五龍,與九五之數正好相吻合。龍袍下襬則繡...

你知道清朝官服上的圖案都有什麼嗎

雖然平時看上去挺暗淡,可能樣式上也沒有特別講究,但是其實清朝的服飾是比較講究的 首先清代的官服就分成了好多種,在不同的場合,都有不同的服飾類別。然後比較常用的應該是吉服和朝服。這兩種服飾佔據了 們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朝服主要是在面見聖上的時候穿的,而吉服一般是 們在處理各種公務的時候需要穿的。大概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