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

2021-03-27 00:20:55 字數 4074 閱讀 4084

1樓:匿名使用者

馬斯洛是人本心理學家,他開創的需求層次理論在很多領域都得到了應用。

他將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最底層最基礎的需要,指飢餓、渴和性需求,是一個人最本能的需要。這些需要得到滿足,才能進一步激發高層次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指生存的安全,避免人、財、物受到傷害。

愛與歸屬的需要,指情感上的歸屬,希望得到愛與關懷。

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層次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尊重他人與被他人尊重。自我實現指個人的理想與願望得到實現,抱負得到實現。

馬斯洛認為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後才能激發和實現高層次的需要。

但是,現實中有越來越多的事例證明低層次的需要不一的得到充分滿足,高層次的需要也能被激發,且優先得到滿足。如古有「不為五斗米折腰」,梵高在貧困潦倒時仍不放棄對藝術的追求。

結合需求層次理論,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

首先,應該瞭解學生的各層次的需求,哪些是最關鍵的,最需要得到滿足的。這樣,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

那麼,對學生來說,他的需求是怎樣的一種排列情況?

我認為,1、對於高層次的學生尤其是大學生來說,高層次的需要是比較關鍵的。現代的學生沒有經濟能力,但是家裡都能負擔,尚且不需要太過操心。(個別貧困的學生待會兒再議。

)所以,學生團體中比較突出的是愛與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2、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已經發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能很好地認識自我。對於自己的將來有一定的熱情和想法。希望在群體中保持一定的地位、希望得到同伴的認可和尊重、希望在學業上有所成就,這些分別對應了需求處於高階的三個層次。

作為教師或輔導員,必須結合這幾個需求,對學生加以引導。

1)、愛與歸屬的需要。---

2)、尊重的需要。---

3)、自我實現的需要。---

不同的需要對應不同的激勵方式。情感激勵、機會激勵等,讓學生能不斷得到認可並自我提升是最主要的目的。

對於少數貧困的學生,生活上的關懷和情感上的溫暖至關重要。不僅能體現學校對他們的關心,也表明一種尊重。同時,多提供勤工助學等方面的資訊讓他們能不斷自強。

2樓:匿名使用者

我說的可能和人本沒啥關係,但我以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要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當中,享受到過程的快樂,過程和目標同樣重要,因為這個社會太注重於結果了,特別是教育方面,過於注重目標,忽視了過程,但過程往往可以決定一個結果。

結合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

3樓:百度使用者

生理需要:對食物、水、空氣和住房等需要都是生理需要。這類需要的級別最低,人們在轉向較高層次的需求之前,總是盡力滿足這類需求。

一個人在這一層需要沒有滿足時,對其它任何事物就會缺乏興趣。學校管理者應該明白,如果教師還在為生理需求忙碌時,他們所真正關心的問題就與他們所做的工作無關。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是因人而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解決了教師基本的生理需要後,教師才更會關注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要。和生理需求一樣,在安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之前,人們唯一關心的就是這種需求。

對教師來講,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退休福利等等也是很重要的。 社會交往需要:包括對愛情、友誼、以及社會歸屬關係的需要。

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後,社交需求就會突出出來,進而產生激勵作用。在馬斯洛需求層次中,這一層次是與前兩層次不同的是屬中等層次的需要。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影響教師的精神狀態和工作態度,如對工作不滿及情緒低落。

管理者必須意識到,當社交需求成為主要的激勵源時,工作被人們視為尋找和建立溫馨和諧人際關係的機會。學校管理者不僅要提高學校辦學質量,是教師有明確的歸屬感,同時為教師提供良好的交往環境,滿足教師的精神需求。

尊重需要:尊重需要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別人按照他們的實際形象來接受他們,並認為他們有能力,能勝任工作。

學校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教師尊重的需要,不僅要給與教師充分的尊重,而且要給予每個教師恰當的工作評價,使教師的付出和回報是公平的。 自我實現需求:按照馬斯洛的原話:

「**家必須演奏**,畫家必須繪畫,詩人必須寫詩,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是什麼樣的人就應該幹什麼樣的事。我們把這種需要叫做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需要的目標是自我實現自己的理想,是「對天賦、能力、潛力等等的充分開拓和利用」,它是一種終極狀態。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的價值在於他不僅注意到人的生物性,更關注人的社會性,對人性的看法是積極樂觀的,使管理成為一種充滿希望的事業。正如馬斯洛本人所說:「如果一個人只潛心研究精神錯亂者,神經症患者,那麼他對人類的信心勢必越來越小」,「弗洛伊德對人的描述顯然是不恰當的。

他剔除了人的理想、可以實現的希望以及他身上所具有的上帝般的品質……他為我們提供了心理的病態的那一半,而我們現在則必須把健康的另一半補上去。」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對我們如何提高組織效能,激勵大家的積極性提供豐富的思想基礎和思考空間。

結合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

4樓:愛……等千年

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主要體現在他的著作《動機與人格》一書中。馬斯洛提出人的本質是由人的基因決定的。他把自我實現的本質簡單理解為「本能的人性、心理成長和健康的潛能。

自我實現就是實現一個自我。」 他把人的發展看作是一個人的自我實現過程。由此提出了「需要層次論」。

他認為,個體成長髮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要所組成,各種需要之間,有先後順序與高低層次之分;每一層次的需要與滿足,將決定個體人格發展的境界或程度。人的發展是在五個與生俱來、依次遞進的不同的需要的推動下實現的,即: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需要。五個需要依次滿足的過程就推動了人的自我實現的程序。

關於自我實現馬斯洛告訴人們關鍵是自我認識.在教育教學中,在注意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的同時,我們也得對學生進行自我認識的引導。對於後進生,我們首先要樹立他們的信心,讓他們認識到自己也有閃光的地方,那樣慢慢就可以樹立他們的信心,有了信心,他們對學習就有了興趣……對於中等生,我們得讓他認識到自己還有哪些不足,還可以進一步發揮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對於優等生,我們的讓他們認識到一山還有一山高,不可滿足於現狀,還有更多值得他們去學習的,人要全面發展……其實,不管是後進生、中等生還是優等生,每個人都還有發展的空間,只有樹立他們的信心,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發展方向,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他們才會有動力努力向著自己的目標發展,他們最後才有可能實現他們的價值。

結合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

5樓:匿名使用者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可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對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培養:

1、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係培養學習需要。2、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學習需要。從直接發生途徑考慮,應當儘量使學生原有的學習需要得到滿足;從間接發生途徑考慮,應通過各種活動,滿足學生的其他的需要和要求。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應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全面的激發。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充分利用反饋資訊,有效進行獎懲;合理設定課堂結構,妥善組織學習競賽;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如何理解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6樓:還有誰讓你失

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麼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飢餓所佔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麼都不重要。

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階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

在自我實現需求之後,還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必要的層次,大多數會將自我超越合併至自我實現需求當中。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簡述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 安全需求 safety needs 愛和歸屬感 love and belonging 尊重 esteem 和自我實現 self actualization 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在自我實現需求之後,還有自我超越需求 ...

馬斯洛在需要層次理論中將需要分為五級

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它們是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實現 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們最原始 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飯 穿衣 住宅 醫療等等。若不滿足,則有生命危險。這就是說,它是最強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層需要,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安全需求 安全的需要要...

馬斯洛把需要分為基本層次,哪,馬斯洛把需要分為7個基本層次,哪七個?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歸屬與愛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求知需要 審美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要。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 安全 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麼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飢餓所佔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麼都不重要。只有...